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马志明的《白事会》文本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谁有马志明、黄族民说的白事会的相声文本?拜托各位大神

马志明老师的《白事会》基本上跟马老爷子是一个路子,本站有马老爷子的本子,跟王凤山老爷子合说的,你参考一下吧。 http://www.mapai.org/asp/shownews2.asp?newsid=708 查看原帖>>

我没有找到马志明的演出本
给你贴一个马三立的演出本
这个很经典 你可以看看
http://www.xiangsheng.org/asp/default.asp
这个网站还有其他的马派相声 呵呵 希望可以帮到你


白事会

作者:马三立、王凤山演出本

甲 “人讲礼义为先,树将枝叶为源”嘛!

乙 对了。

甲 为什么一个演员上台,说也好吧,唱也好吧,干吗先鞠个躬、敬个礼呢?

乙 嗯。

甲 又不是得罪谁了赔个不是,就是“未曾学艺先学礼”。

乙 唉。

甲 上台鞠个躬是什么意思呀?

乙 什么意思?

甲 这个演员那个心情啊!多么高兴啊!欢迎你们呀!就是欢迎!哎呀!你们牺牲宝贵的时间,尊敬的观众们来看我们的节目,我们多高兴啊!另外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问好,哎呀!你们来了,你们大家都好啊?!就是不说出来,内心是这个意思。鞠躬要严肃认真,鞠躬四十五度,四十五度(甲做一个正常的鞠躬),这样就九十度了(甲做一个幅度很大的鞠躬)。

乙 不不不,太大了!

甲 用不着那样,鞠躬——再抬头——再看看各位。为什么要看你们呢?就是给你敬礼,敬礼完了再看看你,先鞠躬。不能鞠躬的时候看(甲演示鞠躬的同时抬头看观众),这是杂技那顶碗!

乙 好嘛!

甲 人要客气嘛!五讲四美还要这样嘛!“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见人要问好,现在我听说有接电话的还要问好是吗?

乙 哦。

甲 铃一响,哗铃铃铃……你好?!你找谁呀?应当这样嘛!我老没给您问好。

乙 唉唉。

甲 您好?!

乙 啊,少见,您好?!

甲 我也好。

乙 嗯……啊?

甲 我也好。

乙 你干吗?

甲 省得你问我了。

乙 嗨!好好好。

甲 家里都好哇?

乙 您承问,都好。

甲 都谁好哇?

乙 那我哪知道哇,怎么都谁好哇?

甲 谁呀?

乙 您问谁谁好。

甲 问谁呀?老太太好?

乙 好好。

甲 大娘好?

乙 好好。

甲 婶子好?

乙 好好。

甲 您那大嫂子好?

乙 好好。

甲 您那弟妹……

乙 我们家是寡妇大院!

甲 您那二妹妹、三妹妹……

乙 等等,等等,都是女的?没有男的?

甲 也有。

乙 唉。

甲 我们家男的多。

乙 啊?!咱搬一块住去是怎么着?啊?!

甲 ……商量商量吧。

乙 别商量了,没商量!

甲 问您家男的,老爷子好!您的父亲,老爷子,老太爷呢?

乙 别提了。

甲 他老人家?

乙 我爸爸过去了。

甲 啊?

乙 过去了!

甲 过去了?

乙 啊。

甲 过那边去了?刚还在这来着,哦,刚走过去,解手去了吧?

乙 嘿嘿!

甲 我看着过去了,我去找去,我叫他去。

乙 别,别,别找了!

甲 你不是说刚走过去了吗?我看见了一位刚在这过去了嘛!

乙 像话吗?!

甲 就刚才那位。

乙 哪位呀?

甲 你不说过去了吗?过去,你说过哪?

乙 过去,走过去了呀?

甲 过哪?

乙 哪也没去,不是走过去了,我爸爸下世了。

甲 下市(世)了。

乙 唉。

甲 哦,自由市场啦,做买卖啦,卖果仁,哦,卖果仁那老头就是呀?

乙 谁说的?! 谁说的?!

甲 卖瓜子,傻子瓜子?

乙 没有,那是傻子,不是,不是啊!

甲 你说下市(世)了,是下……

乙 下世呀,不是下小市。

甲 我不懂,不懂你这话,不懂!不懂!

乙 嘿!干脆告诉您,没了!

甲 没了?

乙 唉。

甲 找找哇!

乙 啊?哪找去?

甲 哎?没了你不找找?

乙 那怎么找哇?

甲 哎呀!手绢没了还得找找呢!(甲做丢手绢状)哎哟?我手绢没了?你爸爸没了你不找?就完了?没了就完了?找哇!

乙 怎么找哇?

甲 找哇!各处找,登报,登报!寻人!街上贴上告白条,路口、胡同口、电线杆子上,你不用大张纸,就用这么大张纸就行。你写个寻人小广告的告白条,找!是没有了不是?是没有了你就这么找,你写呀!

乙 怎么写呀!

甲 没词呀?我教给你,我教给你。

乙 哦,你有这词?

甲 我呀?

乙 啊。

甲 我……我也没有。

乙 嘿嘿!

甲 我给你现编。

乙 啊,现编的。

甲 给你编的,就为给你编个词。

乙 那您编吧!

甲 这个告白条,你写上啊,“寻人”。

乙 寻人?

甲 这“人”字要冲上倒写着啊,这样“人”字倒写着。

乙 那为什么呀?

甲 图个吉利啊!

乙 哦,这是吉利?

甲 唉,寻人嘛,让人看见“哎!寻人的啊?哎!‘人’倒(到)了哎!”

乙 嗯。

甲 哎!这‘人’倒(到)了!这人到了,借人这口气,你爸爸没了嘛!寻人,这人到了,就找着了。写“寻人”划一道,下边再写“敬启者切闻:忠不顾身,孝不顾耻,忠则尽命,孝当竭力。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禽兽尚知惦念父母,又何况三年给养,十月勤劳,为人岂能忘怀双亲。鄙人王凤山幼读诗书,粗知礼义,耿耿此心未尝忘怀。昨晚偶不留神,走失亲爹一个。”

乙 还亲爹?

甲 是不是亲的呀?

乙 是亲的!

