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佛时候的问题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学佛时遇到的疑问

楼主 您好

真我不是靠修出来的,而是本来就有,佛法的修证,在於亲证这个真我,证实这个真我确实真实存在,而且如如随缘,并且是本来就自性清净。

除此之外,真我是一切众生本来而有,纵然贪嗔痴炽盛的众生,一样也是圆满具足,所以非修行而来,然而此真我虽然自性清净,却含藏污染,所以不垢也不净,可是当你透过修行,让他含藏的种子变清净以后,他仍然是圆成实性,不增也不减,而且他是本来就有,不是被修出来,也不是被其他法所出生,而是本来无生,未来亦不灭的真实心,所以又称不生不灭。

所以,非修非不修,真我本来就清净,不需要修行,他也不会修行,他对一切法从来就不曾攀缘,也不曾去了知,所以无所住,可是却一直配合缘分,而流住、出生一切万法,不断生其心,所以又称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你若不透过佛法而修,也亲证不了他。

所以呢,不是靠修行让自己变真我,而是在四威仪当中,以参禅、念佛、持咒等等方便,来亲证这个本来具足的真我。

修行的是妄心,是生灭心,是有变异的心,也是真我所出生的一部分,叫做意识心,意识与定力、智慧相应,透过定慧来亲证这个真我,就是佛法中的开悟明心。

而楼主自己跟自己说话,其实只是意识在跟意识自己玩,因为意识与语言文字音声形象等境界相应,但是呢,真我从来不与这些相应,真我从来没说过一句话,连一个字都没说过,因为他不会说话,可是他却无时无刻的在说法,只是离语言文字的方式在说法,所以,佛陀才说如来从来不曾说过法,因为如来就是真我,真我真的从来没说过法,因为他离境界相说法,而且他所说的法,从来就与六尘万法不相干。

如果有人,能够观察到这个从来离言语、离文字、离声音、离形相、离意识境界的真实心,那才是真正入佛门---无门之门。

因此,楼主说的那位前辈,其实也是误会真我与假我了,因为自己跟自己说话,只是意识的不同境界而已,简单说,就是意识反观自己心中语言文字境界,与意识了知语言文字境界的功能,和合在运作。

一般来说,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一般民众间是断肉食吃素吧。。。好像没有断食之说。

1.佛经一般都是分卷和品目的,比较长的佛经不可能一次性读完,就在某一卷或品处暂停就可以了。如果正好赶上这个品目也比较长,那么就在比较适当的位置暂停就可以了。不过基本没有一页一品的,每一品也要几页。
时间实在有限,只有看一页的时间,那就看一页,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多看一点。如果为了忏悔业障,一次读一页要读多长时间呢,肯定不合适;如果是为了学习,一次读一页也少了点。平时大家看个小说什么的都是一口气读个十几页几十页,既然学佛了,就坚持坚持,除非没有时间,量力而行。
2.如果是纯粹的佛经的话,那就最好放在一个单独的屋子,没有的话要放在屋子的最上处,这是对法的恭敬。如果字典放在下面,那佛经岂不也要放在下面,书架上面还会有别的书吧,那就换下位置。
3.好不好是自己感觉的,我们说代表不了你,不过利益是有的,喜欢听就听,可以使身心安祥。
4.随时都可以理佛,没有非初一十五乃至下午不行一说。礼佛要恭敬至诚,如理如法,这样就可以了。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我是初入佛门,读佛经没有规定一次必须读完,学佛不只是为了读佛经学,学佛法,还是要以生活为重,在没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去修佛法。
佛书不能乱放,最好单独放,和字典应该没事。
听佛歌曲很好的
礼佛没有规定必须哪一天,哪一个时段去做,在寺里早晚课都要礼佛的,所以下午礼佛没什么不好的。
以上都是个人见意,如有不足之或不对之处还望指点,阿弥陀佛!

1,关于佛经存放的问题,首先是必有的恭敬心,既然要学佛那么见佛经就如见佛。恭敬心当先,而后可根据自己环境条件安放可以啦。
2,和其他书籍一起放置没有问题。
3,听佛曲不错,可令烦乱心绪适当调和。
4,初一和十五只是佛法为了方便世人在时间紧的情况下方便礼佛的形式而已,何必拘泥。只要有时间你就尽管礼佛没有问题的。
佛法始终是圆融的,学佛乃是学解脱,如果学了佛法后更不自在的话我们何必学佛呢。
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第一,随意。
看到哪里自己夹个书签,有时间接着看,只要你自己心里不忘记,就永远有效。
第二,随意。
任何书都是思想的表达,学习正法有助于分辨邪见,看看杂书有助于在其他方面贯彻正法的知解。书是书,都是法的表现,都是载体,关键是其中的内容。思想上自己需要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比单独去摆放什么更重要。心中没有正确的思维,任何执著都是烦恼之源。需要分别的心的认知,而不是形式。
第三,随意。
音乐是放松自己的方式,但不是成就自己觉悟的舟船,一切都可以听可以看,但需要自己知道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
第四,随意。
礼佛在心,是心的归依和认知,不在形式和时间。
一切都不要执著。


