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板门店大厅,一夜拔地而起,美军啧啧称奇,幕后英雄赵南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美援朝最后一战,电影《金刚川》体现的是一座血肉之“桥”。

与三年前相比,志愿军后勤运转高效,武器弹药、粮食、架桥器材保障已没那么被动。

1953年7月21日,谈判双方终于就停战达成一致。可是在一片狼藉的板门店,到哪里去找一个容纳几百人的建筑举行签字仪式?建一座500平米木板房,美方要3个月,中方7天就够了。

战后的半岛满目疮痍,不要说找一块木板,就是在山上找几棵大树都很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自称建造效率世界第一的美方完成一座500平方的木板房,也要3个月。

赵南起,1927年出生于半岛的忠清北道(今属韩国)清源郡。

祖父赵东植,是1919年“三一运动”组织者之一,长期被日本人关押。父亲赵龙九是一个普通农民,读过一些书。赵南起少年就表现出对日本侵略者的叛逆,在学校不唱日本国歌。

1939年冬,12岁的赵南起随全家四处流浪。1940年春,在吉林永吉岔路河落佛堂村定居下来。不到半年,年过七旬的祖父赵东植想家,父亲让赵南起和弟弟赵南元护送祖父回去,赵东植说:“赵南起大了,还是留下和全家在一起吧。”岔路河有不少半逃难的朝族人,赵南起一家很快融入了当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许多流浪的人纷纷回国,但是赵龙九留了下来。

祖父一句话和父亲的选择,彻底改变了赵南起的人生。

1945年9月,赵南起步行100多里山路到永吉县,强烈要求加入解放同盟。返回岔路河后,很快拉起一支八九十人的自卫队。11月,在蒋军大举进攻下,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到了岔路河地区,由于人生地不熟,部队吃饭都成问题。负责筹粮的区长高山四处张罗,但收效甚微。

18岁的赵南起主动找到高山,要求带自卫队,动员岔路河聚居的200多户群众捐粮,每家1000斤就能筹集20万斤大米。高山半信半疑,但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让他试一试。

2个多月后,赵南起给高山运来25万斤大米,比约定多了5万斤。

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周保中得知,一定要见见这个不满20岁的娃娃。问起赵南起的打算,赵南起只有一个要求当兵,而且带着自卫队一起参军。自卫队编到吉林军区警卫团,可赵南起没参加。周保中给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朱仕焕政委写了介绍信,让赵南起骑着自己的马去军校深造。

1947年毕业后,赵南起在延边地委书记孔原手下工作3年,从此与延边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10月10日深夜,睡梦中的赵南起被一位参谋叫醒,通知他到沈阳车站报到,火车在夜色中开往安东(今丹东),赵南起作为志司作战科联络员(作战处参谋),跟随彭总开赴战场。

在一次中朝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朝方副首相朴宪永听到赵南起一口地道的朝语,就问是不是朝族人。赵南起回答:自己是中国吉林的朝族人。 朴宪永非常喜欢这个23岁的团级干部,请求把这个青年留在朝军,希望彭总不要反对。彭总说,一要看工作需要,二要看他自己意愿。

赵南起表示,自己对志愿军工作很满意。如果去人民军,情况不熟,困难反而很多。

1951年春,宋时轮9兵团粮食供应困难,洪学智派作战参谋赵南起去了解情况。完成任务连夜返回途中,吉普车与一辆卡车相撞,赵南起受伤,被一个过路的人民军女护士送到了医院。

赵南起脱离了危险,女护士对他含情脉脉,挽留他留在人民军,被他婉言谢绝了。

1951年6月,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赵南起被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推荐到后勤部参谋处,任战勤科运输组组长,实质是 汽车 运输总调度,这是一个“瓷器活”。由于没有制空权,开始运送3天就损失了400辆 汽车 。美韩军“天上点灯、路上撒钉、地下炸坑”和“绞杀战”战术,阻止志愿军运输。

赵南起经常深入前线协调倒运、接运,临走会留给同事一封信,还有一张便条:如果我回来了,这封信还我。如果我没有回来,麻烦诸位把这封信帮我寄走,给我父母报个信。

赵南起的组织才华在反“绞杀战”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自评“尽心尽职,如履薄冰”。

1952年10月,美军发起“金化战役”,志愿军15军奋勇抵抗,但阵地战弹药消耗惊人。赵南起接到任务,一天半为上甘岭运送2万枚手榴弹。可仓库储备所剩无几,8万手榴弹还在丹东,最块也要3天。经过周密筹划, 汽车 分段接力,15个小时后,15辆军车将3万枚手榴弹送到了15军。

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开战半个小时,志愿军1094门大炮就发射了1900吨炮弹,砸晕了韩军4个师,后勤和组织运输的赵南起,为“以战促和”立下了第一功。

1955年授衔,赵南起被授予少校(1958年中校,1962年上校)。

1958年10月,刚刚回国的志愿军代表团受到主席接见。赵南起非常激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能够与主席握手会面,这是多么高的荣誉。那一刻,我非常幸福。

1985年,洪学智推荐,赵南起从吉林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两年后接替洪学智任部长。

1988年,恢复军衔制,17人被授予上将,赵南起是其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将领。

2000年4月,赵南起时隔60年,第一次回到出生地——现在的韩国忠清北道。或许这一刻,他也会想起唐代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而当年挽留他的朴宪永44年前已被处决。

赵南起的根扎在吉林和延边,在延边先后工作16年,感情很深。他多次说,自己有一子三女,不当官不做生意,心里踏实,对得起人民。


2018年6月17日,赵南起将军病逝,享年91岁。




15073195273板门店大厅,一夜拔地而起,美军啧啧称奇,幕后英雄赵南起
韶枫廖答:1939年冬,12岁的赵南起随全家四处流浪。1940年春,在吉林永吉岔路河落佛堂村定居下来。不到半年,年过七旬的祖父赵东植想家,父亲让赵南起和弟弟赵南元护送祖父回去,赵东植说:“赵南起大了,还是留下和全家在一起吧。”岔路河有不少半逃难的朝族人,赵南起一家很快融入了当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15073195273<<我们一起出发>>作文
韶枫廖答:第一台拖拉机从大路上,“嘟嘟”地冒着黑烟开进了村子,人们的心窝里漾起阵阵波澜,渐而又平静了。后来一辆车载着红砖青灰,“呜呜”地压过大路。于是,第一栋平房拔地而起,炸弹似的引发了四邻八乡的啧啧赞叹。长大后的大路,揭开了乡村变化的第一页。眨眼之间,几年过去了。那时,大路是一条闪亮的...


(编辑:冯咏红)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