甲 那就写亲爹一个,“走失亲爹一个,当时呈报该管公安局通传查找外,特登报端,倘有四方仁人君子知其下落,将我全爹送回。”

乙 怎么还全爹呀?

甲 你得要全的!

乙 啊?!

甲 不全可不行!

乙 怎么?

甲 缺须、短尾儿、没水牙、没抱爪儿,那就不能要了。

乙 这是蛐蛐!

甲 写全爹吧?“将我全爹送回者,酬洋一百元,酬金已待,决不食言,王凤山,详细住址”,还得要注明你父亲什么模样,什么长相,穿什么衣裳,有什么特征,最好来个像片。

乙 哦。

甲 让人一看,哦。你别马马虎虎!

乙 马马虎虎?

甲 你可别省事呀!你要打算省事就费了事了!

乙 怎么?

甲 你怎么能简单呐?你太简单了,“王凤山丢爸爸一个,有人把老头儿送在家去,酬谢一百元”,完了!麻烦了!

乙 怎么?

甲 把老头儿送去一百块钱,人家知道什么模样呀?老头儿多了,河边公园大椅子上坐着,那老头儿三、五十个,呼啦呼啦都去了……

乙 啊?我呀?

甲 你说到你们家,一百块钱一个,你两、三千块钱,嗯?……你说这老头儿……

乙 我一个都不要!都给你送去!像话吗?!

甲 你不是说你爸爸没了吗?

乙 嘿!

甲 没了就这么找!

乙 没了就这么找?!

甲 对了。

乙 没了这句话您都不懂啊?

甲 你说吧。

乙 干脆死了!

甲 什么?

乙 死了!

甲 谁呀?谁死了?

乙 我爸爸。

甲 不能!

乙 不能?

甲 不能!

乙 啊?

甲 你爸爸没死过!

乙 多新鲜呐!

甲 没死过。

乙 对了,有死好几回的吗?

甲 我知道你爸爸早死了,你爸爸死了好几十年了。

乙 啊,对对。

甲 解放以前你爸爸死的,你爸爸死的时侯你才30来岁,我也30来岁嘛。我上你家忙活白事,你知道不知道?打你爸爸有病的时候我就天天往你们家去。

乙 对。

甲 办这棚白事谁给办的?

乙 谁办的?

甲 你没听说?我——

乙 是呀?

甲 哎——

乙 噢,我听说您没少受累。

甲 哎!咱们过这个,没少受累干吗呀!那年你没在家。

乙 对了。

甲 你应事了。

乙 啊,我让汽车撞了!怎么还应事了?

甲 你应了……你应了点儿事了。

乙 外地呀给人家应酬点儿事。

甲 你呀没在此地。

乙 对。

甲 你跟你老伴儿、你跟你媳妇,你们俩口子都在广州。

乙 对。

甲 那时候给你去信、拍电报你都来不了。

乙 来不及。

甲 家里那时候就有你大哥,你行二。

乙 对。

甲 你哥哥、你兄弟、你大嫂子、你兄弟媳妇儿、你姐姐。你大姐比你大哥大两岁,对不对?

乙 对。

甲 你大姐出阁了,你二妹妹、三妹妹。三妹妹那时还没出阁,还没出嫁呢,现在三妹妹都当姥姥了,那时候还是个小姑娘呢。打你爸爸一有病我天天去。

乙 是呀?

甲 去看老头儿去,你爸爸那个病一天比一天恶化,不吃东西净喝药,那哪成啊?!变模样了!走形了!哎呀!我一瞧,这可不好办,我就跟大哥、跟老三说,我说:“凤山二哥可没在这,家里这老头儿这病可不见好,咱们要天天就得喝这汤药,当然说也管事,不怎么见效。”我跟老三商量商量,我说:“咱们是不是让老头儿住医院?”

乙 对。

甲 老三说:“他不去!他没住过医院。”我说我问问,我说:“老爷子,您呐天天喝这汤药挺见好,您看您这一天比一天好哇,是不是?您住医院吧?您到医院住,换换吃点儿西药?”

乙 唉,怎么?

甲 不去!摇头。(甲学乙父亲的语气)“我呀……我不行了。”

乙 我爸爸不行了!

甲 我……我不行了。

乙 你呀?!你早就不行了你,你不是现在不行。

甲 这是学你爸爸。

乙 你别学了!

甲 他告诉不行了,我让老三说,我找你三兄弟,我说:“老三,你去说去,你告诉医院比这条件好,昼夜有值班大夫,你去说去。”老三怵怵瘫瘫、犹豫不定,老三过去了(甲学乙三弟的语气):“爸爸!”

乙 唉!

甲 叫你了?答应得到脆啊!这是老三叫你父亲呢!再答应我可踹你啊!这别搭碴儿,听着啊!

乙 唉唉,不搭碴儿。

甲 (甲继续学乙三弟的语气)“爸爸,您呐上医院吧?医院呐那大夫值班,昼夜有大夫,护士照顾也好,送您上医院,找个车”,你爸爸不去,(甲学乙父亲的语气)“别管我,你们呀,好好地孝顺你妈”,闭上眼不说话了

乙 哟!

甲 不言语了,我过去一瞧……咽气了!

乙 哟!

甲 无常了,亡故了,不在了,没了,没有了,完了,完事了,完事大吉了,吹了,吹灯了,吹灯拔蜡了,嗝儿了,嗝儿屁了,嗝儿屁着凉了,撂了,撂挑子了,皮儿了,皮儿两张了,土了,土典了,无常到了,万事休了,俩六一个幺——眼儿猴了——!

甲 我赶紧就跑到厨房叫你大哥,你哥哥在厨房那熬药呢!

乙 对。

甲 还熬汤药呢,我说:“大哥!大哥别熬药啦!”

乙 怎么了?

甲 (甲继续说)“老头儿完啦!”你哥哥就一愣:“啊?!老头儿死啦?!”你大哥一听,当时,“哗——”,哭了!

乙 有这么哭的吗?有这么哭的吗?“哗——”,滋儿挺远,这是尿了这是!

甲 你大哥泪如涌泉,这叫泪如涌泉,“哗——”……

乙 没这么多眼泪!

