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世音为什么做的是莲花台?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观世音为什么做的是莲花台?

因为观世音的等级是菩萨,菩萨就是坐莲台的。在西游记中,真假孙悟空时,孙悟空打死假悟空(六耳猕猴),由于唐僧的不信任,悟空心伤欲回花果山。如来就对他说了:“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可见在猴子取经之后至少与观音是同一级别的。所以不是所有神仙都能坐莲台的,那得到一定级别,而观世音到了这个级别,自然可以坐莲台。

在佛经中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宝座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可观赏,莲子可食用;莲子又可生长,栽培更多的莲花。
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都是莲花所表征的美德。所以,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则是以莲花而化身。
因此,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对于圣人而言,是无形的,颢现于凡夫之前,便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表现。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著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
莲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洁,表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故有“莲花藏世界”之义。按佛教的解释,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可见莲花已成为佛教的象征。所以菩萨要垫以莲花为座。佛教中的莲花,包括了荷花和睡莲的不同种类。只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荷花。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印度的国花是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种,故有“七宝莲花”之称。实际上,七种荷花只有二种是荷花,即白莲花(芬陀利花)和红莲花(波头摩花),其它五种都是睡莲。
在植物学中,荷也称莲。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荷花则是佛经中常提到的象征物和吉祥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处,与佛教主张的处世人格相合。正是因为荷花代表佛教,而佛教又来自印度,所以荷花在印度被视为尊严的神圣的象征。 莲座,乃为佛陀结跏趺坐讲经开释而设。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座,与荷花云锦可观,香远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关。“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大智度论》卷八记载了几个为何趺坐莲花的原因,除了莲花在众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严妙法,莲花柔软素净,坐其上花却不坏,更可以展现神力。莲花其实已升华为天上之花,与人中之花有别,“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
“佛也继印度教光明神的性格,成为莲华化生创造伟业的主人公。”经典里众生可以借由“莲花化生”,乘着莲座进入净土,恐也由此一脉相传而来。信徒都知道,根据《佛陀本生传》记载,释迦佛生于二千多年前印度北边,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有天女为之散花。
由水中深处冒升至水面的睡莲,像造物主潜藏的生命力,暗示着创造的本源,不仅许多神话与莲花有关;崇拜太阳的埃及王国,也出现太阳神以童子之姿坐莲花之上的图案。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有之华”。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拓展资料: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莲花

据传释迦牟尼和观士音菩萨颇爱莲花,用莲花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宝座,称之为莲花座。
  佛教莲花座都做六角形,下部做一个须弥座,其上枋、下枋都做三重或做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壹门,上下做仰莲与伏莲。在转角之部位还做出束腰柱,束腰柱有瓶形、有莲瓣形,在束腰部分还用力士支顶,上下枋都绘制彩云,如同梁枋式样。在这个须弥座的顶部,再做一层大莲瓣座。
  莲瓣座分为四层,莲瓣除每瓣边缘处,绘制白、红、白三条曲线勾边。每个莲瓣的外表还绘制图案、有的莲座在仰莲处不绘制花朵,而只渲饰色彩,勾边图案。这是笔者在山西朔州祟福寺见到的金代佛像的具体做法。一切佛座皆莫如莲座,据《华严经》云,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花。王勃观佛迹寺诗云:“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迹全”。《酉阳杂俎》唐长安大兴善寺和尚转《法华经》三万七干部,有僧题诗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在《华严经》里有“莲台”之句。在莲花台上一心合掌、正向如来。由这些说明寺院里对莲花、莲座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在佛塔上也有莲花座,不过不是很普遍,佛塔即是佛的变体,佛塔本身即是佛,所以有的说法:塔即佛也,佛者也简化说:“佛即是塔”,佛与塔并不那样严格的分开。过去在建设塔之时,塔上出现大莲座,特别是辽代塔里制作较多,至今尚存有近数十座辽塔,几乎每一个塔在基座上都设计一个莲座,辽塔上的莲座莲瓣比较多。除仰莲之外,还有伏莲。然后再在这个莲座上建立塔身,一般来说辽塔上装饰有莲座是极其普遍的。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 ”;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8226;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大智度论》问云。诸床可坐。何必莲华。答诸床为世间白衣坐法。又莲华濡净柔脆。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华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
解释:其他的座是世间世俗人的座。只有莲花座是清净柔软,如果要显现神力,坐在上面可以使得花不坏,又可以庄严法座。

