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词和唐诗你觉得哪个更有意蕴?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2
唐诗和宋词哪个立意更高远?均从它们整体来看。哪个内涵更有境界?是最有人味的爱情境界更高,还是抱负和

从艺术的门类来说,各种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相同的,没有哪一种境界更高,因此诗和词的艺术水准是一样的.
但是从技术手段来说,唐诗的节奏和韵律比较单一,宋词的韵律则比较复杂,唐诗在韵律上只讲究对仗和平仄的相间排列,而宋词因为脱胎于音乐,因此要求文字意义表达的情绪内容要和文字的声调相结合相适应,韵脚的疏密程度,平仄韵脚的转换,平上去入四声的不同排列组合,以及长短句式的不同排列组合,都会在先天上影响音律的表达,因此在文字音律手段的运用和精密程度上,宋词无疑是更加精密更加细致,而唐诗只是遵循了几个固定的平仄排列方式而已.

有人认为:宋词成就更高

原因如下:

1.在宋朝基本上人人会写词,并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李清照15岁就会写诗!她丈夫也会,只不过文学成就不高。)岳飞是武将,也写下了《满江红》。
就连歌姬也会写词。
相比之下,唐朝写诗的风气也是很旺盛的,不相上下。

2.宋词的格律有限制,规定字数、平仄韵律,是很不容易的。比如《水龙吟》,很苛刻的条件,但是苏轼也写下了“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
李清照写下过《词论》,大胆批评苏轼和欧阳修的词不合格律,传诵一时。
唐诗也有,但是不像宋词那么苛刻。

3.传世宋词的遣词用句,十分精妙,善于用典故,并且会用一些意动、使动、特殊量词,加入许多婉约/豪壮元素,使之更有美感。比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些婉约元素,用得十分到位。
再比如《御街行》(范仲淹),一句“寒蝉声碎”,一个“碎”字把那种气氛,那种味道写了出来。交代了时令特点。
这一点,唐诗是不及宋词。

4.宋词的精神境界十分高。
宋词蕴含者词人很多的感情,或闲愁,或悲愤,或婉约,而且还有哲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有很多含义,有说清高的,有说人生际遇的,一语双关。而且与前面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那种寂寥,很有美感。

我觉得,宋朝的人读过唐诗,唐朝的人没读过宋词。
应该是各有千秋。两个不同波段的。不能比。
希望能帮到你。

这个看个人喜好,唐诗很明显工整,而词,就从字数上看就灵活许多。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点http://www.zhao-kao.com/detail-2.html”(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种调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再如“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乡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绿和江水之白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花红片落庭莎”“一霎好风生翠幕”(晏殊《浣溪沙》)其中的色彩对比也属此类。
此类对比,色彩反差强烈,色调明快。表现的情感多为欢悦、活泼,意境通常是柳暗花明,生机盎然。
第二种类型:和谐映衬,即相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客路青山外,
行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这些诗中的“紫”与“红”、“青”与“绿”等都是同一色调的色彩构成了和谐的映衬。

以上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相互映衬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大面积的江水之碧和小面积的飞鸟之白相对比,江水愈绿就显得飞鸟愈白;大面积的山色之青和红得欲燃的山花相对比,山色愈青显得山花愈红。但水面和青山又是和谐地统一于青绿色的调子之中。这样使整个画面既有和谐的基调,又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丰富,清新明快。又如“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白玉蟾《早春》)其中“浓”与“淡”、“深”与“浅”可说是鲜明的对比,又形成了和谐的映衬。淡淡的烟雾和浓重的月色罩住初放的梅花,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或深深地投入水中,或浅浅地印在沙滩上。在浓淡、深浅的对比和变化之中形成了一幅色调丰富的画面。

第三种类型:点彩调合。在交替使用对比和映衬的过程中,抓住一对色相由强烈对比向和谐映衬转化的一瞬间进行描绘就产生了这第三种类型。借用绘画的语言,这种手法是把不同色调色彩的强烈对比分散缩小。如同“点彩派”的绘画,各种色调不在调色盘上调和,而是把原色用小点的形状排列在画幅上,依靠观者的视觉去“调合”,从而达到一种色彩斑斓飞动的艺术效果。

如“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诗中描写了梅花凋谢坠落、海棠花继梅花而盛开的情景。作者不写梅花的红色渐变成梅叶的绿色,梅树上花渐凋零而叶渐繁茂,海棠上又出现了新鲜的红色这一现象,创造了红绿相杂、红中点绿、绿中点红的画面色彩。两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使静止不动的色彩在诗人笔下活起来,突出色彩的变化,描绘色彩的动感,渲染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再如“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红霜有半红”(钱翊《江行无题之四》)“小径红稀,芳野绿遍”(晏殊《暗莎行》)“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淡黄柳》)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例句。
通过上述三种类型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诗人以色彩对比映衬为基础。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历史时期大都都有其独具代表性文体,唐诗和宋词大都篇幅短小精炼,用各种风物描摹现象、寄托感情、言明事理,故在民间传唱度较高。唐诗宋词常常并称,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的简单介绍

