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晋文学自觉表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是什么?

所谓文 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 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 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以上是10分简单答题的作答方法 具体分析见下:


文学自觉的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文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的文学思潮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 ぶ《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 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 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 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 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 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孝武本纪》:“而上向 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这里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 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 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 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代 表了一般的认识。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渭之笔。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 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 说的文学了。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 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 志》,至于《东观汉纪》以及蔡邕的《独断》、刘熙的《释名》等反映了早期的 文体辨析的意识。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 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 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 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 及12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 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翰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 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了,(梁)任昉的 《文章缘起》分为84题,虽不免琐碎,但由此可见文体辨析的细致程度。至于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文心 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 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 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这在下文还要讲到。如果对文学只有一 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 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 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 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过,“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 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的对偶的讲究,证明 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 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 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二、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此后,又出现有“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竟陵八友”等。文学集团的活跃,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至于梁代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所出现的“宫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能作简单否定的宫体诗题。
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这使得文学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文学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深沉了。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后代文学的持续发展,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扩展资料
一、魏晋之际,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竹林中饮酒、纵歌,世谓竹林七贤。他们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做出种种“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的举动,深含对真正毁弃名教的统治者的无声控诉和抗议!
二、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三、二十四友,垄断了西晋文坛所有的“泰斗级”人物,是西晋文坛的一个缩影。 忽略政治因素,单从文学角度来看,“二十四友”是个精力旺盛、创作颇丰的文学社团,其存诗数量占了西晋文士诗歌总量的一半;他们的文学活动“金谷雅集”是西晋文学繁盛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友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汉代的帝国制度的分崩,瓦解使得传统的制度,归则思维模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大一统的治国模式变成分割混乱的新局面,文艺界的思想也从独尊儒术变成百家争鸣,尽管没有战国时代那么辉煌,但北地的质朴刚健,南方文学的绮迷清新都在这一时期有所体现。

从政治的角度看,门阀制度使得大批怀有胸襟抱负的寒门学子通过诗歌来抒发自身的不行,或心有寄托。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古诗十九首。

从人物的自身来说,这一时期的任务由于历史的重大变故,文人自身命运的无从主宰,往往以旷达放诞的态度来蔑视旧有模式,比较有名的竹林七贤。

诗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众所周知,诗经是由民间创作的,而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更是在形式内容题材创作技巧方面进行了革新,使得那时的“民间文学”成为我国文学史的一朵奇葩,相对比较民间文学,文人创作受缚于统治阶级的操纵,作品的优秀往往是昙花一现,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属于酝酿或革新期,很多文学都出自落拓士人庶民,但对后世的影响较深,如志怪志人小说,乐府诗歌,赋体散文都对后世的小说诗歌散文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搜搜问问

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首先就要弄明白什么叫“文学自觉”。关于第一个问题胡适先生道:“屈原是谁?。关于这一问题,自钤木虎雄及鲁迅以来,就没有解释清楚,由此亦造成了如今的歧义与混乱。背景如果把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与第一次浪潮的概念,按“正反合”公式对应起来:“和平”,对应的是儒家的“仁”,“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从字面上讲,所谓“文学自觉”,当然是“文学”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若论文学独立的存在,那么衡量“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看文学是否与其它艺术形式分离。这实在与后来记载中的屈原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

按照王运熙、章培恒等人的说法,“文学自觉”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概念要点:一是文学已经自觉意识到要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并以感情来打动人;然而总的来讲,置疑屈原是否存在,有个颇难解释得通的地方,就是汉儒的作品无一能与《楚辞》媲美,难道他们自己都写不出好作品,却能在伪托别人时文思泉涌灵感大发写出惊世之作么?。二是在文学批评方面,文学所关注的是与自身相关的内容,而与政治教化无关。把畅销书的运作理念,结合到文学期刊的改版中来,分析一些成功改版的期刊的典型案例,来探索期刊改版、创造畅销杂志的新的方式,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这里带有很强的反对儒家诗歌教化的意味。屈原什么时候死呢?。由这样的概念出发,章培恒、王运熙等人自然可得出“魏晋文学自觉”的见识。文学作品和儒家经典自然是不同的,所谓‘辨’与‘变’,其命意的关键,正应从这里去察考;。因为推导的依据源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我们很难发现这样的结论有何不妥之处。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宋学蓬起,自“宋初三先生”、李觏、范仲淹、欧阳修、周敦颐、邵雍、张载、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程颐、程颢到张轼、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陈亮、叶适等思想家,人才济济,学派林立,各臻其妙,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兴起于北宋集成于南宋的理学。。于是,“就文学的自觉这个角度来看,最终完成这一历程的,是萧纲、萧绎”。[④] 按《隋书》卷35《经籍四·集志》分集部为三类:楚辞类、总集类和别集类。。


13012096953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呈现...
终壮柿答:1. 文学意识觉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儒家学说的转变,文人开始更加重视个体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对自我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他们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强调个性的独立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儒家经典。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了更为自觉的特征,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作者的个性...

13012096953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终壮柿答: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

1301209695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终壮柿答: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

13012096953魏晋文学自觉表现在哪些方面
终壮柿答: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汉代的帝国制度的分崩,瓦解使得传统的制度,归则思维模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大一统的治国模式变成分割混乱的新局面,文艺界的思想也从独尊儒术变成百家...

13012096953...这种文学的自觉表现在那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终壮柿答: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则追新”(同上)。南齐“永明体”诗又在声韵上讲究四声,为了避免八病,追求对仗。魏晋时代又形成作诗的讲求对偶、大量用典故、讲究压韵与雕琢文辞的骈体文,直到南朝时又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上面这些文学史现象都说明魏晋南北朝的确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13012096953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走向自觉的表现?
终壮柿答:理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清谈的风向日趋成熟,导致了更多人空谈、辞藻堆积。实践:战争促进文化融合与发展,偏安的人希望通过文学的独尊来抑制自己思想的空虚。

13012096953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标志是什么
终壮柿答: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1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有文、笔之分的说法。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

13012096953...文学的自觉时代”,这种文学的自觉表现在哪些方面?
终壮柿答: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过,“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

13012096953六朝文学自觉的具体表现
终壮柿答:总的来讲,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集中体现在:1,作者自觉:对具体的“人”的发现,文人不再是一个群像吗,而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2,作品自觉:文学作品也不再表达着单一的内涵,而是出现了个人情感的诉求;3,审美自觉:文学的形式和文学的审美心理,都逐渐定形,从此之后有了新的具体的方向。

13012096953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有哪些?
终壮柿答:如果对文学只是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的文学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的,“诗赋欲丽”的...


(编辑:严肾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