甲 “叭嗒叭嗒”……

乙 还“叭嗒叭嗒”。

甲 掉了十一个眼泪儿。

乙 他还给数着呢,十一个。

甲 你哥哥大小眼儿嘛!

乙 呆你的!

甲 别熬药了,一听北屋里,好嘛!“哇哇”的都哭起来了。

乙 那还不哭!

甲 你大嫂子、你兄弟媳妇儿、连这姐儿俩“哇哇”的,我到这:“先别哭!先别哭!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赶紧谁跑一趟把大姐请来。”你们大姐那时候住的挺远,西南楼儿那边住。

乙 对。

甲 赶紧把大姐叫来,用车把你姐姐叫来了,那时你大姐四十来岁吧?

乙 对。

甲 挺胖的身子,大姐来了。进门也是哭了一顿,那就别拦着了,那么大岁数挺胖的,让她哭两声吧!我说:“大姐呀!先别哭,咱们研究研究这事怎么办?咱们把事情都安排好了,你们哥几个、姐几个上坟地哭去!”

乙 对。

甲 (甲继续说):“咱们这事怎么办?把您请来了,您是大姐,老头儿生养你们哥几个、姐几个,就您岁数大,你出主意,咱们这个白事打算怎么办?”

乙 嗯。

甲 你大姐说:“我呀岁数大,可是我是出了门子的了,怎么也是外人呐,啊?还是听大哥的吧!老二凤山也没在家,大哥跟老三怎么说怎么好,我听着,让我拿多少钱我就拿多少钱,我随着,怎么办都好!”我说:“好!大姐!漂亮!说话我爱听,应当得这样!”我说:“大哥!怎么办?研究研究吧?”

乙 嗯。

甲 (甲继续说):“该吃吃啊!该睡的睡啊!都没吃饭呢!这不熬了粥了嘛,把粥端过来,一人喝两碗先,接这儿吃干的、饼、吃馒头,那时哭得那样绝对吃不下去了。

乙 吃不了!

甲 先拿熬的这一锅粥,大姐“库叉库叉”弄了两碗。

乙 哎!有这么喝粥的吗?“库叉库叉”的?像话吗?

甲 “哗啦——哗啦——”……

乙 干嘛?

甲 “哇呀呀呀——”……

乙 好嘛?张飞来了?!

甲 怎么着?

乙 就说喝粥就完了。

甲 大哥出主意吧!你哥哥说呀:“反正这个红白喜事无尽无休,你说咱们怎么办?怎么叫大办?怎么叫小办?只要说的过去呀就行了,‘心到神知、上供人吃’,怎么出这个殡?办这个白事?不是给街坊邻居、亲友们看吗?亡人不也是不知道吗?我说咱们简简单单的,反正咱说得过去呀,我看就差不多了。”

乙 嗯。

甲 老三说:“不能!‘穷人不可富葬,富人不可穷埋’,咱们虽然不是财主啊,咱不称钱,但咱们也不算太穷,咱们不能用四块板把老爷子抬出去,咱们得像个样呀?!有大姐兜着,不管花多少钱,不够让她添,大姐夫家里有钱。”大姐说:“没关系!用多少钱我拿!不管花多少钱,我添一半都行。”

乙 嗯。

甲 我说:“好!这不这么说嘛!交我了,我办,钱少花事要得办好!”

乙 你瞧。

甲 (甲继续说):“让你们哥几个、姐几个露脸!”

乙 唉。

甲 我办我当然不行,我得找内行。

乙 哦,还有内行?

甲 红白喜寿事,这个没有内行办,你是白费钱办不好!

乙 对。

甲 我找熟人,我有朋友哇!王十二、翟鹤龄、李文清、丛四爷,这都是久帮给人办红白喜寿事的,把这几位请来,我们打算花多少钱?您看怎么办?咱们要对得起老头儿!对得起老爷子!

乙 对。

甲 老爷子不易!

乙 是呀!

甲 这一辈子真是为家为业操劳过度,以至他老人家年老气衰,心脏之症痛绝俱裂,经北京著名的医师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杨浩如、施今墨(注:肖孔汪施是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中医学家。)各大名医临床会诊,结果是医药罔效。

乙 唉。

甲 你父亲西方接引、与世长辞,够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乙 嗐!你就说死了不就得了!

甲 怹这一死呀!报丧的讣闻(注:也作讣文。)撒出去,各地的亲友都来吊唁,花圈、挽联、幛子、纸牌儿(注:宣纸制成的匾额。)简直的不计其数。你父亲这装裹(注:寿衣。)新鲜!

乙 什么?

甲 我没见过!

乙 是呀!

甲 我没看见过!不是一般死人穿的那袍套靴帽。

乙 哦。

甲 你爸爸信佛!

乙 对。

甲 穿的这身服可太好了!嗬!这身衣裳、这装裹定做的。

乙 哦。

甲 早先做的,早就预备好了。

乙 对,早做的。

甲 您爸爸信佛嘛!穿的是全身道服,整部《金刚经》陀罗经被,水袜云鞋,蓝呢子盘金线厚底儿福字履。您爸爸这口棺材讲究!

乙 棺材好!

甲 讲究!北京前门外打磨厂万益祥木场买的。(注:1.木场也称桅厂,即棺材铺;2.据查资料旧时北京九大桅厂中只有一家前门打磨厂小桥“永昌桅厂”,另有前门西珠市口“万龄(鹤?)祥桅厂”。)

乙 对。

甲 材料叫金丝楠挂茵陈里儿。(注:也作茵沉,是最上等的木材,旧时为封建帝王所用。)

乙 嗬!

甲 上黑漆,三道大漆,挂金边儿,头顶福字,脚跐莲花,棺材头里儿写的是白字,写的是您爸爸的名字。

乙 哦。

甲 写的是……那叫什么字……宋体!宋体的扁字,每一个字这么宽,这么扁,上写“清封”,“清封”俩儿字用红色的。

乙 哦。

甲 “清封登仕郎王太公讳致和”。(注:1.登仕郎是清代正九品文官;2.王致和为清代进京落第的举子,北京臭豆腐的发明人。)

乙 嗯,我爸爸叫王致和!

甲 入殓!入殓入响殓!

乙 响殓?

