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谁知道李姓起名用的排行字吗?我现在只知道兆鹤树如山伯守卫,有谁知道接下来是什么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现在排行第一的是不是李姓?李姓简介谁能给个

  李姓的来源——“姓”趣之四

  中广网 11月29日 14:48
  宋智贤/文
  李姓为我国目前第一大姓,人口超过1亿。关于李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下面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版本。
  话说商(殷)朝末年,天下大水,庄稼被淹死,房屋被冲倒,到处是逃荒的百姓和饿昏的灾民。而无道的商纣王却大兴土木,建造酒海(巨大的盛酒池子)、肉林(立木挂肉成林)供自己和爱妃妲己享乐,造成社会动荡不安。西方的周国也想趁机造反,商朝面临着巨大危险。朝中一些大臣像位列三公(最有威望的官员)的鄂侯、纣王的叔叔比干等向纣王进谏,要他停止这些工程立即救灾,但都被纣王杀了。在妲己怂恿下,纣王又下令把比干的心挖了出来,并把比干和鄂侯的女儿做成肉酱分给大臣们吃,好让大臣们不敢再干扰他们的享乐。
  这一切激怒了一位大臣,他就是朝中理官(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名字叫征。征也是商的王族成员,和商王一样为“子”姓,本应叫子怔,但他为官清廉,执法公正,酒海肉林工程的总指挥、纣王的宠臣恶来的儿子杀人犯法,不少大臣受恶来指使找他求情,他一概拒绝,将其执行了死刑,因此,人们都以官名称呼他为“理征”。他便以理为姓。理征见纣王荒淫无度又滥杀大臣,决心冒死进谏。一天,纣王要在肉林工地会见大臣,理征对妻子说:今天朝见我要进谏,如果我到午时还没回家,你就带着我们的儿子利贞火速离家逃走,离京城越远越好!
  理征在朝会上进谏,果然惹怒了纣王,不仅立即杀了理怔,而且又派亲信恶来带兵去杀他全家。恶来正要为儿子报仇,带兵立即去抄理征的家。
  再说征妻,丈夫走后就做好了准备,收拾了一些金银衣物。午时还没到即有人悄悄前来报信,说理征被杀,她马上带着儿子利贞含泪离开家直奔城门。恶来到她家的时候,征妻带着儿子刚刚混出城门。
  恶来没抓到利贞,立即下令全国捉拿。
  征妻带着利贞出了城的南门,是想逃到自己的娘家陈国(现河南淮阳)去的。恶来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京城以南查得特别严格,母子二人有几次差点被官军抓住。征妻只好改变主意,转身向西,想去投奔自己的在尹国(现河南西部)的姐姐。为了安全,她把儿子利贞装扮成女孩模样。利贞长相俊美,又温柔闲静,幸亏这一招,果然躲过了数次检查。他们一路艰辛来到尹国城门外,征妻让利贞在城外等着,自己进城到了姐姐家。姐姐惊慌地告诉她,自己家已被官军监视,要她赶快离开。但还是被官军发现了,她刚走官军就在后面追赶。她好不容易逃出城,又怕官军堵截,就和儿子进了附近的大山。
  母子二人在大山里以野菜野果为食物度过夏天和秋天。到了冬天,开始他们还能以秋天藏的一些食物度日,后来食物吃完了就只好扒草根吃。几个月后,地冻得扒不动了,人也饿得没有力气扒了,母子二人只好躺在一处山坡上等待死亡的降临。这时候,利贞忽然看见一条山沟里闪出一片红光。他以为是火光,有火光就有人家,他和母亲一起用尽最后的气力连走带爬来到这条山沟,但红光不是火光,也没有人家,而是树上李子果发出的。他们吃了李子果,恢复了体力,又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藏进雪里,就这么度过了冬天,又度过了春天。
  一天,一个进山的猎人把他们当成了猎物,追到跟前,才知道竟是两个人。从猎人嘴里他们知道商朝已被周朝灭了,他们这才敢出山,来到离陈过不远的苦地(现河南鹿邑)住了下来。数年后,周武王下令寻找被纣杀害的商朝忠臣的后人予以重用,利贞和母亲到了周的都城镐京,利贞做了周朝的理官。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和母亲一起到了山里那片李子树林,拜谢李子树的救命之恩,并把自己的姓由“理”改为“李”,作为永久纪念。
  利贞的后人尊利贞为李姓的始祖人。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 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 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 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 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 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但据有关报 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李姓概况〕
  是我国五大姓氏之一。上古殷朝末年,有个贵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纣王的迫害,随母亲逃亡,到一处躲在李树下,又吃李子充饥,一生难忘,就改姓为李。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子。老子是思想家,后来被尊为道教始祖。到了唐朝,皇帝姓李,并且常常对功勋卓著的大臣们恩赐李姓。
  李姓历代先人还有如:〔李冰〕战国时在四川做郡守,修成都江堰,造福人民几千年。〔李白〕唐朝大诗人,诗豪放,喜饮酒。又叫李太白,后世的酒家尊他为神圣。文人心目中,他是诗仙。〔李自成〕明朝农民起义军领袖。〔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著《本草纲目》。〔李东阳〕明朝诗人,茶陵诗派的首领。
  〔姓氏来源〕
  第一支出自嬴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嬴。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频繁更迭、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发生外族流入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在当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另一重要外姓的融入是李氏王朝赐与有功大臣武将为国姓,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迁徙分布 〕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望族,居河北成为赵郡李姓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王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占河北省总人口的1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11.4%)、河南(11.1%)、山东(10%),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9.4%)、江西(8。2%)、山西(6.2%)、湖南(5.5%),这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9%。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人口总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弍匕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2%。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10.3%)、山东(9,2%)三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7.4%)、江苏(6.9%)、河北(6.7%)、福建(6%)、河南(5.9%),这五省的李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 500余万,为全国第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9%。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 500万,近19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0.8%)、四川(10.1%)、山东(8.3%)三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6.7%)、广东(5.8%)、湖南(5.6%)、湖北(4.9%),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3%。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三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0.2%。全国形成了渤海湾、四川、东北三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在近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山西:陇西家乘,静乐岑城李氏族谱四册。河南:汝州李氏祖谱一册(汝州李氏应该属于郡望中的“南阳郡”)