13594391298佛涅磐时阿难问佛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暴伯卞答:当释迦牟尼佛将入涅盘时,阿难以四事问佛:世尊入灭後,(一)结集经典时,其开头应怎样说才能使人相信是佛说的?(二)以後的修行方法,应依什麽而住?(三)我们以後将依什麽为师?(四)那些恶性的比丘,我们应如何对待之?佛答覆道:第一、结集经藏时,经的前面以「如是我闻」为开始。第二...

13594391298关于学佛问题,请教各位师兄或懂佛之人,谢谢。写的很详细,希望能耐心看...
暴伯卞答:所以说祈福,求愿并不为过,但要如理如法,端正心念。我们的诸多习气都是逐步察觉然后化解改变的,而并不是说我学了佛就一下子成为圣人了。7,这是杂想妄念,但是也是正常的。初学佛人特别是有过严重过失后开始学佛修行的人就像烟瘾毒瘾深重的人一样,在刚开始戒毒戒烟的时候往往最难熬。甚至想死。...

13594391298佛学问题
暴伯卞答: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心魔,孽障啊~第二个问题根据以上对话我想到一个问题,出家人说佛法随缘,随遇而安。不可执着,命中有时终自由,命中无时莫强求。那么修道成佛,是否也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你这个时候成佛就成佛,不可执意。命里该这时候成就,就这时候成就,如果一味想要成佛,是否就是执着了?那么,一味...

13594391298佛的几个问题
暴伯卞答:人说:「谢佛祖指点。那第二个问题又是什么?」佛问:「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人说:「幸福就是爱啊。」佛说:「错!幸福就是你还活着。」人更加诧异「仅仅活着就是幸福吗?」佛说:「在这个世间,能活着已经是幸福的。很多人来不及享受生命就匆匆的走了,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吗?」人说...

13594391298学佛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
暴伯卞答:基于以上几点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加强念佛。坚持每天念诵佛号佛经,根据自己的时间,哪怕是一字、一句,养成良好的念佛习惯。二是至诚学佛。学佛不是迷信,是学佛的精神、学佛的智慧、佛是究竟的、圆满的,能让我们明白世间真理、明心见性。三是学会觉察。修行的人心境是非常清净、妙乐的,稍起波澜,立刻...

13594391298佛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暴伯卞答:1、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2、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 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

13594391298佛经里谈到佛不与回答的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暴伯卞答:佛经记载:一天,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他的徒弟中有位叫鬘童子的,在僻静处静坐修行,心中生起了一些非常迷惘念头。于是鬘童子来到世尊面前,请教了令自己迷惑的十四个问题:一、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吗?二、世界不会恒常永在(“世无常”)吗?三、世界既恒常而又不恒常(“世有常无常”)...

13594391298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暴伯卞答:第一个问题: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消极、积极代表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前者看得虚无,易流于断见;后者看得实在,易落入常见。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误解:第一,出家制度。出家人放弃世俗生活和对感情、财富、地位的追求,从世间标准看,给人消极的印象。其次,生活方式。出家...

13594391298关于佛教的一些疑问
暴伯卞答:8、打个比方来说这个问题,投胎转世,就象人搬了家住一样,房子的款式(转世后可能男女,肤色,高矮胖瘦都不一样哦)虽然不同了,可住在里面的主人还是没变,他有着同样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如果你想找人报仇,你会去找同一款式的房子报仇还是找已经搬过家,住在另一个房子的主人报仇呢?佛改变不了...

13594391298佛教千百年来无法解释的问题(转载)
暴伯卞答:发出离心,再发菩提心,然后成就佛道。佛的慈悲无极限,所以愿力也就无极限,可以帮助众生往生,是难得难遇的机缘啊!你能问这么多问题,还问在了节骨眼上,说明很有慧根,是难得的福气和福报!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利用,帮自己帮他人得到智慧和获得解脱,这不就是人生最重大的价值吗?!我支持你哦~...


(编辑:韶辰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