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告诉我们,小细节往往对整体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这句话强调了细节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是微小的错误或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或产生负面影响。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细节,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以确保最终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通过关注细节,我们可以避免因错误而导致的重大损失,从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不能忽略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
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说明在科学实践中,认识的思维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9393266316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邴试池答: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告诉我们,小细节往往对整体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这句话强调了细节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是微小的错误或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或产生负面影响。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细节,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以确保最终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通过关注细节,我们...

19393266316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意思
邴试池答:因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工作或生活中的细节,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典故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传说楚汉争霸时期,淮阴侯韩信以少胜多,关键之际,他亲自指挥...

19393266316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哲学道理
邴试池答: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从量变到质变,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变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失之毫厘因为超过了量变的界限发生了质变,使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违背了适度原则,所以会失之千里。

19393266316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体现了什么哲理
邴试池答:对于一 切复杂系统,对初始条件数值的微小变动或偏差极为敏感,即初值稍有变动或偏差,将导致未来前景的巨大 差异,这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或者说带有一定的随机。

19393266316读菜根谭---(四十五)一念之差 失之千里
邴试池答:感悟:我的理解是微小的失误或差错,却会造成极破坏的后果,比如航天飞船的发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忠厚善良的人,可能因为受了某种刺激或伤害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是都要尽量思考的全面,做的全面一点,不要因为惰性因为侥幸因为麻痹大意而留下一些隐患,总...

19393266316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邴试池答:主要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在关节点附近,事物微小的量变能够引起巨大的质变。俗话“一根稻草压倒了一头骆驼”说的也是这种道理。1、量变和量变的含义 ①量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变化。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例如,水温的变化。②质变 质变是...

193932663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邴试池答:细节决定成败,看似相差无几,实际上还差得很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的道理。

19393266316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意思
邴试池答:[释义]毫厘:长度单位.开始时期只相差一点点,但结果会相差千里.形容细微的失误,最终导致巨大的差错.[出处]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近义词]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造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要让这种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2...

19393266316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喻什么
邴试池答: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喻开始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的意思。解释:最初时小小的差错,其后果可能酿成极大错误,强调不能有丝毫差错。引证:语本《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豪氂,谬以千里。”《论语·先进》宋·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釐,缪以千里。”清·朱彝尊《经义...

19393266316八字寓言成语,希望能写出那个故事及道理。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邴试池答: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


(编辑:蔡秆范)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