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潘金莲:一个在真实人性中摸爬滚打的千古骂名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世人道伦理道德,世俗轮廓,自由求所。

却少有人以心体味,爱的透彻,追求彻底的自我。

说起潘金莲,可谓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连锁推销式效应的产物。

因为中国四大名著的魅力实在不可招架,而潘金莲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代表人物。

在《金瓶梅》中被延续,其地位只是被提及,从未被超越。

几百年来,风雨未冲刷掉时代在她身上的烙印,也未剥落她的斑驳。

她的存在是真实人性的具体体现。

在历史的洪流中,她不是英雄,无关枭雄,唯一被记得的只是骂名。

好像所有人只要提及她,如果不骂上两句就对不起历史,对不起她一样。

叶思芬老师在品读《金瓶梅》时,把潘金莲喻男权里的曹操。

可曹操百年以枭雄独居历史一隅,有人赏有人唾。

潘金莲则被定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单一的饱受众人的口舌相讥。

然而人非生来自带污浊光环,潘金莲也曾是天真单纯的邻家女孩。

儿时生在南门小康之家,父疼母爱。

家中排第六,称六姐。

性格纯良,裹一双性感小脚,故小名唤金莲。

虽为市井之人,非宦官小姐,大家闺秀,却有引以为傲的美貌。

九岁父亡,母亲潘姥姥日子过不下去,将她卖到王招宣府。

在王招宣府的六年,她学会了梳流行的发髻,穿时尚的衣服。

也善于描鸾刺绣,品竹弹丝。

尤精一曲扣人心弦的琵琶弹唱。

如此多才多艺,却沦落无奈。

六载青春匆匆而逝,豆蔻之美越发动人。

后来,王招宣死了。

潘姥姥几经波折,把潘金莲弄了出来,转手又卖给了张大户。

与潘金莲同时卖到张家的还有一个叫白玉莲的姑娘,不久便去世了。

这个白玉莲的出现,与潘金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世间莲有无数,唯白莲可出淤泥而不染。

一旦莲被赋予色彩,什么金莲,红莲,也就被不同以往的意义。

成为欲望与诱惑的诠释色。

白玉莲纯洁而来,质洁而返。

命运虽简短,人生亦纯粹。

卖到张大户家后,张大户觊觎她的美貌。

在六十多岁收用了十八岁的潘金莲。

此刻,未经世事的潘金莲有自己坚持的骄傲。

虽身份卑微,面对感情也不愿将就。

她知道面前的人不是自己所爱的人。

然而这份骄傲并没有安放多久。

就身不由己的被怀恨在心的张大户,无偿嫁给了"矮矬穷"的武大郎。

虽为武大郎的妻,两人之间却没有任何夫妻感情。

一个被迫,一个无感。

为什么说武大无感呢?

因为张大户虽将潘金莲送给了武大,可还是会早晚去看觑。

武大见了并不阻拦,而是云淡风轻的出门卖饼。

只因张大户对他免费提供住所,外加经济补助。

可是没多久,张大户多症并发,离世。

其妻余氏将她们赶出张府。

离开时,潘金莲拿出首饰,要武大用钱寻住所。

潘金莲本是不爱财,也不懂用钱为自己谋出路。

如此大度的潘金莲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不觉生出几分怜悯。

都说提钱伤感情,可是不提钱就不伤感情吗?

男女之间若没有了金钱利益的纠葛,难道真的会变得纯粹吗?

由潘金莲最终的结局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潘金莲的命运从离开张府,委身武大的那一刻。

