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养蜈蚣怎么养?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0
蜈蚣怎么养 蜈蚣如何饲养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告诉你,蜈蚣很难养,而且很危险,最好放了他
如果一定要养:
1、春季:清明后,气温回升到17℃左右,冬眠的蜈蚣复苏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的物质水(如在水中加奶粉、葡萄糖等),让其饮用。接着喂给含水分多的小昆虫和其他食物。 2、夏季:由于气温适宜,食物丰盛,蜈蚣生长较快。然而夏季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蜈蚣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主要是霉菌引起的疾病,症状是,蜈蚣 跗肢及身体腹面出现黑色斑块,并不断浸润扩大,导致食欲消失,行动迟缓,最后消瘦而死。因此,夏季要控制洒水量,多喂软体的、多汁的动物和植物的饲料;患病的要分离出去。 3、秋季:除注意调节饲养室湿度、要经常供给饮水和定时喂食外,要特别重视繁殖期的管理。主要措施:一是隔离怀卵雌体。把临产卵前的蜈蚣单独饲养,以便排除干扰,提高孵化率。经验介绍,用装罐头食品的玻璃瓶配上塑料盖,盖上钻十内个小孔,作通气用。瓶内放半瓶潮土(潮土以手捏成团一触即散为度)。反把临产的蜈蚣关入瓶内,每瓶1条。若关入后经4—5天还未产卵,需要换清洁泥土和补充食物。繁殖瓶放置在光线暗、湿度大、安静的地方,并要及时管理、观察和记录。二是加强产卵前后的饲养。要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剂食物品种,促进雌体多进食,保证其顺利完成抱卵孵化,防止吞食卵子。孵化结束后,应适时反幼体蜈蚣与母体分离。采用玻璃瓶孵化的,母幼分离容易,但在较大的容器,则应利用小蜈蚣喜群集、爱吃甜食的习性,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人造海绵,在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中浸泡片刻,然后在傍晚放入繁殖池(缸)的四角,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饭后钻入海绵小洞中休息。次日,把海绵块钳到新的养殖器轻轻一拍,小蜈蚣即跌落下来。刚与母体分离的小蜈蚣可在普通的新搪瓷脸盆内饲养一个时期。脸盆底放2厘米厚潮湿细土,上面覆盖1张吸足水的瓦片,盆口盖一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脸盆可养600条。对小蜈蚣饲养要特别细心,饲养土要细、软、干净、潮湿,喂以蝇蛆、蚯蚓、绞碎的新鲜肉,并放入少量奶粉、葡萄糖等。把食料放在玻璃片上,晚间投食,早晨取出。 4、冬季:冬龄蜈蚣停食停支,进入冬眠,主要做好保温工作。蜈蚣蜷曲在瓦片下,此时可拿走上面几层瓦片,把蜈蚣放在较底层,然后用潮湿细土和麸皮拌和,倒在瓦片上面,将瓦片覆盖住,再盖上稻草保温,不要使温度低于0℃。平时要注意检查温、湿度以有熟防鼠工作。若能利用坑道饲养蜈蚣,可

你好!

蜈蚣养殖方式:

1、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

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 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

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 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

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

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

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1、挑选饲养盒。

对于饲养盒,我们要根据蜈蚣的大小来进行选择。推荐通风透明的饲养盒,如果没有条件购买专业的饲养盒,也可以用打了通气孔的整理箱来代替。但一定要注意通风性。

2、挑选垫材土。

现在市面上适合蜈蚣的垫材土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椰土、泥炭土(413或422),还有爬虫木块。这三种垫材土都是可以选用的,功能差别不大,主要在于欣赏性。这三种垫材土可以混合使用。选择好垫材土后,要记得定时清理和更换,以避免螨虫的大量繁殖。

3、选择合适的水盆。

水是生命之源,在蜈蚣的饲养环境内一定要准备一个不易被打翻的水盆以保证蜈蚣的水供应。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马虎。

