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方现代艺术——谈谈毕加索【格尔尼卡】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这篇文章是我在网上找的资料东拼西凑而做的读书笔记。仅有关于画面细节部分繁体字是我自己所写。

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这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油画,名叫【格尔尼卡】(Guernica),是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当时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死伤数千名无辜的市民,其中多为妇孺。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区绘一幅装饰性的画,愤怒的毕加索以此为契机,创作出这幅伟大的立体派艺术作品。作品描绘了经受炸弹蹂躏之后的格尔尼卡城。所以它不是一副简简单单的画,它记录下了一段历史。

这幅画仅使用了黑色和白色,和广泛的灰色油漆。画的中央是一只死去的马和一位拿着灯的妇女,中央下方是一位死去的战士,手里握着断剑和一支鲜花。左边是着火的房子和尖叫的女人。右边是一只公牛,一位仰天嚎啕大哭的妇女还有她死去的儿子。这幅画以蜡烛光为顶点,以深浅色块边界形成画面中央明色三角区的,画的核心是痛苦嘶吼的马、那死去的战士还有那顶点的灯。

我们看一看画面中一些细节。仰天哭泣的母亲,眼睛像泪水一样垂落。怀抱里失去生命的孩子,鼻子像损坏了的机器零件一样耷拉著,毫无生气。母亲口中的舌头和画面中央马匹的舌头一样,呈尖锐的三角形,让人彷佛听见直刺云霄的尖叫。这一切,让人感到无比的痛楚。

这幅《格尔尼卡》到底表现了什么呢?里面没有飞机、炸弹、坦克、枪炮,只有牛、马、女人、灯……等物体,然而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表象。毕加索把象征性的战争悲剧投入蓝色调中,那浅青、浅灰在黑色调的对照中表现正义的极点,它聚集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全部意义。这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到底表现了什么呢?

毕加索对于他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曾解释道画作中的牛、马和以生气勃勃的线条绘出的手的涵义,以及西班牙神话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义。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幅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因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场上出现的公牛,往往代表着妖怪、恶魔等黑暗势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毕加索会以牛来代表着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同时,在斗牛场上的斗牛士攻击下,公牛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这匹马乃为象征着面对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们是对抗暴政的主力军。战士虽然已经倒下,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那柄剑与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达了人民的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

另外,全画从右至左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比喻了在战斗中最无辜的百姓,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在其之下,是一位妇女,她朝着自由女神走去,象征着人们渴望和平和自由;而在第四段,那个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征着战斗中不屈的战士,他手那拿一支剑,最妙的是他剑上的小花,赞颂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因为这幅巨画是毕加索为以进步和平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之西班牙馆所绘制,并且曾到英国、美国等其它国家巡回展览,引发了全世界热爱自由、拥护民主人士的共鸣,同时在画家声明要将该画捐赠给结束佛朗哥政权后的西班牙祖国之种种动作下,使得该画的意义很快就超出了单纯事件的抗议范畴,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威,甚至成为文化对暴力的一种对抗。 就其意义来说,这幅作品超过了这桩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过绘画技巧起了象征启示、重要契机的作用。这是由一个触目惊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体所构成的画面;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体感,也正是由於缺乏这一点,它就象征着死亡。这死亡不仅是轰炸受难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二次大战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毕加索在画室内闭门作画,当年冬天,天气严寒,德国大使送他一批燃料,却被他拒绝,并回答:“西班牙人是永远不会感到冷的。”临走前大使看到一张格尔尼卡的照片,问毕加索:“这是你画的?”毕加索回答:“不,是你们画的!”


13688535056西方现代艺术——谈谈毕加索【格尔尼卡】
毋玲窦答:这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油画,名叫【格尔尼卡】(Guernica),是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当时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死伤数千名无辜的市民,其中多为妇孺。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

13688535056《格尔尼卡》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文化价值
毋玲窦答:《格尔尼卡》自诞生起几乎有将近20年的时间在路上奔波,穿梭于大西洋两岸的诸多城市。最后一次旅行是在1981年,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转移至西班牙,此前毕加索一直将其出借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直到西班牙恢复民主。画家对这幅怀着愤怒完成的作品是很重视的,他生前留下遗言说:只有当西班牙建立起民主政府的...

13688535056从艺术的角度赏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并结合这幅画阐述为什么艺术是一...
毋玲窦答:20世纪初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家推出了立体主义。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世博会西班牙馆创作的一幅壁画作品。壁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到德军轰炸后的惨状。画面描绘了牛头、马、灯、抱孩子的母亲、断臂倒地的战士、奔跑的人、举灯的女人等形象。塑造了充满死亡、恐怖和呐喊的氛围。控诉了法西斯战争...

13688535056评价毕加索的《格尓尼卡》
毋玲窦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家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

13688535056毕加索为什么会创作出《格尔尼卡》
毋玲窦答:德军轰炸格尔尼卡的消息传来,毕加索震怒了,他就以格尔尼卡被轰炸为题材,依他所想来为西班牙馆作画,将法西斯惨无人道的罪行彻底曝光在世人面前。艺术的创作者,是必须悟透艺术真谛的。就像中国漫画家丰子恺所说的: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格尔尼卡》问世后,曾在一些国家展出,受到爱...

13688535056请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进行鉴赏(字数500字)
毋玲窦答:<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

13688535056《格尔尼卡》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文化价值
毋玲窦答:《格尔尼卡》的艺术手法是立体主义,表达效果是震撼人心,文化价值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它运用了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将物体分解成几何形状并重新组合,以展现出一种抽象的形式。这种手法使得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变得更加突出和鲜明,给人一种强烈...

13688535056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有什么文化价值和意义?
毋玲窦答: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抱着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

13688535056对格尔尼卡这幅画的解析
毋玲窦答: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创作背景 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图画教师的家庭,...

13688535056格尔尼卡作品赏析
毋玲窦答:作品赏析:1、《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把斯克省的一个小镇,在1937年4月26日,德国战机应西班牙国民军政府的要求,向巴斯克城市格尔尼卡猛烈轰炸,造成严重伤亡。这就是毕卡索创作这幅画的背景。2、《格尔尼卡》画由七组符号化的形象组成,两个动物和和六个人物,虽然寥寥数笔,却寓意深邃;表面互不...


(编辑:祁泉隶)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