甲 不是无声无色地把死人抬起来,往棺材里一放就完了,响殓!

乙 唉,奏大乐。

甲 找来二十个吹锅手。

乙 吹锅手哇?

甲 吹广…吹…吹广…吹鬼…吹鬼手!

乙 得得得,您别乱吹了!

甲 吹什么手?

乙 吹鼓手。

甲 吹鼓手!

乙 唉。

甲 吹那个唢呐的。

乙 对

甲 打那个大锣,那么大大锣,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嗬!敲得震天震地的,掐尸的、入殓的四位师傅们,到床板那把你父亲这尸首……

乙 唉。

甲 ……托起来,“请大爷!”就叫你大哥,让你大哥过来干嘛?托着你父亲的脑袋。

乙 这叫“长子抱头”。

甲 对了!“长子抱头”就托好了,“师傅们!准备!”嗒嗒嘀、嘀嘀嗒嘀……,都准备好了,“请大爷!起家伙!起家伙!打!起!”嘀啦嘀嗒、嘀啦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乙 散戏了这个!

甲 反正吹唢呐,我不知道吹什么牌子。

乙 那你也别吹这个呀!

甲 这叫入响殓。

乙 啊。

甲 到第三天“接三”。

乙 唉。

甲 这叫“接三经”。

乙 啊。

甲 “放焰口”。

乙 对。

甲 找来四十个大和尚。

乙 啊?大和尚?

甲 嗯。

乙 怎么还要大和尚呀?

甲 我(你?)怕忌这“大”字。

乙 不要这大和尚,和尚!

甲 找四十个和尚来念经,念什么呀?这叫“放焰口”。

乙 “放焰口”?

甲 叫“焰口施食”。

乙 啊。

甲 摆了大四方桌子、八仙桌子,六个八仙桌子挨着,摆这么一大条儿,两边和尚都坐满了,敲打的乐器有吹管子的、吹笙的、打九阴锣的、打铜的那个镲、打铜钹的,夸、抬夸、抬夸、抬夸、抬夸、抬夸、夸、抬夸、抬——,当间坐一个,当间坐的那个和尚戴着个五佛冠(注:毗卢帽。),那帽子有五个小佛爷儿。

乙 对。

甲 那叫大帽,他念这个“焰口施食”。

乙 啊。

甲 念十六本“焰口施食”呀,念经还得扔那么点儿那个小馒头,舍小馒头、撒铜钱。

乙 嘿!

甲 我念你听听?

乙 啊。

甲 头一篇,“焰口施食”十六本的头一篇的词是:“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这是前六句啊,当间这大和尚(起唱):“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亡灵来赴会,趁此上莲台。一心召请啊哎——,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镗——,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清封蹬死狼(登仕郎)、踹死狗、压死耗子、踢死猫,此夜今宵来受甘露法食。哎……

乙 等等、等等……(乙用扇子打甲的头)……

甲 你这是念完经打和尚!

乙 这是什么经?

甲 这叫“焰口施食”!

乙 “焰口施食”就完了,念点儿就得了。

甲 每七天来一次。

乙 啊。

甲 这大和尚又来了。

乙 大和尚又来了?

甲 这是“迎七”,“迎七经、二七经、三七经”,搁到七七四十九天。

乙 你听听!

甲 才出殡!

乙 啊。

甲 出殡那天正赶好天!

乙 好天?

甲 在你们院里搭大天棚,搭的什么呀?搭的起脊大棚!

乙 对。

甲 在门口外边立三棵白杉槁。(注:读作“沙高”,即用杉木做的脚手架,北方用杉木而南方则用竹子。)

乙 哦。

甲 两边是钟鼓二楼、过街牌楼,这大牌楼是什么搭的?

乙 啊?

甲 用这白蓝色的花纸搭的彩牌楼!

乙 嗬!

甲 正当中写三个字“当大事”,孔子(此处应为孟子)曰“唯送死者以当大事”,两边是钟鼓二楼,两边是音乐齐奏,锣鼓喧天,两个黑红帽在灵堂引路,请来了文官点主、武将祭门,连放三声铁炮,先由杠夫二十四名将经棺请出门外,上小杠四十八杠,后换大罩八十人杠,杠夫满都是红缨帽、绿架衣、剃头、洗澡、穿靴子、挽穿套裤,八十人杠换三班二百四十人!

乙 嗬!

甲 这殡!摆开了一字长蛇五里地!

乙 哎!

甲 最前边是三丈六的铭旌幡,上写着你父亲的官衔。(注:铭旌也作功布、明旌,是汉官出殡引路招魂的旗帜。)

乙 哦,官衔。

甲 接着就是纸人纸马,都是纸糊的。开路鬼、打路鬼、英雄斗志百鹤图,有方弼、方相、哼哈二将(注:均为《封神演义》中的神将。),秦琼、敬德、神荼(读“书”)、郁垒(读“律”)四大门神,有羊角哀、左伯桃、伯夷、叔齐名为四贤,旗罗伞扇奏大乐,两堂彩谱,一顶引魂轿,有军乐队、铜管乐、管弦乐,还有打击乐,童引法鼓(注:有前面的童子背鼓,后面的童子敲击。)子弟文场(注:旗人子弟票友演奏的“文场会”。),七个大座带家庙(?),松鹤、松鹿、松亭子,松伞、松幡、松轿子,花伞、花幡、花轿子,金瓜钺斧朝天镫,鹰衮鹰幡鹰罩鹰(?),“肃静”“回避”牌一样五十对,黄缎子绣花伞一堂,上绣金福字,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豹旗、飞彪旗、飞熊旗、飞鱼旗、飞鳌旗,四对香幡、八对香伞,尼姑二十名,道姑二十名,和尚四十名,老道四十名,喇嘛经四十名,北京佛教会居士林的居士也来送殡,童子雪柳(注:竹筒中插入裹了白纸穗的细竹条谓之“雪柳”,由男童手执。),雪柳一百五十对,花圈四百对,挽联四百对,当中有影亭一座,上摆着你父亲的像片(甲模仿乙父亲的遗像)。

乙 哎哟!猴儿哇?成了!成了!

