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一句怎么说?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这句话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启蒙书《神童诗》中的句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的作者汪洙,他出生县吏家庭,打小就很聪慧,据说他9岁能作诗,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汪洙的仕途也十分顺达,他为人淳正,也是一位好教书先生,他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尊称他为“汪先生”,他最终官拜观文殿大学士。

由于他教书有方,远近闻名,到他去世时,朝廷特追赠他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对他进行了表彰,他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汪洙的《神童诗》通俗易懂,很适合幼儿传诵,它与《三字经》一起被誉为“古今奇书”,作为古时幼儿启蒙的主要书籍,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历代增补修订,才成为传世的《神童诗》。

诗中名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道出了古人对读书的评价,把读书入仕途当作人生最高追求,认为只有好好读书入仕才是人生正途。这句话成为当时是用来激励幼儿勤奋学习长大后求取功名的座右铭。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一句怎么说
尚转桑答: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出自《神童诗》,传说以汪洙的诗为基础,后人添加而成。全诗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一句怎么说?
尚转桑答:这句话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启蒙书《神童诗》中的句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的作者汪洙,他出生县吏家庭,打小就很聪慧,据说他9岁能作诗,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汪洙的仕途也十分顺达,他为人淳正,...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全诗
尚转桑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北宋汪洙的《神童诗》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尚转桑答:下一句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这句话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启蒙书神童诗中的句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的作者汪洙。

18582627452百无一用是书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尚转桑答:百无一用是书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手无缚鸡之力,空有一身抱负。书生,往往成为潮讽的对象。路有千万条,惟有勤学苦读,才有,出头之日。有朝一日,风雨化龙,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有的人,身居高位;有的人,苟且偷生;有的人,慵懒余生!人各有命,一切,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随...

18582627452满朝朱紫贵 的下一句是啥
尚转桑答:唯有读书高。此句出自:《神童诗》宋代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为...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
尚转桑答:您要问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哪里吗?神童诗。根据查询作业帮显示,《神童诗》诗词: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著名学者。《神童诗》一卷,旧传为宋代汪洙所撰,后人以汪洙的诗为...

18582627452怎样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
尚转桑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译文:天子重视英雄豪杰,文字章法教给你们所有的都是下等,只有读书高。从小就应该努力勤奋读书,只有学会了写好的文章才能立足社会。满朝达官显贵,他们都是读书的人。出处:《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的下一句是什么?
尚转桑答:万般皆下品的下一句是:唯有读书高。出处:宋朝汪洙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白话释义:自古以来,皇上器重的都是英雄豪杰,为把你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就需要用圣贤的文章来教育你们;儿童时代,你们从事求学...

1858262745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对吗
尚转桑答:由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出自宋朝,因此我们必须还得把宋朝两百多年间读书人的情况为大家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事情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太祖临终前为他的后世子孙留有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此以后,在宋朝,文官和读书人除非谋反,否则就没有死罪。不但如此,在宋朝,文官和...


(编辑:席诞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