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愧于心得文言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1. 表达做事无愧于心诗句

1、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出自明代于谦的《立春日感怀》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释义: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出自宋代陆游的《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释义: 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

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出自宋代张耒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释义: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3238汗青。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出自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释义: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2. 无愧于心的作文

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是这样的:“俯仰无愧天地,贬褒自有春秋。”它倡导的是这样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只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自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

是的,公道自在人心。所谓无愧天地,其实就是无愧于心。有了一颗善良正直之心——说白了,就是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为人处世,就如航海有了航标,不会迷航。

无愧于心,强调的其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心中有了责任感,我们就会小到为个人尽心,为家庭尽力;大到为集体尽职,为国家尽责。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就会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我们行就不会仰承他人鼻息,言亦不会俯拾他人唾余。我们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放在社会责任的天平上称量。或许,我的一行并不能改变世风;或许,我的一言并不能承住九鼎,但是,屈原不是曾悲怆地呼喊过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圣人行事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也就是为了无愧于心。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只要求得无愧于心,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天长日久,必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风气的清明。

无愧于心,更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一个能自律的人,决不是仅能在公众面前作秀而已,更需要检验的是,在无人知道的地方,在无人知晓的时候,行事乃至思想是否仍能抵挡私欲的诱惑,仍能坚持原则,无愧于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慎独”以及“君子不欺暗室”的道理了。一个善于自律的人,时时会提醒自己不要放纵,不要迷失本心。“头悬梁,锥刺股”,是古人为了勤学而自律:“拒腐蚀,永不沾”,是今人为廉洁而自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拿破仑上进的宣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七品县令为官的准则。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自律。可以说,随着你自律程度的增高,你的社会价值也在相应增大。 [来源:]

总之,无愧于心不仅应是我们缘于心底的一种诉求,更应是我们执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当然,有时你的正直和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被别人误解为“傻帽”,遭到讥笑,那么,就让我们在心底默诵另一副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3. “无愧于心”的作文材料

《无愧于性vs无愧于心》

我首先想到了人性。自从看了鲁迅的文章,我发现人性是罪恶的。倪匡的《头发》、《眼睛》也印证了这一条。郑渊洁说过: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我认为他刚好说反了,那些他看来有人性不吃人的人,实际上是把人性拼命掩饰起来了;而那些他看来没人性吃人的人,实际上是人性大发罢了。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罪恶的人性。罪恶人性的本质是:只为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当初说这句话的人可谓已经对人性大彻大悟。罪恶人性往往在你心灵选择的时候起到关键性作用。只要你仔细的观察每一个人,不难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作恶的念头,这是什么驱使的呢?就是人性。你是人,就一定有人性,这种人性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出来,就有了这样那样的罪恶。可是,尽管人类有这样那样的罪恶,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人性是不可能消除的,于是就没有真正的纯洁心灵。所谓的纯洁心灵,只不过是某些人努力要达到的屏弃人性目的。人性是无法消除的,因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另外一种力量压倒人性,去掩饰人性。这种人的人性如果被压倒的话,就会出现善良、同情心,才有那些舍己为人的人,这种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善良、同情心。

我记起一个辩题——舍己救人的价值——如果你舍弃自己的生命救他,那么他的生命就将延续;而如果你不舍弃自己的生命救他,那么他就会死——你是救还是不救?你去救他,只会有一个人活下来;你不救他,也只会有一个人活下来。看上去救与不救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救,你就将成为别人敬佩的英雄,因为你战胜了自己的人性,无愧于心;而你不救,你就会被别人鄙弃,因为这是罪恶的表现,尽管你无愧于性——人性。其实也不必去埋怨那些鄙弃你的人,因为他们同样具有人性。现实生活中的心灵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无愧于性”与“无愧于心”的选择。

这时再看那个登山者,他在看到那个冻僵的人的时候,内心一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一场“性”与“心”的斗争,他的心灵在选择:是要“无愧于性”,还是要“无愧于心”?他懵懵中救了那个冻僵的人。他无愧于心?不,其实他心灵无法选择,因为他的人性过于强大,而使他救人的力量不过是对无愧于心的人的羡慕,对无愧于性的人受到的鄙弃的害怕,这使他在过多的思考之后,才救了那个他自己也不知道该不该救的人。但是,他毕竟还是救了,这与只为自己的罪恶人性是相违背的,仅这一点也够让人敬佩的了——他的现实是无愧于心的,而内心是无愧于性的——而人们只能看到现实。

