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7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他深切地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他在论述了人的本质需要之后,并没有理想化的认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够实现这个根本需要,他回到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对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做了现实的分析。首先,他看到需要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而总是在基本需要满足之后才被引起的。在为基本需要挣扎的时代,人们对较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并没有被提上日程。其次,即使人们有着对根本需要的渴望,但是需要的满足仍然不可能超越现实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这就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的五形态和三形态说,分析了各个不同形态中人的发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提出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分工所造成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扩大,以及分工造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增加,为私有制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劳动的联合造成部落的不断联合,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私有制出现萌芽,出现阶级和国家。国家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通过法律等国家意志固定社会等级,直至私有制的高级形态—资本社会的出现。资本打破了等级制度的不平等,代之以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客观上,却使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广泛化,促进了社会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社会在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超过以往一切社会形态,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和社会化大分工之间的矛盾,造成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加以调节,最后会造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导致私有制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后来他又在((序言》中,提出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总结以上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发展五形态理论,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主要是从社会制度和生产资料所有的角度出发作的分类。 马克思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人类社会演进的阶级图式,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以分工和所有制的不同特征来说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制度: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最后是共产主义制度。“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分工和所有制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 在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的社会做了五形态分类之后,马克思并没有停下进一步探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马克思始终是关注人,将人作为最终关怀的,他依据人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特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三大社会形态的构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这三个形态的划分深刻的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也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大趋势。第一阶段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的社会形态。囿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之间的交往非常有限,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地缘关系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关系,个人的选择十分有限,交往的狭隘性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发展空间。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往的普遍性,空前地扩大了个体获得选择社会地位的可能性和自由度。从外在的关系看,个人自由已有了形式上的保障,但从个人具体的生存境况看,他所获得的自由恰恰又是一种受限制的,并且经常是不由其意志支配的物化活动。这种“个人”,马克思称之为“偶然的个人”。“个人生活条件”的“偶然性”造成了“偶然的个人”。马克思说:“在大工业和竞争中,各个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一切制约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为两种最简单的形式一一私有制和劳动。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偶然的东西。”而且也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种将阶级关系与财产关

你好
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

摘 要: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关键词: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马克思学说

半个世纪来,“全面发展”一直写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上。它的不变性、一贯性,正表明了这种方针的生命力。然而,教育方针的确定性,并不妨碍教育思想的活跃性。事实上,这一方针虽然基本未变,却并非丝毫未变,比如,延续了四十余年的“德智体”就在数年前为“德智体美”的提法所替代了。教育思想的活跃对方针的完善和更准确的理解都有积极的作用。教育方针的确定并非教育思想的静止,就像一部经典的文本一直被解读着,文本未变,而在不同的解读者看来,它的结构和形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甚至同一解读者在不同时候看到的同一文本的形象也可能发生变化。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基本的理解有两种:一种为“德智体全面发展说”;二则为“能力全面发展说”。 [1]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这是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

本文是再次习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时候,从马克思理论的启示中,对全面发展的实质提出一些看法。不能认为这种看法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种解释,更不会自命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唯一正确理解,而其他的理解都是曲解。本文是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获得启示之后提出了一个命题,如:“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性发展。”下面,将论证这一命题。显然,这一命题既区别于“德智体全面发展说”,又区别于“能力全面发展说”。

一、人的发展的地位问题

首先,我们暂且不说“全面”,而仅就人的发展来作一番讨论。

孔子主张“全人生的学习教育过程”。[2]

苏格拉底盼望人像“一无所有”的神仙一样“接近于神性”,“接近于完善”。[3]

柏拉图理想的人是“使睿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的人。[4]

亚里斯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但认为教育目标应“顾及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5],亦成为和谐的人。

圣西门、欧文的理想是“每个人所受的训练和教育将使他们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尽量发挥本人的全部才能和力量”[6]。

席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人。[7]

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陈鹤琴的“健全之人格”,都体现了全面、和谐、整体发展的思想。

古往今来,一切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都特别看重人的发展。马克思当然属于这一类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更为高明的是,他既从人来看人的发展,又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的发展,并且,他认为人的充分发展是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因此,其社会理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的发展与生产发展相协调的理想。

共产主义是什么?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的回答:那是“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全部才能和能力”的社会[8];那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9];“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10]。人的发展在未来社会理想中的核心地位及这一理想得以实现的“为个人本身所驾驭”得到保障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方面。

有学者以为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只是从社会关系去看的。这很可能是一个误解。“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11]自己;“自由自觉地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的特性”[12];人是“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13]的生命体;“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4];……这些话应当可以澄清这种误解;这些基本的看法是如何与社会变革联系起来的呢?“德国惟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从宣布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理论出发的解放”[15],“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是十分明确的回答,对社会问题考虑的立足点是人,人的解放,人的发展。这样明确的结论,这样重要的理论,显然是对德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有效的。

二、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一个目标。可是,需要进一步问:人应当有怎样的发展?“全面发展”是基本的答案之一。可是,还应该再问:为什么要全面呢?

