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情景图怎样使用的思考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的原则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我们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趣味性原则。
3.现实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思考性原则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5.时代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比如,《秒的认识》一课,我们以往常常会看到教师以新年倒计时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捕捉到了新的信息,于是就出现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计时的情境导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追随了时代的脚步。
具体而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四、情境创设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当然,生活中与小学数学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事例还有很多。诸如:家中的许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的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又如教“按比分配”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他就把学生带入了帮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2 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个。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8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心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有的学生起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实践证明:创设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2)借助活动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这次全市的小学数学《同步实践与训练》优质课竞赛中,我校的唐专芳老师上执教了《认识物体与图形》一课。这节课,唐老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搭一搭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具体到抽象,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又如,蓝山的一位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通过动手量,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度”;之后,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验证,采取了折、拼、剪等多种方法再次探究;最后,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这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真正地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园各个景点的平面图,同时在画面上配以相应的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导游,将按照怎样的路线带领游客去游览?在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平面图中搜集可用的信息,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游览方案。
又如:在数学活动课《解决问题》一节中,首先用课件的形式再现了游乐园场景:有游乐项目、价格和各个项目的相关规定等信息,然后安排了一个“定额消费活动”,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为自己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游乐方案。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思维灵活,很快想出了好多种游乐计划,孩子们丰富多采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4)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情境
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温故知新,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前边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形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可不可以运用这样的转化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呢?大家试试看。”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5)设置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实践中,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
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
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失调,从而激
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例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请看,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环,谁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

生:把铁丝剪断、拉直,再用直尺测量出它的周长。



(出示
CD
唱片)
那么要求这张影碟的周长

用切断

展开的方法行吗?
那该怎么办?

生:把唱片的边沿做上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能量出它的周长了。

生:还可以用一根绳子绕唱片一周,然后量一量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师:
(用一根细绳系一小球,在空中甩动,其轨迹形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
形成一个圆,我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生面面相觑,一
时没有好的方法)

师:看来,用剪断、拉直、测量;滚动法;绕绳法虽然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
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出圆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呢?

以上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设一个
个小小的问题,不断制造矛盾,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
不断地产生认知的失衡和知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在问题
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目标,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
活动中。

以上所举,基本上是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环节中的情境创设,在近期的听课
及实际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境串”的创设,较之单个的情境创设来
讲,更容易激发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兴趣。“情境串”即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熟
悉的事物或活动为题材构成“情景串”
,整堂课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教学,学生
对知识的探索和巩固都是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

学生在这些相关联的生活情境
中发现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串”
,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
问题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情境串”比之单个问题情境其独到之处是:
在一节课中,自始至终发挥情境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
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将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知识
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把应
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这篇文章说得很好,相当全面了,建议参考下: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1sjFLLSMtpPq8EroLr4Wn9FBjIULoMLB-rvY24L8cXhNoyN4SSx-qLoebx30HQjEgkwjx6HOYgqENHjpu5Hi2izppf71O1MEqK3Cg2_DAy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来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设置这种问题,在于从兴趣入手组织注意,使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例如,在教学“同样多”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小明很喜欢小兔子,他家养了4只小兔子(出示小兔图)。今天,他到菜园里拔了4个红萝卜(出示萝卜图)给小兔子吃,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边说边用线将小兔和萝卜一对一的连起来)。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多余的萝卜?有没有还没分到萝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数和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童趣的问题情境,及其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研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产生了“我要学”的动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旧中引新设情境。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每一个概念、性质、公式往往是在相应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发展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的余数“0”是表示什意思。学生回答:“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紧接着,将准备题正好的“8”改为“9”,作为新课的例题: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然后引导学生边用教具操作边思考问题:“这样改动之后,题目意思变了吗?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怎样?”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突出了演变点,由在除法计算时没有剩余的数来引出剩余的数,为理解“余数”这一概念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几乎收到了一点即破的效果。
3、步步深入设情境。步步深入设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班上两名同学站在讲台前面两边表演两人相对走。教师发号:“齐步走”到两个碰面为止。让学生看了演示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是关于几个人的问题?(小结:两人,也可以是两辆车、两艘船等两个物体)
(2)开始时他们站的位置怎样?(小结:两边即两地)
(3)他们是怎样走的?(小结:面对面走即相向而行)
(4)老师喊“齐步走”表示什么?(小结:一起走即同时出发)
(5)结果怎样?(小结:在半路碰面即相遇)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理解题意,思维逐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4、揭示矛盾设情境。学习中的矛盾包括一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或预料、期待同新的课题之间的矛盾;课题内部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矛盾;同时学习的两种材料之间的矛盾;对同一个课题的不同认识之间的矛盾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鸡妈妈给两只小鸡分月饼,请小朋友用手指的个数表示每只小鸡分到的月饼个数:(1)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鸡,每只小鸡得几块月饼?学生很快伸出两个手指。(2)有两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鸡,每只小鸡得几块月饼?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头。(3)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鸡,每只小鸡得几块月饼?这时,很多学生被难住了。有些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头,说:每只小鸡分得半块月饼,不到一块,所以这个手指要弯一半下来。教师再问:你们能用一个数来表达这“半块”吗?所有的学生都摇了摇头。这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成了全体学生的迫切需要,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5、制造悬念设情境。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的下课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山西到首都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会怎么样?”学生答:“不好量,因为距离太远,路程太长了。”此时,教师设置悬念:“那么,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好的计量单位呢?下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短短几句话,是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6、深化知识创设情境。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切实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可进行深化性的设疑。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后,为了巩固知识,可以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然后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不少学生回答为180°÷2=90°。又问:“对吗?量量看”。通过度量,学生便清楚地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启迪了学生,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方式外,教师还要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活动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良好的内外条件,使之在新的情景下激发起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他们积极思考的过程,当学生充满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思考,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从新教材中看出新教材同老教材有很大的区别,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情景图材料中所描述的情景,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所呈现的数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人本对话产生刺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情景图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对情景图素材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先理解情景图,优化情景图,并开发为学生的情景图材料, 1、看懂情境图 所谓看懂情境图,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看懂图的意思,认识图上的素材。 教材中的图增多,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老师学生看不懂的物体。如 第二层次,理解图的意思。 教材中的情境图并不是教学中唯一的选择,它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如果有比教材的情境图更好的素材,我们也可以进行替换,但前题是必须充分理解情境图所表达的意思。 教材第18页“第几”的教学,情境图中是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背包的阿姨是第2个,小男孩是第3个。通过情境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谁排在第1 ,谁排在第3等等,但对于这幅情境图我们可以经过处理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让5个学生实际来排队,把图片情境变成现实情境,还可以分组说一说自己在小组里是第几个,变旁观者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包括教材91页“认识钟表”,我想老师们在教学时肯定会采用生活中的钟表让学生学习吧!这已经理解了教材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所以在理解情境图设计意思的基础上,可以让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教学效果。2、用透情境图 当我们在教学中选取了教学资源时,就应该把它用透、用好。如果每一节课的情境图都用透了,我们的课就不会存在时间有多余的情况,相反,如果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从图上的发现往往会出于老师们的意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情境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 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此, 课上要充分利用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符号〉、〈、=”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情境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这时伴放运动员入场的旋律,我充当运动会的解说员:“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这里正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小动物们纷纷报名参加。你们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们很兴奋,有的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纷纷大声地说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们站起来回答,有的说了小动物分别是多少,有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说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等,学生们思维活跃,谁都想说一说,老师在旁加以引导,他们很快就认识了“〉、〈、=”的读法和含义。3、处理情境图 从某一个角度讲,教材上的情境图是死的,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图的潜在资源,还需要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老师费劲心计、辛辛苦苦组织的设计情景图,结果却不受学生欢迎?这说明教师对学生还不够深入了解,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情景图前一定要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孩子,深入了解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找到看图内容与兴趣的结合点。教材中的情景图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情景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情景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这样利用现有情景图资源,从呈现的形式、方法乃至内容做必要的处理和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聂艳军主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清容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张定强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5]《别把“情景图”教学上成“看图说话课》/郭宗跃 田奇述/《小学教学设计》


