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看待小说《洛丽塔》?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电影《洛丽塔》对比原著小说,有何不同?怎么评价?

就97年版本的《洛丽塔》而言,还是相当还原原著的。男女主角的选角都非常贴合原著中的形象。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对于男主角亨伯特这个人物的形象处理吧。这部小说是以男主为视角的传记式小说,所以更偏重男主个人的情感变化;而在电影之中,导演将男主的某些部分特征隐喻了,让洛丽塔感情更加饱满完整,加入了不少两人之间的互动。这种改编有洗白恋童癖之感,但是却也从新的角度补完了整个故事脉络。

《洛丽塔》改编自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在出版之时就饱受行业之中的各种争议,但是却格外受到电影界的追捧,不仅早在63年就有成功改编上映的经典之作,97年再创作的这一版依然被奉为经典,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洛丽塔情节”这个名词都深深挂钩着“恋童癖”,就可知其带来的影响。

跟63年的相比,97年的版本之中不仅演员形象更加贴近原著,情节和隐喻都较之于前作更加服帖于原著。如果非说有什么表达,或许在电影之中,对任何事物都进行了艺术性的粉饰。尤其是97年版本的《洛丽塔》,全片没有一个过度裸露的镜头,但是却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色片之一。

故事讲述大学教授在游历美国时,由于过往情事而对女房东的12岁女儿产生了异样的情愫,并在随后与其发生了关系,但随着少女的成长,她开始厌恶这种感情和教授,并在策划逃走,却没想到引发了之后的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在《洛丽塔》原著中,这本书自白于“死囚犯亨伯特”,人物采用第一视角,也就意味着对于亨伯特的描写要远超于其他角色,所以在书中的男主较之电影中的形象,人物形象更为复杂、多变、甚至是拥有更多的黑暗面——他是个板上钉钉的恋童癖,甚至一度为了独占洛丽塔想过要杀掉她的母亲。

与其说洛丽塔曾出于懵懂诱惑了他,不如说洛丽塔的存在,于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但是在电影中,导演在为“洛丽塔”赋予了更为立体的形象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削弱了男主的形象。也使得这个悲剧故事多了一份凄美。

但其实就《洛丽塔》这个故事而言,这段往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最悲伤的不是这段感情,也不是男主,而是洛丽塔——当她年少之时懵懂之际,她好奇去探索成人世界时,遇到的却是亨伯特这个“恶魔”,他是她这堕落一生的罪魁祸首,是她这悲剧一生的根本原因。而在小说之中,洛丽塔更类似于一个符号,一个能够诱导人性原罪的符号;在电影之中,导演为洛丽塔补完她的某些情感发展,让她更称为“人”多一些。这对于电影改编而言,这样的改编也让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更加饱满的故事,但就还原原著而言,这样的改编也减缩了原著中所想表达的情绪和思想。

亨伯特在中年时期,迷恋上了女房东的12岁女儿洛丽塔(Lolita),造就了一段不可描述的大叔与未成年少女的恋爱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亨伯特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回忆过去的。
小说《洛丽塔》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这种视角更加适合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亨伯特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回忆过去的。
在书中,他采用的是“经验自我”的视角,以他今天的感觉来写过去,回忆的内容按过去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也就是说,即使是回忆,也仅仅是在写过去的事件,并没有连同过去的情感一起进行叙述。
回忆过去的事件,叙述现在的感受,这正是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最具特点的叙事手法。因为如果按过去的真切感受来写,可能会有很多晦暗的地方,尤其是以亨伯特现在的罪犯身份来说。
所以站在亨伯特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叙事手法实际上是他对客观往事进行修改的一种手段,他可以抹除掉那些不光彩的事件细节,甚至可以对往事进行美化,以便博得陪审团成员们的同情。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亨伯特
演员 杰瑞米·艾恩斯
洛丽塔的继父。青少年时期无疾而终的爱情导致亨伯特性心理障碍,使他的爱欲对象停留在12—14岁的性感少女。夏洛特死后,亨伯特用各种计谋将洛丽塔沦为自己的情人,并假借父女关系带着洛丽塔四处漫游,以躲避警察和审查。
2、洛丽塔
演员 多米尼克·斯万
夏洛特14岁的女儿。夏洛特死后,洛丽塔沦为继父亨伯特的情人。在过了两年的乱伦生活后,洛丽塔对继父亨伯特感到厌烦,随色情剧作家奎尔蒂逃走。三年后,已为人妇并怀有身孕的洛丽塔碍于经济上的窘境,向亨伯特写信求援。

