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如何分析一句话的妙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景物描写渲染苍茫迷离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那么,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后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等。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这些词语的角度来考虑。基本的格式是:写了……的景,采用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游子独自漂泊在天涯这一凄凉的画面,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解杜甫的诗和解李白的诗,王维的诗大不相同,白诗在想,维诗在品,杜诗在悟,解杜甫的诗须在篇中寻句,在句中寻字,这是诀窍。
理解一字的关键在于理解全诗,写这首诗时,严武去世,杜甫好不容易刚刚过上了一年不到的平静安顿的日子,又要被迫四处漂流,当时作者52岁,在古代已属晚年,离杜甫逝世也只有六年,作者无意无靠,没有经济来源,小船漂泊,不知道该停哪一站,该诗正是其此时心灵的真实写照。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1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最新资料】
客服
分享
收藏
立即下载
为了提升浏览体验,原视图版网页已升级为如下版式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1章 古代诗歌鉴赏(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最新资料】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料】.doc
106.5K, 47页, 36次阅读

ga195733 分享于2016-04-26 16:31

立即下载 +合伙人(招募中) 举报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第十一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山东 孙继成

【考纲解读】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人物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分析等。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表情达意、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考试大纲》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

【高考预测】

从作品的体裁来看,主要是诗、词两种。由此可知,唐诗、宋诗、宋词仍是备考的重点。

从试题的分值来看,各省市试卷结构不同。古诗词鉴赏题的分值比较悬殊,最高为11分,有全国新课标卷和辽宁卷两套;知识整合最低的为6分,有重庆卷与福建卷两套;大多的省市为8分,有全国大纲卷、四川卷、湖北卷、江西卷、安徽卷、天津卷、山东卷、上海卷等八套;还有江苏卷为10分,广东卷、浙江卷和湖南卷为7分,北京卷为17分。

从具体题型来看,有填充题、选择题、简答题几种,其中简答题最多,选择题只有北京卷和上海卷考到,填充题也只有上海卷涉及。

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人物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分析等。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表情达意、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考试大纲》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

【高考真题回放】

一、(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9114961364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析“胡地多风,树木何修修”
蔡萧瞿答:“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运用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胡地”,即塞外,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也正因有家难归,心念故乡,在这样...

19114961364夜泊牛渚怀古 请用情景关系角度赏析全诗
蔡萧瞿答:回答: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

19114961364...有人说,诗歌无非情景两端,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蔡萧瞿答: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核心问题:有人说,诗歌无非情景两端,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赏析。词作上片选取秋天的特定景物 “广阔的碧天、飘动的白云、辽阔的...

19114961364虞美人.梳楼.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
蔡萧瞿答:“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

19114961364从情景关系《江南春》赏析?
蔡萧瞿答: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

1911496136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蔡萧瞿答: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那么,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后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等。

19114961364情景关系的角度是什么意思
蔡萧瞿答:从词的结构安排的角度上讲所呈现的景与情的关系就是先情后景,以景结情。这种景与情的关系其实在古典诗歌中式很常见的。情与景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

1911496136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谒荆公不遇》
蔡萧瞿答:此诗通篇四句,全部采用熔情入景、以景写情的手法,虽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访人不遇的怅惘之情,但通过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来渲染和衬托自己的强烈思想,使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深得唐人风致。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437601.html?si=1 ...

19114961364...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怎样从情景的角度鉴赏此诗?谢谢
蔡萧瞿答:参考答案:“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1分)水面愈宽阔,花草愈繁茂,愈透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2分)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那么,解答...

19114961364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诗歌前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蔡萧瞿答:作者触景生情,由某种情景想到了自身的某些遭遇或处境,表达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情。大致就是这种格式啦……


(编辑:邬宇彼)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