甲 各界亲友送殡的两千多位,送殡的亲友胸前都戴着白纸花,两个白帷幕,白帷幕里头有两个人架着你哥哥,有两个人搀着你兄弟,这哥俩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你哥哥左手还扛着引魂幡,哭得是泣不成声。洒纸钱的北京的“一撮毛”(注:本名全福,清末民初满族人,因为脸上有一撮黑毛故绰号“一撮毛”。),拿纸钱“嗒——”这一洒节节高,三层开花满天星。大官罩(注:也作棺罩,官罩是罩在棺材外边的有盖挂绣片的木框,棺罩则是棺材和官罩的合称。)过来了,“的、的、的、当、当、当、当”两个打响尺的倒退着走,“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八十人杠“唰、唰、唰、唰”走得是又齐济、又稳当,官罩过去,有六十辆洋马车,里边坐着家属女眷跟着送殡。

乙 嘿!

甲 这个殡早晨九点钟发引,下午四点半了才到你们家!

乙 哎?怎么又抬回来了?

甲 没找着坟地!

乙 是啊!

马志明的《白事会》文本:
甲 这不是黄族民马?咱俩可老没见了!
乙 是我
甲 您到好啊
乙 成问成问!
甲 家里都好哇?
乙 您承问,都好。
甲 都谁好哇?
乙 那我哪知道哇,怎么都谁好哇?
甲 谁呀?
乙 您问谁谁好。
甲 问谁呀?老太太好?
乙 我妈身体可硬朗了。
甲 大娘好?
乙 好好。
甲 婶子好?
乙 好好。
甲 您那大嫂子好?
乙 我们家是寡妇大院!
甲 您那弟妹好,大姨子好,小姨子好……
乙 等等,等等,打住,都是女的?没有男的?
甲 也有。
乙 唉。
甲 我们家男的多。
乙 啊?!咱搬一块住去是怎么着?啊?!
甲 咱搬一块……那得商量商量吧。
乙 行了!别商量了,你这都拿的事啊!
甲 问好,你着急干什么啊,
乙 问我们家男的好
甲 问您家男的,老爷子好!您的父亲,老爷子,他老人家?
乙 别提了。
甲 他老人家?
乙 我爸爸过去了。
甲 啊?
乙 过去了!
甲 过去了?
乙 啊。
甲 过那边去了?刚还在这来着,哦,刚看打着过去,上厕所,解手去了是吧?
乙 嘿嘿!
甲 个不高,我看一年轻的。
乙 那的事啊,这是!
甲 你不是说刚走过去了吗?
乙 过去就是走过去了?!
甲 过哪?
乙 过去那是下世了。
甲 下市(世)了。
乙 唉。
甲 哦,上农贸市场啦,做买卖啦,卖花生米那个,哦,还吹笔儿那个?
乙 我说是买花生米的了吗?
甲 买香菜
甲 我告诉你买香菜了吗?
乙 下世呀,不是下市吗?
乙 嘿!下事就是下农贸市场有你这样的马,下世阿,那是我爸爸没了!
甲 没了?
乙 唉。
甲 找找哇!
乙 啊?哪找去?
甲 哎?想法子啊,撒出人找啊!再不记就贴怎么打得寻人小广告,写啊!
乙 怎么写呀!
甲 没词呀?我教给你,我教给你。
乙 哦~
甲 上写两个字,“寻人”。下边竖着写“告白”再写“敬启者切闻:忠不顾身,孝不顾耻,忠则尽命,孝当竭力。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禽兽尚知惦念父母,又何况三年给养,十月勤劳,为人岂能忘怀双亲。鄙人黄族民幼读诗书,粗知礼义,耿耿此心未尝忘怀。昨晚偶不留神,走失亲爹一个。”
乙 干嘛还亲爹?
甲 是不是亲的呀?
乙 是亲的!
甲 那就写亲爹一个,“走失亲爹一个,当时呈报该管公安局通传查找外,特登报端,倘有四方仁人君子知其下落,将我全爹送回。”
乙 怎么还全爹呀?
甲 你得要全的!
乙 啊?!
甲 不全可不行!
乙 怎么?
甲 缺须、短尾儿、没水牙、没抱爪儿,那就不能要了。
乙 这是蛐蛐!
甲 写全爹吧?“将我全爹送回者,酬洋一百元,通风报信者,酬谢五十元酬金已待,决不食言,黄族民仅白,详细住址”,还得要注明你父亲什么模样,什么长相,穿什么衣裳,有什么特征,最好来个像片。
乙 哦。
甲 千万别图省事,别嫌麻烦!省事就是费事
乙 怎么?
甲 就怕你写的简简单单?大笔一挥,“黄族民丢爸爸一个,有人送到家去,酬谢一百元”,麻烦了!
乙 是啊?
甲 什么事啊一百块钱,你想用钱的人是多数阿,公园河边大椅子上闲着,那老头儿多了,反正一百块钱一个贝,每天都给你送个十个八个去的,送到你们家,让你妈多为难,是留着哪个是不留哪个~
乙 我都送你们家去!像话吗?!
甲 你不是说没了吗?没了就这么找!
乙 废话,没了就是找不着了,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啊?我爸爸他死了,死了~
甲 死了?不能~~~~~~~~~~~~~~~~~
乙 这怎么还不能呢?
甲 这么多年你爸爸就没死过!
乙 这叫什么话阿!他就死一回阿
甲 啊,死一回,我知道了。
乙 你知道还跟我装糊涂?
甲 谁啊?谁装糊涂?你~~~ 你装糊涂
乙 怎么我装糊涂阿
甲 你爸死在北京的对吗
乙 那没错
甲 他死的时候这棚白事谁给办的?
乙 谁阿?
甲 我—— 我经手,我受了多大累,你知道吗?咱俩见面甭说道谢,你提过这事吗,你苒过着茬马,谁啊,谁啊装糊涂??
乙 你看,说了半天这是挑眼了
甲 我说阿,这是你的原谅我
乙 当初我爸爸死的时候我不在家
甲 你不在家?
乙 我在广州呢
甲 我记得你们老三不在家!
乙 我们三兄弟在济南
甲 家里头就你大哥一个人,那爸爸的这个病啊,越来越重,昏迷不醒,神志不清,发高烧65度
乙 有65度的吗??老白干阿
甲 哦~ 高一点了阿
乙 太高了
甲 56度
乙 这还差不。。 56度也不成啊
甲 52度
乙 没这么高
甲 50几。。。。
乙 5十几干吗也,也就40来度
甲 反正就是够呛了 一看怎么办啊,打电报八
乙 给谁啊?
甲 给老三打电报阿
乙 我们三兄弟离得还近点
甲 老三接着电报,当天从济南,抓。。。。。(手脚同时乱蹬),回来了~
乙 我们三兄弟是兔子
甲 我说他是兔子了吗?
乙 这还用说吗,瞧你这一比活,还“抓。。。。。。”这不兔子马?这不~
甲 这不表示回来的快马!
乙 他多块也没这样的。
甲 那是怎么回来的??
乙 那是坐火车回来的。
