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孟作虎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景图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学>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让学生概括起来再说一说。
又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几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还可以是 10×(20×2 )=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们在主题图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探究,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成呢?”
三、情景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又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的情境图,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

从新教材中看出新教材同老教材有很大的区别,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情景图材料中所描述的情景,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所呈现的数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人本对话产生刺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情景图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对情景图素材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先理解情景图,优化情景图,并开发为学生的情景图材料,
1、看懂情境图
所谓看懂情境图,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看懂图的意思,认识图上的素材。
教材中的图增多,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老师学生看不懂的物体。如
第二层次,理解图的意思。
教材中的情境图并不是教学中唯一的选择,它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如果有比教材的情境图更好的素材,我们也可以进行替换,但前题是必须充分理解情境图所表达的意思。
教材第18页“第几”的教学,情境图中是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背包的阿姨是第2个,小男孩是第3个。通过情境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谁排在第1
,谁排在第3等等,但对于这幅情境图我们可以经过处理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让5个学生实际来排队,把图片情境变成现实情境,还可以分组说一说自己在小组里是第几个,变旁观者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包括教材91页“认识钟表”,我想老师们在教学时肯定会采用生活中的钟表让学生学习吧!这已经理解了教材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所以在理解情境图设计意思的基础上,可以让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教学效果。2、用透情境图
当我们在教学中选取了教学资源时,就应该把它用透、用好。如果每一节课的情境图都用透了,我们的课就不会存在时间有多余的情况,相反,如果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从图上的发现往往会出于老师们的意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情境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
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此,
课上要充分利用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符号〉、〈、=”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情境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这时伴放运动员入场的旋律,我充当运动会的解说员:“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这里正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小动物们纷纷报名参加。你们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们很兴奋,有的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纷纷大声地说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们站起来回答,有的说了小动物分别是多少,有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说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等,学生们思维活跃,谁都想说一说,老师在旁加以引导,他们很快就认识了“〉、〈、=”的读法和含义。3、处理情境图
从某一个角度讲,教材上的情境图是死的,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图的潜在资源,还需要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老师费劲心计、辛辛苦苦组织的设计情景图,结果却不受学生欢迎?这说明教师对学生还不够深入了解,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情景图前一定要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孩子,深入了解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找到看图内容与兴趣的结合点。教材中的情景图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情景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情景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这样利用现有情景图资源,从呈现的形式、方法乃至内容做必要的处理和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聂艳军主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清容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张定强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5]《别把“情景图”教学上成“看图说话课》/郭宗跃 田奇述/《小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景图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让学生概括起来再说一说。
又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几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还可以是 10×(20×2 )=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们在主题图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探究,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成呢?”
三、情景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又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的情境图,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对于提出的简单题,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算理一带而过,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究,让学生先摆小棒说算理,然后交流展示计算方法,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这样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为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主题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在主题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7183359414怎样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弘卖磊答: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识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7183359414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弘卖磊答: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

17183359414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
弘卖磊答: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17183359414如何利用主题情境图 使二年级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弘卖磊答:课上要充分利用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符号〉、〈、=”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情境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这时伴放运动员入场的旋律,我充当运动...

17183359414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弘卖磊答: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后这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教师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同时教师也退回至“知识传授者”的身份,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使得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更具有主动性。3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教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

17183359414浅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弘卖磊答: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出本质,理解“抽象” ,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形成数学命题,数学思想,老师加以指正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会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与发现,都离不开归纳,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类比,介绍...

17183359414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弘卖磊答:…等算式于提简单题通让口算与说算理带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探究让先摆棒说算理交流展示计算逐步掌握进位加满十进算理让亲身经历知识形程培养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类题练习使能角度、位思考问题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更主要效提高课堂效率 总主题情境图作数教资源主要载体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

17183359414浅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提高教学成效
弘卖磊答:课堂上综合运用主题情境图,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现实问题,富有情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教学“数一数”时,我选择儿童乐园场景,从儿童喜欢的场景入手,在屏幕上展示出情境图,大象滑滑梯,飞机转盘等玩具是学生所熟悉和...

17183359414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创设情境方法
弘卖磊答:《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计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一块冰冷的生铁”,而创设情境是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

17183359414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途径_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弘卖磊答:三、创设质疑情境凸显探索 引导质疑是激发学生主体思维、引起学习行为的重要前提。学生的疑问,正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在这个生长点上巧妙地呈现一些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趣味素材,设法激起学生对素材信息的疑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如特级教师钱金铎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运用数格子的方法...


(编辑:水蓓疫)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