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家有没有像佛家施食一样的积功德行善事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道教问题风水风水,何为大功德,不沾因果的神佛行善还有没有功德。三清还能修到更高境界吗

三清在道教中是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人形化,元始天尊代表着天地未开的混沌状态,灵宝天尊代表着宇宙开辟的过程,道德天尊(民间俗称太上老君)代表着宇宙开辟之后成为宇宙的状态!而因果应该是不昧因果而不是不沾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明白因果关系了自然就可以了却困果,了却了才能不沾,而了却则需要不昧!而功德并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套现代玄幻小说里的说法就是对这个宇宙有贡献的并能顺势而为的!

  儒释道三家之别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儒家如小学、道家如中学、佛家如大学——宣化上人语。
  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商店——南怀瑾先生语。
  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
  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佛家弃烦恼。
  儒家表现于礼、道家表现于真、佛家表现于戒。
  儒家执于境、道家执于心、佛家心境双亡。
  三家虽别,但共同构成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
  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
  1。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
  2。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恶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导致的,小乘佛法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悟”,通过离开罪恶的尘世进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恶根,成就善果,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大乘佛法认为,人性本善,只是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陧磐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
  3。其他如道家、儒家等等的出世入世也和上面两项差不多。如儒家讲气节。不以财富、权力、声望为追求目标,而讲修身、养德、济世。这是出世观和入世观的统一。由他人总结体会
  儒家是一种入世的精神,而道家是一种出世的精神。
  儒家入世之说,什么事情你要干预,你要参与,要认真,要投入;倡导进取的人生, 奋斗的人生,拼搏的,竞争的生活。
  道家出世,其说,要超然通达,要放下、要淡然,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
  看上去矛盾的理论其实是对立并统一的。我想人们应当有积极的生活,进取的态度,可是,也同样要用一个平常心,一个坦诚的心境。这样,人生才能过得快乐,洒脱。潇洒走一回。对待事业如此,对待感情也应如此,何必呢。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

哪个教派都有,只要你信。修行信愿行缺一不可。无信不立。
教你几种方法吧,佛家道家的都有,只要你信,就可以。
化鬼食法
师父:如果你将食物能过咒变化后再供养鬼类众生,这样的食物自己是不能吃的,因为是自己变化过的。这种食物供养后要扔掉,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浪费的行为,是损福报的行为。这种变化咒过的鬼食,自己不能吃,但是不知道的人能吃。但是这样的食物已经少了灵气了,即使别人吃营养性也大打折扣了。

师父:化变鬼食,有几种极简便的方法,一是存想观音的甘露瓶里流出甘露水将食物变成甘露食,鬼众生可受用之。二是对着食物念阿弥陀佛或者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食物化甘露。这二种方法非常有效且方便随时随地的化鬼食布施鬼众生,功德无量,行善积德。

师父:鬼类众生大肚子小细脖,因为贪嗔痴业力太重之故,寻常的食物一入口就被烧成灰烬了,吃不到肚子里,常年的挨饿,看到水,一走近清水就变成秽水脓血了,所以布施鬼众生,必须将食物化甘露食,清凉的甘露食才能让鬼众生吃下去而不是烧化成灰。

师父:记住一点,自己化过的鬼食自己是不能吃的。就象供养曼扎,变化曼扎上的粮食自己也是不能吃的,但是动物或别人可以吃。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弟子:化鬼食后,这个食物放在哪里好呢,不会直接倒了就可以了吧……

师父:化鬼食后,倒了或者放着都可以,鬼类都能吃到。

弟子:师傅 心里默念行吗? 还要念出声音吗?

师父: 化鬼食咒,可以默念,有时吃饭时,旁边一大堆人,要默念,不要念出声吓着别人。

弟子:那以后看见剩饭菜就念

师父:别人吃剩的不要的饭菜,也可以化鬼食。如果别人还没吃完的饭菜,不能随便去化鬼食,人家吃了不好。还有超市里的食物粮食类,不可以随便去变化鬼食,这样不道德。再者,变化鬼食的食物不能包装太严,如包上塑料袋之类的或存于密罐中之类的,鬼是吃不到的。得将封层包装去掉。

弟子:对这食物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吗?心里不用想什么吗?想很多鬼来吃?
师父:当你想着变化食物为鬼食时,心里本就有一个意念是鬼来吃的,这个意鬼就知道了。所以只要对着食物念佛名号就可以依佛力的加持将食物直接变化为鬼食了。

弟子:鬼不能伤害人吧?
师父:不好说,人还会害人呢,何况贪嗔痴更重的鬼呢,但是鬼敬善人,尊正直人。人也敬善人尊正真人,鬼也这样。

师父: 家里的食物施食后,尽量拿到门外,或者将食物拿到门外后再施食变化鬼食这样最好。

师父: 施食,鬼会感恩,人得福报。此是善行,天加福。

弟子:老辈人曾说过我们村口有专门这么一块地方是贡斋饭的

师父:是的,过去的这种讲究是一种善行,只是现在这种风俗几乎无存了

弟子:师傅 如果 我吃完饭 施咒后 剩饭变鬼食 但是,要把剩饭统一交给清洁工倒在桶里,这样和别的剩饭混合了,鬼能吃到吗?

