首页 >>  正文

各个姓氏的堂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4

什么是堂号?例:汪姓有平阳堂,六桂堂
答:现依据各姓氏堂号的来历、特色、分为几大类型: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中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同的...

杨姓有多少个堂号?
答:杨姓有以下堂号:弘农堂、河东堂、东海堂、安阳堂、关西堂、梅溪堂、知本堂、仁本堂、报本堂、培本堂、端本堂、崇本堂、务本堂、敦本堂、敦睦堂、敦彝堂、敦(惇)伦堂、光裕堂、垂裕堂、庆义堂、尚义堂、存义堂、孝义堂、孝思堂、敬思堂、永思堂、序思堂、思乐堂、太和堂、泰和堂、诒经堂。绍...

杜姓的堂号
答:京兆堂:以望立堂。襄阳堂:以望立堂。濮阳堂:以望立堂。汉阳堂:以望立堂。南阳堂:以望立堂。诗圣堂:唐朝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历史上称他为“诗圣”。少陵堂:同诗圣堂。继美堂:继承先人杜甫字子美遗志之意,清朝乾隆年间,内阁学士刘墉任左都御史一职监理河道时居住在郑 集杜氏宗祠内,有感...

李姓有哪些堂号?
答: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

杨姓的堂号是怎样的?
答: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故而得名。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拒绝行 贿者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孔庙堂、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 白堂、务本堂、绍兴...

陈姓家谱的堂号
答: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颖川、东海、庐江、汝南、河南、冯翊、下邳、武当、京兆、广陵、新安。②自立堂号:尚义、建业、映山、忠节、延庆、余庆、报本、星聚、三义、树本、燕贻、官梅、笃庆、光裕、崇义、崇本、世德、衍庆、敦睦、敦和、叙伦、地心、重华、仁耻、毓庆...

什么是「厅号」?为什么同一个姓氏要有不同的「堂号」?
答:什么是“大堂号”?为什么同一个姓氏要有不同的「堂号」?主编会给你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代,姓氏有县名、门牌等标志。唐昊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劝诫后人继承祖业;突出宗族特色;发扬祖先的丰功伟绩。同一个姓,有不同的门牌号,以区别出身。堂号的目的是让后人记住他们从哪里来。说到堂号,他们能...

我国近代民俗中诸如按姓氏建"堂"的依据是什么
答: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

孙姓家谱的堂号
答:乐安堂 因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赐姓孙,为孙姓始祖。富春堂 孙武带所著兵法见吴王,吴王命其带兵西征,战功赫赫,被封到富春,因号富春堂,与乐安堂同宗。映雪堂 晋朝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在院中映雪读书,终成大名。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汲郡、陈留、太原、吴郡、...

冉姓的堂号
答:武陵堂:以望立堂。琅琊堂:以望立堂。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漳堂。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气量宽宏,沉默重厚,孔子夸他有人君风度,“可使南面”。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谦逊,多才多艺,知兵,曾任左统帅,大败齐师,将流亡在外十四年的孔子迎回鲁国。忠孝堂:冉守忠及其族弟守孝,原名“万要...

濮敬扶15133459179:    谁知道人的姓的堂号吗? -
鱼光党:      : 徐氏堂号 东海堂:徐偃王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展到鲁南、苏北、与闽东,皖全部,而鲁南与苏北属东海郡.所以,徐姓以“东海”为堂号. 此外,徐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圣交堂”、“麦饭堂”、“敦睦堂”、“世德堂”、“存桂堂”、“垂裕堂”、“追远堂”、“崇雅堂”、“礼耕堂”、“惇王堂”、“怀德堂”、“雍肃堂”、“南陵堂”、“崇本堂”、“修吉堂”、“文敬堂”、“永恩堂”、“鸿绩堂”、“叙伦堂”等. 吕氏堂号 “渭滨堂”:商朝末年,吕尚(姜子牙)在渭水滨钓鱼隐居.周文王访贤聘他为宰相.他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业的基础. “东莱堂”:南宋吕祖谦,官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著《东莱博议》,对春秋三传有独到的见解.