4、提供躲避物。

提供一个躲避物,有利于蜈蚣找到安全感,有利于到新环境的开食。而且对于饲养盒的美观性和艺术性也有极大的帮助。最简单的躲避物就是树皮了,小伙伴们可以考虑。

5、控制湿度。

对于蜈蚣来说,湿度尤为重要。蜈蚣本身就是喜潮湿阴冷环境的,所以我们饲养的环境也要一样。垫材土的湿度最好能保持到百分之四十以上,且水盆中也一直都要有水。

6、控制温度。

蜈蚣是节肢动物,所以对于温度的要求也非常高。通常来说23-28摄氏度是最好的温度。那么在冬天我们就必须要准备加热垫。加热方法就是常见的爬宠加热方法,就不用多赘述了。

7、喂食方法。

饲养蜈蚣的主要事物就是面包虫和大麦虫。幼体一般是两到三天喂一次,而成体则每周喂养一次便可。根据蜈蚣的体型给予相应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的条数。这一点也是蜈蚣饲养中最令人省心的一点。

8、伤口处理。

蜈蚣毒不具有致命性但是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和明显的红肿,这种时候要保持镇定,让伤口在流水下冲洗5~20分钟,在清洗的过程中挤压伤口让毒液尽可能的排出。清洗后用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不要贴创可贴之类的,保持伤口的暴露。处理之后一般一两周就没事了。

扩展资料

研制成粉末

将蜈蚣捉住之后,将头部和尾部用细尖的木棍插进去,之后晒干或者是烤干备用,也可以研制成粉末使用。

1、通经活络

蜈蚣味辛,药性温和,有毒性,主要入肝经。蜈蚣有解毒作用,还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蜈蚣的常用剂量是1~3g。通常是在炉子上面放一块铁板,把蜈蚣放在上面,烤后研磨成粉末后用水吞服,每次使用0.6~1g左右。

2、治疗疮疡中毒

蜈蚣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感染后溃烂久治不愈,经常和雄黄一起合用,还可以治疗疮疡中毒,久治不愈,可以只用蜈蚣内服,也可以合用清热解毒药,外用可以配成膏药,敷贴在疮疡创面上面。

治疗疮疡中毒的时候,可以和蝎子,冰片,穿山甲,麝香,腰黄,蝉衣,五倍子一起合用,有去腐生肌,促进疮疡愈合的作用,另外,蜈蚣还可以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可以口服和外用,这是利用以毒制毒的原理。

3、息风止痉

蜈蚣还可以通活经络,用于因经络不活所引起的头疼,身上疼痛。如顽固性的神经性头疼,风寒湿痹所引起的身上疼痛,多和蝎子,天麻等药合用。另外,蜈蚣还可以用于治疗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有息风止痉的作用,通常和僵蚕,蝎子,钩藤一起合用。

4、治疗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

蜈蚣还可以治疗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如骨髓炎和骨结核由于治疗不及时所造成的通向皮肤的管道,治疗的时候可以一条或几条蜈蚣,新鲜的也行,干的也行,焙干变黄后研磨成细末后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蜈蚣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告诉你,蜈蚣很难养,而且很危险,最好放了他

如果一定要养:

