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统农具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附图)

1、锄
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0、宽10.5、距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种形制的铁锄,造型合理,安装把柄后有利于使用。它不仅可以锄草,还有利于保墒。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2、曲辕犁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3、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4、筒车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5、耧

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用耧播种。亦称“耩地”。耧 也叫耧犁。

担、耒耜、耧车、磨、砻。

1、担

担子,用扁担挑的一挑东西。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 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

3、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旧时中国农具名。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是电器化出现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砻

砻,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具



农村常用的传统农具、旧式农具主要有:

犁 广大农村主要翻耕水田、旱土的农具。历代农民种田主要依靠耕牛牵拉旧式农具,进行翻耕作业。犁的品种有板田犁、抄田犁、坡地犁、人拉犁。按用途分,有大犁、小犁之分,大犁用于翻耕旱土、板田,小犁用于耕烂泥或耕第二道。一头牛拖拉一天,可翻板田或旱土2亩左右,或抄水田或垫土约4亩。

耙 有竖齿耙、伐耙(耕耙)、浪耙、站耙、踏耙、钉耙几种。耙是农户用于碎土、整地的工具,多为长方形双排顺齿耙。竖齿耙由耙架、铁齿装配而成,耙齿分2排,前排8颗、后排9颗,上尖下大,耙架前端横梁上安有2个铁环,作耕牛牵引用,后梁上装一铁环,安装拉手,农民站在耙架上加压,正常牛力一天可耙水田或旱土12亩左右(2遍);耕耙分木架、铁架铁齿2种,使用效果一样,只是成本铁架略高一点,用于水旱田碎土整地之用,一般一头牛日工效12亩(2遍);浪耙构造与耕耙相似,专用于水田整田后的最后一道工序,重量较轻,役牛和人日工效达30亩;钉耙又叫耙头,用途不同而形状各异,一般为4齿,用于挖田角、翻粪便、搭潮泥。

滚 又称蒲滚,是轧草、烂泥工具,排列滚齿有木质、铁质2种。木蒲滚由长110厘米、宽60厘米的木架框和有蒲叶的滚筒装配而成。框架上装有四脚凳,人坐在凳上加压,正常牛力拉,横直两遍,日蒲水田14亩多。

锄 有薅锄、挖锄、镐、羊角锄几种。中耕松土的为薅锄,挖土用的为挖锄,有宽口、窄口2种。前者多为垸区使用,后者多为山丘区使用。特别是挖锄,几千年前就已出现,沿用至今仍为农村挖土整地、栽培、挖树蔸、造林、兴修水利等农事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间流行过不少名牌农具,比如汨罗的铜盆锄,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创始于百年以前,清光绪年间即有专店制造,以铁匠陈保明一家数代祖传的手艺最好。铜盆锄的锄板长0.5米、口宽0.16米,锄裤处厚12毫米、净重2~3公斤,锄板光滑,入土性能好,水田作业不溅水,且锄板大,载土多,一锄多用,可代替或省去多项工具。

泥划子 用于平整水田拖泥、运送农家肥。它用木板装配,形若船状,长120厘米、宽70厘米、镶边高2厘米、两端翘起6厘米高。牛力每天运肥5立方米,人力则3立方米(往复行程10公里)。

龙骨水车 古称翻车,为木制,用于车水灌田。老的灌溉提水工具有戽斗、手摇车、脚踏水车、畜力车等4类。戽斗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由竹蔑制成,呈三棱体状,底部为球面,长40厘米,宽与深分别为30厘米和20厘米,斗上装一木柄,一人操作,适于低落差、小丘块或秧田灌水用,一天可灌田1~2亩。还有的戽斗无柄,斗两旁系双绳,两人协同操作;手摇车是龙骨水车中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小的一种,作业时1~2人往复推拉手柄,转动车轱辘带动龙骨上的叶片循环往复提水,适用田间短距离、低扬程、小面积提水,2人一天可灌田2~3亩;脚踏水车又分二人车、三人车、四人车,脚踏车由车架、车头、车箱、龙骨和车叶组成,在车头上贯以横梁,装上脚踏板,由2~4人操作。除人力水车外,还有筒车、牛拉水车、孔明车、刮水轮、吊桶、水桶、木盘牛车等。

扮桶 人力水稻脱粒工具,其配套使用有扮摺、打板(扮刷)。扮桶是四方形,用杉木板制造,高54厘米,宽120厘米,上宽下窄,篾制扮摺围其三方,经扮刷拍打脱粒。扮禾时,一般4人配合作业,2人割禾2人扮,一天可获毛谷12担,约合800公斤。

手推车 又叫“鸡公车”、土车子。由车架、把手、扁担和大小轮各1个组成。1人操作,肩负45厘米长的短扁担,双手牢牢操作把手,所载货物重量由人肩负和大小木轮支撑。车的小轮安在前端,距大轮40厘米左右,遇有小沟坎时让小轮落地支撑重量滚动前进,使大木轮顺利跨过。此车载重可达200公斤,但因大小轮是同车中心线方向,因此完全靠人手把握平衡,又因轮子一般为木质,磨擦损失大,推车人劳动强度大。随着胶轮车和滚珠轴承的出现,旧式手推车基本被淘汰。