把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仅仅归结为社会需要,这是另一个误解。恰恰相反,正是马克思指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时代)、那时的社会影响和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为着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去改造社会、变革社会,让社会变得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应当努力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基于人的解放,基于“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理论的,又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进一步分析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6]人有“多种多样的志趣”,多种多样的“个人才能”。[17]这就既表明了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也说明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再加上社会变革和教育进步就可以谈论现实性。人的“多种多样的志趣”、“才能”的潜能为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人的解放的目标则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必要性;社会变革及生产力的解放即为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性(或者说,生产力的解放为着人的解放)。

在理想的社会里,“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18]。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与生产力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是与生产劳动性质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更具体的设想是,生产力发展要达到那样的水平,乃至人们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经由“全面流动性”来保障全面发展。这还需要教育,“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19]。人并不自然地能够有效地全面流动,教育为此提供条件,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效活动便可提供有效的流动条件。

马克思的论述从多方面告诉我们,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不是指包罗万象的一切方面。我们把相应的理由分列如下:

1 人有“多种多样”的志趣和才能,这里说的是“多种多样”,不可能在个体上表现为一切的“种”,一切的“样”。全面发展的“全面”不如理解为多方面的发展、多种的发展、多样的发展。

2 作为人的类(马克思常这样说),其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进程;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现实的个人的发展,是其所处历史条件下的相对的多方面的发展(个体的差异亦与一定条件下的教育、环境等因素有关)。

3 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发展着走向全面,我们只能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谈论全面,这是从历时性来看全面。从共时性看全面,那便是每个片刻之下的相对全面,亦即相对片面。从结果上看,无论发展多么全面的个体,他也是在由相对不太全面的进程中走向相对全面的。

4 如今,随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蓝领”与“白领”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化,劳动的转换加快。“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个人一生要换7次工作”[20],多次的转换会促进多种的发展。一方面,生产门类的极度增多,工艺及产品更新速率的加快,促成了转换的加快和增多;另一方面,终身教育支撑了人们在这种增多和加快情势面前转换的可能,然而,这个7次是经由1次、2次、3次……才到达的;即使到达7次,也还不是包罗万象的全面。但是,可以说,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的有效,正让人逐步摆脱“片面性”,逐步告别“畸形发展”(均系马克思曾使用过的话语),并处在走向全面的行程之中。

每位教育工作者几乎都能品味到,我们念叨全面发展数十年,而在这数十年里片面几乎跟我们形影不离。可是,片面的阴影虽然时刻笼罩着,我们却从未放弃对全面的追求,教育的理想像不灭的火焰燃烧着。

片面与我们形影不离,我们也就时刻在与片面打交道。那么,该如何与片面打交道呢?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见到任何片面都去出击。比如说,如果学生在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之中片面地向着数理或片面地向着生化,这是无须十分在意的;学生在琴棋书画之中是偏爱棋还是偏爱画,这如果也叫片面的话,也是不必在意的。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可能导致人的畸形发展的片面,防止那些可能妨碍人的充分发展的片面。比如说,专注数理而忽视文史,这种片面就是对人的正常和充分的发展十分不利的,应予克服的。

因此可以说,全面发展所特别关注的是某些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的发展。对此,我们在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之后还会进一步阐述。

三、全面发展,实质是个性发展

我们还是先看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么说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说,取代资本主义“物的统治”的新的社会形态的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1]。这里说到了全面发展,但落脚点却是以其为基础的自由个性。而且,马克思又一次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与理想社会联系起来。

马克思在说到“多数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时,提到了“‘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22]这里强调的是个性发展,而且是高度的发展。

