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智伯的详情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2
初一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 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 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 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 成都平原 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瓷器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 东周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
24.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5. 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象都始于 春秋时期;
28.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 商朝 开始的。
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 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 战国时期。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 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 秦长城西起 临 、东到 辽东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 西 ,北至 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 公元前209年,陈 胜 和 吴 广 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刘 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是为西汉。
45.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 姓名 称谓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 孟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 墨子 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 老子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时期 庄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 韩非 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战国 孙武 军事家,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7.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儒 家 学 说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8.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 学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9.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50.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 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也出现在西汉。
51.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 景 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2.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53. 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 冒顿单于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5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 青 、霍去病 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55. 东汉元帝时昭 君出塞,嫁于 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 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 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 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 超 出使西域,班 超 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60.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 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东汉 蔡 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3.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64. 张 衡 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 动 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5.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 华 佗 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6. 张 仲 景 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 圣”。
67.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 基督教、佛教 和 伊斯兰教。
68. 佛教在 西汉末年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69. 王 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70. 司 马 迁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72. 发生于200年的 官 渡 之 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3. 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 三国鼎立形势表
国名 建立人 建立时间 都城 经济特色 灭亡情况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266年,为西晋取代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75. 266年,司 马 炎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76.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 奴、鲜 卑、羯 、氐 、羌 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77. 317年司马睿建立 东 晋 ,都城在 建 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8. 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79. 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 淝水之战 的胜利。
80. 北魏政权是 鲜卑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81.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82.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83. 顾 恺 之 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4. 南朝的思想家 范 缜 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85.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86.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87. 历代封建王朝简表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帝王 都城名称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东汉 25年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西晋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年 司马睿 建康

二、问答题
88.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
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③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89.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90.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答: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91. 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92.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93. 齐桓公为什么能第一个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94.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95. 列举孔子的思想内容和主要教育成就。
答: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96.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
97.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98. 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99.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逾加残暴。
100.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①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上在长安设太学。⑤在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101.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02.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后,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说汉语: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禁用鲜卑姓氏,改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 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是我用的,采纳我啊啊唉唉1!!!!!!!!!!!!!!!!!!!
谢谢,我废话不多说了,采纳我啊

