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碧霞祠的神话传说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

泰山的神话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飞来石、望夫山、仙人桥。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
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
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3.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4.望夫山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想据为已有。
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
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
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
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桥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
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
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
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
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扩展资料: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山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
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
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
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3、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4、望夫山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想据为已有。
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
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
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
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5、岱庙天贶殿泰山众神壁画
人人都知道“泰山的神全”,真是大庙小庙遍地皆是。神仙的名目也十分繁多,上起天老爷,下至土地爷,真是无奇不有。这么多的神仙都集中在泰山上下,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江西龙虎山下,出了一个真命天子,是玉皇大帝任命的,他下凡后,取名叫白氏郎。白氏郎长大后,就到隔河的东村去上学。
他每天早晚过河,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恭顺地自愿来背他。时间长了,白氏郎母亲就觉着奇怪,问儿子:“你为什么过河不湿鞋,脚不凉呢?”白氏郎告诉她说:“每天有个老头儿背着我过河。”母亲听后,就告诉白氏郎说:“明天你问问老头为什么背你过河。”
第二天早晨过河时,白氏郎详细地询问了老头,老头说:“我皇陛下,你是真命天子,天帝派我来给你当差,二十年后你就是一朝人王地主了。”
白氏郎回家洋洋得意地说给母亲听,母亲兴奋得不得了,就天天盼儿子做皇上。她每天在灶下做饭的时候,就用烧火棒敲着灶王爷的神像念诵:“灶王爷你听着:要是俺儿当了皇上,俺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一天三顿饭,她就敲着灶王爷说三次。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了,向玉皇报告人间善恶,他如实地将白氏郎母亲的言行向玉帝做了报告。玉皇大帝不相信,灶王说:“天爷爷,我一天挨三次敲,若不信看看小神头上的疙瘩。”说着,他伸着头用手指给玉帝看。
这下玉皇可生气了,认为真要叫白氏郎坐了天下,他母亲这个做法还了得吗?就命令雷公电母,到明年六月六日,下凡到江西龙虎山,抽掉白氏郎的龙筋。
第二天早晨,白氏郎又去上学,来到了河边。那个背他过河的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以后我就不来应差了,因为你以后不能再做皇帝了。”白氏郎很惊奇,就问他为了什么?老头儿就将灶王爷向玉皇大帝告状的事说了一遍。
白氏郎吓坏了,他恳求老头给他个解救的办法。老头嘱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记住:“紧闭嘴,咬紧牙,虽然龙筋被抽,不能再成人主, 还可留个金口玉牙,说句话还有灵验。
千万不可忘记。”白氏郎最后问老头是谁,好铭记他的恩德,老头说:“我乃玉皇驾前,太白真人是也。”
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电母奉玉帝之命,来抽白氏郎的龙筋。这一天,白氏郎按照太白金星的嘱咐,闭紧了嘴,咬紧了牙。一阵急骤的雷电后,白氏郎软瘫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白氏郎身体康复后,恨透了灶王爷,心想:我还金口玉牙有灵验,说了算数,他找来一个葫芦,想把灶王装到葫芦里,叫他永远不能出来。于是,他就手拿葫芦头,来到灶王的神像前,大声喊道:“灶王毛神,装进葫芦。”就见一道火光,就把灶王爷装进去了。白氏郎就盖上了葫芦塞。
白氏郎一看,他的金口玉牙真灵验,就想:天下这些小毛神,都不是好东西,他发誓要把这些小毛神通通都装起来,也好消除被抽筋的愤恨。
于是他便从江西一路北上,随走随装,江南所有的神仙,都无一逃漏。后来,他听说泰山老奶奶有道业,又很灵,他就又发狠,再把泰山老奶奶也装起来。
白氏郎一上泰山,老奶奶就掐算好了,她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六月的泰山,在太阳的曝晒下,燥热极了,溪流里干涸得连一点水都没有。白氏郎背着他装神的大葫芦,艰难地在山路上行走着,口渴舌燥,嗓子眼里都快要冒烟了。
在这时,突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嬷嬷,提着一桶水,从山下走来。白氏郎见了水,怎么能不喝呢?他向前施礼,要求老妈妈给他口水喝;老妈妈因泰山天热缺水,不给他喝。他再三苦苦哀求,老妈妈说:“你要喝水,必须给我磕头,叫我三声亲娘才行。”
白氏郎果真趴在地上,磕了个响头,大声喊了三声亲娘,就趴在水桶上喝了个饱。老嬷嬷说:“白氏郎你喝了我的水,可别忘了我是你娘啊!”白氏郎再三道谢满口应承。
喝足了水,白氏郎有劲了,一口气就上泰山顶,要到碧霞宫去装泰山老奶奶。当他走到神座前,拔开葫芦塞要装神的时候,就听神座上的碧霞元君喊道:“白氏郎, 白氏郎,你忘恩负义丧天良,拿着葫芦来装你娘。”
白氏郎抬头一看,神位上坐的正是那个他磕头叫娘给他水的老嬷嬷。若真装了她,不就的是忘恩负义了吗?他又生气,又懊悔,就把手里的装神葫芦向地上一摔,摔了个粉粉烂碎。
那些被装的神,这才见到了光明,解除了羁困,爬起身来,向泰山上下,四面八方逃走了。这些逃神,在泰山上一个个都安上了位置,所以,到今天泰山的神,才多才全哩!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汉族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 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 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
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 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另外,汉族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19651905482碧霞祠的神话传说
鲁曲容答: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汉族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 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

19651905482有关于泰山老奶奶,有着怎样的神话传说呢?
鲁曲容答: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建祠奉祀。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香火兴盛。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及数千里。”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

19651905482泰山求子在泰山的哪个殿
鲁曲容答:在泰山极顶南侧的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中国民间的“北元君 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

19651905482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几号?
鲁曲容答:2009年06月18日。第三朵云的圣母指的是第三朵云的皇后。他们是道教神仙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是财神赵公明的三姐妹,分别叫赵云晓、赵琼晓和赵必晓。碧霞远君又称仙玉碧霞远君,俗称泰山奶奶,其诞生的时间和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女道家,黄帝说、华山说等。

19651905482三宵圣母和碧霞元君是什么关系?
鲁曲容答:没有关系。三霄圣母是指三霄娘娘,她们是道教神传说中的三位仙女,为财神爷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分别叫赵云霄、赵琼霄及赵碧霄。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

19651905482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
鲁曲容答:关于泰山的神话传说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

19651905482泰山奶奶的家乡
鲁曲容答:泰山奶奶的家乡是泰山奶奶的家乡。泰山奶奶就是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19651905482传说中的泰山主要景点
鲁曲容答:普照寺 位于泰山南麓汉峰下,由梵语“佛光普照”取名,传为六朝古刹。该寺前临小溪,后靠青山,依山势组成四进式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轴线左右是禅院、石堂院、花圃和菊林院,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院内“六朝松”历经1600余年,是泰山著名景观之一。1932年,爱国将...

19651905482尧舜禹期间的神话传说,名人故事
鲁曲容答:传说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带有尧王牧马坡。山头绿草如茵,山坡灌木丛生,沟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夏天树木茂盛,山花烂漫,秋天枫叶红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这里“树为尧王栽”,是尧王的放马山,那里北有生马庄,南有牧马滩,生马、二驹的村名都是尧王时留传下来的名称。《临汾县志》中...

19651905482泰山老奶奶泰山老奶奶故事传说
鲁曲容答:虽然传说很久远,但泰山女神之受封还是北宋真宗时的事。为什么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据道教的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


(编辑:计婕傅)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