丽塔并没有故意去勾引亨伯特。洛丽塔是一个这样的少女:非常年轻,非常不谙世事,非常精力旺盛。对亨伯特的勾引,只是她过剩的精力在不谙世事的驱动下无意识地四处乱窜;不幸的是,她遇到的人是恰巧在寻找一个性感少女的亨伯特。许多人要么将洛丽塔视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幼女,要么将洛丽塔视为一个成熟的妖姬。不是这样的。她就是一个亨伯特定义中的性感少女:既不是一个没有发育的毫无魅力的幼女,又不是已经成熟地懂得运用自己的魅力的熟女(亨伯特不喜欢洛丽塔的朋友,成熟后的前性感少女)。倘若洛丽塔是一个幼女,那么亨伯特就是在犯罪,倘若洛丽塔成熟有分寸,那么亨伯特就不算。而洛丽塔处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犯罪与否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一些。性感少女的身上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又对这些能量处于无法控制的无意识状态。其他的同龄女生,算不算性感少女,就像中国人口中评判有没有灵气一样,是一门玄学;亨伯特需要洛丽塔。关于亨伯特的身份,所谓古老的欧洲诱奸年轻的美国还是年轻的美国诱奸古老的欧洲之辨,本来就是错的。亨伯特并不是一个欧洲人。他只是一个看起来像一个欧洲人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既不喜欢欧洲也不喜欢美国,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美国。他属于另一个精神家园。欧洲与美国之辨的那一套,与其用在他和洛丽塔身上不如用在他和夏洛特身上,因为他给夏洛特看到的,是他外面的欧洲身份(而且夏洛特总是强调自己是一个“美国女孩”云云),而他暴露给洛丽塔的,才是更深层的不属于任何文化的他。而洛丽塔也不属于任何文化,至少是亨伯特所注重的洛丽塔不属于任何文化,她的魅力出自于天性而非文化。



《洛丽塔》被世人误解为色情/恋童癖文学,也充分说明艺术品是有解读自由的,但也是有境界之分的。纳博科夫作为一名流亡的俄国贵族后裔,在政治上是失语的,所以他的整个人生都拒绝参与各类意识形态的讨论,而从事对纯艺术,纯美学方面的研究和追求,研究艺术的极致之美,形式之美。洛丽塔这个形象,也是他心目中一种脱离了世俗束缚(比如道德,传统审美价值观)的美的体现,亨伯特亨伯特也深陷在客观外部现实和对事物纯粹性追求的困扰当中。所以用传统观点尤其是道德批判的角度去解读《洛丽塔》是不公平的。纳博科夫作品的深度和丰富性,莫说普通人,哪怕是专门研究纳博科夫文化的专家,也不敢说自己有多懂他。



对于他来说,是爱与欲的正式开始,对于她来说,是精力旺盛而后的少年情愫。到了最后,亨伯特已经爱上了洛丽塔,而不是十三岁的女孩。即使她已为人妻,将为人母,不再是“性感少女”,但亨伯特依然愿意为了她去kill掉一个欺骗她身心的渣滓。对于他们两个而言,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结局。

小说最大的艺术价值除了诗意优美的语言,叙事技巧以外,以年欧洲被年轻的美国引诱,最终形成悲剧的强烈震撼最为耀眼!

很好的讽刺了恋童癖直男癌的自恋情节,处处以为别人勾引他


18417488319洛丽塔这本书好看吗如题谢谢了
祖鸿伯答:3、从文字的美感角度分析,《洛丽塔》几近完美。小说的语言不论是意境还是节奏、韵律,都非常诗化。审美体验到位。4、《洛丽塔》同样具有社会价值。纳博科夫有在美国生活的背景,在这本据说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中,融入了美国的一些风土人情,并且纳博科夫语言辛辣幽默的批判也潜藏在小说中。5、《洛...

