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电桥灵敏度Su=△V/△X 有单位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电桥灵敏度公式Su=⊿Uo/(⊿R/R)和△V/△X

你 想问什么啊? s=⊿n/((⊿R/R)

灵敏度是电桥测量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电桥的灵敏度可以用电桥测量臂的单位相对变化量引出输出端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来表示。
即:
Su=⊿Uo/(⊿R/R)或Si=⊿Io/(⊿R/R)
分别表示电桥的电压灵敏度和电流灵敏度。
测量电桥的桥臂电阻一般都应该按最大灵敏度来选择。
电桥电路有单臂桥、双臂桥、全桥之分
1、单臂变化时⊿Uo=±0.25U·⊿R/R
2、两臂变化时⊿Uo=±0.5U·⊿R/R
3、四臂变化时⊿Uo=±U·⊿R/R
有上述计算式可知,测量电桥输出给放大器的电压大小,是由驱动电源电压U和桥臂电阻的相对变化量决定的,而且是正比关系。


扩展资料
电桥平衡时,检流计所在支路电流为零,则有:
(1)流过R1和R4的电流相同(记作I1),流过R2和R3的电流相同(记作I2);
(2)B,D两点电势相等。因而有 I1R1=I2R3。
由于三个阻值已知,便可求得第四个电阻。测量时,选择适当的电阻作为R1和R2,用一个可变电阻作为R3,令被测电阻充当R4,调节R3使电桥平衡,而且可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流计来测零,故用电桥测电阻比用欧姆表精确。
电桥不平衡时,G的电流IG与R1,R2,R3,R4有关。利用这一关系也可根据IG及三个臂的电阻值求得第四个臂的阻值,因此不平衡电桥原则上也可测量电阻。
相关人物:
惠斯通,1802年2月6日生,是英国物理学家,发明精确测量电阻的惠斯通电桥,为各实验室所广泛应用。
1834年任伦敦国王学院的实验哲学教授,同年,在实验中他用旋转镜测量导体中电流的速度。根据他的提议,这种旋转镜被用于测量光速。3年后,他同英国W.F.库克-道取得了早期有线电报的专利。
1843年在英国数学家S.克里斯蒂的建议下,他研制成功惠斯通电桥并推广其应用。他还发明观察立体图像的体视镜,现仍用于观察X射线和航空照相。他首先在发电机中采用电磁铁,并发明普莱费尔密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桥灵敏度

http://www.dianzujidi.cn/index.php/article/resistor/2009-04-13/3444.html

单臂电桥的灵敏度 S= ,单位:格/欧姆。定义为: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待测电阻的变化引起的检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灵敏度越大,检流计对于待测电阻的变化越敏感,我们对于电桥的平衡状态的判断越准确,测量质量越高。

电桥的灵敏度也是影响测量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电桥的灵敏度对测量的影响称为灵敏度误差,而灵敏度误差限对应灵敏度误差的上限。灵敏度误差限Δs与电桥的灵敏度的关系是

Δs=0.2格/S 单位:欧姆 (3)

灵敏度S越大,灵敏度误差限Δs越小,测量质量越高。其中的0.2格是计量上的一个约定。当检流计偏转量比较大时,人的眼睛容易分辨;当检流计偏转量很小很小时,人的眼睛无法分辨。能够分辨和无法分辨的界限,计量上约定为0.2格,即检流计最小刻度的1/5。

只有知道了电桥的灵敏度S,才能计算灵敏度误差限Δs。在我们今天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是给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不能直接用灵敏度的定义式来测量电桥的灵敏度S。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待测电阻RX的变化可以引起检流计的偏转,比较臂电阻R3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检流计同样的的偏转。因此,在今天的实验中,我们用比较臂电阻R3的变化等效待测电阻RX的变化,从而测量电桥的灵敏度S,具体计算公式是:

单位:格/欧姆 (4)

公式(4)的推导要用到公式(1)。其中R1、R2、R3对应电桥的平衡状态。在平衡状态时改变比较臂电阻R3到R3',相应地检流计偏转了Δn格,从而求得电桥的灵敏度S。应用(3)就可以求得灵敏度误差限Δs。


18557075837电桥灵敏度Su=△V/△X 有单位吗?
边蒲池答:单臂电桥的灵敏度 S= ,单位:格/欧姆。定义为: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待测电阻的变化引起的检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灵敏度越大,检流计对于待测电阻的变化越敏感,我们对于电桥的平衡状态的判断越准确,测量质量越高。电桥的灵敏度也是影响测量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电桥的灵敏度对测量的影响称为灵敏度...

18557075837日文中的で是什么意思
边蒲池答:在以行为动词为谓语的句子中,活动场所用で表示。 「私达は学校で(活动场所)勉强を します。」 “我们在学校学习。”「运动场で(活动场所)运动会を开きます。」 “在运动场举行运动会。”比较范围 事物进行比较时总是有一个比较的范围,经常说“在……范围内……。”这个比较范围用で 表示。


(编辑:路尹枝)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