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10篇初一文言文阅读和10篇课外记叙文阅读题 (100悬赏!快的加分)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10篇记叙文阅读,带答案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带“...”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答案:
  1.段意:写巴尔扎克的老师用他小时候的作文本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
  2.中心思想:表现了巴尔扎克勇于承认错,知错就改的美德。
  3.“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4.首句: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尾句: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海滨的夏夜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还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照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大红,绯红又变成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绯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火,它们从半空倒映在蓝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我到过不少的海滨城市,那些地方,都令人喜爱,然而,我最喜爱的却是这儿——威海。
  1.在文中用“____”划出一句拟人句。
  2.本文分三段。第(    )自然段为第一段,第(    )自然段为第二段,第(    )自然段为第三段。
  3.课文围绕(    )去写,按顺序写了(    )、(    )、(    )三个时间的景色变化,突出了威海夏夜的(    )。
  4.课文的中心思想热情地赞颂了____,抒发了作者____之情。
  答案:
  1.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2.(1—2)  (3—4)  (5)
  3.夏夜  日落山不久  日逐渐西沉  夜晚  幽美
  4.威海海滨夏夜的幽美  对威海海滨的夏夜的喜爱
  花的启示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品格不同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依靠葡萄架向上爬,它纤细的身体那样柔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浸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炫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圆的绿叶上,郁春棒也开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而是默默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一进入金黄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花茎也渐渐枯萎,最后结出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干(燥  躁)的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再度吹拂大地,就又破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肤浅软弱,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有的人默默无闻的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而从不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无所畏惧,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没有生命力,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
  亲爱的同学,你喜欢哪种人,究竟要做哪种人呢?
  1.划出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选择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飘飘然”应解释为(    )  [①随风飘舞;②骄傲起来]
  B“再度”中的“度”字应解释为(    )  [①次;②度过]
  3.在文章中找出下面带有“____”的词语,并写出它的近义词。
  顽强—(    )
  炫耀—(    )
  4.按照先总述院子里种了两种不同的花,再分述两种花的不同的品格,最后开展联想,借物喻人的写作顺序将文章分成三段(用“‖”线在原文上划分)。
  答案:
  1.选择:侵    躁
  2.A②    B①
  3.顽强——(坚强)    炫耀——(夸耀)
  4.分段:
  第一段:“在我家的小院里……顽强地生长着。”
  第二段:“春暖花开的季节……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
  第三段:最后一自然节。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来,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新年后第一堂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她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我前进!
  1.读句子,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①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
  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①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
  ②我回头一看——是老师!(    )
  3.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①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②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4.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心神不安  天晚、明天又没数学课,而去打扰老师令我忐忑不安。
  ②第一个光指的是老师一丝不苟的讲授知识,第二个光指的是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全部心血浇灌我们。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2.①递进  ②解释
  3.①工作认真,无私奉献。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4.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深夜老师为我补课及元旦夜晚护理病重入院的父亲,第二天又赶回学校给我们上课的事,说明了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用全部心血浇灌我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顽童”爷爷
