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任选一幅明清时期和中国近现代的美术绘画作品赏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7
关于一幅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4000字

凡高笔下与生活的距离——浅谈这一学期的收获



1
凡高笔下与生活的距离——

浅谈这一学期的收获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
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
体验、
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
现象的活动。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
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
这就是这学期学习“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的最大收获。美术
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
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
化的情感和态度。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
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
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
么的智慧。

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代人独特的表达
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和复杂的。从稚嫩
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
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
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
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
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
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凡高笔下与生活的距离——浅谈这一学期的收获



2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
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
术手段,在二维空间
(
即平面
)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
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
的承认。(或者说是在其兄长的欺瞒下,其自我认知自身的
作品不被他人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
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
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
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
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
在人们对他
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
他画的或许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却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
流露,是他似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
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
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
术状态。
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向日葵》
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
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
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
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
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
凡高笔下与生活的距离——浅谈这一学期的收获



3
中去。
我突然想起法语中对向日葵那近乎宗教虔诚般的称谓:
“落在大地上的太阳”。正如美术评论家休斯对凡高《向日
葵》的评价:“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

我想这些
向日葵,已不再是我记忆中曾经的那幅画,甚至它也不再是
一朵花了。
对凡高而言,
艺术作品对他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
正如凡高的崇拜物向日葵,在他眼里
,
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
朵,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
烈火的写照。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
的光泽,饱满的轮廓绘画得淋漓尽致。“他感到大自然生命
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
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
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西洋巨匠美术丛书
-
凡高》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
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
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
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
在向日葵面前,
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
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
种暖洋洋的感觉。

绘画艺术之于凡高,意味着情感和生命。因为他有爱,
他们在奋斗。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
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
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

1、我们要了解哪些时期的画是注重透视关系,而哪些时期的是不那么注重的。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画特别注重透视,那么你欣赏画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在那些不注重透视关系的风格里面,你就不应该用透视来判断画的好坏。

2、光影,通过观察画中光的用法,可以判断出你所欣赏的画作所处的时期,同样也能反应这种风格的特点。例如印象派的画特别注重光与色的关系,这时候你就必定要把光考虑进来。

3、构图,构图的好坏可以直接体现在画面里。好的构图一般都有构成感上的平衡。另一方面,作者还可能通过构图来反应更深层次的含义。所以努力分析构图,对欣赏画作是有帮助的。

4、技法,一幅画往往会用到多重多样的技法。你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大胆猜测作者所用的技法是什么。这些技法可能会为你今后的作画带来帮助。

5、了解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物性格以及他的亲身经历,可以很好的读懂画作要表达什么。作者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快乐都会反映在画里。

6、了解题材,绘画的题材有很多种,我就拿人物来举例子。例如古典时期的西方油画钟情于画人物,人物往往和宗教相结合。这时候你就需要了解《希腊神话》《圣经》这两本书了。因为里面大多数是叙事性的故事,如果你没读过这两本书,是绝对不知道画中在讲述什么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术欣赏

白雪石,原名增锐,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生于1915年6月    

    白雪石的山水画匠心独运,自出一格,用笔多以侧锋,故其山石树木皆有瘦硬爽朗之气。此幅《奇峰耸翠》,便是他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这件作品布局明显地分成远、中、近三段景色,远山笔墨较淡,景色朦胧,只有大概轮廓;近景之山石树木,笔墨浓重肯定,各具姿态;中景之山筋脉络随山体布色走线,虽有隐隐约约之感,但整座山峰独立水中,呈奇秀竞耸之状。再加上淡着的青绿等色,更使山峰生机勃现,春意盎然。



在”扬州八怪”中,金农为首屈一指的领头人物.他并不精于画技,却又什么都画,其强项墨梅以及由此生发的双钩兰花\墨竹等不说,蔬菜\水果\鳞介\荷花\芍药,甚至山水\鞍马\人物,几乎是无所不涉及.本不怎么会画画的金农,于画画有出奇的胆量,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文坛上金农的诗文名声显赫,金农的书法,尤其是隶书和他独创的”漆书”,也令人仰慕不已,这要归功于他画外的修养与高超的绘画造诣.出重金求购的金农巨商们,不在乎他画什么,怎么画和画得如何,这都成全了金农的心有所思,手有作为,不存顾忌地把自己的心境\情绪\性格\品味一一真切地移入纸上.二是他有几位颇能画画的捉刀手{主要是他的学生落聘}.纵观金农的画作,凡是奇崛冷峻\生拙朴实的,均是他的亲笔.而略有眼板\熟里夹生的那些,则是代笔.有趣的是:这幅金农的<自画像>,是赠友之作,不为换金乞米,没有必要倩人捉刀.自画像的难度,要高于一般的人物画.平时不作肖像画的金农,在形似上步履蹒跚的金农,竟然达自己肖像的主意,他对绘画的无所顾忌可说到了极致.

