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雍正前传》有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7月6日上午,我送儿子去了图书馆,他读书的时候,我读完了《可复制的领导力》,于是去成人历史书籍部分浏览,发现了《雍正前传》,下午或者周日开始读,目前刚刚读完。

说是读书,其实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也就是按照我的方式读的,故事情节方面多读多看,不感兴趣的一带而过,在我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之前,这样看也好,总比不看书要好很多。

这是宽心,也是对自己的包容和接纳。不苛求,慢慢寻找读书之乐。

读完了,我被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励精图治、博学睿智、处心积虑而感动,他身为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但是可以和大臣阿哥们谈天说地,评书论画,或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或剖析玄理,密诉衷肠,无话不谈,十分投机。原来皇上也不是随性自在的说话,他似乎更讲究说话的技巧。有时几句话能把人说的声泪俱下,感慨良多,思路不知不觉已被他左右。

其实本书的重点是爱新觉罗·胤禛,父皇母后皇子阿哥都是他的陪衬。只是他敏感、忧郁、自卑,总是觉得自己粗钝拙笨,不会逢迎,渴望得到父亲的疼爱,却又不满父亲的冷淡,不甘于庸庸碌碌的生活,却不得不为生活折腰,只好自诩“天下第一闲人”隐形于一众阿哥中。

胤禛六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和满文,自幼书法突出,被父皇称赞为:“刚入书房字就练的这般老到,可见四阿哥还是有内秀的……”

只是因惧怕父皇,他把“苛政猛于虎”背诵成了“苛政猛于暑”,所有人都认为他背的是猛于“鼠”,皇上不悦,阿哥讥笑,他竟纠结了十多年,心理阴影伴随他从小到大,因心事过重,父皇评论他“喜怒不定”。

十九岁的时候,胤禛跟随康熙帝征讨葛尔丹,并掌管正红旗大营。随后又侍从康熙帝视察天下、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参加贡士会试的试卷复查事务、代康熙帝祭天封地。雍正的这些活动,令他的足迹遍了中国的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的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族风情、宗教信仰以及历史问题,这无疑锻炼了他处理政事的能力,甚至他的老师顾八代临死前说:“康熙皇帝晏居深宫,对民间的了解,只怕没有殿下多……”

康熙晚期,皇上对太子胤礽忍无可忍,立了又废,废了又立,所以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自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这无疑是犯了一向以孝为先的康熙的大忌。而雍正不但善于治国,更懂得韬光养晦,他不参与任何党羽之争。

但是他心里时常又气愤,又不平,满心是说不出的冤枉和苦闷。他的努力和苦劝既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二阿哥颓弱的样子,也阻止不了十四阿哥一意孤行的拥戴老八,所有皇子都对皇位虎视眈眈,他只好找文觉法师倾吐。

文觉法师听完胤禛的陈诉,道:“殿下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旋转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数命如此,人又奈何?”

“法师所见,诚为高见。但弟子身为皇子,值此家国动荡之时当为国谋划,为父分忧,何敢委之于数命?即使天不佑我大清,弟子不才,甘愿将灾祸一人当之,不忍贻累我大清百姓!”胤禛慷慨激昂,目光刚毅,很是动情,至此,开始积极谋求储位。

雍正即位后勤于政事,并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虽在位仅十三年,国治民安,一片繁荣景象,“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此期的大清国力最强,发展最快,疆域最广大,而作为承前启后的雍正皇帝,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3480473424读《雍正前传》有感
尹清聂答:7月6日上午,我送儿子去了图书馆,他读书的时候,我读完了《可复制的领导力》,于是去成人历史书籍部分浏览,发现了《雍正前传》,下午或者周日开始读,目前刚刚读完。说是读书,其实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也就是按照我的方式读的,故事情节方面多读多看,不感兴趣的一带而过,在我可以取得更好...


(编辑:史博刘)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