  这两年街坊邻居都说俺爷爷越活越年轻,可奶奶老说他越活越孩子气,也别说,爷爷这两年真像个老“顽童”。
  记得刚落实责任制那阵子,爷爷胡子一捋(l3),眼睛一眯:“吧嗒!财神爷这回可进门啦,嘿嘿!”那腔调连我这个调皮鬼也学不出来。
  去年秋天,全家闹个大丰收。爸爸从商店买回个小闹钟,爷爷可乐啦,他咧着嘴:“嘿嘿,小家伙,以后你当‘长官’,我保证服从命令。”这以后,铃声一响,爷爷就起来,上山带着它,下田把小闹钟挂在锄柄上,走三步看两眼,生怕脚步快了。
  第二年秋天,又来了个连续丰收。妈妈从烟台买回个春雷牌收音机,爷爷一见就迷上了。他手把开关,拧过来,又拧过去,遇上京剧就跟着哼几句,听到发家致富的好经验,就把耳朵贴在喇叭上,听得直流口水。
  今年是第三年了。春节前夕,爸爸又托人从上海买回一台二十英寸的彩色电视机,爷爷一下子又成了包场观众。有时荧光屏上出现迪斯科舞,爷爷的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扭起来。坐在侧面的妈妈看见了,憋得直吭哧(ch9)想笑又不敢笑。爷爷呢,遇上这种场合也真会随机应变:“嘿嘿,这两天晚上点火,身上怪痒痒的……”
  今年夏天,我家一下子买了两台金龙牌电风扇,这下可把爷爷的魂给勾走啦。他下工一回家,就搬把椅子坐在中间,“卡吧,卡吧”地转着电钮,嘴里美滋滋地哼:“一级二级不算风啊,三级四级好轻松啊,五级六级嘿嘿……冷飕飕啊,七级八级起了空啊,老汉我再活上二十年啊,返老还童要成仙哪……”
  我爷爷就是这样,整天价乐不可支。咱顽童们想跟他比“顽皮”劲,也没门儿。
  1.选择。联系原文思考问题,在各小题的正确答案前边括号里打“√”。
  (1)文中加粗词“顽童”的意思是:
  (    )A.是说爷爷整天价乐不可支,像个老“顽童”。
  (    )B.是说爷爷言行反常,不像个老年人。
  (    )C.是说爷爷已经变成了爱玩爱闹又调皮的儿童。
  (2)作者把爷爷说成“真像个老‘顽童’”,是对爷爷的:
  (    )A.赞美
  (    )B.讥笑
  (    )C.厌恶
  (3)文中加粗的“财神爷这回可进门啦”这句话意思是:
  (    )A.爷爷认为党的政策好,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就像财神进了门。
  (    )B.爷爷认为劳动能致富,只要好好劳动就能致富,就是财神进了门。
  (    )C.爷爷盲目乐观,一心想过好日子,时时刻刻盼望财神进家门。
  (4)文章的2—6自然段是第二大段。这一大段的意思是:
  (    )A.写“我”家买了“小闹钟”、“收音机”这些物品。
  (    )B.写“我”家越来越富裕的情况及爷爷的特点。
  (    )C.主要写了“妈妈”暗笑“爷爷”那件事。
  2.判断。在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前边的括号里打“√”。
  (1)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    )A.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刻画了“爷爷”这一“老小孩”形象,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
  (    )B.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突出了“爷爷”的“老小孩”形象,说明作者对爷爷的看法是正确的。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以事情发展为顺序。
  (    )B.以时间为顺序。
  (3)本文是以写什么为主的文章?
  (    )A.事
  (    )B.人
  (    )C.物
  (    )D.景
  答案:
  1.(1)A    (2)A    (3)A    (4)B
  2.(1)A    (2)B    (3)B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p&)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在文中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给短文第三、四小节加上标点符号。
  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用句号的句子,要求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我”内心愧疚的原因,请用“~~~~”划出来。
  5.给短文分成三段,用“‖”在段末标出。
  6.这篇短文通过记叙“我”在登峨嵋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赞扬了铺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1.划去:眺望  p)  即使……也……
  2.,。,:“!”“?”。
  3.这数不清的石板,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
  4.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
  5.第一节末“‖”,第六节末“‖”,第八节末“‖”。
  6.不畏艰辛和无私奉献。
  虎口脱险
  花娇姑是士地革命时期党的秘密交通员,她的家在弋阳县漆工镇大脚岭,是赣东北地区党的重要交通站。
  1930年春的一天,来交通站布置工作的方志敏,天不亮就起床。他身(    )黑布衫,脚(    )草鞋,腰(    )白汗布,(    )得跟当地农民一样,他习惯地走到村前的田垅上,观察田里的庄稼。
  突然,从村后竹林窜出几个国民党匪兵,“不许动!干什么的?”
  情况突变,方志敏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屋里的同志。他故意大声喊道:“大清早的,抓我一个种田的做什么?”
  哼  你是种田的  为什么空着手
  看看蕃薯被野猪吃了没有
  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嚷道  别罗嗦  把他带走
  方志敏估计屋里的同志已经转移了,敌人并没有发现这里是个交通站,便高声向屋里喊道:“妈,给我把柴刀拿出来。”
  这时,花娇姑已带领屋里的同志向后山撤走了。听到喊声,赶忙拿起一把柴刀,急匆匆跑到田垅边,板着面孔,装着生气的样子:“叫你赶早砍两捆柴,到现在还没去,就晓着戏(弋阳方言,玩的意思)。”
  接着转过身,陪着笑脸对匪兵说:“老总,莫见怪,我这个崽俚不懂事,你们不要把他吓着了。”
  几个匪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说什么好。花娇姑把柴刀往方志敏手里一放:“还不快砍柴去,不砍两捆柴回来,就莫回家吃饭。”
  方志敏接过柴刀,迈开大步朝后山走去,顺利地脱险了。
  1.在短文的(    )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2.给文中空白处补上标点符号。
  3.方志敏为什么故意大声喊道:“大清早的,抓我一个种田的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文章分为四段,给第3、4段拟一个小标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穿  着  系  打扮
  2.“!,?”“。”:“!。”
  3.告诉屋里的同志赶快转移。
  4.第①节;第②节;第③④节;第⑤—⑨节
  遇险  脱险
  5.方志敏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无 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第二文段(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5.概括甲文的大意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共九个字)(1分)