  〔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 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 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 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更多更全面的姓氏文化在会员版 {会员版目录}

  〔姓氏概述〕 〔姓氏溯源〕 〔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迁徙分布〕 〔姓氏图腾〕
  〔家乘谱牒〕 〔姓氏对联〕 〔历史典故〕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 〔当代名星〕
  〔家训家书精华〕 〔家族名人名作欣赏〕
  〔同姓同盟〕
  我要去“李姓”会员版看看

  --------------------------------------------------------------------------------

李姓没有统一的排行,每当有人迁移到新的地方那么就用新的排行,所以,楼主你的排行只是你的小家族里的排行,而不是整个李姓的排行

也许同姓各宗啊,再说有人给小孩起名就是随便起一个

最新版的百家姓第一个不是李


15113076188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谁知道李姓起名用的排行字吗?我现在只知道兆鹤树...
吕堵阀答: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望族,居河北成为赵郡李姓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王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

15113076188姓李女孩的名字
吕堵阀答:李睿妤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李清菡 (菡即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清菡”就是“清水芙蓉”的意思) 李溶月 (出自诗人晏殊的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李素菲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运》:“菲菲红素轻,肃肃花絮晚”) 李诗涵 (有文采且有内涵的女孩) 李黛滢(一个很有古典韵味的名字)...

15113076188李姓排名第几大姓???
吕堵阀答:李姓第一。王姓和李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姓氏,单从人口数量来说,王姓已经成为第一大姓,李姓成为第二大姓。但是在前一些年,李姓的人口比较多。从历史来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李姓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从历史上看,李姓的出现要早...

15113076188李姓男孩起名字大全
吕堵阀答:我家宝宝也是姓李男孩8月生,关于起名收集姓名如下,名字过多,省略了李字,自己找找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启菁 梓发 辉煌 沛雯 昭欣 坊 嘉城 双秆 斌 炯泽 昀泽 建刚 鹏菁徊丹 金泽 世斌 丽茵 思禅 世安 思霖 洪义 钰 亚潞 英顺 世敏 磊珍炎 宏涛 建华 世海 友彬 世民 昭 士猛 青密 姝静 政 学...

15113076188李姓男孩起名
吕堵阀答:姓名:李奕睿 笔画分别是:7(火) 9(木) 16(金)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6(土) 25(土) 32(木) 17(金)总评数理得分:98 分 (吉)详细解说如下:天格数理 8(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15113076188世界上第一个姓李的人是谁?
吕堵阀答: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

15113076188李姓起名
吕堵阀答:李姓起名 5 给一个男孩起名,男孩的姐姐叫李莫寒。希望这个男孩也起一个李莫*。... 给一个男孩起名,男孩的姐姐叫李莫寒。希望这个男孩也起一个李莫*。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 yilujingcai 2009-0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

15113076188“李”姓的起源是什么,当年第一个姓李的人是谁?
吕堵阀答:中国人的姓氏文化起源很早,在五千多年以前,我们的人文初祖伏羲“正姓氏,别婚姻”,从此华夏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姓氏文化,而伏羲则是第一个拥有姓氏的华夏人,他的姓氏是风,所以我们华夏的第一个姓氏就是风姓,不过目前风姓已经相对衰落,反而是李姓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姓。李姓起源于殷商时期,...


(编辑:宓刚夜)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