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看种群关系图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种间关系曲线图分不清

如下图,两个物种A、B的数量随时间呈现交替增减的趋势,或呈现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甚至减少至零(即灭绝),则为竞争关系。


如下图,两个物种A、B的数量随时间呈现交替增减,且有先后变化的趋势,则为捕食关系(先开始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后开始减少的为捕食者)。

如下图,两个物种A、B的数量随时间呈现同增同减的趋势,则为共生关系。

对于寄生,只谈能量关系图,一般不谈曲线图,具体看题目分析

对于a图显示的是互利共生,而且A物种应该是共生体中的生产者一方,因为A支撑着B的数量。A与B互利。B即为处于消费者的一方,但B的分泌物能够给A带来好处,所以二者互利共生。举例:如地衣中的藻类(A)和真菌(B)
对于b图,二者应是恶意竞争或者拮抗竞争,当然大类就属于竞争的范畴。因为A的生存直接抑制了B的生存,甚至导致B的死亡,而此时A由于不再有竞争者,种群数量不降反增。举例:在同一小池塘中的大小草履虫,小草履虫(A)会与大草履虫(B)竞争,最终使大草履虫全部归天!而小草履虫却能利用大草履虫的腐殖质(也就是尸体)为养料继续生长,使种群数量暴增。
之所以说b图中二者不是捕食关系,是因为捕食关系不会导致一个种群的消亡,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图示如下:

解题思路:种间关系判断
解题过程:
1共生
图1中,两条曲线(一实一虚)同时变化到波峰或波谷,表明a、b两种生物数量同时上升,同时下降,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我们可以认为,生物a和b之间是共生关系。
例如,白蚁与其肠道中的多鞭毛虫的关系便属共生。
白蚁吃木材,但其肠道中却没有消化木纤维的酶;生活在白蚁肠道中的多鞭毛虫能分泌纤维素水解酶,将本质纤维消化分解成糖,这些糖既供多鞭毛虫利用,又为白蚁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果没有多鞭毛虫,白蚁就会饿死;但若离开白蚁的肠道,多鞭毛虫也无法生存。当白蚁蜕皮时,多鞭毛虫便被从肠道中抛出来,而蜕皮的白蚁则靠吃未蜕皮白蚁的粪便而重新获得多鞭毛虫。
共生是两个物种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即两个物种长期生活在一起,逐渐形成相互适应、不可分离的关系。
2竞争
图2中,开始a、b两种生物数量同时上升,但上升到一定程度后,a种群数量继续上升,而b种群数量因a的上升而同时下降。
这是因为刚开始,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足,因此二种群数量同时上升;但当生物数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由于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生物a和生物b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例如,有人曾用两种吃细菌的草履虫作实验,一种为双小核草履虫,另一种为大草履虫。若把它们置于同一环境中培养,并限制食物,结果在16天后只剩下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被淘汰了。
据观察,双小核草履虫并没有攻击大草履虫,也没有分泌毒害对方的物质,大草履虫被淘汰,只是由于在食物竞争中遭失败。
两个物种在利用同一资源时,必然会发生竞争。两个物种越相似,其生态要求就重叠得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具有完全相同生态要求的两个物种,无法在同一环境中长期共存。
3捕食
图3中,a种群先上升,b种群后上升;a种群先下降,b种群后下降。a种群与b种群的周期性数量波动之间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呈现“周期波动”的不同步性,但a种群与b种群的变化周期长短基本相同,曲线表示的物种a和物种b之间构成了捕食关系。
先升先降的(a)是被捕食者,后升后降的(b)是捕食者,即b捕食a。
一般地说,被捕食者数量多时,由于食物丰富,捕食者的数量随之而增加,但这种增加最终必然导致被捕食者数量下降。
上述相互作用常使许多捕食者——被捕食者种群出现周期性的数量波动规律,捕食者的数量高峰总出现在被捕食者数量高峰之后。
如北方针叶林中的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就是按照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而变动的,寒带荒漠的北极狐和旅鼠则出现了3~4年的周期性振荡。
4寄生
图4中,a种群数量由低起点开始逐渐上升;b种群数量先上升,但当a种群个体达到一定数量时,在较短时间内,b种群突然下降,然后趋于平缓状态。这是典型的寄生关系,且a为寄生物,b为宿主(或寄主)。这是因为寄生物常以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好的食物为食,并经常地或暂时地利用寄主的身体为栖居地,因而往往会阻碍宿主的生长发育,降低其生殖力或身体机能,损害宿主,甚至引起宿主死亡。
例如,寄生蜂(寄生物)一般能用发达的产卵器将卵产于其它昆虫(宿主)的幼虫、蛹或卵中。它们的幼虫孵化后,以食宿主的体液或卵内的营养物质为生,致使宿主死亡或不能繁殖。成熟的幼虫即在宿主内化蛹,羽化成虫才从宿主的残体中钻出。
寄生蜂因能抑制害虫的繁殖,使害虫种群被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故在害虫生物防治上为重要的天敌昆虫。
综上所述,要正确辨析这四种函数图象,其主要依据有两点:
一是从数量上观察种群变化情况;
二是从时间上分析种群变化规律(变化是否同步);
最终答案:略


