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每年正月初七是人人节?问人人节来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为什么称正月初七为"人节"?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人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有吃“人七菜”的习俗。这种菜用白菜、萝卜、葱、姜、蒜等7种菜加黄豆面制成。缘何这一天非要吃“人七菜”?“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人们渴望在初七里吃‘人七菜’,能带来这七种蔬菜的丰收.
“人七日”在唐时叫“人胜节”,不论“人胜”、“人七”或“人情”,这天按习俗都是人的生日。在这一天,许多地方都是以天气晴阴来预示今年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午饭要吃面条,这些“七”里全都要吃面条,取尊老爱幼、全家老老少少健康长寿之意。
旧时“人七日”还有许多祀神活动,这只是表明人们当时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形式。如临沂,在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单县这天送火神的活动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场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鹁鸽的红脸火神像。
参考资料:http://www.jiaodong.net/2006/2/314273.htm


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在美丽的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

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代汉族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从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汉族吃七样羮习俗。

  • 人节来历:在汉族传说中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 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即正月初七。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汉族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它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习俗多,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



民俗文化故事




13095142403为什么每年正月初七是人人节?问人人节来源?
甄宏注答:1. 初七被称作人日,也被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和“人七日”。2. 相传女娲在创造世界时,先造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3. 自汉朝起,人们开始庆祝人日节。到了魏晋时期,这一节日受到了更多的重视。4. 在古代,人们在人...

13095142403人人生日是哪一天
甄宏注答:正月初七,中国民俗把这一天叫做“人日”。“人日”也称作“人胜节”、“人七日”。在神话故事中,女娲创世造物,第七天造出人,所以把这一天作为人类的生日。上天创造万物的顺序为:正月初一到初八,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为了表示纪念,初七这天,人们会吃七宝羹,戴人胜,捞鱼生...

13095142403什么是初七“人日”?
甄宏注答: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等,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人和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鸡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猪的生日是正月初三,羊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

13095142403为什么说初七人人生日?
甄宏注答:农历的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吃七宝羹祈福纳吉、佩戴人胜讨好彩头等习俗,老人们有这一天吃豆腐的习惯。“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远古时期地球上...

13095142403请问:"人日" 是什么?
甄宏注答:人日节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根据东亚传统习俗,当日为人类被创造的日子。人日亦称为「七元节」、「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及「人七日」,越南称为开贺节。 典故[编辑]根据汉代东方朔《占书》记载,农历新年的首八天为人类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

13095142403为什么有人说"初7是人过年"
甄宏注答: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俗称“众人生日”。过去这天早饭时,人们要吃七种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制成的“七宝羹”和“董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人们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或帐子上。妇女将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鬓发上,既讲吉利,又是一种装饰...

13095142403为什么正月初七称为人日?漫谈人日节的历史
甄宏注答: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

13095142403为什么正月初七是“人民日”
甄宏注答:它最初是由女娲创造的,女娲在七天里每天创造一种生物。前六天有鸡、狗、貘、羊、牛、马出生,直到第七天才有人出现。据介绍,“人节”的民俗活动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出现较早,但自汉魏以来,已不再局限于占卜吉凶,而是不断扩展到涉及祭祀、庆典、文化、服饰、旅游、饮食等多层次、多领域。据《国庆...

13095142403年初七为什么叫人日?
甄宏注答:1. 正月初七被尊称为“人日”,意味着“人类的生日”,这一传统在中国已延续了两千多年。2. 在民间,这一天也被称为“人胜节”或“七元日”。古人坚信,如果正月初七的天气晴朗,那么就预示着人寿年丰,人人和谐。3. 据《占书》记载,汉代的东方朔曾提到“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

13095142403人日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七人日节,初七吃3样,人旺财也旺
甄宏注答:3.吃人口馍 因为初七是“人日”,在我国山西一带,每到正月初七,人们都会按照家里的人数蒸馍,不能多不能少,一人一个,所以叫“人口馍”,有的地方叫“口馍礼”。做馍时,一般把馍做成半圆形的,上面再按上枣儿,表达祈盼新年人人健康,人丁兴旺,兴旺发达之意。忌2事 1.走亲串友,出远门 ...


(编辑:欧卓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