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木兰诗》的内容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木兰诗课下注释 今年的 或把语文书那一页照下来也行 要快

课下注释么。。。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2.(唧唧)织布机的声音。3.(当户织)对着门织布。4.(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子。5.(惟)只。6.(何所思)想什么。7.(忆)思念。8.(军帖)军中的文告。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12.(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13.(鞯)马鞍下的垫子。14.(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15.(旦)早晨。16.(溅溅)水流声。16.(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17.(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18.(啾啾)马叫的声音。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22.(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25.(策勋十二转)级最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26.(赏赐千百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27.(问所欲)文(木兰)想要什么。28.(不同)不愿做。29.(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31.(郭)外城。32.(扶将)扶持。33.(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34.(霍霍)模拟磨刀的声音。35.(著)穿36.(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37.(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38.(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39.(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32613036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4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认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妈呀。。。打了好久。。。手都麻了。。。求变“最佳答案”。。。。
追问
是不是今年语文书上的
310
评论(14)
分享
举报收起


xiaowuzei1988 2013-03-10
唧唧②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③。不闻机杼声,惟④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⑤,问女何所忆⑥。②〔唧唧〕机杼声,一说叹息声。③〔当户织〕对着门织布。④〔惟〕只。⑤〔何所思〕想的是什么。⑥〔忆〕思念。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军帖〕军中的文告。②〔可汗(kè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③〔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情形相同。④〔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⑤〔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⑥〔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⑦〔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可汗大点兵②,军书十二卷③,卷卷有爷④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⑤,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⑥,南市买辔头⑦,北市买长鞭。旦⑧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⑨。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⑩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⑧〔旦〕早晨。⑨〔溅溅(jiānjiān)〕水流声。 ⑩〔黑山〕和下文的燕(yā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军事。〔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13036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铠(kǎ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天子〕指上文的“可汗”。〔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可汗问所欲②,木兰不用③尚书郎④;愿驰千里足⑤,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⑥相扶将⑦;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⑧;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⑨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⑩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问(木兰)想要什么。③〔不用〕不愿作。④〔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当时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⑤〔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⑥〔郭〕外城。⑦〔扶将〕扶持。⑧〔红妆(zhuāng)〕古代称女子的装饰为红妆。⑨〔霍霍〕磨刀的声音。 ⑩〔著(zhuó)〕穿。〔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花黄〕帖,这里是“贴”的意思。花黄,当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这里是“伙”的意思。〔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着跑。

木兰纺织
木兰从军
木兰征战
木兰还乡



好了,应该就这些,分为四部分。祝成功

  1. 《木兰诗》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它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2. 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3. 据《商丘县志》记载,木兰是虞城营廊人。《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4. 出自 乐府诗集

  5. 文学体裁 乐府诗

  6. 木兰诗     

  7. 乐府诗集

  8. 北魏

  9.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词语注释

  10.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13]

  11. 白话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10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3创作背景编辑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该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12. 《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5]

  13. 文学赏析

  14.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铺排,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15.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16.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17.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18.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3]

  19.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1]

  20. 《诗薮》:木兰歌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看火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17]

  21. 谢榛《四溟诗话》:《木兰诗》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绝似李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耳。“雄兔脚扑朔……”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17]

  22. 南朝陈后主时,由释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编成的《古今乐录》相继问世,其中就有《木兰诗》一首。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郭茂倩(1041年-1099年)宋人,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18]

  23.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19]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3]

  24. 《四库全书总目》称“《建炎以来繁年要录》载郭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裦之孙,源中之子,编撰有《乐府诗集》一百卷,提供了丰富的乐府诗,也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徵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郭茂倩 (宋代)

讲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13714318529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喻储顷答:【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木兰诗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13714318529初一下册文言文《木兰诗》
喻储顷答:《木兰诗》原文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爹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爹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

13714318529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木兰诗
喻储顷答:《木兰诗》全。 2. 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翻译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 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3714318529木兰诗的意思及赏析
喻储顷答: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木兰诗》翻译如下: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13714318529人教版的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十课,木兰诗,中的字词归纳
喻储顷答:注:《木兰诗》已成为语文出版社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4课.八年级下第8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第10课及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七年级上第28课.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

13714318529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木兰诗》的主要字、词、句、翻译给我。Thank V...
喻储顷答:当户织 :对着门织布。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惟:只 女:女子,这里指木兰。何所思:想什么。忆:思念。军帖:军队的公告。可汗(kè 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

13714318529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翻译
喻储顷答: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当,不做.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官员称尚书郎.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郭:外城.相扶将:相互搀扶.红妆(zhuāng):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妆,妇女所用...

137143185297年级的语文书下册的第10课<<木兰诗>>的翻译?
喻储顷答:〔译文〕唧唧声又是唧唧声,木兰当门把布织。听不见织机上的梭子响,只听到木兰女在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何所思:“所思者何”,意思是“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亦:也。所思(忆):所思念的(...

13714318529木兰诗几年级的课本
喻储顷答:《木兰诗》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

13714318529《木兰诗》是几年级的课文
喻储顷答:《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编辑:诸君萍)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