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典文学中"银蟾"是指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古典文学和其他文学有何不同?什么叫古典文学?有什么内容?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现在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 站在现代汉语角度来说: 咬文嚼字 和 通俗易懂站在古典语言文字学基础上说: 博大精深 和 肤浅无趣补充:1 从2种的抒情原则来看,西方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为:理性是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它既强调“古典”有崇尚“理性”,理性对于情感具有绝对的有限性。认为人类不仅有情感,更有理性。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要由尺度,并非一味的宣泄感情。它需要理性、意识的参与和评判。要“言有序”,即井然有序的表现情感。西方古典主义抒情文学的“抒情”不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要超越原始的情感状态,重新给予对象以认识、体验、评价。它有别于西方浪漫主义抒情原则。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如出一辙,也就是说都是属于“发乎情,止乎礼义”、“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2 从2者的抒情传统来看,中国的文学传统是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即“诗”的出现;而西方文学传统则是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举个例子,莎士比亚被西方人称为诗人,并不是因为他写了100多首十四行诗,而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戏剧。而换在中国,关汉卿、马致远的戏剧再成功,他们也不可能被称为诗人。总的来说,西方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中国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歌谣。西方的文学成就是以戏剧为标准的,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是以诗歌为标准。 中国古典文学 与先秦散文楚辞汉赋魏晋文学四,唐宋文学五,元朝文学明清文学七,清末文学西方古典文学 总述古希腊的史诗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古希腊的神话古希腊的戏剧欧洲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总述古典主义同路易十四的关系思想特征艺术特征局限性 让古典文学走进学生刻不容缓。

一、四大名著阅读状况分析
(一)名著“寂寞”
在四大名著中,对其一无所知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是: 《三国演义》 24%;《水浒传》27%;《西游记》27.6%;《红楼梦》竟达36.7%。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四大名著,但“知梗概”的远多于“知全文”,“知道四部小说”的信息来源,“听来的”和“来自影视媒介”的占了绝大部分:《三国演义》86.8%.《水浒传》84.1%,《西游记》86.7%。《红楼梦》74.8%。不少同学阅读名著方式是“看连环画”:《三国演义》7.1%,《水浒传》7.2%,《西游记》13.3%,《红楼梦》3.4%。阅读原著的同学却少得可怜:《三国演义》13.29%。《水浒传》7.4%,《西游记》5.8%,《红楼梦》4.5%。不知名著,已经令人遗憾;知名著却知“梗概”,就难免有些尴尬了;而“知梗概”,却是绝大部分来自。快餐”式的图文加工品,这就让语文教师感到无奈了。“知识爆炸”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阅读名著夯实文化“底子”的意义,却被人们忽略了。于是,名著寂寞了!

(二)看热闹
知道四大名著的学生中,喜欢故事情节的占绝大部分:《三国演义》50.9%,《水浒传》49.7%,《西游记》67.9%,《红楼梦》38.8%。喜欢艺术技巧的很少:《三国演义》6.4%,‘《水浒传》5.9%,《西游记》6.3%,《红楼梦》13.9%。 这一组数据表明,小学生欣赏名著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故事”的浅层次上。情节曲折、生动固然吸引人,但四大名著可看的东西远远不只这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只是“看热闹”,水准明显偏低。在这个问题上,为师者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毕竟。“知道名著”的学生中,喜欢名著的人数占了大多数。这是值得欣慰的“大多数”,说明名著对学生还有一定的“亲和力”。老师是否充分利用、发挥了这种“亲和力”呢?
二、古典诗歌阅读状况分析
(一)读过篇数和背诵篇数
读过篇目不少于16篇的学生为38.6%,不少于20篇的为39.9%,不少于160篇的有21.4%。能背诵篇目不少于24篇的为69.6%。
(二)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兴趣状况:(1)喜欢39.3%;(2)不喜欢6.5%;(3)谈不上喜欢与否54.2%;对古典诗歌的体会:(1)体会深刻22.7%;(2)体会一般68.8%;(3)没有体会8.4%。对唐诗宋词元曲的了解:(1)很熟悉8.9%;(2)了解一些79.6%;(3)不熟悉11.5%。对李白、杜甫的了解:(1)很熟悉26.2%; '32)了解一些66.9%:(3)不熟悉6.54%。
【简评】许多同学在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茫然不知所云,或胡乱曲解诗意⋯⋯甚至有6.54%的学生连李白、杜甫都不知道。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了。

