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原写的端午节的诗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屈原写的端午节的诗句

  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下许多精美的诗篇。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屈原写的端午节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屈原写的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屈原的真正死因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历史,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

  【拓展】关于屈原跟端午的故事

  先说端午的来历

  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中的“端”在古汉语中有初始和开头的意思,端五意思就是五月初五(现在农历端午节的日子)。

  古人计算纪年算法是按天干地支计算的,从夏朝开始历法设定农历正月为建寅月(即夏历),其中“建”是指“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哪里的意思。古代人把北斗七星运转作为历法纪念计算依据,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在这里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不知道各位朋友们是否看过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第一部黄金圣斗士代表着黄道12宫,记得雅典娜被射中箭之后,有个类似钟表的黄道十二宫记录着雅典娜能够存活所剩时间。喵!到此为止,那个钟表就有点像之前我们所说的北斗七星的意思。(西方是按希腊人的历法以地球环绕太阳的轨迹来计算历法,中国是按木星环绕太阳轨道来计算历法,一个是12星座,一个是12属相,大体上有相似之处。)

  解释完这个估计大家能够差不多了解了,按夏历设定为正月为建寅月,那么五月就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即为端五节,也被称为端午节。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说法,我个人觉得这个更为准确一些。

  认识一下屈原

  出生年:约公元前340或339年

  出生地:楚国丹阳(有专家认为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也有认为是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从目前来看淅川县更多宣传的是楚国古都楚文化,秭归县宣传的多位屈原故里)

  生前职位:楚国三闾大夫(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死因:抱石沉于汨罗江,溺水身亡,系自杀

  看着有点晕是吧,我们一点点来解释。首先介绍一下姓氏的起源。

  古代姓是母系传统社会的氏族图腾,由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再传给她的女儿的。有了封地的男子,或自占一个山头、一片土地的男子,可以有一个氏。在原则上,有来头的女人,有姓;有地位的男人,有氏。普通的男男女女,只有名,无氏,也无姓。后来父系社会后男人除了自称为某氏以外,兼以自己某一代远足之妻的姓(某一代老祖奶奶之姓)为自己的姓,于是,他兼有氏与姓。比如姜太公吕尚,应该是姓姜,封地为吕,从其封地为氏,名为尚,故称其为吕尚。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屈原祖上封地为楚国屈邑,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按咱们现在的理解,应该叫他芈平,虽然与楚王有同一血缘(楚怀王是姓屈但氏为熊,),但封地不同,算是贵族但并不是同一派系,可以理解为是当时楚王的`远亲中的一位,但不属于熊氏家族。

  屈原早期生活在乐平里(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不仅教书育人也擅长领兵作战,曾经带领当地青年抗争过秦军侵犯,后来被楚怀王征召出山任左徒,负责楚国的内政外交工作。

  当时他最大的对手就是秦国名士张仪。

  那个时候秦国逐渐强大,六国通过公孙衍的策略合从(zong,音同纵)抗秦,屈原积极参与,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但随后张仪提出了连衡的策略进行瓦解,首先就是破坏楚国和齐国的关系,楚怀王中了张仪的计为了六百里秦地毁掉了与齐国的联盟,当发觉被张仪骗了之后屈原为了恢复和齐国的关系出使齐国,担任外交工作,但后来被国中奸人进言诋毁,随后被楚怀王疏远并流放。

  后来楚怀王被秦国诱到秦境后拘禁,最后死在秦国,随后楚国国力逐步衰退,秦国屡战屡胜,楚国失去大片领土,屈原被第二次流放之后无力报国,眼看着国都被白起攻陷,于公元前278年在极度失望下投入汨罗江自杀殉国,享年62岁。

  屈原不仅仅是位诗人

  对于屈原来说,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大,他创立了著名的楚辞文体,《离骚》、《天问》、《九歌》等多部著名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被后人所景仰,以致于后人更多把他作为一个诗人或文学家进行推崇,从而忽视了他在政治主张与哲学层面的成就。

  在战国时代,楚国从早期的霸主和六国盟主逐渐衰退,屈原作为当时楚国的主要官员,力求重振楚国当年的实力,积极寻求政治改革,举贤授能是他最主要的主张。

  另外屈原也提出废除旧制,采用法制来管理国家。这个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楚怀王和当年的秦孝公可不是同一类君王,而且中原地带本身经济实力要高于偏远地区的秦国,所谓富贵之下无力求变革者,王公贵族把持朝政,不会在意国家当前民生和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尤其在楚王之前还曾为六国盟主,更是不可一世,在这一点上,屈原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在他和秦国交手多次中能够感受到秦国变革后逐步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政治野心,可惜生不逢时无力回天。

  在战国时期大一统的思想很多人都曾有过,屈原也是其中之一,从当时楚国在各国中无论军事经济还是政治影响力都在前列,可以说在当时除了秦国就是楚国能够称霸天下,可惜楚怀王并不是这样的君主,过于依赖之前的资本与地位不思进取,目空一切,最后的下场可想而知,同样作为屈原的命运也能够看到将来的悲剧结果。

;


17043714113下列诗句描写端午节的是哪一句
居文杭答:7.《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清朝·顾太清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8.《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朝·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9.《南乡子·端午》宋朝·李之仪小雨湿...

1704371411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居文杭答: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宋代:赵蕃 释义: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 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

17043714113屈原写的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居文杭答:【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一】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17043714113端午节的诗句屈原
居文杭答:端午节的诗句屈原【一】 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17043714113有关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啊?
居文杭答:1、《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7043714113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居文杭答:1、《己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2、《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

17043714113屈原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居文杭答: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屈原,先秦。译文:我不能改变心灵来遵从世俗,即使因此而终生穷苦。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屈原,先秦。译文: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7043714113关于“端午节”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居文杭答: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7043714113端午诗句屈原
居文杭答:1、《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赏析: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

17043714113表达端午节的诗句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居文杭答:1、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2、己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


(编辑:向岚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