甲 是做那个特快列车回来的,你们老三,(向着观众,伸大拇指)他们三兄弟,孝子。
乙 这倒是
甲 是不是,一看你父亲这样了,依着他马上送老头住院去。
乙 那条件多好啊
甲 可劝了半天,你爸爸不去。
乙 我爸爸也拧
甲 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我呀,不行了”
乙 我爸爸不行了
甲 “往后阿,你们哥几个好好的孝顺你妈”说完这句话,闭上眼不言语了,我过去一瞧阿,好么,你父 亲咽气了,去世了,亡故了,不在了,没了,没有了,完了,完事了,完事大吉了,吹了,吹灯了, 吹灯拔蜡了,嗝儿了,嗝儿屁了,嗝儿屁着凉了,撂了,撂挑子了,皮儿了,皮儿两张了,土了,典 了,无常了,无常到,万事休了,呜呼了,呜呼哀哉了,踹腿了,回去了,俩六一个幺——眼儿猴— —!
乙 你就说死了不完了吗。
甲 哎呀,整个人全死了!
乙 要死可不整个死马~
甲 我一看就赶紧奔厨房。
乙 上出访干吗去?
甲 叫你大哥去阿
乙 我大哥干吗呢?
甲 你大哥在厨房那熬粥呢!
乙 正做饭呢
甲 我说:“大哥!大哥别熬药啦!”“老头儿完啦!”“阿?”:“老爷子斯啦?!”你哥哥一听,当时,“哗——”,哭了!
乙 有这么哭的吗?还“哗——”,滋儿挺远,这不尿了吗这是!
甲 这叫泪如涌泉,
乙 泪如涌泉也没这么大声音啊。
甲 没这么大声音啊
乙 那可不
甲 当时你哥哥一难过也就是“抓---”
乙 抓--- 也不行
甲“次儿----”
乙“次儿----”也没有
甲“吱---”
乙 我说你非得配音是怎么找?
甲 要依着你呢?
乙 掉眼泪没声音
甲 掉.掉..眼泪没声音?你哥哥一难过,鼻子这么一酸“叭嗒叭嗒”…… 一共掉了这么十一个眼泪儿。
乙 哦~~俩眼睛掉十一眼泪??
甲 你哥哥大小眼儿!
乙 你哥哥才大小眼了!你这叫什么话这是~
甲 反正就是哭了八
乙 你就说哭了不就完了吗!
甲 这时候你们姑奶奶来了
乙 那是我大姐
甲 你大姐那年有三十多了吧
乙 三十七了
甲 胖阿
乙 是胖点
甲 都缯缯着,走道得来回踹,这么着
乙 真是这样!
甲 他在西城住,你们住的是东城的奶子府
乙 那是我们老宅
甲 听说老头病重,特地坐车由西城赶到东城,到这一下车就听里头有人哭,准知道老爷子不好,你们大 姐一进院子是泪如雨下是放声大哭
乙 能不哭吗!
甲 “阿--------”(驴叫)
乙 我们大姐是驴阿!
甲 “嘟噜.........”
乙 就别嘟噜了,我们大姐是驴阿??
甲 大姐一进门,那驴正叫唤!
乙 你瞧着寸劲的
甲 反正是乱了吧,连哭带叫阿,我说:得得得.. 先别哭,先别哭,先把驴牵走别跟着捣乱
乙 你就别提这驴了~ 行吗?
甲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
乙 就是阿
甲 咱们得记着事办啊,赶紧把存的那几匹大五服的白布拿出来,找街坊邻居婶子大娘,帮忙裁孝衣,都 穿上孝,我也穿上了
乙 你也穿上了!!
甲 我来个漂白大褂,漂白..
乙 不成... 脱了... 你是我们家什么人啊,传漂白大褂
甲 我就穿阿
乙 那姑爷才穿漂白大褂呢,知道吗?
甲 我合适阿,我就穿这个阿
乙 你脱了,这个没你的
甲 我穿呢?
乙 你要非穿得话,你来个孝帽子,上边绷个红绒球
甲 我孙伙计~!
乙 你要穿就是这个~
甲 我不是你们家人,我也甭穿了
乙 你看,他又不穿了
甲 你们都穿上,都穿上孝,给亲友们报丧送信,门口写上恕抱不周放在左边,立上跳钱纸
乙 这都是该办的
甲 个几个姐几个商量商量着事怎么办啊,一商量阿差点打起来
乙 怎么呢
甲 一人一主意,我就接过来了,“大哥、老三、大姐,你们要信得过呢,这事交我办,有得省钱,有得好看,家里外头都让他满意”
乙 都知道你能办事嘛~
甲 不行,我也不行,我也得找朋友,记住这红白喜寿事啊,没有内行白花钱办不好!
乙 这是实话阿
甲 那次虽然花钱不多阿,但很对得起你们老爷子
乙 我听说办得不错
甲 说你父亲这辈子阿,老头不易啊
乙 那可不
甲 那真是为家为业操劳过度,以至他老人家年老气衰,心脏之症痛绝俱裂,经北京著名的医师肖 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杨浩如、施今墨(注:肖孔汪施是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中医学家。)以及西医 方世山(这个名字不知道对不对)各大名医临床会诊,结果是医药罔效。
甲 你父亲的心脏终于停止跳动,他老人家与世长辞、西方接引,够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乙 嗐!贫不贫阿!
甲 怹这一死呀!报丧的讣闻(注:也作讣文。)撒出去,各地的亲友都来吊唁,花圈、挽联、幛子、纸 牌儿(注:宣纸制成的匾额。)不计其数!
乙 那是人缘
甲 在看你父亲这身装裹,装裹你懂吗?
乙 嗨,死人穿的衣裳阿
甲 不是一般的阿顶子、领子、铺挂、朝珠、袍套靴帽。不是那个
乙 他那是
甲 生前亲眼看着做的
乙 哦~
甲 因为您父亲信佛嘛!穿的是全身道服掐金边,整部《金刚经》陀罗经被,漂白布的高筒水袜子,蓝呢子盘金线厚底儿福字履
乙 他就爱这个
甲 再说你爸爸这口棺材,喝~这个棺材这个格局(用一支手,在另一只手上比划)
乙 哎........ 这是棺材马?着不蛐蛐过罗吗!有这么比划的吗??
甲 这么老大的棺材我比划的过来吗?
乙 是让你比划了,你说不就完了吗!
甲 这棺材好.....
乙 那卖的??
甲 北京前门外打磨厂万益祥木场买的货。
乙 都说那的货好
甲 这个材料叫金丝楠挂茵陈里儿挂阴沉里儿
乙 是!
甲 棺材来了三道大漆,挂金边儿,头顶福字,脚跐莲花,棺材头里儿用白油漆写的宋体的扁字
乙 那是我父亲的名字。
甲 每一个字这么宽,这么扁,上写“清封”,“清封”俩儿字用红色。
乙 哦。
甲 “清封登仕郎黄太公讳世仁”。
乙 嗯,我爸爸黄世仁阿!
甲 入殓!入殓你懂吗!
乙 就是死人装棺材
