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甫写的古诗,清明中什么这一句点明了诗人所置身的时间和环境?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杜甫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是

1、《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2、《清明》——唐.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
牙樯捩柁青楼远。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逢迎少壮非吾道,
况乃今朝更祓除。
3、《清明二首》——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
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
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
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
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第一首《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表现了诗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联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联总收全诗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自然凝炼,风格苍茫沉郁。
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
“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
“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话,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
“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唐朝诗人杜甫以24节气歌为题目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诗句是:
《清明》是唐朝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
清明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杜甫古诗《清明》:“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 牙樯捩柁青楼远。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逢迎少壮非吾道, 况乃今朝更祓除。”。其首句“著处繁花务是日”点明了诗人所置身的时间为清明这一天,置身的环境是繁花著处。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原文: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13953839861杜甫写的古诗,清明中什么这一句点明了诗人所置身的时间和环境?_百度...
利凭湛答:其首句“著处繁花务是日”点明了诗人所置身的时间为清明这一天,置身的环境是繁花著处。

13953839861清明,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利凭湛答: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

13953839861清明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利凭湛答:清明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的意思:清明时节,阴雨绵绵。离家在外的人们心里都感到无限的愁苦和郁闷。请问什么地方有酒家?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13953839861唐代的杜甫诗中描写的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诗中点明诗人所处的时间...
利凭湛答:《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

13953839861清明诗中什么点明了时间,什么点明了环境。什么这个词语写出了诗人什么...
利凭湛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敢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953839861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诗句点明时间的词语是什么说明天气的词语...
利凭湛答:这个是《清明》这首诗。全诗如下:清明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首诗中,点明时间的是清明,说明天气的是雨纷纷。

13953839861查古诗清明意思
利凭湛答: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

13953839861清明 古诗 诗意
利凭湛答:诗意: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13953839861小学古诗《清明 》赏析
利凭湛答: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

13953839861《清明》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利凭湛答: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表达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愁绪,以及凄迷纷乱的心境。原文: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编辑:阮试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