<自画像>是金农七十三岁的作品,.屈指算来,他涉入画坛,已二十年有余了,尽管不计较画法上的得失,这二十多年的涂抹,也应存些经验,懂些门道,能画出些摸样来了.他取侧而避正,是从易弃难的经验,他就简而去繁,用纯粹的白描,发挥笔法和概括力强的优势,是扬长舍短的门道.虽然头部比例和身首的比例失调,头部的结构也不准确,眉\眼\鼻\嘴颚以及须髯的各部件有拼凑的痕迹,握杖的手更是生疏得无形可言,但由于种种失调\种种不准确,倒是端正了情趣-------金农特有的生拙生钝趣;由于是拼凑,出现了貌略似而神相合的境界----气韵生动.此图的白描手法高明,变化细微,这正是他多年修炼的铁线篆笔在画上的反映,线条细劲空灵,刚中见柔,柔中有刚,可口允可咀,耐人寻味.漆书长跋,在说了一大段历代肖像的故事后,转入字画像,说自己”用水墨白描法为写三朝农民七十三岁像,衣纹面相,作一笔画.陆探微,吾其师之.图成远寄乡之旧友丁钝丁隐君.隐君不见余近五载矣!能不思乎?他日归江上与隐君杖履相接高呼揽胜,验吾衰容,尚不失山林气象也’.文字情真意切.丁钝丁即篆刻西冷八家之首的丁敬,是金农的同乡密友.

裸女]

与林风眠其他一些融合中西的创作相比较,这件作品有着较为浓郁的西方油画的意味.从线条特征和造型法则来看,画面上的人体显然脱胎于西方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即抓住或夸张人体的主要结构和决定人体形态的转折之处,其余以流利松放的线条概括之,这种手法摆脱了对物象严禁的理性分析,以表现人物大的动势和特征为目的,给观者以舒适\安逸的感受.从作品中裸女被拉长的脸部和颈脖上.,画成一条黑线的眼睛和东方意味的樱桃小口上明显地反映出林风眠受莫迪里阿尼的影响颇深.同时,这种外形又与画家心中经常挂念的身材修长的法国妻子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此外,同林风眠许多侍女图中轻盈\舒展的女性体态不同的是,这幅作品中人体的轮廓线条被反复叠加,从而增强了人体的重量和体积感,这种表现手法和效果又与塞尚如出一辙.而以横向竖向的线条组合构成的背静又使画面更丰富于形式感.
作品虽然呈现出一种油画的效果,但其实画家全以中国的毛笔作画,只不过运用的是西画颜料,并采取了油画的干画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卷曲蓬松的黑发是通过大笔的斡刷所表现出来的.作品中用中国毛笔抒写出来的勾勒裸女形态的十几根线条,圆润虚灵.富有弹性,备见蕴藉的笔墨魅力
画面上用色大胆,.笔触奔放,以黑\红\白\蓝四种颜色为基本色,虽然画家在作品中的用笔豪放自由,但他仍十分注重画面的协调和整体感觉,有些笔触并非为表现什么物体,只是出于平衡画面的色调的目的.粉红色的人体,红\白\黑相间的背景,以及由人体轮廓线和头部边缘的白粉衬托而产生的逆光效果,使整个画面在沉静的气氛中透露着欢愉的情绪
裸女是西方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林风眠有时候也作裸女画,这与他在西方的学画经历不无关系.但与西方画中裸体题材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意味有所不同的是.林风眠笔下的裸女有一种超脱于具体形象之外的普遍而又纯粹的美,她们神情安怡,敦厚健美,蕴有清雅高贵的气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左下角有一枚朱文”林风眠印”,中国传统的印章和西方油画的气息相交换,别有一番情调.从这里也可窥见林风眠中西融合之观的又一个方面