1、春季:清明后,气温回升到17℃左右,冬眠的蜈蚣复苏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的物质水(如在水中加奶粉、葡萄糖等),让其饮用。接着喂给含水分多的小昆虫和其他食物。 2、夏季:由于气温适宜,食物丰盛,蜈蚣生长较快。然而夏季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蜈蚣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主要是霉菌引起的疾病,症状是,蜈蚣 跗肢及身体腹面出现黑色斑块,并不断浸润扩大,导致食欲消失,行动迟缓,最后消瘦而死。因此,夏季要控制洒水量,多喂软体的、多汁的动物和植物的饲料;患病的要分离出去。 3、秋季:除注意调节饲养室湿度、要经常供给饮水和定时喂食外,要特别重视繁殖期的管理。主要措施:一是隔离怀卵雌体。把临产卵前的蜈蚣单独饲养,以便排除干扰,提高孵化率。经验介绍,用装罐头食品的玻璃瓶配上塑料盖,盖上钻十内个小孔,作通气用。瓶内放半瓶潮土(潮土以手捏成团一触即散为度)。反把临产的蜈蚣关入瓶内,每瓶1条。若关入后经4—5天还未产卵,需要换清洁泥土和补充食物。繁殖瓶放置在光线暗、湿度大、安静的地方,并要及时管理、观察和记录。二是加强产卵前后的饲养。要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剂食物品种,促进雌体多进食,保证其顺利完成抱卵孵化,防止吞食卵子。孵化结束后,应适时反幼体蜈蚣与母体分离。采用玻璃瓶孵化的,母幼分离容易,但在较大的容器,则应利用小蜈蚣喜群集、爱吃甜食的习性,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人造海绵,在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中浸泡片刻,然后在傍晚放入繁殖池(缸)的四角,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饭后钻入海绵小洞中休息。次日,把海绵块钳到新的养殖器轻轻一拍,小蜈蚣即跌落下来。刚与母体分离的小蜈蚣可在普通的新搪瓷脸盆内饲养一个时期。脸盆底放2厘米厚潮湿细土,上面覆盖1张吸足水的瓦片,盆口盖一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脸盆可养600条。对小蜈蚣饲养要特别细心,饲养土要细、软、干净、潮湿,喂以蝇蛆、蚯蚓、绞碎的新鲜肉,并放入少量奶粉、葡萄糖等。把食料放在玻璃片上,晚间投食,早晨取出。 4、冬季:冬龄蜈蚣停食停支,进入冬眠,主要做好保温工作。蜈蚣蜷曲在瓦片下,此时可拿走上面几层瓦片,把蜈蚣放在较底层,然后用潮湿细土和麸皮拌和,倒在瓦片上面,将瓦片覆盖住,再盖上稻草保温,不要使温度低于0℃。平时要注意检查温、湿度以有熟防鼠工作。若能利用坑道饲养蜈蚣,可变冬眠为冬养,1年有两次繁殖,在1—2月份还能再繁殖1次,既缩短了生长周期,又提高了繁殖力

饲养蜈蚣
  一、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晔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二、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晔的食物。
  四、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五、管理要点。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
  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黄脚蜈蚣咬到手(一般是咬到这个地方),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及时处理伤口一般还是会很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中药植物提取物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如何捕捉野生蜈蚣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脚虫等,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该品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祛风镇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系我国传统的动物产品药材。蜈蚣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和广西等省区,当前正值捕捉加工季节,现将捕捉方法介绍如下:
  生活习性 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活动觅食。
  捕捉方法 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惊蛰至清明前捕捉的质量较好。若“立夏”过后,多数雌体潜到隐蔽的地方产卵和蜕皮,较难捕捉。再者,立夏以后,雨水渐多,捕获到的蜈蚣难以干燥,容易生虫腐烂,且肉薄质差。
  捕捉蜈蚣,可根据其活动特点进行,方法是:①蜈蚣是食肉性动物,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其觅食时间。此时,可在它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发现蜈蚣即用竹夹或镊子夹起,放入准备好的竹篓或布袋内。②选择蜈蚣隐栖的场所,用尖嘴锄或钉耙翻挖土层,掀起石头、砖块,发现蜈蚣即用上述方法捕捉。③挖窝诱捕。在蜈蚣经常活动的栖息地,于立春前后选择阴湿山野处,挖一“十”字形长坑,坑长1~2m,宽0.5m,深15~20cm,内放鸡毛、杂骨、马粪或鸟粪及一些腐败草类,上面覆盖树枝、土块或砖瓦片,引诱蜈蚣爬进缝隙,翌晨检查,若有蜈蚣入坑即可捕捉。
  蜈蚣有毒液,在捕捉的过程中若不慎被其螫伤,应及时用手挤压螯伤处,使毒液不致扩散到皮下组织。随后尽快在被螯伤处敷3%氨水或5%~10%小苏打水;或用新鲜桑叶、蒲公英叶或洋葱捣烂,涂擦或外敷。
  加工技术 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簿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干燥后取出竹片(切忌折断头尾,影响品质),将体长相近的蜈蚣头朝一方,在背腹处用宽lcm左右的细竹片横向夹住,结扎成排,每排50条,置木箱内密封贮存。
  品质要求 成品蜈蚣应足干、呈扁长状,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状,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气微腥,具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头尾部齐全,无破碎,无虫蛀,无霉变。
  蜈蚣分为四个等级:特级,每条长16.5cm以上;一级,每条长13cm以上;二级,每条长10cm以上:三级,每条长6.6cm以上。