(三)与语文成绩关系

(1)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67.1%;(2)认为与成绩无关的,为9.4%;(3)请不清楚的,占23.5%。 简评:中学语文教师几乎没有不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原因是中、高考那分值不低的试题。但是小学老师就不一样了,小学语文考试只会考到教材中那几篇学过的诗歌,于是老师就体现出因人而异的重视程度了。
三、问题与建议

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狭隘的学习功利主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辅导书”就成了学生课外书的代名词,家长、学生、学校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一本又一本的辅导资料书。不少家长推崇“非辅导不看,非习题不做,非英语不听”的三不规则。学生大多数都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而真正读过的没有几个。为什么不读?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还在分数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哪里还有时间去看这些与考试无多大关系的书呢?”

(二)图视“驱逐”文字
图视类传媒高速发展:各类影碟铺天盖地,互联网与数码影像接踵而至,再接着是摄影图片类书籍及卡通画异军突起⋯⋯校园周围小书店及市区几家书店这两年最热销的是文娱和卡通等等,而文学名著销量一直不太好。图视传媒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要警惕“读图时代的阅读危机”。今天的学生大多通过影视录像了解古典名著的原因很简单: 《古韵悠悠翰墨香——走进古典文学》结题报告 读文学作品吃力j然而学生一旦养成阅读图视作品的习惯,今后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也很难改变。
(三)敬畏“经典”与否认。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下,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学生“亲近名著”的又一个障碍。许多学生表示,有时也翻翻名著,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著。有的学生说自己也知道母语作品重要,但不如影视、数码影像的虚拟世界吸引人。言语之间,他们对名著不敢亵慢,只是“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对名著“不喜欢”的同学也大有人在(《:三国演义》6.4%,l:水浒传》5.3%,《:西游记》5.6%,<红楼梦}14.6%)。这些学生否认“经典”,认为名著部头巨大,情节冗长,描写拖沓,节奏缓慢,书中所写时代距今遥远,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难理解,不如读现代武侠、言情、侦探推理小说以及卡通连环画来得轻松。他们对名著了解的微乎其微,却对—个个大碗明星的生肖、爱好甚至婚变的次数能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自问: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殿堂,领略其中的奥妙,使他们读古典文学也会产生像读流行书、畅销书一样的审美愉悦?

(四)家庭普遍缺少浓厚的文化气氛
父母的文化层次较低,是农村家庭文化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学生档案资料统计,父母务农的占45%,职工13.3%,半农半商的11.67%,个体经营的占12.52%,其余有少量的干部、教师。父母是文盲初小、高小文化的占多数,少数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因此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多数父母虽然重视儿女的读书,但仅限于关心学习成绩,看重分数,因此反对儿女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有的父母则忙于生计而放任不管。多数学生家庭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调查中,回答“经常看影视片”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近半数的学生是在没有任何一本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从小到大唯一的“文学读物”就是一本语文书。

语文素质是要从小培养熏陶的,在这样缺乏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学生,要在高三一年中突然提高语文素质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在高中三年中要大踏步提高也是要付出相当艰辛劳动的。 课外阅读历来被不少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君不见父母谈“课外书”色变,不少班主任(非语文老师)明确规定“不准把课外书带回课室,一经发现,全部没收,还要在班上检讨⋯⋯”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远离”,必然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的低下,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浅薄。这种“后天不足”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这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的看法,也是实际生活业已证明了的事实。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小学生课外阅读近乎空白的情况呢?

