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哲学与人生中唯物辩证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7
哲学通论中有哪八种八种哲学观

一、普遍规律说
1、“普通规律说”认为:各门科学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种“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2 、历史基础:具有深远的哲学史背景。例如,古希腊哲学“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国古典哲学“寻求全部知识的基础和提供一切科学的逻辑”等都是把哲学定位为“对普遍规律的寻求”。
3 、心理基础:人类的思维在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时,总是力图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并期望采用这种“统一性”去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全部知识。这就是人类思维所追求的: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的自由性”。
4 、辩证看待:该学说在寻求“普遍规律”时忽略/脱离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哲学理论混同为一般的实证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出发,重新理解“普遍规律说”。
二、认识论说
1 、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的,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的。
简言之,“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为无效”,也就是,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必须以对人类认识的反省为前提。
2 、历史基础:①是在反思“普遍规律说”的过程中形成的。②当时正处于“认识论转向”时期。
人们通常把西方哲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的认识论哲学,现代的语言哲学,并把近代哲学的变革称为“认识论转向”,把现代哲学的变革称为“语言转向”。


三、语言分析说
1 、人类必须用语言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及其所表达的“世界”,并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的理解。“语言”是思维和存在之间的中介/媒介。
2 、历史基础:哲学从“反思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转向“注意表达这种认识的媒介”,即“语言转向”。这种哲学观,既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产物,又是反思“普遍规律说”的结果。
3、辩证看待:过分地注重于“技巧”,而低估了“理论”的重要性,尤其低估了哲学理论自身和哲学反思方式的重要性。实质上是把语言当作进行逻辑分析的工具,但过分地强调了语言的逻辑性。导致:并非把语言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反而是把哲学降低到逻辑性语言的层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哲学通论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扩展资料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哲学

要把事物相联系起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不能闭关自守地自我孤立,要与他物进行联系,要开放,
在联系中维持自我的生存并推动自我的发展。


19415268069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做到哪些方面?
费滕帝答:其他版本的: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2、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3、因果联系时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新课标版本的: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

19415268069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
费滕帝答: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

19415268069在哲学与人生中从普遍联系的角度上说明我们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
费滕帝答: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2)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9415268069简述普遍联系的原理在唯物辩证法学说中的地位?这个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费滕帝答:一、学说地位 普遍联系的原理是唯物辨证法的两大理论特征之一。二、实践意义 ①要重视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湖南省新化县一名农村女青年创建了一条庭院经济生物链:用鸡粪喂猪(鸡的消化功能较差,猪可以拱食鸡粪中的食物,农业部网站推介),用猪粪沤沼气,沼气用来照明和做饭...

19415268069哲学与人生中唯物辩证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费滕帝答:要把事物相联系起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不能闭关自守地自我孤立,要与他物进行联系,要开放,在联系中维持自我的生存并推动自我的发展。

19415268069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做到哪些方面?
费滕帝答: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坚持联系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941526806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 )联系和永恒( )的。
费滕帝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1、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2、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

19415268069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观念
费滕帝答: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9415268069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有何
费滕帝答:普遍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

19415268069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
费滕帝答:1)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有着某种联系.②从整个世界来看,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固有本性,联系是普遍的.③任何事物,现象...


(编辑:章映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