马克思在指出剩余劳动的历史贡献时说,它“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出物质条件”[23]。人创造的剩余劳动为人自身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或者说,人在创造剩余劳动之时就是为自身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已过去的历史为发展丰富个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未来则要为发展自由个性而创造更好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更多的地方说到了发展人的才能、能力、志趣、需要、爱好……[24]虽然这些均未直接指明是个性,可是都属于个性的范畴。

这样看来,从内容上说,马克思所说的主要是个性的发展、丰富个性的发展、自由个性的发展。若主要从量的方面讲,是全面发展;若主要从内涵方面讲,是个性发展;综合起来讲,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性发展。注意到这一点,并不是要抛弃全面发展的提法,却是要引起对全面发展的实质的关注。看来,确有一个对全面发展需要全面看待的问题。

这里,有必要对个性概念稍加说明。

哲学意义下的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共性乃一切事物共有之特性,个性乃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美学、艺术学意义下的个性有不同的两个侧面的含义,一是指作家的风格,即创作个性;二是指作品个性,或形象个性。

心理学意义下的个性更有所不同。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1)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 (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25]当然,需要、爱好、志趣等亦属于倾向性心理方面。可见,马克思所言之才能、能力、志趣、爱好、需要等都是心理学意义下的个性。

个性是独特的,但每个人具有独特个性这一事实成了人的共性;个性不是单一性,个性正是复杂心理的综合构成,犹如“他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一样,人的个性即人的本性。

有一点需要作历史的分析。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心理学尚未脱离哲学母体而成为独立的学科,因此,不能说马克思是在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意义下言及个性的,却可以说,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是以更宽阔的哲学视野关注着人及其个性和个性发展。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心理学意义下,个性与人格是同义词,因此,个性发展即人格发展,整个精神面貌的发展。但是,在伦理学和法律学意义下,人格有不同的含义,其涵蓄相对狭窄。这进一步说明应在心理学意义下来理解个性。

由于个性本身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总和”,是“整体”,是“整个精神面貌”,因而,个性发展包含有全面的意思,而且不只是全面,它还有综合、有层次、有结构,这就不只是量的含义。一方面,个性是“整个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个性又是“独具的心理特征”。[26]所以,个性发展意味着全面与独具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而,个性发展既包含了“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的发展,又包含了“整个精神面貌”的发展。

如果把全面发展的“全面”只作量的意义下的理解,那么很容易质疑:假若方方面面都还可以,却也都只是平平,那好吗?实际上,如果“全面”意味着一切方面,那么一切方面的高水平发展亦非可能,而一切方面的平平发展又没有多大意义。这进一步表明个性发展更准确、更深刻地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积极含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全面发展实质乃个性发展。

四、全面发展,应是一些基本方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毕竟,它又有一定的量的涵义。这就又让我们要回头来讨论一下由基本方面体现的全面。

华罗庚从小喜爱数学,后来又终生从事数学科学,可是,华罗庚还有很好的人文知识底蕴,同时他又表现出极好的整个精神面貌。这就可以说是一种协调和和谐的发展,也可以说他是极优秀的个性发展。如果只从量的方面考虑,不要说一切方面,就在体育方面,由于他生理上的缺陷,他与特别需要下肢力量的体育活动就基本无缘;而且,仅就知识领域而言,他“独具的特征”就是数学,亦非方方面面,即令是数学,在其一百多个分支之中仍有他不熟悉的方面,却不能由此认定他不是全面发展。

姚明从小喜爱篮球,现在以篮球为职业了,可是,他不仅打球,他还从各方面去学习,同时,他与人为善,善解人意,他自信而谦逊,他明晰且带几分诙谐的谈吐表明了他的修养,他对集体的爱护和对于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也充分表明他的“整个精神面貌”。他的发展极具个性,同时,能说他的发展的是畸形的吗?他在一些基本方面的发展足以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种个性发展的优良。如果又单从量的方面看,仅就体育而言,他也只限于球类,又仅就球类而言,乒乓球、曲棍球、……他也不行了,却不能由此认为他不是全面发展。

究竟是哪些基本方面呢?甚至要问:何以为基本?何以为体现了全面的基本方面?考虑的依据仍然应当是有利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已有研究者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都指能力的发展”。[27]而马克思关于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28]体力和脑力的发展当然构成了发展的基本方面。

