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典故中的“望梅止渴”对应的哲学论断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否正确?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错误】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望梅止渴指梅子酸,人想到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故表述错误。


13014535603三国典故中的“望梅止渴”对应的哲学论断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 ...
厉鸣程答: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望梅止渴指梅子酸,人想到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表述错误。

13014535603曹操望梅止渴典故,有什么哲学道理
厉鸣程答: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13014535603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厉鸣程答:解析:“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讲的是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昕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着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该典故体...

13014535603望梅止渴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厉鸣程答:3.通过"望梅止渴"巧计足见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很有学问的政治家、军事家。聪明睿智、很有谋略,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能带领大家走出逆境,善于把握外在条件从而改变随从的心理阴影。

13014535603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厉鸣程答:【答案】:D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行军途中,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许多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

13014535603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厉鸣程答:D项对应错误,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许多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望梅止渴”体现的是...

13014535603成语中蕴含的人生哲学道理
厉鸣程答:成语中的哲学道理 一、唯物论部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切从实际出发。 4.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错误: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5....

13014535603望梅止渴的典故和由来是什么?
厉鸣程答:曹操征讨张锈的途中士兵们因天气炎热而口干舌燥,曹操为鼓励低沉的士气告诉士兵前面是一大片梅林。士兵们想到前面的梅林,一时间人人口舌生津,军心大振,于是望梅止渴的故事也流传下来。详细内容: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

13014535603高中政治 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
厉鸣程答:“望梅止渴”是《三国演义》.上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曹操带兵打仗,行军途中,士兵口里冒烟,渴得要命,但是又找不到水。曹操见此情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用马鞭往前面树林一指,说道:“前面就是梅林,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酸的果子,可以用来解渴了。”士兵一听是梅子,嘴里分泌出许多唾液,也就不渴了。这个望梅...


(编辑:时毅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