也许人生的意义在于无愧于性,也许人生的意义在于无愧于心。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人生意义,也许在你进行心灵选择的时候,会悟到真正的人生意义。无愧于性vs无愧于心?你的心灵会告诉你该怎样选择……

4. 表示“自己活着问心无愧,能对得起别人”的古诗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下联源自东晋经学家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意思是说,一个字的褒扬,超过君王赠赐一件礼服。

3.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我们不能把过往和过失拉住,时光不能重来,坦然面对,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做,我有没有做好,我有没有做错?”

4.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对于万事万物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5. 俯仰中间无愧怍,芋区瓜陇亦朝廷。

《感怀 其三》宋·方岳

6. 一诚通复心无愧,虽千万往犹褐夫。

《李养吾董教同安为作长编》宋·丘葵

7. 俯仰两间无愧怍,有辞可以白先人。

《和竹溪三诗 效颦一首》宋·刘克庄

8. 俯仰乾坤了无愧,心如枯蘖更谁删。

《书事》宋·朱翌




15198536875无愧于心得文言文
习黎信答: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只要求得无愧于心,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天长日久,必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风气的清明。 无愧于心,更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一个能自律的人,决不是仅能在公众面前作秀而已,更需要检验的是,在无人知道的地方,在无人知晓的时候,行事乃至思想是否仍能抵挡私欲的诱惑,仍能...

15198536875坦坦荡荡无愧于心用古文怎么写?
习黎信答:“坦坦荡荡无愧于心”已经够精炼了,应该说本身就属于文言文语句了,如果还想更加精炼些,可以把“坦坦荡荡”翻译为文言词语“磊落”,可以把“无愧于心”翻译成文言词语“心无惭”。“坦坦荡荡无愧于心”用文言文还可以这样说:磊落而心无惭。

1519853687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的翻译
习黎信答:翻译:纵使江东的父老乡亲觉得可怜我,奉我为王,我又能有什么面目见他们?纵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难道就不会有愧于心么?原句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

15198536875文卷于事,愧于忧,而性懦愚,沉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习黎信答:“(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倦于事:被琐事搞得疲劳。愦于忧:被忧患弄得发昏。愦,昏乱。性懧愚:天性懦弱愚呆。这是孟尝君的自谦之辞。懧:同“懦”。沉:沉溺,有“陷在……”的意思。于:前两个表被动,...

15198536875用文言文写课堂检讨
习黎信答:1. 帮忙写一篇古文检讨书 夫子: 夫子牛马走,弟子再拜言。 余每思之于夫子之课堂行龌龊之事,必痛心疾首,深感愧疚。 夫子者,老黄牛也,辛勤耕耘于讲台之上,呕心沥血,献身于国之教育之业。此情此义,必为后人颂扬久矣。 吾师,圣人也。 吾,黄毛小儿,愚昧无知。置夫子之辛勤教诲为罔闻,行苟且之事于课堂。必遭...

15198536875求一句文言文 有愧于你,想要弥补
习黎信答:有愧于君,欲补(望采纳)

15198536875表示惭愧内疚的文言文
习黎信答: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2. 形容惭愧的词语 【卑陬失色】:...

15198536875请高手帮写一篇个人文言文格式的“罪己诏”
习黎信答:罪己书 余自入庠序,十载有期。然学所未成,有愧于心。内负于高堂,外负于师尊。累己则已,而累人之过大矣。子曰:"人不学,不知义。″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余自当奋发,日乎三省,以毕生之力,悬梁刺股,庶几可成矣!....

15198536875无愧于情什么意思?
习黎信答:“无愧于情”是文言文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情”后置。换过来是“于情无愧”,意思是在感情或情理上没有愧对(你或任何人)。

15198536875《冯谖客孟尝君》中的“文倦于事,愧于忧”该怎样翻译?
习黎信答:田文(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 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编辑:雍泉味)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