1939年鸦片战争。
1939-1942年 三次长沙会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2-1945年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8年12月 蒋介石亲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观察》杂志和逮捕《观察》工作人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观察》事件”。《观察》的被查封,标志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悲歌啼鸣至此。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简介】
  荀瑶(?—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因“智”通“知”,故古书多作知瑶,智氏出于荀氏,故又多称其荀瑶,时人尊称其智伯(同“知伯”),谥号曰“襄”,故为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前475年,担任晋国正卿后,带领晋军南征北战,多立功勋后野心滋生,欲图灭韩、赵、魏三家而独代晋国,却因致命的性格缺陷而最终身败名裂。晋阳之战的惨败不仅是智氏家族彻底崩溃,更使晋国的分裂终成定局。
  【智氏背景】
  智氏自从荀首位列世卿以来,多受中行氏的护佑,平稳发展。荀首之子智武子荀罃在晋悼公时代倍受器重,成为晋国霸业复兴之最大功臣。智武子暮年,智氏宗子荀朔离开人世,只给荀罃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荀盈。
  荀罃使智氏崛起,却因为儿子荀朔、孙子荀盈的早亡几乎失去卿位。晋平公为了加强君权,曾一度要取消智氏的世卿之位,幸亏中行吴(中行氏的荀林父与智氏的荀首是亲兄弟)念及同宗之情,多加保护,才是智氏躲过一劫。
  晋平公不得已,只得安排尚未成年的荀跞(荀盈之子)成为下军佐,他的堂叔父中行吴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前501年,荀跞在历经近30年的宦海沉浮后,继士鞅成为晋国正卿。智氏终于度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断层期,熬过了危机。
  前497年,晋国发生剧变,范氏、中行氏与赵氏旁支邯郸氏攻打赵氏,围攻赵氏于晋阳。执政智文子荀跞宣布范氏、中行氏为叛党,并率领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协助赵氏反攻中行氏、范氏,晋国军制裁减为二军四卿。晋国由此陷入一场长达8年的内战,在平定内乱过程中,荀跞坐朝,赵鞅出征,赵氏逐渐在军中树立权威,其权力甚至超越了位列正卿的智氏。
  前492年,执政荀跞走完了他的一生,赵鞅无可争议的继之为晋国新一任执政,荀跞死后,他的儿子荀申成为四卿之一。
  【择立嗣卿】
  赵鞅位列正卿后,权倾朝野,史载“名为晋卿,实专晋权!”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赵氏也彻底走出下宫之难的阴影,蓬勃发展。晋国最后的对决就是在智氏与赵氏之间展开。
  在赵鞅如日中天的权势之下,荀跞的儿子荀申几乎被人遗忘,史书中记载荀申只有一件大事——择立嗣卿,这也是关乎智氏兴亡的大事。
  在这里提一提晋国嗣卿,晋国六卿是世袭制,父死子继。晋国诸卿长达200的斗争中,只要一个家族不幸出现有一代人不争气,或是家族的嗣卿是个败家子,那么这个家族就非常危险,轻则被驱逐,重则灭族,急则身死人手,缓则祸及子孙。贾季、胥甲、赵同、先榖、三郤、栾黡……无不是如此。
  各大家族在诸卿内斗的尾声时刻,越来越重视立嗣择优而立的重要性,而不是古板的套用周礼的嫡长子制度。这一天,荀申召集族人、家臣召开家庭会议,商讨立嗣问题。
  荀申已经有了好的人选,那就是荀瑶,这是智氏的族人智果表示反对:“智瑶不如智宵!”荀申反驳:“智宵面相凶狠。”
  智果解释:“智宵狠在表面,而智瑶是很在内心,智瑶有五大优点:不如立智宵比较好。智瑶,须髯飘逸,身材高大;擅长弓箭,力能驾车;技能出众,才艺超群,能言善辩,文辞流畅;坚强果断,恒毅勇敢,此五贤别人无法能比,惟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不用仁德去施政,而用以上五贤才能去强行统治,谁能拥护他?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然有灭门之祸!”
  荀申听不进去,仍然固执己见,立荀瑶为嗣卿。忠言逆耳的荀果已经预感到智氏危亡的来临,为了保全自己,带领着自己的一小部分族人到晋国太史那注册,改智氏为辅氏,表示脱离智氏,另立宗庙(【注】:先秦时代姓氏有别,改的是氏,不是姓。智氏为姬姓,姓是与生俱来的,不能改变,只能说智果由姬姓智氏,分为姬姓辅氏)。
  【位列正卿】
  在赵鞅风风火火的执政期间内,似乎所有的晋国人都成为了他的绿叶,来衬托这朵春秋后期最美艳的鲜花。
  前475年,赵鞅病逝,其子赵无恤继立,荀瑶登上了执政宝座,继荀罃、荀跞之后,智氏家族开始实现他的第三次腾飞。
  此时的中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春秋时的争霸战争过度成战国时的混战,晋、齐、楚、越四强并立也是战国格局的雏形初具,齐、楚是老牌强国,越国属新兴势力,晋国虽最强,却因为政出私门而战斗力大减。
  作为晋国的执政官,作为唐叔虞的子孙之一,荀瑶自然有权利也有这个义务去为晋国的霸主地位作最后的争取。
  就在荀瑶接替赵鞅为晋国执政后不久,南方烽烟又起,越王勾践兴兵攻打吴国,包围吴都姑苏,晋国人虽想援助吴国,却有心无力(1.路途遥远2.国家首脑新陈代谢)。后吴王夫差求降而未允,自杀。越国将吴国吞并,国势鼎盛。
  齐景公死后,田乞趁丧伐罪,控制了齐国朝政,基本结束了齐国长期以来的诸卿分权的局面,呈现出田氏独大的政治景观。不管是君权还是卿权,总之国家机器得以集权,不需要再经历伤筋动骨的内耗,齐国的元气也在恢复当中。
  除开这些引人注目的大国外,一个小小的中山国也在中行吴死后,渐渐抬头。北方的鲜虞族狄人部落就以中山国为中心,以极强的民族凝聚力为纽带,拼凑成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常年盘踞在太行山一带,给晋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力图复霸】