人力胶轮板车 50年代,城镇搬运工人运货开始使用。1958年被推广到水利建设工地拖土。随着农村乡镇公路的修建及田间道路的拓宽,70年代开始进入广大农村,80年代后土地承包到农户,农村普遍应用,成为农家短途运输工具之一。这种车一般承载力达800公斤,加强型可承载1吨,由1人或2人拖拉或推动,是农村中比较理想的非机动车。

人力脚踏三轮车 70~80年代,农村相继使用人力脚踏三轮车,其主要构造和驾驶方法与骑自行车相似。货厢有前置和后置2种,驾驶轻便省力,载重量一般不超过300公斤,但成本费是胶轮板车的2倍。

木划子 又叫小木船,为农村湖汊、沟港水上的短途运输工具。湖区农户多数备有木划子形状大同小异,均由优质杉木制成。驾驶分单桨、双桨和篙撑几种。随着堤垸加固,公路畅通,又因沟港上多有桥梁涵闸,木划子逐步淘汰,仅在湖区农村放湖鸭、采莲籽、运肥料时还能见到。

石碓 (碓臼)一种古老原始的舂米工具,后改手舂为脚踏,由石臼、踏板、大木体及装在木体上的带铁齿的舂头,还有扶手架、拨米棍组成,一人或二人脚踏踏板,使舂头上下起落舂轧,拨米棍不时翻动臼内谷物。随着各种打米机的出现,日趋自然淘汰。

砻子 (谷推子)分竹、木两种,是稻谷去壳的专用工具。竹砻子是用竹篾编织嵌成,内筑三合土,镶木齿片;木砻子用木料制成,杂木片作齿。操作人用推扒子顺时针方向推转,稻谷经上、下齿盘搓擦去壳而出齐米(又叫糙米)。随着打米机的问世,砻子被淘汰。

石磨 是加工粮食干粉或水浆类的传统工具。用岩石凿成上、下两片带齿的圆盘,直径35~40厘米左右,上片磨片厚约10厘米,中心镶一铁套,下片稍薄,中心嵌入木芯为轴,磨盘装在木制的磨架上,上片磨片外沿装一木柄,操作人以推扒子插入木柄孔内,逆时针方向推转,颗粒状粮食在上下磨齿搓擦下,磨成干粉或水浆。在没有磨粉机、磨浆机的地方,部分农户仍保存这种工具,用于家庭粉、浆加工。

木油榨 传统榨油工具。木榨的榨筒采用直径80厘米以上,长3米的优质杂木,中间挖成圆柱孔,用以装油料饼。用木楔加压,即以人工推动撞杆撞击在木楔上,使榨筒内油饼受到挤压而出油。每榨油需6小时以上,每次榨油必须3~5人配合才能完成,一天可加工原籽150公斤左右。随着内燃机、电动机带动机械液压油榨的广泛推广,此类木榨到60年代后期被立式、卧式机械榨油设备所取代,其附属辅助设备仍沿用至今。

麦镰刀 其刀片长13厘米、宽30~45毫米,刀刃口呈半月形,刃口磨得很锋利,使用起来轻便,是农家割麦及秸杆作物的必备工具。

拌镰刀 又称打草刀,专用于打湖草,刀片长18厘米、宽6厘米,刃口呈直线,装有1.6~2米的长把,平地横扫,犹如理发剃头刀,使用起来省力且工效高。

茅镰刀 山区常用的镰刀,可以用来砍毛竹和灌木野草,又可用于收割硬秸作物,用途较广。刀片长14厘米、宽6厘米,背呈半圆形,比麦镰刀重些。还有山区常用于砍柴的刀,刀尖呈鹰咀,其鹰咀用来将树枝钩下。

此外,农产品加工工具还有筛子、风车、碾、铡刀、创丝板、创片板、棉花弹弓等;运输工具还有木制板车、牛车、马车、渔船、农用船、箩筐、扁担、粪桶。还有砍柴伐木用的斧头、锯子等传统农具。

传统农具

1、木犁

犁的原始耕作持续了中华农业历史上下五千年,是中华农业文明的一个典型载体。木犁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古代用畜力牵引。2000多年以前西汉的农具图谱便有木犁的记载。那时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水平。木犁由一张犁铧,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以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2、耧车

耧车也叫“耧犁”、“耙耧”,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西汉赵过发明三脚耧,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3、井轱辘

过去农村老百姓就用这个井轱辘挂上一盘绳索,拴上木或铁水桶把地下浅井的水取上来,供人们生活饮用。随着城市化以及自来水供水系统的大量普及,用井轱辘取水的方式已经很少。

4、石磨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石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5、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转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中国古代纺纱工具分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大纺车等几种类型。