甲 入响殓
乙 还入响殓?
甲 吹唢呐阿,晚七点钟入殓
甲 八面大铜锣,那么大大锣,当、当、当、嗬!敲得震天震地。
乙 敲得人心忙
甲 阴阳声一抱,吉时已到,掐尸的、入殓的四个人抬起你爸爸的尸体……托起来,“请大爷!”就叫你大哥,清你哥哥过来托着你爸爸的脑袋。
乙 这叫“长子抱头”。
甲 “请大爷!走!起家伙!受累师傅,吹~”嘀啦嘀嗒、嘀啦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乙 好么,散戏了!什么呀这是
甲 我不知道吹什么牌子。
乙 不知道就别下吹啊!
甲 第三天念经,叫.....什么经
乙 那叫“接三经”。
甲 “放焰口”。请来四十名和尚。高搭法台,超度亡魂
甲 六张八仙桌子,摆这么一大条儿,两边和尚都坐满了,有吹管子的、有吹笙的、有打那个,叫九阴锣的、还有敲铜镲、铜钹的,那大铜镲这么大个,一敲着声音,查夸、抬夸、抬夸、抬夸、抬夸、抬夸、夸、抬夸、抬——,
乙 真是这味
甲 当间坐的一个和尚戴着个五佛冠(注:毗卢帽。),那帽子有五个小佛爷儿,这叫大帽。他带着念
乙 念什么啊
甲 “焰口施食”开十六本经,一边念经一边扔那么点儿大个那个馒头,舍小馒头、撒铜钱、撒米,哎呀,热闹!
乙 嘿,我说....!您能不能给我们学一学这个,老和尚念经
甲 我学学念经?
乙 学学念经
甲 行啊,咱可说头里阿,全学我可不行
乙 学几句就可以
甲 就是前几句“焰口施食”十六本的头一篇这个的词是,我先说说:“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这是前六句啊,来一试试阿,(起唱):“请....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亡灵来赴会,趁此上莲台。一心召请啊哎——,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镗——,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清封蹬死狼(登仕郎)、踹死狗、压死耗子、踢死猫,此夜今宵来受甘露法食。哎……(乙用扇子打甲的头)……
甲 你这是念完经打和尚!
乙 好么,念完经打和尚搁这了
甲 大人干嘛
乙 你念的什么经阿,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啊
甲 没告你就前六据吗!你不拦着可不就乱了吗
乙 哦,合着这还怨我了
甲 就得怨你啊,真是的~每七天念一次。“迎七经、二七经、三七经”,搁到七七四十九天。禅、道、藩、尼轮班来,北京佛教会居士林的居士给你爸爸转咒~
乙 一般人谁请的来啊~
甲 出殡那天正赶好天!
乙 哦。
甲 在门口外边立三棵白杉槁。(注:读作“沙高”,即用杉木做的脚手架,北方用杉木而南方则用竹子。)
乙 哦。
甲 院里搭起了齐脊的天棚,两边是钟鼓二楼、过街牌楼,用这白蓝色的花纸搭的彩牌楼!正当中写三个字“当大事”
乙 对!
甲 孟子曰“唯送死可以当大事”锣乐喧鸣,两个黑红帽在灵堂引路,早上九点钟发引,联防三声铁炮,请来了文官点主、武将祭门,先由杠夫二十四名将经棺请出门外,上小杠四十八杠,后换大罩八十人杠,杠夫满都是红缨帽、绿架衣、剃头、洗澡、穿靴子、挽穿套裤,八十人杠换三班二百四十人!
乙 多大排场!
甲 这个大殡!摆开了一字长蛇五里地!
乙 哦!
甲 最前边是三丈六的铭旌幡,上写着你父亲的官衔。(注:铭旌也作功布、明旌,是汉官出殡引路招魂的旗帜。)前呼后拥接着就是纸人纸马,有开路鬼、打路鬼、英雄斗志百鹤图,有方弼、方相、哼哈二将(注:均为《封神演义》中的神将。),秦琼、敬德、神荼(读“书”)、郁垒(读“律”)四大门神,有羊角哀、左伯桃、伯夷、叔齐名为四贤,纸人过去,旗罗伞扇奏大乐,两堂彩谱,一顶引魂轿,有军乐队、铜管乐、管弦乐,还有打击乐,童引法鼓(注:有前面的童子背鼓,后面的童子敲击。)子弟文场(注:旗人子弟票友演奏的“文场会”。),七个大座带家庙(?),松鹤、松鹿、松亭子,松伞、松幡、松轿子,花伞、花幡、花轿子,金瓜钺斧朝天镫,鹰衮鹰幡鹰罩鹰(?),“肃静”“回避”牌一样五十对,黄缎子绣花伞一堂,上绣金福字,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豹旗、飞彪旗、飞熊旗、飞鱼旗、飞鳌旗,四对香幡、八对香伞,尼姑二十名,道姑二十名,坛子寺和尚四十名,白云观老道四十名,涌合宫喇嘛经四十名,北京佛教会居士林的居士也来送殡,童子雪柳(注:竹筒中插入裹了白纸穗的细竹条谓之“雪柳”,由男童手执。)一百五十对,花圈四百对,挽联四百对,当中有影亭一座,上摆着你父亲的像片(甲模仿乙父亲)
乙 好么,猴!
甲 各界亲友送殡的两千多位,送殡的亲友胸前都戴着白纸花,两个白帷幕,两个人架着你哥哥,有两个人架着你兄弟,这哥俩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你哥哥左手还扛着引魂幡,哥俩哭得是泣不成声。洒纸钱的北京的“一撮毛”(注:本名全福,清末民初满族人,因为脸上有一撮黑毛故绰号“一撮毛”。),拿纸钱“嗒——”这一洒节节高,三层开花满天星。当、当、当...官罩(注:也作棺罩,官罩是罩在棺材外边的有盖挂绣片的木框,棺罩则是棺材和官罩的合称。)过来了,“的、的、的、当、当、当、当”两个打响尺的倒退着走,“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八十人杠“唰、唰、唰、唰”走得是又齐济、又稳当,官罩过去,有六十辆洋马车,里边坐着家属女眷跟着送殡。
乙 哦!
甲 这个殡早晨九点钟出堂发引,从东城奶子府你们家把这口棺材抬出来,由东成奔南城,由南成本西城,由西城奔北城,转遍了北京四九成,溜溜转了一天,一直到下午六点半了才把棺材抬回了你们家!
乙 哎?怎么又抬回来了?
甲 没找着坟地!
乙 嗨!