蜈蚣的养殖技术:
1.野地养殖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最适季节。此外,还可用铁耙于乱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   
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   
室内养殖可采用水泥缸,缸底面积最好为50×40厘米。将水泥缸以“品”字形叠放2~3层,用玻璃板作缸盖,缸内均应铺上松软的细土,厚度视季节而变,一般春、秋季 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上层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块、小木块等;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制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应蜈蚣所需要的饮水。放养的密度与个体大小,不同生长期以及饵料情况有关,一般每缸可饲养1~2龄幼体蜈蚣200条,或3龄蜈蚣75条,或4龄以上蜈蚣40~50 条左右,每缸约有4条雄性成体即可。其它方面,可参照室外半自然状态下的人工池养法进行。   
3.室外个自然状态池养法:   
(1)蜈蚣池要建在比较阴凉湿润,背阳避风,僻静的山坡地方。池用砖、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缝隙,池的长宽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大池内应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别饲养。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先垫上6厘米左右的细泥土,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也栽种杂草、树木,并在池内放置饮水盘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造成适应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   
(2)第一批放养的蜈蚣可来源于野生采集,也可购买种苗。一般种苗应选择3~5龄性成熟的蜈蚣,要求体壮活跃,背乌亮而有光泽,雌雄搭配以10:1为宜,但雌蜈蚣产卵孵化时应将雄性蜈蚣全部择出另养,池养蜈蚣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50条为度。池内湿度以60~70%较为合适,不宜超过75~90%。若湿度过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导致脱壳和饮食困难,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而且会发生生理性病变,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他内温度应保持在26~29℃间,夏季当气温上升到40~42℃时,蜈蚣体内的水份蒸发迅速,应随时注意降温,一般方法是经常朝池内洒水降温保湿。冬季应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创造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潮湿、温暖、饲料充足的环境。   
(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夏秋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特别是蜈蚣对食类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可2~3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放饵时间以傍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蜈蚣常见疾病与治疗:
黑斑病:红龙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胃肠炎: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
脱壳病:蜈蚣生长快,脱壳时湿度过干难脱壳,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这时要连续每10天喂土霉素0.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一起磨细,同400克饲养虫拌匀连喂。
蜈蚣加工技术:
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簿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干燥后取出竹片(切忌折断头尾,影响品质),将体长相近的蜈蚣头朝一方,在背腹处用宽lcm左右的细竹片横向夹住,结扎成排,每排50条,置木箱内密封贮存。   品质要求 成品蜈蚣应足干、呈扁长状,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状,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气微腥,具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头尾部齐全,无破碎,无虫蛀,无霉变。

从立冬到小雪前后,气温逐渐下降至10℃以下,蜈蚣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这时要在养殖池内盖草帘,防止寒风吹袭。在整个冬季养殖池半月通风一次,同时往池内垛体四周洒水保证垛体潮湿,给蜈蚣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场所。这一切操作活动均应选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立春后气温回升,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至15℃时,少数蜈蚣开始出来活动。气温升至20℃时大部分蜈蚣开始出来活动觅食,这时蜈蚣处于恢复期,活动和消化能力都不旺盛,应少量喂食,循序渐进,逐步增大喂食量,切忌大量喂食,以免引起蜈蚣腹胀病,造成死亡。同时还要注意对意外寒潮情况下的保温工作,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可适量增大饲料投喂量。清明至小满,气温增至25℃左右,绝大部分蜈蚣出动觅食,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这时应供应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因此必须每天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升高喷水量逐渐加大。随后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蜈蚣的产卵及孵化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
秋季气温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长至5~7厘米。由于小蜈蚣的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的脂肪积蓄较少,为保证其良好过冬,必须供应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及豆类食物,使其储存足够的脂肪及能量,为安全越冬打下基础。


