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轼《水调歌头》鉴赏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1

苏轼《水调歌头》的300字的赏析
答: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赏析
答:赏析: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苏轼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

水调歌头 。赏析。800字
答: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赏析
答:【赏析】这首词是诗歌史上的名篇,被推为中秋词的绝唱;也是音乐史上的名作,宋元时期曾广为传唱。据北宋末年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某年中秋之夜,苏轼与客游金山,让当时的“歌坛巨星”袁绹演唱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为之起舞,对大家说:“这就是神仙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南宋末年吴潜《...

鉴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答: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水调歌头》赏析: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
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作品,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

《水调歌头》苏轼词作鉴赏
答:《水调歌头》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水调歌头》苏轼词作鉴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作品介绍】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

帮忙写一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赏析
答: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水调歌头》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韩松荔14756321126:    水调调歌头的赏析(300字) -
曲启勉: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

韩松荔14756321126:    水调歌头赏析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苏轼)、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挥想象和联想,换一种艺术形式来... -
曲启勉:      :[答案] 写作背景苏轼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韩松荔14756321126:    诗词鉴赏: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
曲启勉:      :[答案] 答案:解析: 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

韩松荔14756321126: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通俗易懂 -
曲启勉:      : 本词通篇咏月,构思奇拔,畦径独辟,它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

韩松荔14756321126:    鉴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0左右 -
曲启勉:      :[答案]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

韩松荔14756321126:    诗歌鉴赏水调歌头 -
曲启勉:      : 《水调歌头》赏析 本篇属于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这首词时苏轼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 知州.从题序来看,这首词为醉后抒情,为怀念兄弟(子由)所作.本篇除具苏词一般共有的豪迈清雄特色之...

韩松荔14756321126: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
曲启勉:      :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韩松荔14756321126:    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100字左右 -
曲启勉:      : 这首词作于1076年'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他于弟弟苏辙阔别七年'政治上不顺心'叉赶上过中秋节'于是对月思人'尽抒情怀'乘醉而歌'写出了千古绝句-------水调歌头-------花园矿王林安

韩松荔14756321126:    如何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曲启勉:      :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首先,立意,构思,...

韩松荔14756321126:    水调歌头简短赏析 -
曲启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相关链接: 《水调歌头》全文 | 苏轼《明月几时有》 |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 | 水调歌头苏轼写作背景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 苏轼《江城子》赏析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 |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 | 水调歌头全诗赏析 | 《赤壁赋》苏轼 | 水调歌头鉴赏800字 | 水调歌头表达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歌曲 | 水调歌头节选苏轼 |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 | 《水调歌头》全诗 | 《水调歌头》全诗诗句 | 苏轼的水调歌头全诗 | 《水调歌头》整首诗 | 苏轼词《水调歌头》 | 苏轼《浪淘沙》 |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赏析 |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朗读 | 水调歌头完整版原文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