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红楼梦《妙玉》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贾府大观园栊翠庵里的女尼。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因而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师父来到都中,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后贾府元妃省亲,用请帖将她请来,住进了栊翠庵。

妙玉在十二钗中排列第六,但她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并不是很多,这原因也许如脂批所说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总括小说有关妙玉的描写,前八十回内计有: 第五回有关妙玉的判词的《世难容》曲,第十七至十八回妙玉首次出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第五十回宝玉去栊翠庵折梅,第六十三回派人给宝玉送寿帖,第七十六回续黛玉和湘云的凹晶馆联诗;共六处地方写及,确多是“笔笔带写”。后四十回内,恰巧也是六处: 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九十五回为宝玉扶乩找通灵玉,第一○九回问候贾母病,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以及第一一三回、一一七回通过别人的议论交代妙玉的最后结局。我们评论妙玉,主要就是根据上述小说所提供的艺术描写,其中特别是前八十回的有关描写。

妙玉的正式出场已是到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她一出场便显示了她的身世不凡,心性高洁。她不仅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而且本人也极通文墨,模样儿又极好。当贾府开始去请她时,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后王夫人让人下了帖子去请,她这才进了大观园。试想: 以贾府之贵,趋奉者正愁无门可进,像净虚、马道婆之流即是如此,又何至于反要贾府下帖子去请?我们再联系后面邢岫烟介绍的“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之语,可见她确是个藐视权势、心性高洁的少女。

妙玉进了大观园后,仍保持了她高洁的品格。她虽住在园内,却一直和贾府保持着相对的独立,除了和宝玉、黛玉、宝钗及邢岫烟等偶有往来外,基本上和贾府其他人没有往来,特别是没有主动的往来。第四十一回贾母带了刘姥姥等到栊翠庵来,其间因为刘姥姥喝过那只成窑杯,妙玉便嫌脏要把它摔了,这表明妙玉的“过洁”已近于怪僻。此外,贾母等一大堆太太奶奶们到来,她只给贾母捧了一盏茶,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只顾自己去吃自己的茶了,再没有和贾母等太太奶奶们去周旋奉承;以后贾母等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同样表现了妙玉的心性高洁。因为假如是一个品格不高的人,在这里不知有多少殷勤要献!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妙玉住进了大观园,便把她看成是所谓“依附权门,受贾府供养”的人。

心性高洁是妙玉难能可贵的优点,但生活中的辩证法往往就是如此: 有时事情过了头便会走向反面,尤其是生活在一个不能理解你的环境中,就更是如此。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的为人处世既如此孤高怪僻,当然不可能不引来人的非议。就连最宽厚平和的大嫂李纨,也流露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的情绪,其他人的不满和妒嫌就可想而知了。但对于妙玉这样身世地位的人来说,“太高”和“过洁”正是她平衡自身和环境矛盾,从而达到防身目的的一种武器,否则她早成了贾府老爷少爷们玩赏的尤物,又何至于要到贾府破败后才遭泥陷!

