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叫功德主?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功德主是什么意思?

一、功德主是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
二、指施主。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
三、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扩展资料:
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
1、护持本山各种弘法利生事业捐献净资者
2、热心参与本山活动,多年不退转者
3、发心服务多年,道心坚固者
4、一师一道,劝募功德者
5、贡献智慧有具体成效者
6、协助度众皈依为数众多者
7、参与讲学多年且有正见者
8、文字著作宣扬佛法有贡献者

基础释义
1.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 2.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活动:做~。
详细释义
功业与德行。 《礼记·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进律。” 元 张宪 《咸淳师相》诗:“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赵朴初 《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 佛教语。 《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事。 《南史·循吏传·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旛,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 晁天王 。”《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 空同子 功德我者厚矣!”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六朝》:“功德词林,故自匪浅。”

1、功德主指: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

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2、关于功德布施的价格:随喜功德,无规定金额。

譬如:给个一块钱,我们的生活也并不会因这一块钱而过的不快乐,这一块钱可谓是多也不多,少也不少。学佛之人都知道,不能求善,而是行善,遇到了就行,所谓“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善不大,而不行,我们不能忽视一粒芥子的因缘,这细微如芥的种子,他日也将是华枝春满,庇荫天下。

扩展资料:

布施做法: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心,则心量小,心小福亦小。若布施有所住,有所执着,不管是住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之任何一种,都是有所住而行布施。这种有所住之布施,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只有布施而无布施波罗密,不能到彼岸,不能解脱。有智之人有五种布施:

一、至心施。即以至诚心行布施,是故舍掉了傲慢。

二、自手施。也就是亲自布施,不假他人之手;若假让他人之手,所得福报也要经过他人才能所得,所以要自手施。

三、信心施。相信布施之果报不失,有布施之因,必得其果,如此信心行布施。

四、时节施。依时节因缘之需要而行布施,就是时节施。譬如要以对方之所需要而行施,当对方得了重病,所需要的是治病,所以要助他就医,解除他的痛苦,就是时节施。

五、如法求物施。这是指布施之物要如法而求,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而来的财物来布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施做法



一、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例如符合左列条件者,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

1、护持本山各种弘法利生事业捐献净资者。

2、热心参与本山活动,多年不退转者。

3、发心服务多年,道心坚固者。

4、一师一道,劝募功德者。

5、贡献智慧有具体成效者。

6、协助度众皈依为数众多者。

7、参与讲学多年且有正见者。

8、文字著作宣扬佛法有贡献者。

扩展资料

一、随喜是一个佛教语,读音为suí xǐ。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出处《忏悔文》

二、引证解释

1、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

南朝 梁 沉约 《忏悔文》:“弱性蒙心,随喜赞悦。”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若敬重三寳,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2.佛教语。犹言因别人欣喜而欣喜。

《西游记》第九四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施,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鲁迅《<呐喊>自序》:“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

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台前簇拥着许多老幼男女,各流着些被感动了的随喜之泪。”

3.佛教语。犹言赞助他人行善事。

清 孔尚任《桃花扇·闲话》:“募建水陆道场,修斋追荐,并脱度一切寃魂,二位也肯随喜么?” 王季思等注:“佛家语,本取见人行善事,随之而生欢喜心之意。一般用作布施的代语。”

《红楼梦》第一0一回:“明儿还有一家作好事,不知老祖宗高兴不高兴?若高兴,也去随喜随喜。”

4.佛教语。谓欢喜之意随瞻拜佛像而生。因用以称游谒寺院。

唐 杜甫《望兜率寺》诗:“时应清盥罢,随喜 给孤园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 [2]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寺宇整齐,进来随喜。” 顾学颉校注:“本是佛教徒瞻拜佛像,随像发生欢喜心的意思;一般当做参观佛寺解释。”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老僧﹞见客人,肃衣出迓,导与随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功德主

百度百科-随喜



功德主是指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布施,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关于功德布施的价格:随喜功德,无规定金额。

扩展资料:

布施的意义与种类

布施,梵语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给予他人福祉与利益之事。《维摩经》中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中论》中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布施作为佛教修行的突破点,可以历炼自己的身心,增长自己的福慧,以此积累自己成佛的资粮。应当说,布施是学佛中简单、易行、契理、契机的修学法门之一。所以菩萨六度法门的第一门就是布施门。

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等三种,能治悭贪吝啬,除灭贫穷。就三种布施而言,所谓财施,即是以财物施予他人;所谓法施,即是以佛法施予他人;所谓无畏施,即是以不畏惧施予他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德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施