肯定又是没用的学生完不成作业。

郑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他一生最喜画竹、兰、石,兼画梅、松、菊等,效法“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春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变之人”,这是板桥所欣赏的“四美德”。竹、兰、石代表着作者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郑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他一生最喜画竹、兰、石,兼画梅、松、菊等,效法“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春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变之人”,这是板桥所欣赏的“四美德”。竹、兰、石代表着作者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陈杰绘画作品:笔墨是画家的心灵轨迹,是功力修养在宣纸上的展示。笔墨的精细雅俗关系到画的质量,画家们为锤练自己的笔墨在画室里辛勤耕作。什么时代唱什么样的歌。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的笔墨是和时代息息相应的,画家们借景抒情。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借笔墨绘写自然,他们留下的作品,是对那个时代的心灵写照。
  先师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用笔墨写下了有感于时代的绘画篇章,留给我们深厚的文化遗产。这既是丰富了我们的营养,也是给我们铺垫了难以逾越的高度。新时代呼唤我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和时代发展息息相联的作品。余不揣陋,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融合自己的心灵感受,用山水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命历程,因而也记录了时代发展。

  如何在贯通前人用笔用墨法则的基础上,讴歌新时代,余视为终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余以“入门虎”的精神深入传统,研习古人的用笔用墨,并融合时代的气息,练就出自己的用笔用墨用色特性。使用笔奔放激郁,用墨激情扬溢,用色或沉着或鲜丽,使笔墨色、点线面、黑白灰为意境服务,为新时代鼓与呼。经过多年的艰辛磨砺,个人画风初见端倪。多年创作的作品表示着探索的轨迹,也从中感受到改革开发以来社会发展的脉搏。


17753695198任选一幅明清时期和中国近现代的美术绘画作品赏析
丰璧钓答:白雪石,原名增锐,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生于1915年6月 白雪石的山水画匠心独运,自出一格,用笔多以侧锋,故其山石树木皆有瘦硬爽朗之气。此幅《奇峰耸翠》,便是他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这件作品布局明显地分成远、中、近三段景色,远山笔墨较淡,景色朦胧,只有大概轮廓;近景之山石树木,笔墨浓...

17753695198中国古代美术与近现代美术
丰璧钓答:古代美术主要以中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画法较多,表现在人物,花鸟以及山水,特点是画法飘逸清新,多以自然接近.而近现代的美术作品则多以油画,素描,中国画,还有夸张漫画,版画的形式表现,特点是画法比较的细腻,和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突出自己所描绘的事物.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心得罢已....

17753695198谈一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技法特色可挑选一幅...
丰璧钓答: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可以谈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美术作品的风格与技法特色。《富春山居图》是明代画家黄公望于1347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誉为“中国十...

17753695198清末和民国著名画家
丰璧钓答: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县人,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启示而步入中国画坛。1919年3月起留学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师从精于古典画风的达仰,1927年回国。回国后致力于美术教育,倡导写实主义美术,积极参加革新中国画的运动。他将欧洲写实画法与传统技巧结合在一起...

17753695198明清时期绘画代表作有哪些?
丰璧钓答:明清时期,是我国品评绘画风格的时期,画品著作在宋代以后逐渐减少,明代虽有复兴,其体例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用传统的品评术语,但是已经无意于品第高下优劣之分,而是倾向对笔法与风格的分析与品评,其代表是《中麓画品》和《吴郡丹青志》。《中麓画品》是以诗文、散曲闻名的李开先的品评绘画的著作...

17753695198清末和民国的著名画家有哪些?
丰璧钓答: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高剑父,汉族,广府人,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代表作品有《江关...

17753695198中国现代绘画与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丰璧钓答:现代绘画强调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摆脱了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的绘画发展方向。中国传统的绘画简称“中国画”、“国画”。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17753695198请介绍一下明清时期代表人物、作品、特点等
丰璧钓答:明清时期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一带藏区雪域的绘画,除寺院壁画外,以“唐卡”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绘画最为流行。 唐卡亦称“汤喀”,是藏语,指一种用布或绢制成的画轴。内容大部分为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这类作品宗教特征较强,规范而严谨,尤其是曼陀罗唐卡,即坛城唐卡,画佛或诸神的宫殿,圆中有方,方中画圆,层...

17753695198简述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
丰璧钓答:1、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

17753695198民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个人简介
丰璧钓答:1、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琴,徽州府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2、徐悲鸿(1895年7月19...


(编辑:雍沫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