15890615354养蜈蚣怎么养?
陆沾素答:3、选择合适的水盆。水是生命之源,在蜈蚣的饲养环境内一定要准备一个不易被打翻的水盆以保证蜈蚣的水供应。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马虎。4、提供躲避物。提供一个躲避物,有利于蜈蚣找到安全感,有利于到新环境的开食。而且对于饲养盒的美观性和艺术性也有极大的帮助。最简单的躲避物就是树皮了,小伙...

15890615354蜈蚣怎么养
陆沾素答:(1)根据环境条件,沙土厚度来调整饲养密度。如果气候低,沙土较厚,饲养密度适当加大;如果气候较高,沙土较薄,饲养密度适当降低。(2)刚刚离开产房的幼年蜈蚣,养殖密度控制在6500条/㎡。5cm的蜈蚣,养殖密度为3500条/㎡。7-10cm的蜈蚣,养殖密度为2000条/㎡。12-13cm的蜈蚣,养殖密度为1100条/㎡。

15890615354蜈蚣养殖的方式
陆沾素答:蜈蚣的养殖方式:1、箱养 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2、缸养 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

15890615354蜈蚣怎么养殖
陆沾素答:1、生长温度要适宜:人工养殖蜈蚣的话要注意蜈蚣生长温度一般在二十九到三十二摄氏度的环境中是比较适宜,温度太高的话蜈蚣会降低摄食能力,温度太低的话会让其进入休眠状态,推迟产卵的时间。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要注意给蜈蚣通风、降温,可以每天在室内洒水一两次,这样的话泥土就会保持一定的湿度,达到降...

15890615354如何饲养蜈蚣?
陆沾素答: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如何捕捉野生蜈蚣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脚虫等,为蜈蚣...

15890615354怎样养殖蜈蚣呢?
陆沾素答: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 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3、池养 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

15890615354养蜈蚣怎么样才能把它养好
陆沾素答:湿度: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为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3.4 安全措施 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老鼠、石龙子、蟾蜍、蚂蚁等进入养殖池内。饲养员为防止在饲养过程中被蜈蚣咬伤,进入养殖场一定要穿长统靴,戴胶手套,穿工作服。被蜈蚣咬伤,...

15890615354蜈蚣怎么养
陆沾素答: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最适季节。此外,还可用铁耙于乱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室内养殖...

15890615354如何喂养蜈蚣?
陆沾素答:①缸内放养:在室内设置若干瓦缸,缸的底层铺放厚约10厘米的泥土,土面堆若干层瓦片、石块等,上面再覆盖小块麻袋片,缸口用细铁丝网制成的罩覆盖。②室内放养:饲养室用的房间最好有天花板,或在屋顶铺设铁丝网,还要设置铁纱门和铁纱窗,以防蜈蚣外逃。室内四周用瓦片、沙、石块和少量泥土堆叠在瓦...

15890615354请问怎么养蜈蚣(包括土壤.食物.环境等,越完整越好)
陆沾素答:蜈蚣对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湿,春秋和冬季偏干,饲养盆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如盆土过湿,应考虑换上或盆内洒一些干燥土吸去潮气。有人错误的在盆内土层里添加牛粪等肥料和一些鸡骨头,以生虫作为蜈蚣的食物,这样有碍于池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污染。隔离饲养怀孕的种蜈蚣 蜈蚣是雌雄...


(编辑:管肺饼)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