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现代各地在七夕又有怎样的习俗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了,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七夕节就对应着西方的情人节,甚至认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七夕也是女儿节。其实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七夕传统过节方式有很多。有的是大范围流行的,有的是小范围流传的。现代各地在七夕又有怎样的习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今天了解一下吧。


七夕常见的习俗有拜月乞巧、对月穿针等等,除了一些大家熟知的七夕风俗,其实还有一些不同地方的习俗。

1、浙江

  • 七夕香桥会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现在这一习俗仍然在当地流传着,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当地看看哦~

  • 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江浙一带很早就有此记载。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现在江浙一带可能还有七夕洗发的习俗,不过不会再是成群结队的盛况了,至于接露水的习俗只在某些地区还有,渐渐地也不常见了,且更多的是老一辈的个人行为,没有官方组织的大规模活动了。

2、广东

  • 迎仙

农历七月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老一辈比较关心后辈会组织家里的年轻女孩办这个习俗。

  • 七娘会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据参加过民国年间的“拜七姐"活动的老人回忆,广州西关一带,尤为盛行“拜七姐”。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 ,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现在广东某些地方仍有这个活动。

3、台湾

  • 拜“床母”

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 ,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现在台湾某些地方仍流传着这一习俗。

4、广西

  • 游七姐水

在广西百色、靖西等地,人们在七夕这天会下河洗澡。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这个习俗和当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传说有关,并流传至今,由于七夕天气还比较热,所以这一习俗在广西某些少数民族中仍然很受欢迎。

  • 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农村老一辈仍延续着这一习俗。

5、陕西

  •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在陕西的一些农村仍会有这样的活动,将十里八村的年轻姑娘聚在一起,不过现在有些已经演变成男女之间的相亲活动了。

6、山东

  • 吃巧巧饭

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现在这一习俗仍有,不过是小范围居多,一些年轻人并不是很了解。


个人经验:我家乡在南方,七夕一般就被认为是情人节,知道是女儿节的不多,因为七夕也不放假,所以以前也没什么人重视,好像是作为情人节商家搞活动之后才渐渐有热度的,传统习俗流传下来的不多,举办的大多也是一些老一辈的人,也没有大规模的习俗活动,反倒成为噱头商场搞活动促销的比较多,卖花的,看电影的,互送礼物的,有时候某些商场中会有玫瑰墙和小型灯会活动,当然七夕也可以和闺蜜朋友一起出去玩,逛吃逛吃,感觉除了年轻小情侣,过节的氛围其实并不浓厚。




19472638065现代各地在七夕又有怎样的习俗呢?
禄贝达答: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现在江浙一带可能还有七夕洗发的习俗,不过不会再是成群结队的盛况了,至于接露水的习俗只在某些地区还有,渐渐地也不常见了,且更多的是老一辈的个人行为,没有官方组织的大规模活动了。2、...

19472638065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
禄贝达答:5. 染指甲: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七夕习俗。许多年轻女子会选择在这一天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这不仅能够让她们看起来更加年轻美丽,而且对于未婚的女子来说,还有助于尽快找到心仪的伴侣。

19472638065七夕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禄贝达答:1、穿针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2、七娘会 在广东,七夕节时有举办七娘会的风俗。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

19472638065七夕节的习俗大全是什么
禄贝达答:1、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2、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3、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

19472638065七夕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禄贝达答:七夕节传统习俗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1、穿针乞巧:这是七夕节最常见的习俗之一,也是女孩子们展示自己手艺的机会。穿针乞巧就是在七夕晚上,女孩子们用针线在月光下穿针引线,或者用针线做一些刺绣、编织等工艺品,以示自己的灵巧和巧妙。2、喜蛛应巧: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习俗,也是源于牛郎织女的...

19472638065七夕节的习俗是什么??
禄贝达答:七夕节的习俗:1、香桥会 在江苏某些地区,人们会搭制香桥,所谓香桥就是用裹头香,做成长四五米,宽半米的桥梁,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种习俗也是由鹊桥演变而来。2、拜七姐 在广东多称“拜七姐”,而在福建叫作“拜七娘妈”,女孩子们在...

19472638065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
禄贝达答:1. 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会赶来参与,搭制香桥。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并在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19472638065七夕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禄贝达答:1. 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每年七夕,人们会搭建香桥,用裹头香搭建长四五米、宽半米的桥梁,并装饰以五色线制成的花朵。夜晚,人们祭祀双星,祈求福祥,香桥燃尽,象征着双星已过桥相会。2. 接露水:浙江农村有七夕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能使人眼明手...

19472638065古代的七夕节都有哪些习俗,他们怎么过的?
禄贝达答:古代七夕节习俗: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在七夕时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的人为得巧,迟完的人称之为输巧。2、喜蛛应巧: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3、投针验巧:...

19472638065七夕节的各地风俗
禄贝达答:山东荣城有种植巧菜和巧花的习俗,少女们制作各种带花的食品。绍兴有南瓜棚下听悄悄话的习俗,少女们希望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福建仙游有白糖炒黄豆花生的习俗,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闽南和台湾的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日,人们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以上是各地七夕风俗的简要介绍,不同...


(编辑:夏昭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