  ①攻略齐郑
  继承了赵鞅的地位后,荀瑶,一个初涉政坛的新星,他的理想也是匡扶晋国霸权,这是他与赵鞅的共同点,身为国之卿士,以国家为重。在赵鞅死后,他扛起了晋国的大旗,继续着晋国的争霸行动。
  前472年,荀瑶率领军队在犁丘与齐国上卿高无丕对峙,此战中,荀瑶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晋军看主帅都如此奋不顾身,个个拼死向前,齐军招架不住,大败而归。荀瑶亲手俘虏了齐国大夫颜庚。
  前468年,荀瑶出兵讨伐郑国,晋军进驻桐丘,郑国向齐国求救,田恒率军救援郑国,荀瑶一听说齐国的援军一出,便撤兵了。
  前464年,荀瑶与赵无恤再次出兵,攻打郑国,没有等到郑国的援军出动,两家合力便连下郑国九座城池,战果丰盛,满载而归。
  对于齐国、郑国这两个骑墙之术甚高的诸侯,智伯采取的是攻打。而对于卫国等二等诸侯国,荀瑶采取的却是战略争取。
  ②阴谋卫国
  1.在越王勾践即将对吴国发起总攻之前,也就是荀瑶刚刚接替执政不久,吴国为了表达对晋国新一任执政的祝贺,派遣使臣赤市去晋国造访,途径卫国,卫国执政宁文子相迎,并赠送吴使一份厚礼,赤市感恩戴德来到晋国。
  国事访问完毕后,荀瑶命人用豪华巨轮送赤市归吴,赤市心里纳闷,荀瑶贪婪而刻薄,怎么今天如此慷慨?经派人暗访才知道船里装载着晋军,欲趁赤市在路经卫国时,攻破卫国,这一招借鸡生蛋太损了,简直就是要嫁祸于赤市啊。赤市想起了昔日来访途中卫国人的大义,反观荀瑶的手段卑劣,赤市装病暂时不回去了,在晋国先住一段时日。于是荀瑶第一次谋卫计划落空。
  2.荀瑶想讨伐卫国,仿效当年晋献公贿赂虢国之计,送给卫国人四匹良马,并宝玉一枚。卫侯(此时应该是卫出公或是卫悼公)欢喜的笑纳了,并召开一个宴会以示庆祝,群臣都来祝贺君主受到了智伯的青睐。这时候大夫南文子警觉,面有忧色,提醒卫侯:“寡君还是请注意吧!这样一份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啊!这是一份效小国进献给大国的礼数,如今晋国人反而把这份礼物送给了我们,居心叵测哦!”卫侯一思量,对!送这个礼物的人肯定没安好心,这个卫侯的确比当年的虢公有出息,没有被荀瑶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卫侯随即下令卫军严守边防,果然不久就发现荀瑶带领着晋军前来,荀瑶知道此机未能成功,便灰溜溜的退兵了。
  3.真如智果所言,荀瑶的确是意志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在卫国讨得便宜,荀瑶甚至连自己的嫡长子都舍得拿出去“套狼”。
  这一年,荀瑶突然处罚嫡长子智颜,并要将其发配异国他乡。毕竟是智氏的嗣卿,即便是获罪流放,规模也是相当庞大的。智氏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向卫国开来。谨慎的南文子警觉到这可能是智伯的又一次阴谋,警告卫侯:“智瑶的儿子智颜是好人啊,并没有什么过错,无缘无故遭驱逐,这事情蹊跷,不可不防。如果智颜带来的车辆超过五乘,千万不要放他进来”于是乎荀瑶图卫的计划再次破产。
  在图卫计划多次被卫国的贤臣所化解后,荀瑶也失去了耐心。
  ③图灭夙繇
  中原的诸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内诸卿又是个个强悍,互不相让。荀瑶自然将目标定在了晋国周围的少数民族,他接过当年荀吴未尽的事业。
  中山有一个名叫夙繇的属国,成为智瑶的预定攻击目标,只是苦于道路崎岖,不好行军。这当然难不倒智大哥,经过一番思考,智瑶命人在晋国为夙繇铸造了一口大钟,钟的口径,专门设计的有一辆战车的两轨那么宽。钟铸好后,请夙繇国的国君派人来取,夙繇命人开路取钟。结果此路一修通,荀瑶就率领晋军攻破夙繇国,夙繇灭亡,荀瑶并其地而有。
  【盛气凌人】
  在荀瑶日益强大的同时,他的性格缺陷也在一步步的外露和放大,正如当年智果所说到的:贪而不仁,且好凌人。
  ①侮辱赵氏
