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包括哪些职位?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包括哪些职位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和科举制等制度一样都是 重要的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在高中历史课上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具体是指,朝廷将人才的推举权,交给大中正。

大中正产生后,再由各郡官吏推举小中正。中正是评品人才高低的官职,但对于当时人才的调配却有相当大的处置权。这样可以加强皇权对于地方的控制,使全国的人才集中到朝廷任职,利于选拔人才。
大小中正们,会将全国的人才,登记造册,并且详细的记载每个人的年龄、籍贯、才学、品行等。
而进行品评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和一个强大的家世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个人品行才能的评定,才华虽然重要,但是在当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品行是不可能被中正们推选的。最后,就是确定品级。确定品级主要靠的是个人品行,然后才考察个人的家世情况。
大小中正选拔人才时受制于中央,与两汉的察举制相比,由地方向中央提供人才,有了很大的进步。正是因为这一制度,为曹魏赢得世家大族的支持统一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中正虽然是分等级的,但并没有具体的职位。一品中正相当于一、二、三品官职;二品中正相当于四、五品官职;三品中正相当于六、七品官职;四、五、六、七、八、九品中正相当于八、九品官职。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②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③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④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由于中正品第皆用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称“黄籍”,故降品或复品都须去司徒府改正黄纸。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曹操当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情况大量存在。然乡闾评议并未完全废弃,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托当地大名士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又称替曹操主持选举的崔琰、毛■“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曹操对乡闾评议并未笼统否定,反对的只是汉末乡闾评议中产生的弊病。他纠正的办法一是提倡“唯才是举”,以反对虚伪道德和名实不符;二是压制朋党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力图将选举之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如韩嵩之条品荆州人士,就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人操纵的乡闾评议,而与后来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情况更为近似。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见魏武帝曹操)。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九品

古代官吏的等级。两汉以俸禄“石”(d4n)之多寡作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尚书令为第三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时,开始在官品中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文武并同。


19842949070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包括哪些职位?
蔺馥非答:回答: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

19842949070九品中正制将所评定的人分成9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蔺馥非答:朝廷在地方州郡设置中正官,由地方的中正官主持当地士人的评定,将所评定的人分成9个等级,即9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由朝廷依等次选授官职。

19842949070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包括哪些职位?拜托各位大神
蔺馥非答: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

1984294907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之九品中正制
蔺馥非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之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袭制——春秋、战国以前军功爵制——战国到秦察举制——两汉时期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法)科举制——隋唐到清末新政以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一、曹操的“求贤令”第一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19842949070九品中正制,你有哪些了解?
蔺馥非答:九品中正制是曹丕实行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以魏代汉,从而听取世家代表陈群的建议,实行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内容如下:各州推选大中正一人,各郡设小中正。中正负责品评人物。在曹魏时期,中正由州郡自己推选,但晋以后,中正都由中央的司徒任命。这就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19842949070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是什么?
蔺馥非答:中国古代官制最常被提到的就是“九品中正制”,在这个官制中,官职被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是“一品”到“九品”,而这些官职的特征因时代和地区而异。现代的官职制度则比较简单明了,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务的名称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先看看我给大家整理相关内容,通过以下内容分别阐述一品到九品与现...

19842949070九品中正制 是什么
蔺馥非答:国家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获得官职。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但是明经不限门第,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在北朝,荐举孝廉、秀才时对于家世门第的限制较之南朝要宽些,少数庶族寒门士人也有被选举的可能。随着九品中正制走向衰落,北朝在选举中首先对门第出身的限制...

19842949070在中国古代最小的官职是什么
蔺馥非答:中国古代官职体系是九品中正制 每品又分正,从 所以最小的官职是从九品 从九品有如下官职: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

19842949070魏文帝曹丕实施的“九品中正制”是什么?
蔺馥非答:主要也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做官为朝廷效力,可以看出来曹丕是非常聪明的通过这种制度来选拔一些优秀的人。

19842949070古代各官职的级别是什么??
蔺馥非答:古代中国的官职级别分为九品和五品两个体系,其中九品是主要的官职级别体系,而五品则是补充的官职级别体系。以下是九品和五品官职级别的主要内容:九品官职级别体系:这是古代中国官职级别的主要体系,由高到低分为九品,分别是:九品中正(jiǔ pǐn zhōng zhèng): 九品中正制是最早的官职体系,包括...


(编辑:薛胜牧)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