莲花象征着高雅与纯洁 清净,纯洁

莲花代表纯洁


13698806612观世音为什么做的是莲花台?
毕珊追答:因为观世音的等级是菩萨,菩萨就是坐莲台的。在西游记中,真假孙悟空时,孙悟空打死假悟空(六耳猕猴),由于唐僧的不信任,悟空心伤欲回花果山。如来就对他说了:“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可见在猴子取经之后至少与观音是同一...

13698806612观世音为什么做的是莲花台?
毕珊追答:在莲花台上一心合掌、正向如来。由这些说明寺院里对莲花、莲座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在佛塔上也有莲花座,不过不是很普遍,佛塔即是佛的变体,佛塔本身即是佛,所以有的说法:塔即佛也,佛者也简化说:“佛即是塔”,佛与塔并不那样严格的分开。过去在建设塔之时,塔上出现大莲座,特别是辽代塔里...

13698806612观世音为什么做的是莲花台?
毕珊追答: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偏爱莲花,因此佛教中使用莲花作为座台,所有寺庙中的佛像都采用莲花座。佛教中的莲花座通常呈六角形,座底部是须弥座,其上部枋、下部枋均为三重或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一门,上下胡运辩装饰有仰莲与伏莲。转角部位还设有束腰柱,柱状有瓶形、莲瓣形,并在束腰部分用力士支顶...

13698806612为什么观音是坐在莲花台上,并且手执莲花?
毕珊追答:因此,莲花所蕴 含清 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 为世 间善众所喜爱。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

13698806612佛祖为什么坐莲花台,莲花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毕珊追答:因此,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对于圣人而言,是无形的,颢现于凡夫之前,便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表现。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著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莲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

13698806612《西游记》中的莲台是怎么回事?
毕珊追答:佛教净土宗认为:修行完满者死后可往西方极乐世界,身坐莲花台座,因各人生前修行深浅不同,而所坐莲台有九等之别,九品莲台是最高一等。而《西游记》显然是不太在意莲台的各种说法的,第五十八回,“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到第七十七回,“如来佛祖正端坐在九品宝莲台上,与...

13698806612十字绣观音坐莲花台是什么意思
毕珊追答:三种含义: 一、钓矶南行数十步,可看到隔溪有10米高的孤峰,似跌坐的观世音菩萨,下看如一朵盛开的千叶莲花。再前行片刻,回头一看,观世音竟变成老态龙钟的老道士,头梳圆髻,正笼着双袖默坐,面对八卦炉在炼丹。其西南面10来米的半山腰,有岩 ...

13698806612观音菩萨坐莲花台,左手拿浮尘右手拿金如意,请问是什么寓意?菩萨的名 ...
毕珊追答:这肯定就是如意观音了!浮尘寓意着扫去世间尘埃,如意则寓意着学好佛法,万事圆满如意。当然,这是你确定是观音菩萨才会这样定义,否则还有一尊菩萨也是拿玉如意的,那就是:文殊菩萨。

13698806612莲花座上现如来,紫竹林中观自在什么意思
毕珊追答:这前半句可以理解为,观世音菩萨在自己的道场中。后面,莲花座上现如来,是指成就的诸佛菩萨才会坐在莲花座上。现,是指显现。如果是佛龛上用这两句,那么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佛龛相当于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而观世音菩萨正显现在其中安坐。因为佛经中有说过,观世音菩萨是古佛乘愿再来,以菩萨身份...

13698806612阿弥陀佛形象如何?阿弥陀佛有什么来历?
毕珊追答:阿弥陀佛的形象一般有坐姿和站姿两种。阿弥陀佛的坐姿为结跏趺端坐莲花台,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足跟,掌中托一座莲台;或者双手结定印,仰掌叠置于足上。这一般是供奉于释迦牟尼右边的阿弥陀佛的姿势。站姿则为立于莲花台,左手下垂作与愿印,右手上扬作无畏印(又称来迎印);或者左手屈臂于当胸,手掌...


(编辑:夔乖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