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曼殊(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人物简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苏曼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民国才子苏曼殊,沉迷酒肉,因何在35岁暴毙?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的奇才,相貌英俊潇洒,且有一身才华,精通诸多文字语言,诗歌、书画、写作均不在话下。就是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民国才子,突然剃发出家做了和尚。
他绝不是一位纯粹的僧人,苏曼殊出生在民国时期,时而着僧侣之衣,时而穿西装革履,经常和友人出入于酒肆花楼之中,世人又笑称他为“酒肉和尚”。苏曼殊一生风雨漂泊,更有着民国才子的多情张狂,这样的一位奇才,却在35岁正值壮年里突然离世,这又是为何呢?
未剃发的苏曼殊
苏曼殊之死,与他暴饮暴食有关。他的生母为日本人,父亲为广东人,作为混血儿的苏曼殊,自幼遭受别人的冷眼相待与歧视,他只能过着四处流浪卖画、卖文为生的日子。就是因为这种不安定的生活,再加上又有久居日本的习惯,苏曼殊在饮食上毫不忌讳,总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尤其是喜欢吃甜食。与他素来交好的郑逸梅先生说过,苏曼殊生活在上海的时候,最喜欢去夜市的茶馆饮茶,不仅要点一桌子的糕饼糖果,每次回家的时候还要买回去三四瓶一种名为“摩尔登”的外国糖。
苏曼殊画像
这种外国糖他一天能吃掉三瓶,正是出于对糖的喜爱,苏曼殊还给自己取名为“糖僧”。据记载的一些事件来看,苏曼苏对于糖已经到了从不离口的地步。为了吃糖,还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向来贫寒的苏曼殊总是会遭遇身无分文的窘境,有一次为了换取糖吃,他竟然将口中的一颗金牙变卖。另一种他最喜欢食用的甜食为蜜枣,据说那些为了求取苏曼殊的字画而送重金的人,皆被他拒之门外;如果是带着一大包蜜枣钱来的人向他索画,苏曼殊就会将山水画欣然相赠。
苏曼殊与陈独秀
吃太多的甜食,对人的身体并无益处,甚至会导致热量过剩,身体上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甜食已经成为苏曼殊突然暴毙的一大隐患,除此之外,他还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以他本就是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一点在他的饮食习惯上都多有体现。苏曼殊有时候不吃饭,一旦吃饭就会吃上三笼汤包,几大碗面食,里面还必须加鲍鱼,长期的吃客让他发现糖醋拌鲍鱼更好吃,只是一贯按照这样的饮食,身体受不住而卧床不起。可见苏曼殊为了吃也算是付出过血泪代价,就算付出代价仍然秉持着“爱吃不要命”的饮食习惯。
苏曼殊雕塑
苏曼殊居日生活期间,炎热的夏日,他是在冰店里度过的,从苏曼殊给友人的信就能发现,信中写道:“一日饮冰五六斤明日,复饮如故。”这让他常常腹泻,可是酷暑当头、美味当前他仍旧坚持过量饮冰。最终在1918年的春天,得了肠胃病的苏曼殊被送到了医院,医生严格控制他的饮食,不准他吃甜食、不准吸烟,难以忍受这种清淡饮食的苏曼殊,只能逃出医院,去大街上买八宝饭、冰淇淋、年糕,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造成负担、使得他的肠胃病急剧恶化,最终这位多才多艺的民国才子吃了嘴上亏,35岁因病而亡。
一代才子因肠胃病消逝了大好年华,实在是令人惋惜!
苏曼殊是何许人?为何自封“糖僧”?
他是因为爱吃糖所以自封“糖僧”。苏曼殊从小生活的特别苦,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他非常喜欢暴饮暴食,他经常一天要吃几十块糖安抚自己的心情,所以他自封“糖僧”。苏曼殊的出生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因为苏曼殊是他的父亲和情妇一起生的孩子,所以在出生的时候就很不受人待见,从小他就在别人的冷眼下生活着。
直到他的父亲后来取了一个日本女人,这个日本女人把苏曼殊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也让苏曼殊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他慢慢长大了之后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去了其他的城市,他的父亲对他非常冷漠,让苏曼殊对家里面非常失望。在他长大之后他得知那个日本女人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样的打击对于还只是孩子的苏曼殊来说是非常大的,苏曼殊因为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他父亲给他请了医生却也没能治好他的病。
他父亲一气之下就把他扔在了外面,这也让苏曼殊彻底对家里失去了信心,从此出家当了和尚,后来他因为触犯了寺庙的规定被赶出去了,被赶出之后在他表哥的带领下开始了他的学习道路。苏曼殊在画画方面非常有天赋,他的画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想买他的画,但是由于苏曼殊性格原因,他只把自己的画卖给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不管花多少钱苏曼殊都不卖。
他觉得顺眼的人给他几块糖他都愿意把画送给人家。因为小时候吃过太多的苦,所以只有再吃糖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到时间的甜,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大富大贵,吃了很多人不能吃的苦。在老年的时候也因为吃了太多的糖,导致他患上了很多慢性疾病,最终因为病类太多治疗无效。
民国花和尚苏曼殊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民国时期的花和尚苏曼殊,很多人都对他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其实他并不是什么神秘人物,他只是一个拥有着传奇人生的平凡人。苏曼殊才华横溢,有着过人的技艺。他不仅能够吟诗作画,而且精通多国语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才子。苏曼殊年少时拥有一身热血,可惜壮志难酬,无处容身,他便选择了出尘入佛,不问世事。在他进入佛门之后却又怀念世事生活,便又进入凡尘,他时常在尘世与佛门之间徘徊不定,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高关注。
一、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
苏曼殊出生在广东的茶商家庭,他的母亲是日本人,并且是一名小妾。苏曼殊自出生以来便因为不是嫡出受到了很多委屈,这种生活环境让苏曼殊时常拥有过深自卑感,导致性格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苏曼殊在青年时期加入了中国的国民教育会,当时苏曼殊收入微薄,为了支持中国革命他仍然会向国民教育会捐款。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更是燃起了苏曼殊的报国热血,他加入了很多卫国活动,却遭受了接二连三的失败。备受打击的苏曼殊带着他的豪情骨气步入佛门,了却世事恩怨。