18417488319如何看待小说《洛丽塔》?
祖鸿伯答:回答:小说《洛丽塔》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小说,男主人公的恋童癖情节使得小说在出版时就几经波折,在出版后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评论家的讨论,认为是一部描述中年大叔与12岁未成年少女之间的情爱小说,是一部反道德的小说。 小说描写的男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是一个因14岁时的初恋因病身亡,陷入对初恋的极端...

18417488319如何评价纳博科夫《洛丽塔》?它好在哪,为何会成为经典?
祖鸿伯答:《洛丽塔》的开头,不仅仅是一个精妙语言的游戏而已。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开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强度,让人着迷。开头的几句话中,不仅体现出一种文字的痴迷,更暗示了lolita在实际上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如果仅仅从叙述内容出发,亨伯特的对洛丽塔的迷恋常常使他的精神处于极端状态。这种在语言上表现的极端...

18417488319怎么评价洛丽塔?
祖鸿伯答:小说《洛丽塔》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这种视角更加适合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亨伯特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回忆过去的。在书中,他采用的是“经验自我”的视角,以他今天的感觉来写过去,回忆的内容按过去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也就是说,即使是回忆,也仅仅是在写过去的事件,并...

18417488319洛丽塔这本书表达了什么
祖鸿伯答:《洛丽塔》中表现了纳博科夫对于时间与自由关系的探讨,他一直相信有一个彼岸世界,这个彼岸世界营造的异度空间可以超越时间。多重的文化身份使得纳博科夫产生了时空交错的直觉体验,他深信时空交错是跨往彼岸世界的桥梁。这样的荒诞感投射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的结果就是亨伯特在精神上始终找不到一个可靠的...

18417488319游走在道德与良知 《洛丽塔》:游走在欲望与道德之间
祖鸿伯答:取材于“*伦/恋童”禁忌题材的《洛丽塔》使纳博科夫蜚声国际,他因此被美国著名社会文化批评家阿尔弗雷德·卡津称为“20世纪最后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然而这样一部小说其出版命运却是历经波折:该书曾在短期内为法国所禁毁,截至1964年仍被澳大利亚列为“非法书籍”...

18417488319如何看待小说《洛丽塔》?
祖鸿伯答:洛丽塔是一个这样的少女:非常年轻,非常不谙世事,非常精力旺盛。对亨伯特的勾引,只是她过剩的精力在不谙世事的驱动下无意识地四处乱窜;不幸的是,她遇到的人是恰巧在寻找一个性感少女的亨伯特。许多人要么将洛丽塔视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幼女,要么将洛丽塔视为一个成熟的妖姬。不是这样的。她就是一个...

18417488319小说《洛丽塔》,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祖鸿伯答:洛丽塔小说并非无源之水,这种情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的骑士文学。骑士文学中有两种常见的爱情模式:一种是身无分文的穷苦老兵回到家乡,爱上了一个非常富有的贵族寡妇;另一种是出身高贵的骑士回到家乡,爱上了一个早熟的少女。这两种美学在欧洲文学中非常普遍,也有其相应的社会现实。首先,西方世界很早...

18417488319怎么评价洛丽塔?
祖鸿伯答:同时,纳博科夫也将洛丽塔诗化,将亨伯特此前的悲痛经历诗化,书中的各种场景如童话故事一般,读者又何来憎恨。纳博科夫对于故事的诗化,是使得亨伯特能够博得人们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诗化自然也是靠纳博科夫登峰造极的文笔来实现的。如小说《洛丽塔》的开头: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

18417488319如何评价纳博科夫《洛丽塔》?
祖鸿伯答:如何评价纳博科夫《洛丽塔》?它好在哪,为何会成为经典?洛丽塔与亨伯特的恋爱关系,是为对弗洛伊德学说之戏仿。(更加明显的在细节中,如亨伯特辩解称自己不是强奸犯而是精神治疗师。)二人穿越美国,住汽车旅馆的生活,是为对凯鲁亚克《在路上》之戏仿。洛丽塔偷偷幽会奎尔蒂,而对亨伯特撒谎,是为对...


(编辑:容肯萱)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