本人认为:第一,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素质。要培养良好的素质,不读书怎么行?我国当代语文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书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奋斗的向导,成功的阶梯,学文,学做人,求大发展,大成就,离开读书,不过是缘木求鱼。”而读古典文学应是读之基本! 第二,指导学生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要抓紧时间多读几本好书。教师应鼓励学生既要读文学名著,也应广泛涉猎其它各种各类有益的书,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作读书笔记来加深理解、消化以至吸收每一本书的精华。此外,还可以通过举行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等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第三,国家有关教育部门要不断完善考试的制度和方法。没有与之相应的考试制度,素质教育是不可能顺利推行的,阅读古典文学也是纸上谈兵的。当然,我们也不要把学生推向“读书死”的境地。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说是,嫦娥奔月,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蟾蜍古称月精,故又称月亮为“玉蟾”~“银蟾”,古人因传说月宫有「蟾蜍」,故人们又俗称月宫为「蟾宫」,又因圆月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

方干《中秋月》诗中有句云:“凉霄烟霭升,三五玉蟾秋。”

传说中有蟾蜍在月宫里,便以“蟾宫”称月亮,见李俊民《中秋》诗:“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室风散桂飘香。”

到了汉代,传说月亮中有蟾蜍之外,又称多了一只玉兔。由於月中有蟾兔之说广泛流传,所以古人又常以「金兔」、「玉兔」或「蟾兔」作为月亮的别称。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银蟾,指蟾宫的形象,也由蟾光引申,蟾光所发出的如银月色。

银蟾:
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

“银蟾”比喻月亮

月亮
古人用蟾蜍象征月,用鸟象征日。月亮又被称为蟾宫。

指月亮


15587102638古典文学中的故事
龙差该答:《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15587102638古典文学中"银蟾"是指什么
龙差该答:传说是,嫦娥奔月,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蟾蜍古称月精,故又称月亮为“玉蟾”~“银蟾”,古人因传说月宫有「蟾蜍」,故人们又俗称月宫为「蟾宫」,又因圆月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方干《中秋月》诗中有句云:“凉霄烟霭升,三五玉蟾秋。”传说中有蟾蜍在月宫里,便以“蟾宫”称...

15587102638古代文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体现出关注现实理性的精神
龙差该答:中国古典文学家的主体是政治家和准政治家,其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都是致力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当政治之路走不通或者走的坎坷时,才开始搞文学,成为文学家的,而文学在这些文学家手中主要是用来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或者派遣政治郁闷的消遣品,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其心理定势。...

15587102638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出现渔夫的形象,渔夫有何文化符号和意义呢?_百 ...
龙差该答:古典文学中的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志的客观物体,是被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蕴的具体物象。意象不仅仅是简单地借指,从古代各流派以及各个时代的思想来看,人们都在追求各种物象的寓意,比如草木、月亮、高山流水等都被文学创作者们用来抒发各种主观情怀,借物达志,用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一切意象都是情景...

15587102638中国古典文学楚辞汉赋
龙差该答:中国古典文学中,楚辞与汉赋并列为独特的文体。楚辞起源于战国楚地,以屈原为代表,如他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因其结构宏大、辞藻华丽和韵律讲究而著名。汉赋则是以铺陈为主要特点,如贾谊的《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都是汉赋的代表,它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生活与思想风貌...

15587102638中国经典文学名著
龙差该答:《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

15587102638中国古典文学八大名著有哪些???
龙差该答:《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3、《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

15587102638中国的古典文学有什么特点
龙差该答:中国古典文学的特点有:1、政治特征,中国文学有关心政治的传统,古代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政教的关系,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2、补史特征,在古典时期,从文人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出生、发展、理想和政治遭遇,因此,古典文学更是一种对时代背景的补充。3、地域特征,古典文学极具地域特色...

15587102638典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龙差该答:2、经典:“典”也可以表示经典或古代的文化作品、著作、诗歌等。例如,“文学典”指的是文学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传颂的重要作品,如《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3、典范:“典”还可以表示典型、楷模或典范。例如,“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典生”表示他是一个在学业和品德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学生。

15587102638中国经典文学作品
龙差该答: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同时,书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手法和诗词歌赋,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2、《水浒传》明朝作家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


(编辑:利会治)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