可是,一说到能力,就大半如某些诠释那样仅指智力的范畴。其实,若如《心理学大词典》那样将能力视为“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需的个性心理特性”[29],那么,能力也不一定只属于智力范畴。不是有一个“学会关心”的口号吗?关心、关爱、热忱、……这已经不单属于智力范围了,可是,在这些方面也需要学习,这是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善解人意,善以为人,这种善当然也是能力,却不完全是智力,准确地说,此乃道德智慧的范畴。所以,能力的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当是理性智慧、实践智慧、道德智慧等基本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在全面发展方针的贯彻中所实际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其说是没有充分注意方方面面或一切方面,不如说是没有充分注意一些基本方面。

人的基本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就是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在心理方面,基本的应是认知心理的发展和非认知心理发展,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对非认知心理发展的忽视,而非认知心理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乃至对于认知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在认知领域也可以说上一些基本方面(可称之为第二层次上的基本方面),又有逻辑能力和直觉能力构成的基本方面,在知识方面,则有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合理构成(尽管不同的人可能有很不相同的构成,但是,任何一方面的严重短缺都影响个性充分发展,尤其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发展)。

当把全面发展的实质理解为个性发展时,亦便于我们对道德教育有更确切的理解。从个性发展来看待德育,那么,道德发展应当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基本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能将德育仅仅理解为道德认知问题(眼下德育实践中的症结之一)。

当然,可以说全面发展中的一些基本方面就是德、智、体、美。可是,正是对个性发展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这些基本方面的关联与交叉,看清楚它们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而让我们从一个立体的角度更好地透视全面发展。

个性不一定导致创造,没有个性发展则是肯定没有创造的;个性的不充分发展很难走向创造,个性的充分发展是走向创造的必由之路。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方方面面的平平发展,是远离了创造教育,把全面发展理解为个性发展则是更靠近了创造教育。

不必担心个性发展会与社会发展有悖。实际上,每个人个性的充分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源泉,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0]。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话,是他们关于理想社会的基本观念之一。实际上,这些话告诉我们应当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让社会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我们放眼看看今日之中国社会,它进步繁荣的实质便是为中国人的自由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条件;那么,今日中国之教育应当怎样表现自己的进步和繁荣呢?答案实是十分明显的。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两大方面——需要的充分满足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三大维度——:自由发展、协调发展和充分发展。

①自由发展。按照个人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而不是按照家长和他人的管控发展。9岁学生扬扬未按时完成作业,被其父殴打致死。审判长张琳明写了《判后寄语》: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全社会的未来,……但是,学钢琴、学美术、学外语、学奥数剥夺了他们课余的所有时间。……使尚未飞翔的孩子折翅。

②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而不是仅有一技之长。8岁的三好学生丁俊晖被父亲从教室拽出来,“以后专心打台球。”老丁后来急于让小丁上大学。有关部门要求对运动员进行学籍管理,保证其接受系统教育。

③充分发展。珍惜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条件,而不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一位全国举重冠军,打破过世界纪录。后来到长春一家浴池给人搓澡。“我现在只有小学3年级的文化水平,拼音都不会。”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 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


17022766520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是( )
桑心奇答: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在身体、智力、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全面成长和提高。它是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本,旨在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与整体性发展。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它包括良好的生理状态和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保证个体具有充足的精力和资源去追求其他领域的发展。2、智力开发...

1702276652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
桑心奇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

17022766520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桑心奇答:德.智,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德,代表人的品德,品质,和人们的品行。智代表人们的智慧和智力,体,代表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

17022766520什么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桑心奇答: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两大方面——需要的充分满足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三大维度——:自由发展、协调发展和充分发展。①自由发展。按照个人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而不是按照家长和他人的管控发展。9岁学生扬扬未按时完成作业,被其父殴打致死。审判长张琳明写了《判后寄语》: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全...

17022766520人的全面发展是什么?
桑心奇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7022766520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桑心奇答:人的全面发展是指: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②人类创造出的超出谋生需要的“自由时间”不断增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日益广阔的空间;③满足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使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人类生产的主要目的;④迫使个人奴隶般地...

1702276652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桑心奇答: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各个方面综合而全面地成长和进步。这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培养个体的全面素质,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其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全面发展旨在实现个体的身心健康、知识和智力的丰富、情感和情绪的平衡...

17022766520什么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桑心奇答:所谓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的更高目标的现代标志。3. 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研究人从不脱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

1702276652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什么?
桑心奇答: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

17022766520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
桑心奇答:法律分析:1、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2、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3、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4、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法律依据:《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人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的生存发展也是客观的...


(编辑:冀凡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