功德主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关于功德布施的价格:随喜功德,无规定金额。

譬如:给个一块钱,我们的生活也并不会因这一块钱而过的不快乐,这一块钱可谓是多也不多,少也不少。学佛之人都知道,不能求善,而是行善,遇到了就行,所谓“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善不大,而不行,我们不能忽视一粒芥子的因缘,这细微如芥的种子,他日也将是华枝春满,庇荫天下。

扩展资料:

行布施前,需要有前行发心,即明了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其他众生的目的,乃是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众生皆能于未来成佛的缘故,因而发菩提心。

真正行布施时,即正行的时候,必须要没有人我执与法我执。也就是在没有“我”及“我的”是真实存在的心念下行布施。世人行施心希果报,是为着相;菩萨行施了达三轮(施者、受者、所施物)体空(虚妄),能不住于相、不希果报名闻等而行施者。”

而结行是指在行布施之后,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众生皆能于未来成佛,而将此布施的功德回向发愿给一切众生。具足此三法的布施才称为布施波罗蜜。 

一般而言,将财物施舍给贫困的人时,若行布施前没有发菩提心,布施时没有顺便引导众生迈向佛道,行布施后也没有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样虽然也有大利益,但不能成为成佛之因,所以不称为布施波罗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德主

百度百科-布施



功德主即施主,指的是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

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施主音译檀越、陀那钵底、陀那婆。又作布施家。又梵汉兼举而称檀越施主、檀那主、檀主。依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大一·七二上):‘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

(中略)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

扩展资料:

关于檀越与受施者之间,诸经中屡有提及。如《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云(大正2·564a):

檀越施主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养之侍之长益五阴,于阎浮利地现种种义。观檀越主,能成人戒闻三昧智慧,诸比丘多所饶益,于三宝中无所挂碍,能施卿等衣被、饮食、床 榻、卧具、病瘦、医药。是故诸比丘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

同书卷二十四又谓,檀越施主有五功德,即:(1)名闻四远,众人叹誉;(2)若至沙门、刹利婆罗门长者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3)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4)命终之后,当生天上或人中,在天为天所敬,在人为人尊贵;(5)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尽漏不经后世。

此外,《长阿含经》卷十一谓,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即: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以时施、门不制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德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主




13882883756什么叫做功德主?
寇典奔答:功德主释义: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13882883756功德主是什么意思
寇典奔答:在佛教中,功德主是指对佛教带来益处或做出贡献的人。这些人可以是施主、弘法者或僧人等。他们通过行善积德,修行提升自身,同时也促进佛教的传播与发展。2. 功德主的作用和意义 功德主对佛教具有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提供了经济和物质支持,还在精神上支持佛教的发展。他们的善行对社会也具有积极影响,可以启...

13882883756功德主是什么意思?
寇典奔答:一、功德主是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二、指施主。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三、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13882883756功德主什么意思?
寇典奔答:功德主是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例如符合左列条件者,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 护持本山各种弘法利生事业捐献净资者。热心参与本山活动,多年不退转者。 发心服务多年,道心坚固者。 一师一...

13882883756什么叫功德主?
寇典奔答:1、功德主指: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2、关于功德布施的价格:随喜功德,无规定金额。譬如:给个一块钱,我们的生活也并不会因这一块钱而过的不快乐,这一块...

13882883756法会功德主与随喜区别?
寇典奔答:所谓的“功德主”=这一次法会提供供养的人,如一场法会3000元,提供此3000元的人即为“功德主”。所谓的“随喜”=看见某人做法会,心情很愉悦,也向法会捐赠20元、100元之类的行为,称之为“随喜”。

13882883756寺院里做法会,功德主是什么意思?
寇典奔答:每一个法会,都有几个主要的捐钱的人,他们出钱做的是供养三宝的功德,因此称为“功德主”。除了法会佛事之外,也有其他方面为佛教事业做出贡献的大施主大檀越,也称”功德主“。

13882883756功德主是什么意思?
寇典奔答:功德主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例如符合左列条件者,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

13882883756功德主是什么意思?
寇典奔答:功德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符合左列条件者,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1、护持本山各种弘法利生事业捐献净资者。2、热心参与本山活动,多年不退转者。3、发心服务多年,道心...

13882883756大功德主和功德主区别
寇典奔答:区别如下:1、定义:在佛教中,“功德主”是指资助寺庙、僧众或修行人的信徒,而“大功德主”则是指做出重大奉献、功德极高的信徒。2、程度:从程度上来看,“大功德主”的奉献、善举和功德要大于“功德主”。3、范畴:从范畴上来看,“功德主”可能仅仅是一个特定寺庙、僧团或修行人的资助者,而...


(编辑:段店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