濮敬扶15133459179:    堂号来源是什么? -
鱼光党:      : “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1、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2、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著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堂号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

濮敬扶15133459179:    家谱中的堂号是什么意思,怎么来源的 -
鱼光党:      :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以地域命名堂号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以祥瑞吉兆为堂号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濮敬扶15133459179:    谁知道翁姓的堂号? -
鱼光党:      : 翁姓系承姬氏 堂号宋六桂堂 “六桂堂”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堂名,指的是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等六个姓氏.根据历来文献的记载,南方的这六个家族,虽然所顶的姓氏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所以才会...

濮敬扶15133459179:    闽南潘姓的堂号是什么? -
鱼光党:      : 上面那个是荥(荥)阳传芳 根据目前已知的堂号名录,潘姓是属于荥阳堂. 关于闽地姓氏的考据都可以从一个事件开始清理——蛮獠啸乱 地方暴动之后就是闽南人比较熟悉的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故事了. 具体的史料可以参考福建本地的地方志《...

濮敬扶15133459179:    什么叫郡望,什么叫堂号?
鱼光党:      : 郡望 人们提起历史上的一些显姓大族,往往在其姓氏面前冠以地名,如京兆杜氏、博陵崔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琅玡王氏等,姓氏前面的地名就是此姓的郡...

濮敬扶15133459179:    五福堂梁氏来历,为何称五福堂. -
鱼光党:      : 古代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道德、善终.五福堂本是梁姓在皖北最大的一个堂号,再安徽萧县有4个庄子的梁姓都说是五福堂,再涌桥区也得有10个庄子的梁姓都称呼自己是五福堂.但是各自的排辈都不相同 梁氏的堂名及分布堂名亦叫...

濮敬扶15133459179:    祖先姓氏发祥的本源,堂号、郡望为何?
鱼光党:      : 丁:济阳 丁:济阴 卜:西河 山:河南 于:河南 孔:东鲁 文:雁门 尹:天水 方:河南 牛:陇西 仇:平阳 毛:河南 毛:荥阳 水:吴兴 尤:吴兴 王:太原 卞:济阳 元:河...

濮敬扶15133459179:    永兴刘氏十户(敦睦堂)刘氏堂号有哪些? -
鱼光党:      : 中国的每个姓氏,往往都有一些最著名的堂号.这些堂号,或为该姓的发源地,或者为一个美丽动人的历史典故,往往都有它非常深刻的含意,不但能让族人缅怀先祖,而且能让世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姓哪宗.与大多数中国姓氏一样,作为中华望族大姓的刘姓,也有许多著名的堂号.这里仅择十二,以作介绍.

濮敬扶15133459179:    郡望和堂号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关系? -
鱼光党:      : 谈到我国的姓氏,很容易使人想到一直在我国流传甚广的郡望堂号问题.在过去民间嫁娶的名帖上或官宦人家的府第,往往在自己的姓氏之前,还要冠以一定的名号,如“陇西李氏”、“三槐堂”、“彭城刘氏”、“汝南周氏”等等.这些在姓...


相关链接: 姓氏堂号对照表 | 输入姓名查家谱网免费查询 | 百家姓堂号及对联 | 100姓氏祠堂对联大全 | 姓氏祖先一览表 | 堂号起名大全 | 堂号一览表大全 | 彭氏家谱48个字辈 | 程姓起名24字辈 | 怎么查自己家谱堂号 | 姓氏堂号大全集 | 十大姓氏堂号一览表 | 堂号取名规则 | 中国百家姓堂号 | 姓氏对联对照表 | 100个姓氏堂号 | 输入姓名查字辈 | 辈分称呼大全一览表 | 智商最低的6个姓氏 | 姓氏对应的牌匾 | 仙家堂号大全 | 中华100姓氏堂号列表图 | 百家姓堂号姓全 | 林姓堂号对照表 | 免费查自己家谱 | 中国100大姓堂号表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