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教某历史名人,幼失双亲???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4
寻求一篇历史名人故事

抗美援朝英雄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属虎,重庆市的铜梁县的关建乡人。2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10-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m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英雄差点白死
40多年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却差点成了无名英雄。
几十年来,许多介绍邱少云事迹的文章,都回避了他当过国民党兵的这段历史。其实,邱少云曾当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国民党兵。
邱少云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13岁时他就开始了雇工生活,后来被川军刘义的18团抓去当了兵。
1949年12月,解放军挥师入川,进军大西南。
成都战役后,川军瓦解。邱少云被补进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两年后,29师入朝作战。
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10月11日,邱少云随所在部队奉命到离敌人仅300m的地方完成潜伏任务。
次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几发燃烧弹,烈火烧着邱少云的衣服、鞋袜,直至烧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动不动。
牺牲时,他年仅26岁。
战斗结束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此事似乎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据邱少云生前战友林炳远后来回忆说,那次战斗半个月后进行战斗总结,他和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一同到师里去汇报。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要求王指导员举个具体的人或事来谈谈。
王指导员于是提到了邱少云。并说,在执行任务前进行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因此连里对他很不放心。于是我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
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牺牲了,真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位干事听了王明世的介绍,非常感动地说:这样的英雄行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于是,29师政治部立即上报邱少云特等功的报告,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报告引起了志愿军司令部领导的重视。
起初,个别领导认为:邱少云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认为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精神难能可贵。
后来,意见终于统一了,少数服从多数。
1952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为特等功臣。
同年底,一位名叫郑大藩的随军记者就邱少云的死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二是他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后来,邱少云的战友李川虎回忆说:“我和柯大才、李元兴各自伏在他的左、右、后三个位置。那火烧得可真邪乎,从腿上一直烧到他的身上。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方2m左右,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m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当火把他的头发烧着时,他还活着,他的头在吱吱地响,在燃烧中不停地抖动着。我看到他把头抬起来,看了我一眼,那眼中闪着我从没见过的一种光,然后便把头沉沉地埋下去了。”
李元兴和其他战友还证明,邱少云右面3m处有一条小水沟,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侧向滚即可活命。
面对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记者郑大藩感动了,他含着眼泪奋笔疾书。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他那篇著名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1953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

烈火金钢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受了一件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在平康、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上,消灭李伪匪军,将战线向南推进。391高地位于上甘岭右翼铁源东北十余km处,山势险要,狭长孤立,南北两峰相对,全长1,200m。高地上防守着敌人一个加强连,他们在高地上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层层铁丝网。
夺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难是,从我军阵地到该高地有3,000m的开阔地。在这样长的开阔地上冲击必然会造成突击力量过多的伤亡,影响战斗的胜利。为了拔掉这颗毒钉,消灭391高地上的李伪军,我志愿军某部领导机关派出侦察小组,对该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敌人的火力配备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在此基础上,我军领导机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决定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潜伏到敌人的前沿。
上级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某部三营,邱少云所在的这个营。上级的决定传到了连队,九连的干部个个喜出望外,人人要求当尖兵。
10月11日傍晚,绚丽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在朵朵红霞的映照下,全副武装的三营指战员集结在蔓山区,随着师长的一声令下,潜伏部队像离弦的箭一样,直朝着敌人的前沿阵地射去。战士们经过了20km的行程,于22时到达了预定潜伏区。24时,部队秘密地潜伏就绪。570多名志愿军战士成线网状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丛中。九连潜伏哨已前进到了距敌碉堡前500m处。邱少云潜伏在391高地东边距山脚只有60m的一条杂草丛的土坎边。
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火力圈内,以高度的警惕性,保守潜伏的秘密。他们从头到脚都披挂上了伪装草。微风吹来,伪装草和野草一起飘动,使敌人难以发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里又湿又冷,到了白天,草丛里又闷又热,各种虫一个劲地从战士用布扎住的裤筒往里钻,痒得使人难受。这当儿,只见邱少云瞪着他那对乌溜溜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一会儿,他又仰头看看太阳。部队攻击的时间是在太阳落山。就是说,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度过整个白天。这时间该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可是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都一动不动地卧在齐胸深的草丛里,等待着攻击的命令。
12日上午10点多钟,突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伪军的一个班躬着身、猫着腰窜出了战壕,向山下搜索来了。他们急匆匆地朝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潜伏的位置走来了。他们边走边盲目地往草丛中打枪。突然,前边那个敌人突然打了个趔趄,一脚踩到九连战士李川虎的手。他再仔细一看,只见周围伏着一片志愿军战士,吓得惊叫一声,转身向后退了几步,胡乱向草丛中的志愿军开了枪。他后边的几个人一时没弄清怎么回事,一看大个儿子吓成这样,也就不顾一切地向回猛蹿。
千钧一发,战士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大家清楚,敌人已发现了潜伏的志愿军,如果让他们回去,这片开阔地顷刻就会成为一片火海……
前敌指挥所早就在监视着这些敌人。敌人往回蹿的时候,早已瞄准他们的直瞄火炮,已经发射出膛。几十发炮弹扑向三九一高地,在敌阵地前沿形成一道道严密的火墙。刹那间,三九一高地半山坡上的烈焰滚腾,火光冲天,岩石炸裂,泥土翻滚,五个敌人全部被烈焰吞噬了。
不久,山上的敌人向草丛中扔了两发指示目标的烟幕弹,浓烟刚起,敌人就乱扔燃烧弹。立刻,潜伏地区燃起几处大火,野草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火越烧越大。这时,敌机又扔下了一排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m远的地方,四散飞迸着汽油燃烧液,溅在邱少云的腿上。转眼间,他腿上插的伪装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往上冒,很快地变成了一团烈火把他包了起来。
邱少云的身后是一条水沟,他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灭了。可是,只要他一动,敌人就会发觉。这时候,靠近邱少云的小李、小张和老王紧张起来。他们三人望着全身被烧着的邱少云,心里十分难受。烈火烧在邱少云的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真想扑过去,帮助战友把火扑灭呀。但是,他们克制住了极度的痛苦,没有那样做。因为敌人正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这片燃烧的土地,只要有丝毫的动静,敌人就会发现。这样,不仅救不了邱少云,潜伏计划也要落空,更多的战士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他们以邱少云为榜样,严守着潜伏纪律,等待着贡献时刻的到来。
这时候,烈火从腿上已经烧到了邱少云的头上。他忍受着烈火烧身的难以想象的痛苦,立即把手中的爆破筒递给了身旁的小李。
10分钟过去了,邱少云还是一动不动地伏在那里,两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像一块优质的金钢一样任火冶炼,像一块千斤巨石紧贴地面,严格地遵守着革命纪律,一直到牺牲的最后一秒钟,他没有发出一丝响动。

