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精神病具有遗传性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甲亢具有遗传性吗

甲亢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也称为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但它并非遗传病。
甲亢不是遗传病,但如果在甲亢还没有治愈时就怀孕,会对妊娠造成影响。甲亢孕妇因代谢亢进,不能为胎儿提供足够营养,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如胎儿身体缺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甲亢孕妇晚期还可能会导致并发妊高症,此外,这类孕妇还容易出现早产、流产等问题。
甲亢患者其子女患甲亢的发病率为5%左右,而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1%~2%。这就说明并不是父母患了甲亢,孩子就一定会得甲亢,而只是患甲亢的可能性稍大一些,绝大多数患者生出来的宝宝都不会患甲亢。

扩展资料:
甲亢的饮食注意事项:
1、宜选食物:根据平时的饮食习惯,可选用各种含淀粉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粉皮、马铃薯、南瓜等;各种动物食物,如牛肉、猪肉、各种鱼类等;各种新鲜水果及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果仁、鲜鱼等。低钾时,可多选橘子、苹果等。
2、忌选食物:忌用含碘食物,忌食海产品、黄豆、白萝卜、竹笋、包心菜、玉米、核桃、加碘食盐等;禁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甲亢甲减治好,也能拥有健康宝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甲亢患者如何科学饮食?专家:忌食用含碘食物

遗传,但不是必然得病,只是相对家里完全没有相关病史的孩子来说你男友的后代得病概率会高,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除了与遗传相关,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您也提到您男友的亲属发病都是有明显诱因的,那么如果在抚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注意减少相关刺激也能有效降低发病的概率。另外现在相关的基因研究也进展不小,可以关注。

精神病有没有遗传性,这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亲属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精神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其中有一些精神病已经肯定为遗传性疾病,而且遗传方式也十分明确,如家族性黑朦性痴呆、苯丙酮尿症、亨廷顿舞蹈病、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分裂症等。而另一些精神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但目前还不能肯定遗传因素起多大作用和确切的遗传方式,如癔病等。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疾病,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一般都发病。也就是说在单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环境因素基本不起作用。单基因遗传的方式又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等。在基因遗传因素引起的精神病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多见,如苯丙酮尿病、肝豆状核变性等。这一类遗传病,患者的父母双方都不是患者,但都携带致病基因,同胞中有四分之一患者,近亲结婚者发病率更高。其次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亨廷顿舞蹈病等,也有人认为躁狂抑郁症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类遗传性精神病患者的父母必有一方是患者,同胞中有一半是患者,子女中也有一半是患者,代代相传。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精神病患者,有的自己患上后可能下一代也会出现精神病。精神病到底有没有遗传性呢?精神病遗传几率有多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有关专家,让他们给我们详解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对患者们提供一些帮助。很多医学研究者都认为精神病是一种不容易治疗的病。有的精神病人如果得病的话,那么可能会疑问精神病是不是会有遗传的效果。精神病的治疗要重视。由于一些人对精神病病理知识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相关的知识,于是会担心精神病会遗传。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生活中却真有这样的事例。那么到底精神病会不会遗传?专家指出,精神病事实上有一定的遗传关系,血缘关系越近,发生遗传的几率就越大。在各种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危险率约为4%-14%,约为一般人群的10倍,若双亲均属精神分裂症,子女患病率高达40%。又如抑郁症患者以及亲属的患病率高出一般人群30倍,患抑郁症的患者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大约50%。双相Ⅰ型障碍的亲属中患病概率高出正常人群8-18倍,父母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概率25%,父母二方均患病,则子女患病概率可高达50%-70%。家系研究发现血缘愈近,患病率越高。可以充分认识到精神障碍具有遗传性。然而,虽然遗传因素对于某些精神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精神病的治疗要重视。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症等等心理障碍的遗传只是使得个体具有遗传易感性,并不一定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可以一生都不表现出疾病状态。