15982151663如何看种群关系图
申隶使答:解题思路:种间关系判断解题过程:1共生图1中,两条曲线(一实一虚)同时变化到波峰或波谷,表明a、b两种生物数量同时上升,同时下降,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我们可以认为,生物a和b之间是共生关系。例如,白蚁与其肠道中的多鞭毛虫的关系便属共生。白蚁吃木材,但其肠道中却没有消化木纤维的酶;生...

15982151663四大种间关系的曲线图怎么看?
申隶使答:1. **竞争关系**:当两种物种竞争同一生存资源时,它们的数量变化可能会表现在曲线图上。如果两条曲线在某个资源密度下同时下降,这可能表明竞争激烈,两种物种都受到了负面影响。而在其他资源密度下,可能一条曲线下降而另一条上升,这表明一种物种在特定条件下更具优势。2. **捕食关系**:捕食者与...

15982151663四大种间关系的曲线图怎么看?
申隶使答:共生关系曲线图: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它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相互受益。共生关系的曲线图通常是正相关的,即两个物种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同时增加。这是因为它们相互依赖并互为利益。共生关系的曲线图可能呈现出一个上升的曲线,表示两个物种在相互合作中共同繁荣。捕食关系曲线图:捕食是指...

15982151663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3,4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
申隶使答: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3,4代表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次级种群参数,包括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

15982151663...考察山上的生物种群,并写出了如下的生物关系图.请据图分析:(1)兴趣...
申隶使答:3)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①野草、松树→蝗虫→青蛙→蛇→鹰,②野草、松树→蝗虫→喜鹊→鹰,③野草、松树→蝗虫→麻雀→鹰,④野草、松树→麻雀→鹰、⑤野草、松树→兔→鹰、⑥野草、松树→兔→蛇→鹰.(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5982151663四大种间关系的曲线图讲解是什么?
申隶使答:四大种间关系的曲线图讲解是:1、寄生 在寄生关系中,一般寄生物为小个体,寄主为大个体,以小食大。而且大都为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甚至引起寄主患病或死亡。同时寄生双方又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进化。寄生是生物种间的一种对抗性的相互关系。2、共生 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

15982151663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
申隶使答:进而形成群体,例如鲑鱼的洄游产卵和幼鱼的集群。6. 家族式的集群通常源于亲缘关系,个体间存在特定的联系。7. 种群数量并非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形成有组织的组合。8. 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且群落是动态变化的,不断有新旧个体的更替。

15982151663图乙表示的种群之间的关系。
申隶使答:表示的是捕食关系 判断方法:捕食者的曲线是滞后的 意思是:一种生物数量上升 另外一种生物数量后上升,后上升的生物 就是捕食者

15982151663种群的结构特征
申隶使答: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种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拓展知识:种群是群体水亚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表现除个体不具有的特征:个体的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

1598215166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出生...
申隶使答:A、在该种群特征关系图中,A代表出生率和死亡率,B代表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选项A的描述是正确的。B、C表示的是性别比例,它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因此,选项B的描述是正确的。C、D表示的是年龄组成,每个类型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因此,选项C的描述是错误的。D、种群密度...


(编辑:尹顷妍)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