黛,原指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所谓粉黛也就是指女子。曹雪芹用这黛字是何意呢,难道就这么简单?而且青黑色的黛与后面一个玉字也不相宜,与姓林(灵)又有什么关系呢?知道林黛玉之林原是“灵”后,其实就不难解曹雪芹的用意与苦心了,这黛是谐音“代”字,林黛玉之名的涵义是灵代玉。林黛玉,灵代玉,以灵代玉。作者的深意就昭然若揭了,灵代玉,以灵魂精魂代玉,与宝玉的通灵宝玉相呼应,然后,这仅仅是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一个伏笔,更深层的涵义还在后面。

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乐山市)人。西晋文学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扶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死去

李密,陈情表说的很明确
以下为简介:
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乐山市)人。西晋文学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乐山市)人。西晋文学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1.朱温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小名阿三,自幼丧父随母改嫁刘氏家做工.
关于朱温的传记我想不难找到吧。比如说《朱温传》。

2.双刀会首领黄悟空 (1808-1845),潮阳市直浦都(今属关埠镇)人,幼年丧父,母改嫁,靠祖父祖母抚养成人。

3.海南最早的书法家——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原籍福建,生于琼山典读村,原姓葛,因应梦兆,取乳名石蜍,六岁丧父,其母改嫁到澄迈白家,便改姓白,后取名白玉蟾。白玉蟾字白叟、如晦,号海琼子、云外子、琼山道人、武夷散人。


17386479083请教某历史名人,幼失双亲???
许刷霭答: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乐山市)人。西晋文学家。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

17386479083修幼失父得到的启示
许刷霭答:启示:父亲作为榜样的力量对儿子的教育意义重大,为人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要学习父母的好的方面。修(指欧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17386479083有什么科学家一开始不被人认可的例子?
许刷霭答:文学界有曹雪芹

17386479083数学名人故事
许刷霭答: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3....

17386479083丘处机自宫原因是什么?
许刷霭答:不过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是因为成吉思汗想要把公主或者宫女嫁给丘处机,而他为了拒绝只能自宫。这一说法就明显很不合理,因为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相见时已经75岁高龄,而且成吉思汗很尊敬他,称他为神仙,怎么可能做出给他娶妻这样的荒唐决定。丘处机是道教一代宗师,而他自宫这件事对于后来那些太监...

17386479083古人名人尊师故事
许刷霭答:1、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周侗老师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周侗老师不仅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教会他射箭的绝技。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每到初一、十五,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师。在痛哭...

17386479083文言文中对自幼失去父母的弧儿怎么表述?
许刷霭答:文言文中对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称:孤。孤(gū),意思是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如: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字典资料:孤gū【名】(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1]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如孤子。──《礼记·深衣...

17386479083为科学献身的人,三个,除了牛顿
许刷霭答:为科学献身的人有:1、居里夫人: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

17386479083夏目贵志 日文怎么写?
许刷霭答:夏目贵志的日文写法是なつめ たかし。夏目贵志是日本漫画《夏目友人帐》及其衍生作品中的主人公,自幼失去双亲,在各亲戚间辗转,后被父方的远房亲戚藤原夫妇收养。之后便生活在外婆夏目玲子年轻时曾居住的小镇。从玲子的遗物中得到了“友人帐”,于是决定将定下契约的妖怪们的名字一一归还。在和有着...


(编辑:臧启蓓)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