师父: 仅能分别到你所化的鬼食,但是如果清洁工将你化的食物给盖在泔水桶底下了,鬼就吃不到了。变化的鬼食上面不要被压盖上其它东西

弟子:念一遍太上老君就好吗

师父:化鬼食时,念佛菩萨或仙真名号最好超七次,或者七的倍数,如7、21、49次,七为变数,变人间食物为鬼粮。

弟子:那9呢 为某人祈福
师父:九是极阳之数,一般对鬼类众生不用九数,而用七数

师父:清明节祭祖的食物也要变化甘露食,这样才能吃到

善恶因果慈悲善心善行,果报都是一样的。

做功德很多方法 可以念诵经文功德回向的
超度念诵《太上救苦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太上救苦经》,为道教济幽度亡类道经,在度亡道场中常用。经以五言韵文写成,赞颂太乙救苦天尊拔众生脱离迷途,超出三界;称众生若能悟得虚空,超出万象,即得解脱生死,免受轮回之苦;又谓众生“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念诵此经不息,可致“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冤家债主 ,杀生物命。
愿太上洞玄灵宝天尊接引,太乙救苦天尊接引 ,永离三涂苦,早登东极府,永脱生死轮回之苦,往生东方长生极乐净土。
发心常称念 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百度)看看,生命电视台。(佛教的电视台)

道家也有啊!建议你看一下道家的经典《太上感应篇》。


17871986545道家有没有像佛家施食一样的积功德行善事的
严垂钧答:师父:化变鬼食,有几种极简便的方法,一是存想观音的甘露瓶里流出甘露水将食物变成甘露食,鬼众生可受用之。二是对着食物念阿弥陀佛或者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食物化甘露。这二种方法非常有效且方便随时随地的化鬼食布施鬼众生,功德无量,行善积德。师父:鬼类众生大肚子小细脖,因为贪嗔痴业力...

17871986545有哪些可以积功德的方法
严垂钧答:1. 做善事:做善事包括帮助他人、捐款、志愿服务等。这些行为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福报。2. 放生:放生是指将动物从捕杀中拯救出来,并放到安全的地方。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动物避免被杀害的命运,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积累功德。3. 念经:念经是指阅读和背诵佛教经典或道教经典...

17871986545除了施食,还有什么功德和福报强大而且简单的?
严垂钧答:佛弟子若求福德事而行施食,功德甚小甚微。住有为法而行诸善事,功德皆甚为有限。有为法中,以诚恳念佛念经功德最大,以如理作意如说而行功德最大。佛弟子诚恳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能消一百大劫重罪。诚恳念一声‘南无佛’,纵然此后再无余善,过百万大劫亦能生值佛世,受法证果。如此就可以...

17871986545为父母施食面粥百日的功德福德大到转世成天王!
严垂钧答: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三遍)回向:(一遍) 施食面粥功德殊胜行,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如何发心正行随喜回向 我亦如是发心正行随喜回向。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菩萨龙天金刚护法慈悲加持。愿以此施食面粥功德回向给母亲某某/父亲某某和她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眷属,愿他们都能业障消除...

17871986545[转载]佛堂供品处置:怎样才是最佳的累积功德法?
严垂钧答:身边处处有佛台只要你不忘记每天吃饭,就不会忘记作供 当习惯于供养后,那么身边那里都是供养三宝对境。供养饮食的时候,不应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质的。连你自己也不会受用的劣质饮食品,当然不宜作为供佛之用途。虽然诸佛并不会真的受用这些供品,但为了吉祥缘起及积集功德,你仍须供上合适的供品,否则就宁可不作...

17871986545佛教把一个人只要有钱和有权,都归功到积善积德,可信吗?
严垂钧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定的。不仅是佛教,易经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但是世人很难去相信,特别是现在物欲横流,能赚钱的就是强者,是所谓的“成功人士”,穷一点的就丢人,没本事,是笨蛋。佛教不妄语,《安士全书》《了凡四训》都是佛教徒写的,近代高僧印光大师...

17871986545除了施食,还有什么功德和福报强大而且简单的法门?
严垂钧答:放生!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还有比救命更大的功德吗?放生可随进随地进行,而且功德和福报无比强大。 福报来自于布施,而放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俱全,通过放生增加福报改变命运的例子数不胜数。中国汉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列子·说符篇》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早在...

17871986545各位师兄道友好,请问佛教的功德和道教的功德是一样的吗?感恩!
严垂钧答:你好,佛教说的功德和道教说的功德是一样的。《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佛教对于功德的解释有很多,但一般都是以善心合于善行为累积功德的方法。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

17871986545请问在家人可以作做施食吗?
严垂钧答:如果家里面没有佛堂,那就找个清净的场所进行施食也是可以的。初学者学习施食重要的是有《信心、诚心、专心、恒心》,只要具足这四心,就可以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只要每天不断的施食,一定能不断的累积自己施食的功德力,变出来的食物以及来应供的鬼神众也会越来越多...! 如果初学者怕刚开始施食时...

17871986545施食的功德有哪些?
严垂钧答:施食,即施予他人饮食的善行,蕴含深远的功德。在佛教经典《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记载了施食的十种善果:得命,保佑生命;得色,提升容貌;得力,增强体力;得安稳无碍辩,言辞犀利;得无所畏,无惧困难;无诸懈怠,精神饱满;为众敬仰,赢得尊重;众人爱乐,受人喜爱;具大福报,积累福泽;...


(编辑:储娅凡)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