  前468年,荀瑶讨伐郑国,与赵无恤一同出征,由于郑国的妥协,一路上晋军没有收到应有的抵挡。很快晋军就兵临郑都城下。荀瑶以统帅的身份命赵无恤攻城。赵无恤拒绝执行命令,其实智氏与赵氏都想保全自己,折损别人。也就是荀瑶始终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战战果的本质原因——晋国政出私门。主帅的命令不被部下所接受,荀瑶火冒三丈:“你这个人啊,招人讨厌又没胆量,赵简子怎么立你为嗣卿?”赵无恤反驳:“因为我能隐忍,这个对赵氏应该没有害处吧?”
  这次作战,将佐不和,郑都没有攻克,却也劫掠了郑国大片物资。晋国打了胜仗,诸卿在一起喝酒,荀瑶大约是醉了,顺势将酒罐子砸向赵无恤。赵氏的家臣们群情激愤,要找荀瑶拼命,被赵无恤拦住:“父亲选择我为赵氏的继承人,就是因为我能够隐忍!算了!”
  ②戏弄韩氏
  前457年,荀瑶攻打卫国归来,与韩虎、魏驹大开庆功宴。在宴会中,荀瑶趁着酒兴,欺负韩虎,并连同韩氏的家臣段规一并羞辱。
  也不知道冯梦龙先生在那里看到的史料,将这一段荀瑶戏弄韩氏的一幕在《东周列国志》里公之于众,大家也不妨欣赏欣赏:
  智伯戏谓韩虎曰:“某尝稽诸史册,列国中与足下同名者,齐有高虎,郑有罕虎,今与足下而三矣。”时段规侍侧,进曰:“礼,不呼名,惧触讳也。君之戏吾主,毋乃甚乎?”段规生得身材矮小,立于智伯之旁,才及乳下。智伯以手拍其顶曰:“小儿何知,亦来饶舌!三虎所啖之余,得非汝耶?”言毕,拍手大笑。段规不敢对,以目视韩虎。韩佯醉,闭目应曰:“智伯之言是也。”即时辞去。
  这一段话虽是冯梦龙的杜撰,但性格嗜好的确对口。荀瑶既然敢拿赵无恤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就不能以韩虎的名字,段规的矮个为笑料吗?
  ③奚落陈氏
  对国内的世卿,荀瑶都不放在眼里。即便是到了国际上,荀瑶爱倚强凌弱的个性依然是没有丝毫收敛。
  前468年,荀瑶攻打郑国,田成子陈恒出兵救援郑国,荀瑶闻讯撤兵,对这次田氏的插手大为不满,临走前不忘记派使臣数落田恒一番。他说:“我在出兵前,占卜与郑战,必胜,可惜没有占卜过与齐军的较量。其实我攻打郑国啊,是为了调查清楚陈国的灭亡原因!也算是为你们田氏了却一桩家事(齐国的田氏本是陈国公族,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奔齐,在齐国落脚生根)……”这个荀瑶确实是鬼点子多,骂人还专门挑别人的伤心处说。荀瑶的使者把话说完,陈恒果然暴跳如雷,诅咒荀瑶:“陈氏亡矣!那你们的智氏难道就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吗?就你的这幅德性还在晋国执政,智氏离灭亡不远啦!”
  荀瑶贪婪与狂妄几乎是双管齐下的,说起话来专挑别人的短处和伤疤刺激别人的自尊心,而且不论敌我。在晋国除开他的族人还有元老赵鞅,可能大家都曾经被荀瑶或多或少的欺负过。
  【瓜分封邑】
  经历了荀瑶十几年的积累与拼斗,智氏已经基本持平赵氏,但是荀瑶的野心还不仅仅是如此,他有着一个更宏伟的奋斗目标,终结诸卿逞晋的局面,他的智氏家族要独代晋宗。
  然而对三家尤其是强大的赵氏他并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荀瑶不断地在中原建立自己的功业时,赵鞅的儿子赵无恤也在积极开拓疆土,扩大赵氏的力量,二卿相并已是时间问题。荀瑶若想吃掉韩氏、魏氏,他们三家肯定会紧紧保住一团,反对智氏。荀瑶只能在诸卿当中求同存异,拉拢他们向脆弱无助的大夫阶层下手。
  晋国在前497年前,公族的封邑资源基本已被当时的六卿所敲诈。当范氏、中行氏被驱除后,他们的领地除开少数被四卿所夺,其余基本还是他们的族人、家臣所带领。在齐国处于流亡状态下的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荀寅良心发现,认可将封邑交由国君处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美好的许诺,在晋国霸道了上百年的世卿大族怎会愿意国君再次掌控大权?原来二卿的资源成为冷藏品,只是名义上属于国君的直辖县邑。
  前458年,荀瑶悍然打出“扫除范氏、中行氏余党”的无耻旗号,联合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向原中行氏、范氏的封地进军,掀起了又一次“革命”高潮。国君的力量太弱,根本无法阻止,从范氏、中行氏两家捞来的血肉又被四卿吸干。