诗歌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诗经》、《楚辞》等诗歌的萌芽。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到开元年间,国力强盛、百姓富足,大批诗人走上诗坛大放异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诗歌一直被创作,也不乏佳作,但是像这样名家辈出、诗作质量和数量都值得称道的时代,唯唐朝而已。除乐府诗、古体诗之外,绝句、律诗等诗歌大都韵律严格,对仗工整,这是唐诗的特点。唐诗在唐朝的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与诗人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但是唐朝之后,诗歌再无高峰,原因多与后世文人们将这一体裁冠上唐朝的标签,为了避免重复和抄袭之嫌,转而发展其他文体。

宋词的简单介绍

宋词与唐诗相比,虽然每个词牌也有固定韵律,但是字数和句式不再拘泥于全篇统一,这使词读来更加朗朗上口。在宋朝前期,词本是市井勾栏传唱的歌词,多为言及男女之情,被委婉矜持的文人墨客所不齿。经过苏轼的改良,词的内容和素材被大大拓展,从此宋词登上了大雅之堂。后来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更加明确地将词与诗截然分开,词有了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从艳词俗曲、到豪放豁达,再到寄托家国情怀,词的内容随着宋朝国运兴衰而发展变化着,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立而独特的文体。

唐诗宋词各有特色,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吟诗诵词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还可以让我们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表达能力,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笔宝贵的遗产,从学诗词,背诗词开始。




18491593206宋词和唐诗你觉得哪个更有意蕴?
毕策钢答:后来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更加明确地将词与诗截然分开,词有了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从艳词俗曲、到豪放豁达,再到寄托家国情怀,词的内容随着宋朝国运兴衰而发展变化着,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立而独特的文体。唐诗宋词各有特色,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吟诗诵词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

18491593206唐诗和宋词哪个立意更高远?从它们整体来看,哪个内涵更有境界?
毕策钢答:明确地讲,诗的地位、立意和境界要远高于词,所以,唐诗的思想深度要远高于宋词。诗词地位有高下,是一个常识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常识需要明确,中国古代文学的主体一直是诗文,从未有过变更。至于后来产生的词、散曲、杂剧、小说等等,都是很低级的文体,不可与诗文并列。当下认为诗词并列的错误认识来源...

18491593206唐诗和宋词哪个立意更高远?均从它们整体来看。哪个内涵更有境界?是最...
毕策钢答:从艺术的门类来说,各种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相同的,没有哪一种境界更高,因此诗和词的艺术水准是一样的.但是从技术手段来说,唐诗的节奏和韵律比较单一,宋词的韵律则比较复杂,唐诗在韵律上只讲究对仗和平仄的相间排列,而宋词因为脱胎于音乐,因此要求文字意义表达的情绪内容要和文字的声调相结合相适应,韵脚...

18491593206唐诗与宋词,李白与李清照特点是什么
毕策钢答:3、宋词的特点:宋词的语言比唐诗更为精炼,常以七言或五言绝句形式呈现,语言简洁、含蓄,注重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能够深刻表现爱情、离别、怀旧等情感,音乐性很强,往往会配以音乐演唱,词曲相得益彰。4、李清照的特点:李清照的词歌情感细腻,能够深入描绘女子的柔情和哀怨,才情出众,在文学上对宋代...

18491593206唐诗和宋词的体裁,意境,风格的差异?关注的对像和选材是什么?800字
毕策钢答:所以词体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更强,诵读起来也更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因而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另外,从《诗经》开始,诗行总的趋势是由短到长,而且基本上是每行增加相同的字数,由四言发展到五言、再发展到七言,总体上是求整齐。整齐也是一种美,但总是那么整齐,便难免显得有点单调;尤其是整齐的语言,约束和影响了曲...

18491593206你喜欢唐诗还是宋词?
毕策钢答: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我个人喜欢唐诗。唐诗的韵味更加的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18491593206急求唐诗与宋词的审美差异 以具体诗词为例 很急 谢谢!!
毕策钢答: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馀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馀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唐诗集中体现了大唐帝国社会政治、...

18491593206相比唐诗的浪漫,宋词多了一些真实的情感流露,宋词究竟美在何处?
毕策钢答:宋词也具有这样的音乐文学性质,宋词的音乐性更加具有独特性,而且宋词更讲究文字的协律,所以宋词的音韵更谐美,音乐感更完善。 据当代学者统计,宋词中有一千多种词调,也就是说,每一种词调都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形式。如《水调歌头》高亢悠扬,常用作凯旋的军乐;《水龙吟》是清彻嘹亮的笛曲;《念奴娇》是响遏行云的高调...

18491593206唐诗和宋词,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毕策钢答:这个看个人喜好,唐诗很明显工整,而词,就从字数上看就灵活许多。“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

18491593206请举例说出唐诗与宋词给你带来的不同文学感受
毕策钢答:…语言清新浅显。两派各有特色,描绘的事物、感情不同,但总能表现出时代特色。总之,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有特点,各有特色。不过,历朝历代的诗人、词人都有对一片爱国之心,都有丝丝愁绪,更多的是各种不同且复杂的感情。但正是那些不同之处,汇聚成多姿多彩的诗词,得以流传,得以见证...


(编辑:索汤温)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