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4

  高考设置诗歌鉴赏题,就是为了检验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传承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1:咏物诗情感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

  如:题榴花(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2、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如: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如: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2: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4、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3:诗歌鉴赏之炼字

  所谓练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等。

  1、炼动词

  例1.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2.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3.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炼形容词

  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好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寸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寸联系到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3、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4、炼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基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13529457414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鞠风荆答: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1:咏物诗情感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

13529457414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要点有哪些?
鞠风荆答: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11 《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

13529457414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
鞠风荆答: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1352945741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知识点
鞠风荆答: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知识点篇一 1、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注释】春晓:春天的旱晨。【赏析】这是一首...

1352945741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词知识点
鞠风荆答: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词知识点篇一 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

1352945741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鞠风荆答:表达诗人感情事物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诗眼炼句1.点字+释义2.放在句中描绘画面3.手法+效果或情感1.意象或手法或炼字入手2.分析句子在结构,情感的作用语言特色1.语言特色(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2.分析如何体现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抒情描写直抒胸臆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间接抒情3.借事...

13529457414古代诗词的鉴赏知识点介绍
鞠风荆答:鉴赏诗词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

13529457414初中语文常考诗歌知识点归纳
鞠风荆答:初中语文常考诗歌知识点 1、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352945741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你都知道哪些技巧?
鞠风荆答:第一,分析诗歌主旨。每一首诗都有作者的情感寄寓其中。所以赏析诗歌第一步要先点出主旨。有的是豪迈的爱国情,有的是幽婉思乡情,有的是郁结于胸的怀才不遇,有的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判断好这一步才能进行后面的步骤,因为后面的题目关于创作技巧,而这与诗人表达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第二,修辞...

13529457414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
鞠风荆答: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  我来答 1个回答 #活动# OPPO护屏计划 3.0,换屏5折起!千念双2R 2022-05-30 · TA获得超过6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杜甫诗三首 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编辑:祝尚华)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