第四文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第六文段(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4、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第七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 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
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第八文段【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义: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第九文段〔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第十文段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
答:
(一)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三)答案:1. (2分)(1)他的(2)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四)答案: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五)1.①滋长 ②命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六)、1、(1)觉得奇怪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2、C 3、(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4、(1)行踪 空间 人物对话 (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七)1.解释加点词:(4分)
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个解释1分)
2.翻译句子:(4分) 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句2分)。
3.(②)(2分)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开放题。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 自己的观点1分;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1分;说理由较清楚,能自圆其说1分。
(八)1.(3分)(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
(九)1�艰难(谦恭)求学 诚实待君�
(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空1分,共2分)�
2�(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3�(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4�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紧扣文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十)1(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2.(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无 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第二文段(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5.概括甲文的大意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共九个字)(1分)

第四文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第六文段(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4、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第七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 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
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第八文段【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义: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第九文段〔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第十文段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
答:
(一)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三)答案:1. (2分)(1)他的(2)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四)答案: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五)1.①滋长 ②命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六)、1、(1)觉得奇怪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2、C 3、(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4、(1)行踪 空间 人物对话 (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七)1.解释加点词:(4分)
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个解释1分)
2.翻译句子:(4分) 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句2分)。
3.(②)(2分)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开放题。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 自己的观点1分;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1分;说理由较清楚,能自圆其说1分。
(八)1.(3分)(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
(九)1?艰难(谦恭)求学 诚实待君?
(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空1分,共2分)?
2?(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3?(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4?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紧扣文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十)1(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2.(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您可以找辅导书啊题库啊什么的,多了去了。


18945753122初一必读的文言文
翟兰畏答:初一年级 精选三十二篇初一古文 卜算子·咏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夸父逐日 如梦令 次北固山下 江南春 西江月 《论语》十则 过故人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金陵酒肆留别 春夜喜雨 相见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狼 钱塘湖春行 梦江南 清平乐·村居 渔歌子·西塞山 童趣 虞美人题破山寺后禅院 口技 孙权劝学 ...

18945753122求10篇初一文言文阅读和10篇课外记叙文阅读题 (100悬赏!快的加分...
翟兰畏答: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第六文段(甲)晋太元...

18945753122初中课内外文言文
翟兰畏答:1. 初中课外精短文言文大全 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

18945753122初一课外易考文言文
翟兰畏答: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10/04/19 22:55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

18945753122求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
翟兰畏答: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1.(1)、拜见 (2)、尊称对方,您 (3)、回头看 (4)、于是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四)浦口区桥林中学语文组一、《屈而不信》①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

18945753122初中的文言文及翻译10篇
翟兰畏答:欢迎阅读参考! 1.初中的文言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8945753122初一上册语文常考的课外文言文
翟兰畏答:1. 初一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诉你哦 《驱蚊》 《画蛇添足》《自护其短》《郁离子·步数》《西湖二》《以羊易牛》《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都会考的.多看多读.自己就会翻译了!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

18945753122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书
翟兰畏答:4.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

18945753122求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每篇出3个选择题,50分悬赏,谢了。
翟兰畏答:2010-03-02 求十篇课外文言文 1 2015-02-04 写作展示(50分) 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心愿》为题作文要求... 1 2010-07-24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97 2013-11-24 初中生英语成绩怎么提升最快? 527 2013-11-23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语文? 6718 2013-04-06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求答案!! 6 更多类似...

18945753122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翟兰畏答:这篇关于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是 无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


(编辑:康柳士)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