相声《白事会》

马志明 黄族民

文本
http://tieba.baidu.com/f?kz=445034136


17086819576求马志明的《白事会》文本
乌逄刻答: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亡灵来赴会,趁此上莲台。一心召请啊哎——,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嘣、镗——,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

17086819576郭德纲定场诗”苦海滔滔孽自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
乌逄刻答:这句话最早出自传统相声《白事会》,“焰口施食”十六本的头一篇。全篇是: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这是前六句啊,当间这大和尚(起唱):“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

17086819576马志明《白事会》的词哪里有啊?
乌逄刻答:其他类似问题 2009-02-14 求马志明的《白事会》文本 32 2008-12-31 《白事会》台词(郭德纲 于谦) 125 2005-12-09 各位,请帮帮忙!谁有马志明的相声台词 7 2007-02-24 哪里能下载到马志明MP3模式的相声 2009-03-05 郭德纲和马志明,谁的相声好 283 2009-02-20 ...

17086819576一个相声,马志明先生说过
乌逄刻答:以丧事为主题,一般是逗哏的说帮捧哏的父亲办丧事,覆盖面很广,将北京河北天津地区的丧事风俗基本涵盖,结尾常以没坟地为大包袱抖出,结束.一般认为马三立马老祖的最好,马志明黄族民,侯宝林郭启儒也曾经演过,近年年轻演员很少上演,除德云社的演员演过,别的没有耳闻. 接三经就是出自这段相声 下为马三立王凤山版文本 甲...

17086819576《白事会》台词(郭德纲 于谦)
乌逄刻答:郭:有人认识我们,有人不认识我们。于:哎,有熟的有不熟的。郭:我是中国相声界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于:呵呵。这就自我介绍了。郭:挺惭愧呀,干了20多年了,也不是个腕儿,也不是个角儿,也不是个艺术家。于:啊。郭:除了我们家亲戚没人认识我。于:是啊。郭:很惭愧啊,给我搁在...

17086819576问一段马志明 黄族民的相声
乌逄刻答:红事会(大娶亲)---马志明、黄族民 甲:唉!嗬!您倒好啊! 乙:呵呵呵!您好! 甲:家里都好? 乙:承问!承问! 甲:家里都谁好? 乙:您问谁谁好! 甲:我知道你们家还有人没人呢? 乙:有人!没死绝喽! 甲:哦!那我问问,我问问...您的父亲好? 乙:哦!怹倒好。 甲:我也好! 乙:你干嘛呢? 甲:我也问怹...

17086819576如何评价王凤山在与马三立合作期间的捧哏水平?
乌逄刻答:但是到了该翻包袱的时候,王凤山的动静绝不比别人小。这种一动一静的对比,恰恰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就像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从中间掰开,那种清脆的声音配上汁水四溅的感觉。而且他翻包袱的力度、语速、节奏,真的可以做到无可挑剔,用最合适的尺寸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比如《白事会》垫话当中那句“我们...

17086819576关于马三立
乌逄刻答:《拉洋片》 《算卦》 《找糖》 《美容院》 《开会》 《钓鱼》 《起名的艺术》 《卖黄土》 《让座》 《苏三不要哭》 《十点钟开始》 《似曾相识的人》 《法语的误会》 《大上寿》 《迎春曲》 《买猴》 《讲卫生》 《练气功》 《白事会》 《吃元宵》 《扒马褂》 《卖...

17086819576你知道马志明的代表作有哪些吗?
乌逄刻答:一:马志明。马志明人们都叫他少马爷,并且他是马氏相声的第3代传人,他的父亲叫马三立,并且对于以前的相声行业中是比较讲究师徒关系的,并且也要论个人资格来进行排辈分,并且在现在相声圈也是小有名气的一位相声演员。并且和马志明搭档一起受伤的人的演员也有很多,比如梁少华和黄天顺是经常和黄志明进行...

17086819576求郭德纲《大话刘罗锅》定场诗
乌逄刻答:近观山有色,细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八月中秋雁南飞,一声吼叫一声悲,大雁倒有回来日,死去亡魂不回归。这段最早是马志明用的,《白事会》接三经。你狂任你狂,清风拂山冈,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编辑:丁剂黎)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