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雨霖铃》表现主题的词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雨霖铃表现主题的句子

  柳永《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 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记得这是金粉世家上金燕西说这俩句是名句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682997482诗句填空: 10.《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 ...
裴庭房答: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解析】根据词义理解填空即可

18682997482雨霖铃表现主题的句子
裴庭房答:柳永《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 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682997482《雨霖铃》中有哪些表现主题的句子?
裴庭房答:《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全诗: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18682997482《雨霖铃》表现主题的词句
裴庭房答: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8682997482多情自古伤别离
裴庭房答:《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

18682997482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写给情人还有友人...
裴庭房答:是写给情人的。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绝对是情人关系,友人不至于写得如此凄切而缠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表达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18682997482求 雨霖铃 的鉴赏
裴庭房答: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

18682997482雨霖铃原文及翻译赏析
裴庭房答: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

18682997482柳永《雨霖铃》 鉴赏
裴庭房答: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失之于他特征性的隐晦,感情的表现是意会多于言传。虽说“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妇孺皆知,对全诗的多数部分都喜爱的人就少多了。即使是“春蚕”这个千古名句,在绝大多数场合也是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品,而它的出处原意则常常是被遗忘了。《雨霖铃》慢词细写...

18682997482雨霖铃(柳永)的写作手法
裴庭房答:但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


(编辑:应怨底)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