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发现α粒子被弹回就可知原子结构不是“葡萄干蛋糕模型”,请详细解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为什么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部分通过,小部分弹回?原理是什么?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试验: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

结果: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 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
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为了要考察原子内部的结构,必须寻找一种能射到原子内部的试探粒子,这种粒子就是从天然放射性物质中放射出的α粒子。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金箔来进行实验,图14-1是这个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个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Po),它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射到金箔上。当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用显微镜来观察。为了避免α粒子和空气中的原子碰撞而影响实验结果,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内,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现象。

发生极少数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现象是出乎意料的。根据汤姆孙模型的计算,α粒子穿过金箔后偏离原来方向的角度是很小的,因为电子的质量不到α粒子的1/7400,α粒子碰到它,就像飞行着的子弹碰到一粒尘埃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正电荷又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到原子内部两侧正电荷的斥力大部分相互抵消,α粒子偏转的力就不会很大[图14-2(a)]。然而事实却出现了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的现象。卢瑟福后来回忆说:“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的最难以置信的事,它好比你对一张纸发射出一发炮弹,结果被反弹回来而打到自己身上……”卢瑟福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由此,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nucleus),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按照这一模型,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带正电的原子核。而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没有改变,如图14-2(b)中的1、3、4、6、7、9,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可能与核十分接近,受到较大的库仑斥力,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如图14-2(b)中的2,5,8。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10-14米,原子直径大约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葡萄干-保存:

1.葡萄干相对湿度平均约为50%。葡萄干本身所含的水分在15%至18%左右,如受外界相对湿度影响使其水分增加二或三个百分比时,就会在表面结成“糖晶”,虽然糖晶不会影响到葡萄干原来的品质,但是在感官上却打了折扣。

2.葡萄干储存在7-12℃或是更低的温度环境下,才能保持原来的品质和风味及储存18个月不变质。

3.如果经过拆封,在短期内无法使用完毕,请放在冰箱或冷藏箱内保存,才不致使品质受到损害。

4.贮存的温度如果高于26℃,数月后就会发现蛀虫生长。

你理解错了。假如是蛋糕模型才会有大量α粒子被弹回,卢瑟福的实验结果是只有少量粒子是弹回的,大部分几乎不发生偏转而直接穿过去,说明原子内部有比较大的空隙。少量弹回只是表明可能有一个正电荷集中的核(因为α粒子也是带正电的)。

用a离子是由于其有2个正电荷,质量是2倍氢原子,速度易控制;同时也最易将两个电子全部电离出去(相比其他的元素,O,F,Ne等)。
实验中大部分粒子都穿过了金箔,少部分回来;要是葡萄干蛋糕模型,那就应该是差不多都弹回来,据此说明原来的模型错误,而实际是原子核占有比较小的空间。

(接上)也就是说原子之间有缝隙


15250879641α粒子的散射是怎么被发现的?
苗败宙答:通过它做轰击原子的实验后,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1909至1911年间,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们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然而实验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绝大多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α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

1525087964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图中O表 ...
苗败宙答:在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中粒子所受原子核的作用力是斥力,故斥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显然A中下方粒子受力指向轨迹的外侧,故A错误;在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中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很大的偏转,个别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150°,甚至个别...

15250879641为什么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部分通过,小部分弹回?原理是什么?
苗败宙答:为了要考察原子内部的结构,必须寻找一种能射到原子内部的试探粒子,这种粒子就是从天然放射性物质中放射出的α粒子。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金箔来进行实验,图14-1是这个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在一个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Po),它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射到...

15250879641卢瑟福所作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所得出的现象能得出关于金原子结构...
苗败宙答: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

15250879641为什么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发现α粒子被弹回就可知原子结构不是“葡萄...
苗败宙答:你理解错了。假如是蛋糕模型才会有大量α粒子被弹回,卢瑟福的实验结果是只有少量粒子是弹回的,大部分几乎不发生偏转而直接穿过去,说明原子内部有比较大的空隙。少量弹回只是表明可能有一个正电荷集中的核(因为α粒子也是带正电的)。

15250879641...用α粒子(带正电的氦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通_百...
苗败宙答:B、有的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的原子核比α粒子的原子的质量大得多,故B正确;C、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结合题中信息有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也说明了金原子的原子核带的是正电;故C正确;D、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其质量肯定是不相同的.故D不正确.故选BC.

15250879641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α粒子(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
苗败宙答: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故B正确,...

15250879641简单的化学题
苗败宙答: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两者电性相同,同性相斥,产生斥力.

15250879641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三种现象:①有一部分a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
苗败宙答:①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性相斥,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荷;②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没有碰到质量大的物质,即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答案为:①原子核带正...

15250879641简述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提出的依据?
苗败宙答:…这证明了金箔上有能使α粒子完全反弹的一个正电荷组成的核心——这是用来证明原子的行星模型的重要实验依据.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编辑:冷荣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