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明古诗描写了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问题一:清明这首诗描写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解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 *** 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 *** 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问题二:关于清明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问题三:描述清明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寒食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问题四:清明古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您好。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问题五:关于清明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 杜牧的《清明》
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

问题六:古诗清明杜牧描写的什么季节 春季,清明时节


19264591497清明古诗描写了什么
养软倩答:问题一:清明这首诗描写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解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

19264591497清明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美丽的景色
养软倩答: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原文: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

19264591497明代古诗词描写社会被景?
养软倩答: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赏析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

19264591497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写什么
养软倩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七言古诗《夜书所见》的一句诗句,描绘了夜晚,篱笆旁边有一盏明亮的灯光,暗示着有儿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仍然在捉蟋蟀。诗句中的挑促织指的是捉蟋蟀的动作,篱落指的是篱笆旁边的地方,通过描绘儿童的活泼和对自然的亲近,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

19264591497明代官员陈城的诗句绿野描写什么
养软倩答:1、原文 《夏日遇雪其二》明·陈诚 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四时常见冷,六月不知春。2、译文 地上长满了绿草,空旷的山上里堆满了积雪。一年四季都常觉得很冷,六月还感觉不到春天的物候特征。3、写作背景 六月不知春是600多年前明代官员陈诚出使中亚后写下的诗句,乌兹别克斯坦的壮美景色自古为...

19264591497古诗《夜书所见》“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的“明”是什么意思?
养软倩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3、赏析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

19264591497绝句诗中点明古诗所描写季节的诗句是哪两句?
养软倩答:诗中描写季节的是前两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写到黄鹂鸟、翠柳和白鹭,都是早春时节的景致。这是杜甫在蜀中所作的一组绝句中的一首。杜甫当时来到蜀中,是因安史之乱而流亡;此刻安史之乱已平定,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况且正当早春时分。近处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之间鸣叫,白鹭一...

19264591497描写明朝历史的诗句
养软倩答: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杜甫《吹笛》 6.明代描写景物的古诗 找到七篇,明朝写秋的 1,青杏儿·秋 朝代:明代 作者:朱栴 原文: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谈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2, 长相...

19264591497描写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古诗,什么样的都行。
养软倩答:1.《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结庐在人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

19264591497《牧童》古诗写了什么的情景,表达了什么
养软倩答:你好!《牧童》这首诗写了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的情形,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牧童》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⑵铺:铺开。⑶横野:辽阔的原野。⑷弄:...


(编辑:虞鸦薛)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