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诗中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古诗中的绝句,律诗,乐府等有什么区别?

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古诗:“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也就是说乐府诗很随意。
律诗和绝句要求很严格。平仄和押韵以及字数都规定好了的

1、概念不同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2、起源不同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

3、特征不同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
百度百科-绝句

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都属于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通俗说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而绝句与律诗最明显的去便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具体说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律诗与绝句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为了后文叙述方便,可以暂且将绝句看作律诗中的首颔两联,一定注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二、平仄
  古诗词具有韵律艺术之美,首要的一点在于平声仄声对声调的调协,使之和谐而浑然一体。我们学习创作比较地道的近体律诗和绝句,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平仄一说源于古音--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通称仄声。其中的平声分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两声,即一声和二声;上声,去声则分别对应于三声和四声,入声情况复杂,就不赘述了。 七律七绝中,每句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而第一、三、五七字平仄比较自由,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通俗口诀,虽然不甚全面,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却是必要的。相对于五律五绝,就演变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
  三、相对与粘连
  相对是指各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要相对,这个相对主要看“二四六分明”,即句中二四六字是否一一相对。例如首句平起不入韵式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其中出句中的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这就体现了“一三五”的“不论”。 粘连是指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同样的,这个粘连也是主要看“二四六分明”,例如首句仄起入韵式的首联对句和颔联出句分别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其中首联对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颔联出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
  四、对仗
  前面提到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分为工对,宽对,借对等等。 工对,须用同类词性相对,即名对名,动对动,副对副,助对助……,同时词类也必须一致,即天文、地理、花鸟鱼虫等等都要相对。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宽对,即工对的“简化版”,只要求词性相对就可以了。 借对,指使用多意字,诗中使用此字的一个意思,而用另一个意思构成工对。例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寻常”还有长度之意,借来与“几度”数目相对。还有一种是借音,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中首字借“沧”为“苍”,与“蓝”相对。 总之,对于我们初学者,如果想创作较为地道的近体诗歌,做到平仄对粘和“宽对”范畴内的对仗就可以了。但是,毕竟时代有所不同,再加上文字只是形式,而形式是要为诗意这一诗歌的灵魂服务的,有时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此,大家作诗,兴尽为上。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而来,--截(绝)句.
 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十四言(上下联各七字)或十言(上下联各五字),分半断句成联,颔联与颈联必成对偶(对仗),而首联与尾联可以对偶(对仗)也可不对偶(不对仗),大多情况下是不对偶(不对仗),因此,一般的如果把首联或尾联截取而成的绝句是不对偶(不对仗)的,相反如果从颔联和颈联截取而成的绝句就是对偶(对仗)的;如果是把首联或颔联截取的绝句,或者是把颈联和尾联截取的绝句,则是有不对偶(对仗)和有对偶(对仗)这种情况.
 就是这样,绝句就看你怎么截?但一定把要律诗搞清楚的.
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既非律诗,又非绝句.尽管有对仗,但它只有六句.并不符合以上所说的要求.
还要说明一点就是:尽管绝句出自律诗,但写绝句并非是写好律诗再截取成绝句的,因为绝句已经从律诗中完全独立出来了,已成为一个新的诗歌的样式(这里的新是从唐朝来说的).所以要写绝句,直接按要求写就可以了.要写好一首好的绝句并不比律诗容易.






1967527339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什么 律诗和绝句的不同点
弓君思答:1、发源不同。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2、分类及要求不同。绝句又称截句、断句、...

19675273393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弓君思答:1、字数要求不同 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2、分类及要求不同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格律...

19675273393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
弓君思答:1、区分律诗和绝句的定义和特点 律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固定格式的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每句的字数、韵脚和音调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句是一种独立成篇的四行诗,没有严格的字数和韵脚要求。2、律诗的结构和要求 律诗的结构通常为八言或五言,每句的字数要求相同,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律诗的韵脚有规定...

19675273393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弓君思答: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1、发源不一样 律诗始于南北朝,成形于唐代初期,因其古诗词格律严实而而出名;古诗绝句始于汉代及南北朝时期歌谣。2、句数字数不一样 古诗绝句通常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通常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假如仅六句...

19675273393唐诗中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
弓君思答: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都属于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通俗说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而绝句与律诗最明显的去便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言...

19675273393绝句跟律诗怎么区分
弓君思答:律诗和绝句的区分如下:1、起源不同 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2、字句数不同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1967527339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什么?
弓君思答:1、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2、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古代文学是我们一直学习和专研的,其中最为...

19675273393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弓君思答:律诗与绝句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句数特征 【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

19675273393律诗与绝句有什么不同
弓君思答:3、起源不同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4、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

19675273393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弓君思答: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与律诗的不同 1.起源不同:律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2.字句数不同: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


(编辑:席世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