  在这次瓜分资源中,四卿在共同利益面前团结一致。智氏获利最多,实力大大膨胀,已经初露并三家而独代晋宗之狰狞。
  【拥立新君】
  面对四卿无耻且形同叛逆的行为,在晋侯位置上已经隐忍了十几年的晋出公终于忍无可忍,他意识到如果他再继续忍气吞声,晋国就真的国将不国。
  前457年,晋出公毅然宣布:四卿为反动分子,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都属于反政府武装。因为四卿实力太强,自己不是对手,便向齐国与鲁国借兵,鲁悼公与齐平公答应晋出公讨伐四卿。由于国际舆论的谴责,四卿真有些慌张了。荀瑶不计前嫌拉拢赵无恤,并协同韩虎、魏驹先发制人向晋出公进攻,晋出公猝不及防,战败而逃。
  晋出公情急之下决定投奔齐国,组织流亡政府,以图东山再起。可惜晋出公还没有到达齐国,就在半路上离奇死亡。如何死的?不知道!
  国君死了,再立一个给国人一个交代不就行了吗?
  荀瑶力主立公孙骄为晋侯,是为晋哀公(亦作晋懿公)。这个公孙骄又是何方神圣?他本是晋国公族远亲,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公子雍,号曰戴子,雍生公孙忌,公孙忌也就是晋哀公的父亲,与荀瑶的关系非常好,荀瑶虽然想取代晋国,时机还不成熟。如今立了这样一位世侄为国君,那荀瑶的政治牌就好打得多了。
  自此,荀瑶将国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动辄以国君的名义发号施令,韩、赵、魏三家只要反对智氏,那就是反对国君,就是叛国。
  就这样晋国国政完全的把握在智伯的手里,无论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是道义上荀瑶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勒索三卿】
  经过两年时间的独掌朝纲,“晋国皆归于智伯”。独擅晋政已不能满足荀瑶的野心,他又酝酿起新的阴谋。
  前455年,荀瑶决定向四卿中势力最弱的韩氏下手。荀瑶以国君的名义,冠冕堂皇的对韩氏说道:“咱们晋国本来是中原的传统霸主,现在齐国与越国强大起来了,想顶替我们成为中原的首领。为了匡扶晋国霸权,我荀瑶以身作则,将我智氏的一个万户封邑献给国君,作为表率,你们看怎么吧!”荀瑶自然是号召韩康子韩虎也献出一个万户的封地,至于上缴给谁,大家心知肚明。韩虎不想这样白白的牺牲自己的地盘,想拒绝。家臣段规问韩虎为什么不给荀瑶土地,韩虎说“无缘无故的讨要土地,所以我不给。”段规劝诫道:“荀瑶这个人贪得无厌,而且生性残暴。如果得不到土地,必然会派兵攻打韩氏。给他土地,他会再向别人索取土地,别人不给,他必定发兵攻打。这样韩国就可以避免受攻,等待形势好转。”韩虎一想有理,慷慨的将一个万户之地赠予“公室”。
  不费一兵一卒就赚到了一个万户封邑,荀瑶又故技重施,向魏桓子魏驹讨要地盘。魏驹也知道这是荀瑶的圈套,不给。他的家臣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啊?”魏驹说:“无缘无故要地盘,所以不给。”任章耐心的劝魏驹:“荀瑶无故索要地盘,诸大夫一定会对他存有恐惧之心,我们给了他土地,他一定会更加骄横。智伯会由于骄横而轻敌,而我们这几家会由于害怕而亲近联合;一旦产生冲突,由亲近而联合的军队来对付骄横而轻敌的伯,智伯的命一定长不了。”魏驹纳其言,将一个万户封邑交与荀瑶。
  荀瑶一看,如此轻而易举就搞定两个万户封邑,实在是划算。这会胃口大增的荀瑶派哥哥智宵向政敌赵无恤放话,指定要赵氏将蔺(今山西离石县)、宅皋狼(【注】:宅皋狼本是人名,又叫孟增。蜚廉之孙,造父之祖父。宅皋狼是秦国、赵国先祖发家的封地)割出来献给国家,这个要求简直就欺人太甚,要赵氏将自己祖先的封地都献出来,这不仅仅是侮辱人格,更是在侮辱别人的宗庙。
  荀瑶的这个无理要求立刻遭到赵氏的反对,赵无恤断然回绝智宵:“抱歉!土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不可能随意赠与!”