6、风车

风车主要用于风净粮食。风车上有进粮食的木斗,中有用于车粮食的木鼓,鼓中有几个同样是木制的车叶子,连着外面铁制的摇把,木鼓的两边,各有两个把手,用于人抬着移动。下有两个出口,前出口与后出口,出口两边有四只木脚放置于地。使用时,将要风净的粮食倒入木斗,随机打开活门,摇动摇把,随着车叶子哐啷哐啷的声音,籽粒饱满的粮食便由前出口而出,而那些瘪籽、半粒儿、草屑、空壳等物,则由后出口扇出。

7、砘子

砘子是播种覆土后用来镇压以利出苗的石制农具,拉砘子就是播种后用砘子把松土压实。砘子是石头做的,有两种:一种重20斤左右,和现在的举重杠铃比较相似,作用是小麦种播下后,用它来压实,起保墒的作用;另一种重30斤左右,形状是中间圆粗,两头圆细,它主要是给用犁串的沟或其他工具挑的沟里的盖上一层土的小麦种子通过滚动压实,起保墒作用。砘地时人拉着顺垄走,将耧铧翻暄的地轧实。

8、锄头

锄头是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耕种、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对农民来说,锄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农用工具,不管要种哪一种农作物,都一定要先用锄头来松土、翻土才能种植农作物。



你好。
传统农具:犁、耙、锄头、镰。杈、耙(pa)、扫帚、锨。

翻土开地的旱地犁、粉碎土块的耙、松土保墒的耱、压土平地的碌碡、播种的耧车、杠杆提水的桔槔、滑轮提水的辘轳、自动提水的筒车等。


18043336608传统农具有哪些
池善味答:1. 担 担子,传统上用于挑运物品的简易工具,主要由两根平衡的扁担和悬挂其上的篮子或筐组成。在农村地区,担筐多用于山区或运输量较小的场合,而车辆则更适合平原和丘陵地区,因其运载能力较大。2. 耒耜 耒耜是我国古代农具,由神农氏发明,主要用于耕作时翻整土地和播种作物。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耒...

18043336608传统农具有哪些
池善味答:担、耒耜、耧车、磨、砻。1、担 担子,用扁担挑的一挑东西。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

18043336608传统农用工具 有哪些
池善味答:犁、耙、耱、耕、耙、耖,耧车、瓠、秧马,铁锄、耘耥,桔槔、辘轳、翻车、筒车,掐刀、镰刀、短镢、稻桶、碡碌、梿枷、簸箕、木扬锨、风扇车,杵臼、石磨盘、踏碓、磨、砻、碾、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担、筐、驮具、车,斧、锛、耒、耜、铲、锸、镐、铁锹、连叉、纺车、高跷。参考...

18043336608传统农具有哪些?
池善味答:1. 犁:传统农业中用于翻松土壤的重要工具。2. 耙和耱:耙用于平整土地,耱则用于碎土和除草。3. 耕和耙:耕是初步翻土,耙则是进一步破碎土块,两者顺序进行。4. 耖:用于进一步细化土壤,提高土壤的耕作性。5. 耧车:一种播种工具,可以同时完成播种和覆土。6. 瓠: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收获...

18043336608我国常见的传统农具有哪些
池善味答:1. 犁:犁是我国常见的传统耕地农具,早在春秋时代便有人使用牛拉犁耕作。这类农具通常由坚硬的木头制成,并经过精细雕刻。犁的前端设有勾子,用于与牛牵引相连;下方金属部分用于犁田,后部则用于控制方向。根据用途的不同,犁分为大犁和小犁,大犁主要用于翻耕旱土,而小犁则适用于耕作泥地。2. ...

18043336608传统农具大全名称
池善味答:传统农具大全名称:犁、耙、耱、耧、木叉。1、犁 在大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出现之前,有牛的人家用牛拉犁,会轻松不少。而没有牛的,大多几家合伙,几个人绑着绳子,弯着腰在前边使劲拉,后边有人扶着犁头,控制着方向。犁这一农具现在依然存在,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农具,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不见...

18043336608你所知道的农具种类分别有哪些?
池善味答: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播种用农具是西汉的耧犁,耧犁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本词条仅简述中国在耕作中的七种通用农具...

18043336608传统农耕工具
池善味答:牛:苦力 耒:翻土的 耧车:播种的 犁耙:犁地的 扁担:挑东西的 镰刀:割稻谷的 簸箕:装东西的 锄头:锄地的 铁耙:耙地的 翻车:灌溉的 水桶:装水的

18043336608农民有哪些劳动工具
池善味答:4.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犁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5.扫帚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早在四千年前...

18043336608古代的农具有哪些?(图)
池善味答:古代的农具有:耒耜、犁、锄、石斧和耧(lóu)车:1、耒耜(lěi sì)最原始农具是木质的耒耜。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在尖木棍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使之容易入土,这便是单尖耒。后来衍生出双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2、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


(编辑:充萧阀)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