开始有了清晰的轮廓。

她不再是有钱有势之人的玩物。

武大妻的身份给了她相对的自由。

即使嫁与武大是别无选择的被逼无奈。

但暂时的安稳还是成了她表面的安抚剂。

如果不是武松的到来。

也许潘金莲有可能就怀抱一份安稳过完她无趣的一生。

可是,武松出现了。

并且轻而易举的打乱了潘金莲死寂无望的生活。

高大威猛的武松动摇了潘金莲被迫尘封的心。

二十五岁的潘金莲瞥见武松的第一眼。

心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是姻缘,不是欲望,纠缠。

二十八岁的武松看到潘金莲的第一眼。

心中所感不是厌恶,而是妩媚。

伦理上本是叔嫂的两人。

嫂嫂直接跨越丈夫,宛如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对叔叔一见钟情。

叔叔则自动屏蔽家庭伦理,看穿嫂嫂内敛的妩媚。

可见在潘金莲心底深处,武大自始至终都与夫君这个词毫无关系。

所以,潘金莲忘却了自己有夫之妇的身份。

向武松发起猛烈的进攻,开启了旁人眼中不予理解的自我放荡模式。

谁知,懂女人却不爱女人的武二,在潘金莲最后攻势的前一秒。

伦理战胜欲望,断然拒绝了潘金莲。

一句短短几个字,字字戳进潘金莲的心。

这让一向骄傲的潘金莲顿时失去原本虚弱的自尊,挫败感与无力感一下砸蒙了这个一心追爱的女子。

武松在转身的瞬间恢复打虎英雄的角色。

而潘金莲却再也回不去了。

后来,在那个二层小楼的窗前。

无意向下的惊鸿一瞥,与西门庆的目光隔空焦灼。

刹那点燃她尘封的欲望之火。

在王婆的撮合下,潘金莲顺利与西门庆勾搭成奸。

这于有夫之妇而言,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合乎情理。

可心中无夫的潘金莲却把这段分叉情,经营的有声有色。

西门庆的体贴与温柔,揉碎了潘金莲在武松那里被辜负的脆裂自尊。

重塑了一颗炙热燃烧且不断有欲望出逃的红心。

潘金莲对此维护的很好,最终不惜以命相抵,浇灌成长。

寻得温柔乡的潘金莲,日益发觉武大是个沉重枷锁,扣死了她的人生。

但封建社会没有离婚制度。

她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摆脱武大的阴影,开启人生的下一段。

所以,极端情况下,要想彻底,就得让他死。

死是一个可怕又极具魅惑的词,一旦开启它的存在模式。

人的心志便会被迷惑摆布,直至坠落无底深渊。

即便如此,潘金莲还是毅然为西门庆许诺的明天奋不顾身。

也许,潘金莲预想的明天太过美好。

她想改变现状的心太过急切。

致使她失去最后的理智,毅然杀害武大,求取自己的生存。

失去武大妻的标签后,潘金莲急不可耐地为自己寻找新的标签。

她进了西门府,成了西门庆第五房妾。

这看似美好的转折,却从她入门的那一刻,就未曾停止过暗流涌动。

她嫁的不仅仅是西门庆,而且整个西门府。

与西门府其他妻妾相比。

她无钱,无权,无势,无背景,无靠山。

不像吴月娘有娘家人。

李瓶儿有钱,孟玉楼也有点家底。

李娇儿再不济,还有妓院可以回。

哪怕身份最卑微的丫鬟孙雪娥。

也要轻松于背负命案的潘金莲。

所以,在这场再嫁的婚姻里。

潘金莲自始至终被动。

她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只有西门庆。

于是,为了讨好西门庆,她选择低到尘埃里。

其实,潘金莲在这个时候,虽得到西门庆的宠爱。

心里的忐忑是远超出欣喜的。

她明白西门庆一贯留恋花丛,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她不断变换自己的性格,角色。

以此维持在西门庆心里神秘新鲜的感觉。

潘金莲嫉妒李瓶儿得宠,训练猫,让她的儿子官哥因惊吓而亡。

又谋划害死了李瓶儿。

与西门庆在一起的短短时间里,她一连背负了三条人命。

为了可怜的疼爱与安稳。

为了挣扎逃离不幸的婚姻。

为了膨胀的虚伪自尊。

也为了人的求生本能。

她无情,冷酷,狠毒,无耻。

因此,她变的越来越不可爱,失去了理智与最初的自尊。

是西门庆在给她希望的同时,也带给了她彻底的毁灭。

人之初,性本善。

潘金莲不是坏女子,她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追逐自己想要的爱人和生活。

但在一个极度封建,社会价值体系有些反女性的情况下。

她的反抗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她死,二是武大死。

人类的求生本能,使她一错再错。

自私的选择牺牲他人,成全了自己。

实际上,潘金莲是一个心比天高,人却被草贱的人。

位处社会低层,有过人之美貌。

却没有与美貌相匹配的社会地位与自由选择的权利。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错在杀害了无辜的人,她的个人品格并无缺陷。