  【晋阳之战】
  赵无恤反对智氏,估计到荀瑶会立刻扣赵氏一顶将要谋反的大帽子,再率领军队前来攻打,赵无恤积极准备,与荀瑶决战。
  智氏的使者将赵无恤的话回报与荀瑶,荀瑶勃然大怒,向早已沦为傀儡的晋侯请命,攻打“赵氏叛军”。为了壮大声势,荀瑶拉拢甚至可说是挟持韩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讨伐赵襄子,晋国一场长达3年之久的内战爆发了……
  荀瑶带领着晋国的大部队向赵氏发起了总攻,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这一切尽在赵无恤的意料之中,所以赵氏虽然战败了,形势很不利,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崩溃。赵无恤询问家臣张孟谈:“如今赵氏战败,智氏势大,我们将何去何从啊?”张孟谈建议:“晋阳!,先君(赵简子)在晋阳经营多年,城固而民富,足矣依靠!”赵无恤也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于是将赵氏的基地迁往晋阳,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
  荀瑶认准了赵氏的这次崩盘,继续追击,包围晋阳,命令军士强攻。赵无恤在坐镇城中与军民共患难,城池虽然被围,但军民依然固守。三个月过去了,晋阳城岿然不动。
  强攻不行,荀瑶将晋阳重重围住,准备困死赵氏,与赵氏打持久战,为了提高韩氏、魏氏剿灭赵氏的积极性,允诺灭亡赵氏后,将赵氏的封地拿来三家平分。在智氏的威逼利诱下,三家围住晋阳长达两年,却仍然不能攻克。
  荀瑶巡视战地,发觉晋阳城虽然坚固,却地势低洼,足智多谋的荀瑶又心生一计。
  前453年,荀瑶派军队驻守汾水堤坝,名士兵挖土,将汾水导向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变成汪洋泽国。赵无恤怎么也没有料到荀瑶会来这么一手,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进攻人驻守的城池。
  晋阳城中军民已经初现不安,赵氏的危机即将来临。
  荀瑶站在高处,俯视晋阳,对自己所作出的这一前无古人的战术壮举颇为自豪,大大咧咧的说道:“我荀瑶打了半辈子仗,以前真没有认识到这河水的的威力啊!它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言者无意,听着有心。韩虎与魏驹在侧……
  两个月过去了,晋阳城里已经是易子相食。赵无恤问计于张孟谈:“为之奈何?”张孟谈说:“让我出城去见见韩虎和魏驹吧!”赵无恤应允。这天趁夜,张孟谈秘密潜入韩虎与魏驹说道当前局势:“若赵氏亡,韩、魏亦不保亦!”就是这一句话击中了韩虎、魏驹的要害,唇亡齿寒啊。段规与任章也在煽风点火,于是两家与张孟谈约定,共灭智氏。一场惊天阴谋酝酿成型。
  【兵败山倒】
  前453年3月,晋军阵营中一片寂静。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
  荀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军在混乱中不知所措。赵氏从晋阳城中杀出,韩氏、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的两侧,智军已成瓮中之鳖。
  荀瑶无法控制军队,想夺路而逃。这时最恨智氏的赵无恤带兵将荀瑶活捉后杀死。韩、赵、魏三家继续剿灭、受降智氏的残余部队。智氏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中悉数被歼灭。
  赵无恤带领着韩虎、魏驹同归绛都,拜见晋哀公,迫使晋哀公承认智氏为反晋势力,三家以赵无恤为领袖,晋哀公亦以赵无恤接替荀瑶为执政,继续着剿灭智氏“叛军”。
  智氏的族人们在得知宗主战死,智氏兵败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但很快他们就恢复了冷静。他们在智宽、智开等人的带领下,以自己的封邑防御三家。经过一年多的激战,终是难敌三卿,率领族人投奔秦厉共公,智氏集团永远离开了晋国。