二、贪吃好色
苏曼殊出家做和尚之后,仍然放不下他的世俗所爱。苏曼殊遁入空门之后,仍然在灯红酒绿之地频繁出入,对于烟花女子更是念念不忘,苏曼殊也因此落下了花和尚的绰号。苏曼殊也放不下他所爱的牛肉和糖,因此在欲望的诱惑之下苏曼殊便选择了还世入凡。苏曼殊每日用食都不懂节制,常常一口气吃20个包子,顿顿暴饮暴食,不计后果。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只有自己尊重爱惜生命后,才能够得到生命的眷顾。苏曼殊在他肠胃炎住院期间,仍然毫无节制的食用甜品,最终导致积患成疾与世长辞。花和尚苏曼殊死后,得到了许多名人志士的极高赞扬,花和尚虽然有着君子的坚贞气节,但是他不懂得如何自律如何珍惜身体健康,导致最终英年早逝。
苏曼殊的人物生平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号曼殊,另号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广东珠海市沥溪村人,文学家,能诗文,善绘画,通梵文。
苏曼殊的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曼殊曾入日本横滨大学预科、振武学校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次年加入拒俄义勇队。同年归国,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
1903年,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法名博经,旋至上海,结交革命志士,在《民国日报》上撰写小品。光绪三十年,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文。1906年夏,革命党人、著名汉学家刘光汉邀其至芜湖皖江中学、安徽公学执教,与在日时旧友陈独秀相遇,是年与陈东渡日本省亲未遇,归国后,仍执教于芜湖,并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曾孙教育家邓绳侯相识,结下笔墨之谊。离芜后常有诗画往来。
三十三年(1907),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同年和鲁迅等人筹办文学杂志《新生》,未成。宣统元年(1909),再度南游,任教于爪哇中华学堂。辛亥革命后归国,参加上海《太平洋报》工作。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他的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在民国初年以迄现在,由章太炎先生与‘南社’诗人们烘托,擅长鸳鸯蝴蝶派的文字,以写作言情小说如《断鸿零雁记》等而出名,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从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时,诚为异数。好事者又冠以大师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误以为僧,群举与太虚、弘一等法师相提并论,实为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虽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
曼殊一生“身世飘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柳亚子曾将其著作搜集汇成《曼殊全集》5卷。(民国)陈_一: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通。母为东瀛产,而生平恶日人如仇,侨居数稔(rěn),不肯操日语,宁辗转觅舌人⑴,不惮烦也。尝病,友人访之,讶曰:“胡不就医?”曰:“倘不以通事为劳,将从君请。”乃相偕赴医院,医者叩所苦,曼殊不语,友代告。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友让之曰:“去而忽返,不谋之于我,何也?”曼殊曰:“君传语乖误,疾病岂可乱施药剂耶?”友人赧(nǎn)然曰:“然则君自言之,奚害?”曼殊曰:“君忘吾不操日语乎?”
曼殊性脱略,无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不称贷友人,有周济之者,受而不谢,亦不复偿欠。尝断炊数日,偃卧呻吟,自亡所苦,友至,叹曰:“吾迟来一步,君为饿殍矣。”为之具饭食,馈百金而去。越数日,复往视之,偃卧呻吟如前状,骇曰:“君欲绝食自毙耶?”曼殊喃喃曰:“吾囊得君钱,腹饥顿解。欣然行于市,见自动车构制绝精美,好之,购置家中。又遇乞人,不食三日矣,倾余囊以献。”友曰:“君未习乘坐法,购车奚为?”曼殊曰:“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注释:
(1)舌人:译员。
苏曼殊故居位于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苏家巷内。原是他祖父苏瑞文所建,为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面积40多平方米。苏曼殊生于日本,6岁至13时,返故里就读于简氏宗祠,深得启蒙老师苏若泉的钟爱。1984年,苏曼殊故居曾作为侨房维修过。1986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文学奇人苏曼殊有绝世才华,为何却出家为僧?
苏曼殊出家为僧主要与他的家庭有极大的关系。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是一名商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到了日本,尽管早有妻子但他因为耐不住寂寞,还是娶了一名名叫河合仙的日本女人为妻。但是苏曼殊却是苏杰生与其妻子妹妹所生,人们还为这样的孩子取了“相子”的名称。为了避开他人的指指点点,苏杰生决定带苏曼殊回广州,并且将他送进私塾,但是在广州,人们的歧视与嘲笑并没有减少,苏曼殊自小被大人议论,被孩童戏弄,如此悲惨的童年背景让他觉得生活格外痛苦,而且给后来的出家作下了铺垫。
苏曼殊有过三次出家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2岁,因为一名化缘和尚的缘故,苏曼殊机缘巧合之下被带到了广州一座寺庙,但是由于苏曼殊生性顽劣不堪,次次触犯寺庙规矩,于是就被主持逐出了寺庙,虽然第一次时间短暂,但在苏曼殊心中还是种下了佛的种子。第二次是在17岁,因为苏曼殊与一女子的恋爱遭到家人拒绝,导致了女子因此丧生。苏曼殊为此甚是悲伤,于是就选择了出家。但他还是忍受不了寺庙的清苦,最后还是逃了出来。第三次在20岁,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地点被查封,苏曼殊为此羞愧不已,于是就再次出家。这一次的出家使得苏曼殊真正开始了佛家生涯。
由于自己是私生子的身份,苏曼殊生性敏感怯懦,到后来还有了精神病的症状,即使在自己老师家借住,他也会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苏曼殊曾言:“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在他的心里,出家应该是自己逃离凡尘琐事,纷纷扰扰的最好选择了。



