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河北省有什么有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1、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2、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

3、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4、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
5、泥玩具
泥玩具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传统艺术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简称“冀”,省会为石家庄市。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五胡”以及契丹都有过在这里割据称王的历史,金元明清各朝都把燕赵的腹地北京设为国都,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各代皇族政权统治的核心。这些都体现出河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为特殊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燕赵大地位于中国的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纷争交流的地带,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以至于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但是却相互遗存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在一起。

【传统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的北部,又称为承德离宫或是热河行宫,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皇族夏天避暑以及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三代时期,并大约耗时90年方才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广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的途中路过承德,发现这里地势良好并且气候宜人,尤其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能俯视关内,又可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以及山峦区等四大部分,而雄伟的寺庙群则如众星捧月一般半环于山庄的外围,映射出当时的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以其独特的风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杂技文化】

河北省吴桥县是世界上著名的“杂技之乡”,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吴桥杂技文化,现今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吴桥地区以及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河北自古就是中国杂技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成王墓中就出现了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而在很久以前吴桥地区就是冀州大地杂技最为密集的地区,在晋代墓室中就已经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宋朝年间,杂技开始出现于民间,出现了“勾栏”、“瓦舍”等杂技演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吴桥杂技最为鼎盛的阶段。吴桥杂技文化历经两千余年并不断丰富发展,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其影响远传世界多地,因此流传着“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的美谈。

【传统戏剧】

河北梆子是一种河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是我国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在旧社会,河北梆子曾有国许多的名称,河北本地称为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或梆子腔,又被外地人叫为京梆、笛棒子以及反调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最早是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部分农村为基础,逐渐向周围的省市地区传播,其大约产生于公元1820到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分为生、旦、丑等三行唱腔,在传统的演出中,文场的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它乐器还有笙、唢呐、三弦等。河北梆子的演出表演通俗易懂,多以河北的地方口语演唱,充满浓郁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民俗】

昌黎地秧歌作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昌黎地秧歌以表演者自由灵活地扭动,同时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而见长。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秧歌队伍在年节或喜庆的日子就会遍及昌黎城乡,这里的人们自我娱乐并且参与演出,是昌黎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习俗。昌黎地秧歌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分场子秧歌以及排街秧歌,均以行当表演为主。2006年5月20日,昌黎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曲艺】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1、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多数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

2、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鸳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3、丝弦戏

丝弦戏,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

4、曲阳石雕

河北省曲阳县曲阳石雕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5、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书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西河大鼓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丝弦戏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曲阳石雕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梆子



蔚县剪纸、衡水内画、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均为闻名世界的河北民间艺术。其他如陶瓷、皮影等也为市井百姓所喜闻乐见。 《蔚县剪纸》--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等美誉。蔚县剪纸内容丰富,素材涵盖了戏剧人物、戏剧脸谱、花鸟鱼虫、风景名胜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像等2000多种。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本书是一本普及性读物,吸收了诸多蔚县剪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武强年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武强是我国五大年画产地之一,本书以平实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强年画,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 唐山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国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叫"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老呔儿影"等,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蔚县剪纸、衡水内画、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均为闻名世界的河北民间艺术。其他如陶瓷、皮影等也为市井百姓所喜闻乐见。
《蔚县剪纸》--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等美誉。蔚县剪纸内容丰富,素材涵盖了戏剧人物、戏剧脸谱、花鸟鱼虫、风景名胜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像等2000多种。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本书是一本普及性读物,吸收了诸多蔚县剪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武强年画》--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武强是我国五大年画产地之一,本书以平实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强年画,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唐山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国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叫"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老呔儿影"等,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17212991062东北民俗文化博览馆中有哪些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展品?
易寇东答:冰雪文化: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冰雪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博览馆中,你可以看到各种与冰雪有关的展品,如冰雕、雪雕、冰灯等,感受东北地区独特的冰雪魅力。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吉祥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博览馆中,你可以欣赏到各种木版...

17212991062东北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易寇东答:1、春牛: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2、春帖子:又可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几种称呼。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

17212991062北京传统的风土人情有什么
易寇东答:朝阳公园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白塔寺,正式名称为妙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北路,是北京著名的寺庙。因寺内有一座白色藏式佛塔,被用来镇守都城,故俗称白塔寺。4. 北京春节龙潭庙会 北京春节龙潭庙会是一个融合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和文化娱乐的传统民俗文化盛会。自1984...

17212991062东北三省有哪些趣味无穷的民俗?
易寇东答: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

17212991062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易寇东答:3、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4、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

17212991062北方风土人情
易寇东答: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北方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团聚一堂,共度年夜饭,并且在午夜时分放鞭炮、舞狮子等传统活动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北方地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方还有许多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等城市。这些城市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7212991062河北省有什么有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急)
易寇东答:1. 河北省的传统民俗文化中,评书是一种流行的口头艺术。它源自唐代的“变文”和宋代的“说话”,通常由一人表演,以讲述历史和武侠故事为主,演出时伴随着醒木的敲击,融合了叙述和朗诵。2. 西河大鼓是河北省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曲种,起源于冀中农村,并传播至河北、河南、山东、东北以及京津地区。它...

17212991062河北省有什么有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急)
易寇东答: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多数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2、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

17212991062哈尔滨民俗文化有哪些?
易寇东答: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

17212991062吉林有什么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易寇东答:吉林省的地方节日性活动很多,以“长春电影节”、“长春汽车博览会”、“吉林市雾淞冰雪节”、“通化人参节”等较有影响。两年一次的电影节在八月中下旬举行,每次电影节都有海内外电影界名星及大腕参加,备受瞩目。汽车博览会和人参节则以招商活动为主。雾淞节在每年最寒冷的一月份举行,因为只有这时才...


(编辑:嵇魏唐)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