与证据表明,精神病是可以遗传的

肯定有遗传性,在当代得了这种疾病都是很难生存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寿命短的时代得这病就是死,奴隶社会贫民得这病也是死,奴隶得这病就会被杀,封建社会社会下层得了也是死,统治阶级得这病会思维混乱智商下降脑子不好使地位也很可能下降子孙后代带带都有病降级到贫民阶级也就基因无法延续,当皇帝有可能亡国比方说秦二世和隋炀帝这俩人没有人性过于残暴尔亡国,精神病基因遗传首先得能生存下去,无法生存也就无法遗传,先天精子或软子基因变异得的,后天脑损伤得的,比方说老年精神病脑老化引起,精神强刺激,长时间精神刺激,儿童以后容易得精神病的人包括脾气暴躁的,懦弱的,边缘智商的,情商低的,见到熟人无故经常不打招呼的,不怎么会与人沟通的,都会受到社会人际排挤,贫穷生抑郁,贫穷感觉不公生愤怒,这都是得病原因




13127338899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汇总-临床执业医师
苗邵申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目前发现的基因异常分为ⅡA(Ip36)、IIB(3q13-q22)、ⅡC、ⅡD(7p15)和ⅡE(8p21)等。病理改变特点是出现粗的有髓纤维轴索变性,数量轻度减少,可以看到明显的有髓纤维再生簇结构,一般无有髓纤维的Wallerian急性变性改变。也没有显著的薄髓鞘纤维,未见节段性脱髓鞘及“...

13127338899精神病有遗传性?这么说,精神病能从DNA中找出缺陷组?哪些脑细胞出问题导...
苗邵申答:一、遗传因素:已经查明遗传因素同精神障碍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二、心理素质和躯体素质:心理素质表现为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强度、速度、觉醒度和情绪指数。躯体素质会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发生应激性精神障碍。三、性别因素:女性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

13127338899请问经神病有遗传吗?
苗邵申答:神病已经肯定为遗传性疾病,而且遗传方式也十分明确,如家族性黑 朦性痴呆、苯丙酮尿症、亨廷顿舞蹈病、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分裂症等。而另一些精神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但目前还 不能肯定遗传因素起多大作用和确切的遗传方式,如癔病等。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单基因遗传病、...

13127338899神经病会不会遗传后代,能彻底治好吗?
苗邵申答:所有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都是由一些后天经历的刺激和冲击形成的,因此它们不会遗传。了解生物学的朋友知道遗传是通过基因完成的。描述了可以继承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卡索的女友有这种遗传性神经病。一般来说,这种症状是由先天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这种先天性遗传病是一种有基因的良好...

13127338899癫痫作为一种发病率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会遗传吗?
苗邵申答:癫痫绝大多数都是不遗传的,没有遗传的倾向,目前也不是十分的肯定。但是有一部分患者还是出现了遗传性疾病。有的症状性癫痫就是由于遗传引起的,比如结节性硬化,颅内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病都可以遗传。癫痫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千分之五。该病的原因与遗传、脑强直性疾病和其他易感因素有...

13127338899运动神经元病会遗传吗
苗邵申答:患者身上可以发现跟遗传的关系,但大部分都是特发性的,目前虽然认为可能跟神经细胞之间的麸氨酸代谢出了问题,堆积在运动神经元之间,产生毒性,造成萎缩有关,但是真正原因仍不明。外界常对运动神经元疾病产生误解,以为是一种运动性的疾病。事实上,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脑部的运动神经脊髓萎缩,造成渐进...

13127338899如果女友的妈妈有精神病或神经病,女友正常,那生下的孩子会有得吗
苗邵申答:根据临床科研资料记载,某些精神疾病是有遗传的。例如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精神发育不全,它们的基本病因就是遗传因素。它们的遗传是由染色体畸变或遗传性代谢缺陷所引起的。据统计:父母都是上述精神发育不全患者,其子女患病率高达96.3%,所以是遗传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

13127338899运动神经远疾病具有遗传性吗?
苗邵申答:运动神经元病的确有可能存在遗传,但概率很小,比患上运动神经元病的几率还要小。临床上大多数为散发,少数为家族性。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如果父母或者祖辈中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那么后代就是有比别人更高概率得运动神经元病,有调查显示,运动神经元病在兄弟姐妹...

13127338899我女友的家族有精神病史,请帮我分析一下遗传的机率!
苗邵申答:精神病的种类很多,除了一小部份器质性精神病和智能不足有明确的遗传情形之外,其馀都是体质、心理和环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研究得知,一般人罹患精神分裂病的比例为千分之三,而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血亲患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以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为7%-15%,...

13127338899精神病具有遗传性吗?
苗邵申答: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疾病,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一般都发病。也就是说在单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环境因素基本不起作用。单基因遗传的方式又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等...


(编辑:萧采耐)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