13522219769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燕使伟答:等算式于提简单题通让口算与说算理带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探究让先摆棒说算理交流展示计算逐步掌握进位加满十进算理让亲身经历知识形程培养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类题练习使能角度、位思考问题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更主要效提高课堂效率 总主题情境图作数教资源主要载体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思想...

13522219769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燕使伟答: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

13522219769...汉语拼音板块第3课《b p m f》为例,分析情境图如何提示
燕使伟答:1、形象化呈现:情境图将抽象的声母字母与具体的图像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四个声母的含义。比如,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爬坡,他的嘴里发出了p的声音,这个图像就形象地呈现了p的发音方式。同样的,其他三个声母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图像来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2、...

13522219769如何通过同理心地图(情景地图)来更好的理解你的用户?
燕使伟答:在订购披萨时,使用“重复上一个订单”按钮的例子,动作的动机可以是意愿/渴望(期待有披萨),便利(不想做饭)和情感需要(有披萨 让我感觉更好)。同理心地图是为用户访谈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用于深入了解用户动机、目标和期望的情景分析框架(contextual framework)。 这些研究的...

13522219769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处理教材中的情境图?
燕使伟答:2、注意情境图出示的时机;3、是静态出示好、还是动态出示好;4、把握情境图的核心和予本节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快速进入主题,不能让学生活动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进入主题。二:教材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一致的,那我们可以:1、借鉴各种版本的教材,择优选取素材;2、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

13522219769情境图是什么
燕使伟答:2、注意情境图出示的时机;3、是静态出示好、还是动态出示好;4、把握情境图的核心和予本节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快速进入主题,不能让学生活动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进入主题。二:教材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一致的,那我们可以:1、借鉴各种版本的教材,择优选取素材;2、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

13522219769从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燕使伟答:从情景图上发现的问题需要看什么样的情景图。比如如果情景图出现的又6只兔子在草地上吃草,有8只山羊在草地上奔跑,这时的问题就可以是,小山羊比小兔子多多少只,还可以提小山羊和小兔子一共有多少只。

13522219769用除法怎样解决问题的情景图?
燕使伟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三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先出示情景图,帮助学生...

13522219769用场景来做思维导图怎么搞
燕使伟答:用场景来做思维导图怎么搞?参考如下:1. 选择场景:选择场景环境: 可以选择你熟悉且容易想象的地点,如家中的房间、公园、商店等。明确主题: 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或内容,以便在场景中组织相关信息。2. 规划场景布局:场景分区: 将场景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思维导图中的一个主题或类别。关...

13522219769怎样教孩子看图写话
燕使伟答:看图写话,考察方式:单幅情景图,多幅情景图。还有的是看图把情景补充完整。看图写话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四步骤:一看,二想,三说,四写。这四个步骤,看和想可以同步进行,说和写是分开进行的。下面是具体步骤。01、看时间,是什么时候?看人物,都有谁?写好看图写话,一定要让孩子仔细观察...


(编辑:能田莎)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