特别是当我们了解了她的遭遇,她背叛后的渴望。

客观来讲,她只是时代的道德牺牲品。

只因她选择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追爱之路。

她错在认真透彻的找到了自我,错在将梦做到了冷眼旁观的现实里。

当所有人都步调一致的将潘金莲定义为"淫妇""蛇蝎"时。

有没有人会在大家愤怒谩骂的间隙,回首潘金莲悲剧的一生。

她自小被调教为商品,被母亲"卖",被像大户"赏",被吴越娘"赶",再被王婆"卖"。

利益的交接处是对人的轻视与摧残。

她成为被理所当然牺牲的那一个。

自古以来,没有人肯为她说一句客观的公道话。

只是我们在得知她死之时,会忽然意识到突然蔓延的不是欢呼,呐喊。

而是心不自觉的颤抖。

哦,扮演最真实人性的潘金莲离开了。

人生一世,个体的消亡从不会影响日月星辰的变化。

然而,生为这个世界以人为单位,最小的组合体。

我们总要依赖于社会而居,以人群为方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要做同样的选择。

每一个独立生存于世间的个体,都要独自面对自己的选择。

然后,坦然接受命运的宣判。

潘金莲屈服于这个理论,成为了人们口舌之上挣扎不脱的牺牲品。

人是拥有独立思想的独立个体,个体的产生必定会折射出一整个社会。

自由主义的倡导,每个人都应有自己价值。这个价值的标配就是自由的选择权。

所以,在唾弃她的同时,回望一下腐朽的时代吧。

http://www.jianshu.com/p/06565633fa98


15514947941潘金莲:一个在真实人性中摸爬滚打的千古骂名
柏夏民答:可见在潘金莲心底深处,武大自始至终都与夫君这个词毫无关系。 所以,潘金莲忘却了自己有夫之妇的身份。 向武松发起猛烈的进攻,开启了旁人眼中不予理解的自我放荡模式。 谁知,懂女人却不爱女人的武二,在潘金莲最后攻势的前一秒。 伦理战胜欲望,断然拒绝了潘金莲。一句短短几个字,字字戳进潘金莲的心。 这让一向...

15514947941金瓶梅中,五条人命在手,风流狠毒的潘金莲,是林黛玉的原型?
柏夏民答:尽管有人认为林黛玉与潘金莲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如重视尊严和伶牙俐齿,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林黛玉的品行高洁,情感洁癖与潘金莲形成了鲜明对比。潘金莲的角色并非简单的原型,而是人性的多面反映。她与林黛玉的比较,提示我们文学作品中角色的解读往往并非单一,而是多元的。人性的复杂性使得每个角色都有...

15514947941真实历史上的潘金莲真的是一个毒妇吗?有什么记载呢?
柏夏民答:提到潘金莲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深恶痛绝。她是由《水浒传》当中刻画的一位女性角色。小说中潘金莲出轨西门庆,并且毒杀丈夫,最终被武松打死。可以说潘金莲是一个非常恶毒的形象。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却与之相反,不仅贤良淑德而且与武大郎的感情非常和谐。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有一...

15514947941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在人们眼中是什么样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柏夏民答:潘金莲是《金瓶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形象,也是古往今来第一号悲剧人物。她生得极美,书中曾多次形容她的美艳,如“十分妖娆”,四个字写出无限风情;她又很有才情,会多种乐器,尤其擅长琵琶,也会双陆象棋,能写词填曲。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形象,也是古往今来第一号悲...

15514947941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人?
柏夏民答:确实,潘金莲故居为贝州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为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是一位名门淑媛。她父亲曾官拜知州。潘金莲的丈夫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里原本贫困,年轻时期到潘府上打工,因为品行端正且能干,潘知州资助他学习,后将女儿许配于他。潘金莲以...

15514947941潘金莲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吗?她的真实经历是怎样的?
柏夏民答:真正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正好和书中所描写的相反,而据史料记载,直接造成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世骂名的原因是因为武大郎的好友黄堂。真实的历史上潘金莲是一个大家闺秀,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小说又不是描述真实历史,小说为了使人物得到更加鲜明的特点,所以才把潘金莲刻画成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而真实的...

15514947941潘金莲被世人唾弃,历史上的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柏夏民答:对于潘金莲,施耐庵就像一个娱乐记者一样,将听来的东西经过加工整理,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声誉上的损失。但他的后人却深明大义努力为蒙冤的夫妻昭雪。尽管如此,尽管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着武大郎夫妻的真实一面,尽管乾隆皇帝也为武大郎立过碑,但千百年来民众中流传的形象已经铁一般的固定下来...

15514947941史上真正的潘金莲是怎么样的?
柏夏民答:潘金莲不仅是书中的人,历史上她和武大郎确实真实存在,但是却因为别人嫉妒传播谣言,使他们夫妻二人风评被害一直蒙冤。我们熟悉的潘金莲形象来自于《水浒传》以及根据那个编写的《金瓶梅》,在故事中潘金莲是一位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浪荡妇人,好好的千金小姐被描写成了一个贫苦女被卖给大户人家,却因为得罪...

15514947941潘金莲为何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
柏夏民答:为恪守妇道,保住节妇之名,而甘于寂寞,在封建礼教 社会 中,害死了多少良家女性,完全的违背了女性的生理和本性自然要求的规律。 潘金莲是女人,是女性,她有她本性和生理上需要异性的权力,她为了不甘寂寞和恪守妇道,勇与用自已的行动和行为向封建礼教宣战,用自已不甘寂寞和打破妇道枷锁,用自已的人性,人身诠释了女人...

15514947941古代的潘金莲,真实生活中的是什么样?
柏夏民答:在真是的历史中,武大和潘金莲还有西门庆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不是生活在宋朝而是生活在明朝。据史书记载武大郎本名是武植,清河县人。他出身非常的贫寒,但是这个人非常的聪明,才智过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想象不到到,和书中说的五大相差太远。潘金莲也不是书中描述的是个丫鬟还是一...


(编辑:夏翟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