17092927122苏曼殊(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人物简介
曾桦厘答:最终在1918年的春天,得了肠胃病的苏曼殊被送到了医院,医生严格控制他的饮食,不准他吃甜食、不准吸烟,难以忍受这种清淡饮食的苏曼殊,只能逃出医院,去大街上买八宝饭、冰淇淋、年糕,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造成负担、使得他的肠胃病急剧恶化,最终这位多才多艺的民国才子吃了嘴上亏,35岁因病而亡。一代才子因肠胃病消逝了...

17092927122诗人苏曼殊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_百度...
曾桦厘答:诗人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

17092927122求几首苏曼殊的写得好的诗词,只要几首经典的,外带一点赏析
曾桦厘答:苏曼殊没有受过长期的正规教育,但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多种文字,和陈独秀、柳亚子等文学泰斗交往甚密。苏曼殊英年早逝,於1918年病逝於上海,年仅34岁。 2.作品《七绝·本事诗 》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3.欣赏作品: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

17092927122苏曼殊的诗有哪些?
曾桦厘答:《七绝·本事诗》、《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淀江道中口占》、《莫愁湖寓望》、《柬法忍》、《南楼寺怀法忍》、《为玉鸾女弟绘扇》、《彦居士席上赠歌者贾碧云》、《佳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

17092927122苏曼殊的诗
曾桦厘答:一、苏曼殊的诗: 《七绝·本事诗》 【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七绝·以...

17092927122苏曼殊的诗有哪些?
曾桦厘答:1. 《七绝·本事诗》2. 《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3.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4. 《七绝·淀江道中口占》5. 《莫愁湖寓望》6. 《柬法忍》7. 《南楼寺怀法忍》8. 《为玉鸾女弟绘扇》9. 《彦居士席上赠歌戚汪升者贾碧云》10. 《佳人》苏曼殊以其多才多艺著称,精通汉、日...

17092927122苏殊曼的介绍
曾桦厘答:【苏曼殊简介】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

17092927122“苏曼殊”著名诗词有哪些?
曾桦厘答:《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年代: 清 作者: 苏曼殊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本事诗》年代: 清 作者: 苏曼殊 丈室番茶手自煎,语深香冷涕潸然。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本事诗》年代: 清 作者: 苏曼殊 春水难量旧恨盈,桃腮檀口坐吹...

17092927122苏曼殊的简历
曾桦厘答:苏曼殊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为南社社员。他现存诗约百首,大多为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写对清朝统治者的愤恨,《过平户延平诞生处》抒发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敬慕,《吴门依易生韵》"碧城烟树小彤楼"、《为玉鸾女弟绘扇》、《东居杂诗》"流萤明灭夜悠悠"等写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但是,这...

17092927122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资料
曾桦厘答:苏曼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和小说家。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苏曼殊资料:苏曼殊,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又名为卓、僧曼殊等。他于188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


(编辑:毕翔爸)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