  【逆耳忠言】
  1.在前457年,荀瑶征讨卫国归来宴请韩氏、魏氏时羞辱韩虎及智囊段规,智果就预感到情形不对,来劝诫荀瑶。智果说:“兄弟,你今天羞辱了人家,就怕他们那一天要向我们发难啊!还是早作准备吧!”荀瑶十分傲慢的说道一句“发难只可能由我来,我不向他们发难就很幸运了,谁还敢向我发难不成吗?(难将由我,我不发难,谁敢兴之?)”毕竟是兄弟,对智氏的安危存亡,智国举出晋国历代世卿大族灭亡鲜活的例子以此希望引起荀瑶的警觉,可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2.就在四卿内战前夕,荀瑶在给自己的住所盖一座豪华宫殿。荀瑶得意洋洋的向家臣士茁炫耀道:“看!这就是我的将来要住的地方,阔绰吧?”士茁不以为然:“漂亮是漂亮,就是让人担忧啊!”荀瑶疑问道:“害怕什么?”士茁提醒他:“古人说:‘高山峻岭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您的宫殿盖得这么漂亮,就怕到时候给别人住了!”荀瑶很不以为然。
  这个故事颇像齐景公问晏婴,有雷同之嫌。但是却是在披露智伯的好大喜功。
  3.就在韩赵魏三家阴谋反攻智氏的前夜,却出现了一幕小插曲。
  韩虎、魏驹出入荀瑶的帅营,被智氏家臣郤疵撞见。心细的郤疵一言观察出韩魏二人的破绽,来告荀瑶:“韩氏和魏氏必然要造反了!”荀瑶问:“你怎么知道?”郤疵解释:“现在赵氏即将灭亡,大家就快到分赃的时候了,从韩氏、魏氏两位当家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喜色,而是满脸愁云,所以断定,韩魏将反!”
  第二天,智伯对韩魏说:“我的家臣郤疵说你们两位将要反我!”韩虎、魏驹马上为自己辩解:“这是郤疵的阴谋,他这是为了赵氏谋划,故意离间我们三家的关系。”荀瑶默然。韩虎、魏驹出去后,又碰见郤疵,如见瘟神一般,快步躲开了。
  郤疵进营,问荀瑶:“干什么将我的话告诉韩魏的君主啊?”荀瑶糊里糊涂的问:“你怎么知道啊?”郤疵:“我在外面看见韩虎、魏驹看见我就快速开溜了!”
  郤疵预料到荀瑶不会接纳自己的意见,便请命出使齐国避难去了。
  4.在三晋灭智的计划即将实施时,智果出于对智氏家族的责任心,又来劝诫荀瑶:“如今晋阳将要攻破,为防止韩氏、魏氏与赵氏勾结,我们要小心从事,不如挑出两个万户的大邑来打赏韩氏的家臣段规和魏氏的家臣任章,这样他们就会说服他们的主子坚持与我们统一战线,直至灭掉赵氏。”荀瑶脑子里一盘算,划不来!好不容易打下晋阳,灭到赵氏后就要和韩魏均分,如今还要封两个万户的大县邑给他们的家臣,那么我们攻打赵氏岂不是白白给别人当跑堂的?荀瑶拒绝了!
  当荀瑶一次次的将自己最后的生路亲手堵住,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与灭族。
  【历史评价】
  智伯荀瑶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荀氏家族第五位,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在其执政期间,热衷于扩大智氏家族势力,使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已具备独代晋宗的一切物质条件,却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代陆贾叹曰:“昔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西汉淮南王刘安将智氏与赵氏的覆灭看作是同一缘由:“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
  后世不少人将荀瑶说成是一个好大喜功,不学无术,毫无政治远见的庸人,却有失偏颇。然而性格决定成败,最终正是因为他的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而使智氏沦为三家分晋的看客,令人惋惜不已。