妙玉和宝玉的关系是许多研究者和爱好者感兴趣的问题。确实,妙玉虽高傲孤僻,不好亲近,但对宝玉却别有一番情愫: 宝玉与钗、黛同至她处品茶,她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与宝玉;栊翠庵盛开梅花,独宝玉去而能立即乞得;她自称槛外人,宝玉的生日却牢记在心,并特意派人送去祝寿的帖子……而宝玉对她也是情有所钟: 他善解妙玉的心意,不仅数语说得妙玉“十分欢喜”,而且很能献殷勤,连叫小幺儿打水洗地这样的小事也想到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红梅,他最是“乐为,答应着就要走”,且过后又独自悄悄地去了一次;妙玉派人送来生日贺帖,他事后知道“直跳了起来”,责怪丫环“也不告诉”一声,“大惊小怪”折腾了一阵,看得比谁的帖子都“要紧”。虽然最终是“王孙公子叹无缘”,但公子的多情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俩之间的关系并无什么暧昧的成分,不过是少男少女之间一种自然的相互吸引,是彼此的气味相投和具有好感。妙玉作为一个世外人,她纵有情于宝玉,却不能不忍情;宝玉面对这株天边芳草、雪地红梅,也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妙玉不仅“气质美如兰”,而且“才华阜比仙”。黛玉和湘云深夜联诗,妙玉走来听到,甚感凄哀,遂提笔一挥而就,马上续成了十三韵,使“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不仅是“诗仙”,还是通晓茶道的“茶仙”,她对水的讲究——吃的是五年前埋在地下的梅花上的雪;对茶具的讲究——拿出的都是古玩奇珍,没有一件俗器;而且品茶讲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些都是宝、黛等人所望尘莫及。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少女,其最后的结局却极其不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四十回续书,是写宝玉看妙玉和惜春下棋,致使妙玉心动脸红,因而回到庵里坐禅时丧失了镇静自己的力量,乃至“走火入邪魔”;再外加盗贼的不良之心,最后为其所劫,途中不从被杀。这一悲剧的处理大体和判词及《世难容》曲的描写相符,只是把悲剧的造因解释成是因为妙玉自己情欲未断,因而内虚外乘,先有邪魔缠扰,后被盗贼劫走,这未免削弱了对黑暗社会制度的批判的力量。根据她的判词,《世难容》曲及有关脂批透露的情况来看,她应该是随着贾府的败落而流落风尘,在尘世中强命挣扎,终陷于淖泥之中。她的悲剧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情欲未断,而是由于大厦倾覆,像她这样一个青年女尼无力也无法洁身自保!也就是说,妙玉的悲剧并不是她自身造成的,而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正如写她的《世难容》曲名所提示的,她是因为“心性高洁”而最终为世俗社会所不容。




15293479134就《红楼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史美杭答:妙玉:美丽和才华是这块玉夺目的光芒,但是他更闪亮的是她和浊世的非暴力的抗争,她不像晴雯那样一网无前,也不像宝玉般“嘴上的革命”,她有她的方式就是不合作。 红楼梦里面要搞个民调,谁的人缘最差,那非这位孤高傲气的妙玉不可。在其红楼十二曲《世难容》中曹雪芹用“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15293479134《红楼梦》妙玉人物分析是怎么样的?
史美杭答:《红楼梦》妙玉人物分析:《红楼梦》并没有刻意描述妙玉不合时宜,不为权势所容的具体情状和历史,而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权势所难容的性格。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贾府知她是官宦人家的子女,请她入大观园中修行。

15293479134《红楼梦》妙玉人物分析是什么?
史美杭答:《红楼梦》妙玉人物分析是:妙玉性格带有浓郁的庄学文化色彩。古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为人生无常、终须一死。妙玉自号“槛外人”,自勉蹈于铁槛之外,超越生死,超出名利场,与《庄子》“死生存亡之一体”“相忘以生,无所穷终”的思想同出而异名。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故...

15293479134红楼梦《妙玉》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史美杭答: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贾府大观园栊翠庵里的女尼。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因而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师父来到都中,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后贾府元妃省亲,用请帖将她请来...

15293479134《红楼梦》中妙玉人物分析?
史美杭答: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贾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贾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

15293479134《红楼梦》中妙玉人物分析
史美杭答:妙玉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也算是千金小姐,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高,不合时宜”,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

15293479134妙玉人物分析(结合章节)
史美杭答: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这样看来,宝玉对妙玉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

15293479134红楼梦中妙玉是怎样的人(人物分析)??
史美杭答: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高,不合时宜”。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

15293479134红楼梦妙玉简介 妙玉的人物分析
史美杭答:妙玉是《红楼梦》中人物之一,也是金陵十二衩之一。红楼梦妙玉为苏州人士,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出生。妙玉自幼体弱多病,妙玉三岁时,父母将妙玉送入玄墓蟠香寺带发出家。妙玉双亲离世早,此后妙玉一直跟随蟠香寺师父生活修行。 红楼梦妙玉 妙玉六岁时候,认识了邢岫烟,妙玉经常教邢岫烟认字读书,所以妙玉和邢岫烟是亦...

15293479134红楼梦里面的妙玉性格分析。
史美杭答:佛家是讲“世法平等”的,但妙玉却将吃茶之人分为四等。《般若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妙玉却不是这样,她人虽在栊翠庵,心却已飞向了庵外的红尘世界。这些姑且不论,单是妙玉作为一个佛门弟子,也与《红楼梦》中的其它僧道佛尼有所不同。她不似“癞头和尚...


(编辑:狄荣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