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A.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理由是

打出的a粒子绝大多数直接穿过原子,说明原子内大多数空间是空的;少数发生偏转,那是靠近了原子核受到排斥;极个别发生大角度偏转,那是撞到原子核被弹开了。所以确定原子内有一个原子核,集中了所有正电荷。

现象一说明原子内部很广阔,半径是10的-10次方,原子核半径是10的-15次方

现象二说明了原子中央(原子核)带正电

现象三说明了原子中央(原子核)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合绝大部分的质量

从现象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时没有受到阻碍,说明了原子里面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只有极少数与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大的偏转.
故选C.




17765957502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黄标言答: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 --- 1937年10月19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

17765957502卢瑟福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化学家?
黄标言答:于是,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在这个实验里全部得到了解释。卢瑟福开始了进一步思索。α粒子从电量和质量来看,很像元素氦,那么镭放出α射线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呢?经实验,竟然又是一种新元素——氡。这一偶然的实验,戏剧性地使卢瑟福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也很意外,他风趣的说:“我一生中研究了许...

17765957502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
黄标言答: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

17765957502居里夫人的实验过程
黄标言答:键,出奇制胜.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明原子内部电子和其它粒 子的分布状况,以检验 J·J 汤姆逊提出的原子的正电子球模型,即认为 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粒地散布在里 面.他认为,要实现这一实验目的,唯一的方法是打碎原子.而为了打碎 原子,他又选择了α粒子作为“炮弹”.他...

17765957502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是?
黄标言答: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

17765957502电子绕原子核旋转,为什么不会撞到原子核?谁在提供电子的能量?_百度...
黄标言答:电子不绕原子核旋转2.原子核存在斥力,请自查“撸瑟 福散射实验”3.不知道 麻烦采纳,谢谢!

17765957502科学家的实验有那些
黄标言答: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1685年 牛顿铁球相吸实验 证明了万有引力,为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1833年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让世人知道了电磁的关系和应用.如发电机.1905年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实验 证明了光的粒子性.1911年 拉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 发现原子核,第一次正确提出原子结构....

17765957502盖革计数器 需要注意什么
黄标言答:在这种情况下,碘化钠闪烁计数器则有更好的表现。 编辑本段历史盖革计数器最初是在190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汉斯·盖革和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 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为了探测α粒子而设计的。后来在1928年,盖革又和 他的学生米勒(Walther Müller)对其进行了改进[1],使其可以用于探测所有 的电离辐射...

17765957502现代物理有哪些呢
黄标言答:对阴极射线的研究表明,原予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一所有原子都包含有电子。a粒子散射实验向世人揭示了核。瑟福提出原子核的“行星模型”。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卢瑟福解释了核嬗变和放射性。汤川提出了束缚核子的强核力模型。提出核的液滴模型和作轨道运动的核子模型。标准模型 对宇宙线、放射性和粒子碰撞的研究...

17765957502一道高中物理题(万有引力)
黄标言答:1)GMm/R^2=mv^2/R → (1/2)*mv^2=GMm/2R=We Wk=mgR=GmM/R W总=3GMm/2R M=(4/3)*3.14*R^3*P W总=2*3.14*6.67*10*6.4^2*5.5=94364.39J 2)GMm/R^2=mV^2/R V^2=GM/R Vmin=(G(4/3)*3.14.R^2*P)^(1/2)=62.9^(1/2)=7.93 ...


(编辑:欧侵红)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