  上文写得够详细了

荀瑶(?-前453)即智襄子,又称智瑶,后世多称智伯、智伯瑶,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他于公元前475年成为晋国执政,此后欲灭同列卿位的赵、魏、韩三家并取代晋国,乃威胁魏、韩二家于公元前455年共同对赵氏发动晋阳之战。此后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韩因而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智氏就此衰落。


17224999508伯做姓是读什么音?
浦宏楠答:回族伯氏,源出元朝时期广西桂林肃政廉访副使伯笃·鲁丁。伯笃·鲁丁,字至道,汉名鲁至道,答失蛮人(Dnishinsand,有学识者),著名元朝政治家,诗人。伯笃·鲁丁的后裔子孙多改汉姓为伯氏、鲁氏等;又因“伯”与“白”对音,后多改为谐音的白氏(如其十九世孙白崇禧),但依然有称伯氏者,如今福建漳州龙海的伯氏家族...

17224999508伯仲叔季和孟仲叔季的区别
浦宏楠答:1.“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2.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

17224999508伯,刻,突,掉,它们的组词和拼音是什么?
浦宏楠答:伯乐:bó lè 时刻:shí kè 突然:tū rán 扔掉:rēng diào

17224999508智伯的详情
浦宏楠答:智伯会由于骄横而轻敌,而我们这几家会由于害怕而亲近联合;一旦产生冲突,由亲近而联合的军队来对付骄横而轻敌的伯,智伯的命一定长不了。”魏驹纳其言,将一个万户封邑交与荀瑶。 荀瑶一看,如此轻而易举就搞定两个万户封邑,实在是划算。这会胃口大增的荀瑶派哥哥智宵向政敌赵无恤放话,指定要赵氏将蔺(今山西离石...

17224999508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详情
浦宏楠答:故事介绍: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

17224999508伯庸 怎样理解
浦宏楠答:伯庸指的是屈原的父亲。词语出自《离骚》的“朕皇考曰伯庸。”伯庸即屈章,屈原之父,出生地楚国,所处时代为东周,家族为楚国公室。伯:通假“方伯,霸”四方守之领主。比如:西伯姬昌,商之方国西方之领主。庸:融之通假,指祝融。芈楚近祖。(远祖为高阳,直系祖先是鬻熊)。伯庸,屈原之父,...

17224999508东方伯的介绍
浦宏楠答:东方伯,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东岭关主帅杨义臣麾下的大将,文武双全,忠义无双。因为父亲曾经款待过《兴唐传》天字第一号高人——罗松,所以跟他学会了金刀、花枪、飞抓三样绝技,人送外号“三手将”。

17224999508亲戚关系之间的称呼越详细越好
浦宏楠答:母亲的伯父:大外公、大外爷、伯外公 伯母:大外婆、大婆婆 母亲的叔叔:三外公 婶婶:三外婆 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 母亲的姑姑:姑婆、姑外婆 姑父:姑丈公、姑外公 母亲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 母亲的外祖父:外祖公、太外公、老外公 外祖母:外祖婆、太外婆、老外婆 母亲的舅舅...

17224999508江苏镇江伯先祠景点介绍
浦宏楠答:2007年镇江市人民政府拨款将其恢复重建,建筑为歇山重檐式,砖混结构,长18.7米,宽15.5米,高12.2米,面积290平方米。   地址:镇江市润州区伯先路13号   电话:0511-85271972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周边公交信息:   伯先...


(编辑:干骆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